云山和尚,有僧从西京来,师问:「还将得西京主人书来否?」曰:「不敢妄通消息。」师曰:「作家师僧,天然有在。」曰:「残羹馊饭谁吃?」师曰:「独有阇黎不甘吃。」其僧乃作吐势,师唤侍者曰:「扶出这病僧著。」僧便出去。师见僧来,便作起势,僧便出去。师曰:「得恁么灵利。」僧便喝曰:「作这个眼目,承嗣临济,也太屈哉!」师曰:「且望阇黎善传。」僧回首,师喝曰:「作这个眼目,错判诸方名言。」随后便打。 - 宋·普济
则川和尚蜀人也。庞居士相看次,师曰:「还记得见石头时道理否?」士曰:「犹得阿师重举在。」师曰:「情知久参事慢。」士曰:「阿师老耄,不啻庞公。」师曰:「二彼同时,又争几许?」士曰:「庞公鲜健,且胜阿师。」师曰:「不是胜我,只欠汝个[巾*(仆-人)]头。」士拈下[巾*(仆-人)]头曰:「恰与师相似。」师大笑而已。师摘茶次,士曰:「法界不容身,师还见我否?」师曰:「不是老师洎答公话。」士曰:「有问有答,盖是寻常。」师乃摘茶不听。士曰:「莫怪适来容易借问。」师亦不顾。士喝曰:「这无礼仪老汉,待我一一举向明眼人。」师乃抛却茶篮,便归方丈。 - 宋·普济
(人名)为唐道邃之号。
(杂语)禅师之头面似猪,故世人称为猪头和尚。释门正统四曰:“宋真宗皇帝景德三年。猪头和尚志蒙显化衢婺二郡。”
紫桐和尚,僧问:「如何是紫桐境?」师曰:「汝眼里著沙得么?」曰:「大好紫桐境也不识。」师曰:「老僧不讳此事。」其僧拟出去,师下禅床擒住曰:「今日好个公案,老僧未得分文入手。」曰:「赖遇某甲是僧。」师拓开曰:「祸不单行。」 - 宋·普济
潭州宝盖山和尚,僧问:「一间无漏舍,合是何人居?」师曰:「无名不挂体。」曰:「还有位也无?」师曰:「不处。」问:「如何是宝盖?」师曰:「不从人天得。」曰:「如何是宝盖中人?」师曰:「不与时人知。」曰:「佛来时如何?」师曰:「觅他路不得。」问:「世界坏时,此物何处去?」师曰:「千圣寻不得。」曰:「时人如何归向?」师曰:「直须似他去。」曰:「还有的当也无?」师曰:「不立标则。」问:「不居正位底人,如何行履?」师曰:「红焰丛中骏马嘶。」 - 宋·普济
益州布水岩和尚,僧问:「如何是西来意?」师曰:「一回思著一伤心。」问:「宝剑未磨时如何?」师曰:「用不得。」曰:「磨后如何?」师曰:「触不得。」 - 宋·普济
益州长平山和尚,僧问:「视瞬不及处如何?」师曰:「我眨眼也没工夫。」问:「如何是祖师意?」师曰:「西天来,唐土去。」 - 宋·普济
唐州大乘山和尚,僧问:「枯树逢春时如何?」师曰:「世间希有。」问:「如何是四方八面事?」师曰:「升子里[路-各+孛]跳,斗子内转身。」 - 宋·普济
唐代僧。又称安寿大和尚。据藏文史籍载,师曾为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即弃宗弄赞王)迎请赴藏,与藏族译师吞米桑布札、达摩廓霞、拉垄金刚祥、印度学僧孤萨惹论师等共译佛经。所译经论不详。
韶州后白云和尚,僧问:「古琴绝韵请师弹。」师曰:「伯牙虽妙手,时人听者希。」曰:「恁么则再遇子期也。」师曰:「笑发惊弦断,宁知调不同。」问:「昔日灵山一会,梵王为主,未审白云甚么人为主?」师曰:「有常侍在。」曰:「恁么则法雨滂沱,群生有赖。」师曰:「汝莫这里卖栀子。」 - 宋·普济
泉州后招庆和尚,僧问:「末后一句,请师商量。」师曰:「尘中人自老,天际月常明。」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一瓶兼一钵,到处是生涯。」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扰扰[公/心][公/心],晨鸡暮钟。」 - 宋·普济
洋州龙穴山和尚,僧问:「如何是西来意?」师曰:「骑虎唱巴歌。」问:「既是善知识,为甚么却与土地烧钱?」师曰:「彼上人者难为酬对。」 - 宋·普济
洛京憩鹤山和尚,僧问:「如何是憩鹤?」师以两手斗云:「鹁鸠鸠。」﹝风穴云:「鹤唳一声喧宇宙,群鸡莫谓报知时。」﹞问:「骏马不入西秦时如何?」师曰:「向甚么处去?」 - 宋·普济
日容远和尚,因[大/岁]上座参,师拊掌三下,曰:「猛虎当轩,谁是敌者」[大/岁]曰:「俊鹞冲天,阿谁捉得?」师曰:「彼此难当。」[大/岁]曰:「且休,未要断这公案。」师将拄杖舞归方丈。[大/岁]无语,师曰:「死却这汉也!」 - 宋·普济
泉州睡龙山和尚,僧问:「如何是触目菩提?」师以杖趁之,僧乃走。师曰:「住!住!向后遇作家举看。」上堂,举拄杖曰:「三十年住山,得他气力。」时有僧问:「和尚得他甚么气力?」师曰:「过溪过岭,东拄西拄。」﹝招庆云:「我不恁么道。」僧问:「和尚作么生道?」庆以杖下地拄行。﹞ - 宋·普济
舒州天柱山和尚,上堂曰:「莫有作家战将么,试出来与山僧相见。」时有僧出礼拜,师曰:「山僧打退鼓。」曰:「和尚是甚么心行?」师曰:「败将不战。」问:「北斗藏身,意旨如何?」师曰:「阇黎岂不是荆南人?」曰:「是。」师曰:「只见波澜起,不测洞庭深。」 - 宋·普济
新州延长山和尚﹝后住龙景山,真身现在。﹞僧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丑拙不可当。」曰:「客来如何只待?」师曰:「瓦碗竹筋。」问:「从上古圣向甚么处去?」师曰:「不在山间,即居树下。」曰:「未审成得个甚么?」师曰:「汝还知落处么?」僧无语,师便打。 - 宋·普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