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訪問繁體版(BIG5)

佛教词典在线查询

共在8本字典中找到 94 条与“善巧”相关的内容
以下是全部词典的 第5页 查询结果:
提示:搜索结果中包含76个词条内容,为节省您的时间,你可以先看词条再看内容解释。 显示词条列表▼
善巧 处善巧 词善巧 谛善巧 法善巧 根善巧 界善巧 十善巧 文善巧 义善巧 蕴善巧 成善巧品 出定善巧 出罪善巧 方便善巧 六处善巧 七种善巧 入定善巧 入罪善巧 善巧安心 善巧所缘 善巧真实 十种善巧 四善巧事 五种善巧 言词善巧 缘起善巧 作意善巧 处非处善巧 根善巧决择 善巧方便经 善巧工艺门 十种善巧智 种种论善巧 种种摄善巧 处世善巧决择 方便善巧四种 界事善巧决择 六种方便善巧 十种方便善巧 缘起善巧决择 蕴事善巧决择 处非处善巧决择 十二种方便善巧 逼迫所生方便善巧 成就善巧所得胜利 大方广善巧方便经 方便善巧波罗蜜多 共立要契方便善巧 观察善巧及不善巧 究竟清净方便善巧 前际后际密意善巧 如来方便善巧咒经 善巧方便波罗蜜多 施恩报恩方便善巧 随顺会通方便善巧 相应善巧所得胜利 异分意乐方便善巧 异摄论善巧有二种 于相善巧四种功德 于诸法相善巧菩萨 如来示现化身方便善巧 十种方便善巧应作五事 于法三摩地善巧菩萨相 能善巧熏修心者得二胜利 蕴等善巧差别有二十三种 心善巧差别及心转善巧差别 以少善根感无量果方便善巧 于心意识一切秘密善巧菩萨 缘起善巧与处非处善巧差别 等持善巧与等至善巧四句分别 佛说大方广未曾有经善巧方便品 能于五明处及三聚中决定善巧慧 三摩地善巧与三摩钵底善巧四句分别 以少功力引摄广大无量善根方便善巧 佛说大方广善巧方便经(四卷今作二卷) ▲ 收起
法相辞典 【73】随顺会通方便善巧

瑜伽四十五卷七页云:云何菩萨随顺会通方便善巧?谓诸菩萨,于彼有情,将为说法:先当方便随顺。现行软美身语,亦复现行近施随转;除彼于己所生恚恼。彼恚恼除,便生爱敬。爱敬生已;于法起乐。然后为其宣说正法。所说正法,如其所宜,易入易解。应时渐次,无有颠倒。能引义利,堪任难击。于彼有情调伏事中,成就最胜欲作饶益哀愍之心;为现神通记心,显说如理正法。或劝请他。或为化作种种众多殊特化事,令彼有情,皆悉调伏。若引义利极略诸论,能为广辩。若引义利极广诸论,能为略说。令其受持。为作忆念,施其问难。彼既于法能受能持;复进为其广开正义。又于趣入遍缘一切三摩地门,能为随顺教授教诫,摄益有情,令修利行。若诸有情,于佛所说甚深空性相应经典,不解如来密意义趣;于此经中,说一切法,皆无自性;皆无有事;无生,无灭;说一切法,皆等虚空,皆如幻梦。彼闻是已;如其义趣,不能解了;心生惊怖。诽谤如是一切经典,言非佛法。菩萨为彼诸有情类,方便善巧如理会通如是经中如来密意甚深义趣。如实和会,摄彼有情。菩萨如是正会通时,为彼说言:此经不说一切诸法,都无所有;但说诸法所言自性,都无所有。是故说言一切诸法皆无自性。虽有一切所言说事,依止彼故,诸言说转;然彼所说可说自性,据第一义,非其自性。是故说言一切诸法皆无有事。一切诸法所言自性,理既如是从本已来都无所有;当何所生?当何所灭?是故说言一切诸法无生无灭。譬如空中,有众多色色业可得,容受一切诸色,色业。谓虚空中,现有种种若往、若来、若住、起、堕、屈、伸等事。若于尔时,诸色色业,皆悉除遣;卽于尔时,唯无色性清净虚空,其相显现。如是卽于相似虚空离言说事,有其种种言说所作邪想分别随戏论着似色业转。又卽如是一切言说邪想分别随戏论着似众色业,皆是似空离言说事之所容受。若时菩萨以妙圣智,遣除一切言说所起邪想分别随戏论着;尔时菩萨最胜圣者,以妙圣智,证得诸法离言说事,唯有一切言说自性非性所显。譬如虚空,清净相现。亦非过此,有余自性,应更寻求。是故宣说一切诸法,皆等虚空。又如幻梦,非如显现,如实是有;亦非一切幻梦形质,都无所有。如是诸法,非如愚夫言说串习势力所现,如实是有;亦非一切诸法胜义离言自性,都无所有。由此方便,悟入道理,一切诸法非有非无,犹如幻梦,其性无二。是故宣说一切诸法,皆如幻梦。如是菩萨,普于一切诸法法界,不取少分,不舍少分;不作损减,不作增益;无所失坏。若法实有;知为实有。若法实无;知为实无。如其所知,如是开示。当知是名菩萨随顺会通方便善巧。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74】相应善巧所得胜利

  集论三卷十页云:于相应善巧,得何胜利?能善了悟唯依止心有受想等染净诸法,相应不相应义。由此了悟,卽能舍离计我能受能想能思能念染净执着。又能善巧速入无我。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75】异分意乐方便善巧

瑜伽四十五卷十一页云:云何菩萨异分意乐方便善巧?谓诸菩萨、与诸有情、立要契已;彼诸有情、于上所说彼彼事中,不如所欲,速疾修行。菩萨尔时,于如上说彼所求事,皆不施与。唯为利益彼有情故;非余意乐而不施彼。如是于其诸厄难处、诸怖畏处、欲所爱会、求非爱离、病苦所恼、诸有情类,权时弃舍。唯为利益彼有情故;非异意乐而弃舍之。非异意乐而不救拔。如是菩萨、于诸有情,方便现行刚捍业时;唯为利益;非余意乐。渐令余时、如其所欲。断除诸恶,修学诸善;是故方便权时弃舍。若诸有情、于菩萨所,虽无所求,亦无众难;广说乃至无诸病苦;而与菩萨、先为亲厚。菩萨于彼,随宜劝导、断诸恶法,修诸善法。所谓令彼知父母恩,恭敬供养;广说乃至于净尸罗,随顺受戒。若彼有情、虽蒙菩萨如是劝导;故肆轻躁、而不奉行。菩萨尔时,自现愤责。唯欲利益;非愤意乐。于诸所作,悉现乖背。唯为利益;非背意乐。或于一类、现与世间不饶益事。唯为利益;非损意乐。如是菩萨、于诸有情,现外所作、与内意乐、相不同分。由是因缘;方便安处、令彼有情、渐断诸恶,渐修诸善。是故菩萨、如是调伏有情方便、名为菩萨异分意乐方便善巧。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76】异摄论善巧有二种

显扬十四卷十页云:此中异摄论善巧、复有二种。一、种种摄善巧。二、种种论善巧。种种摄善巧者:有十一种。所谓界摄、乃至更互摄。界摄者:谓诸蕴等自种子所摄。相摄者:谓诸蕴等自相共相所摄。种类摄者:谓诸蕴等遍自种类所摄。分位摄者:谓诸蕴等顺乐受等分位所摄。不相离摄者:谓诸蕴等、由一法摄一切蕴等。以彼眷属、不相离故。时摄者:谓诸蕴等、过去未来现在各别相摄。方摄者:谓诸蕴等、依方而转。若依此方所生;卽此方所摄。全摄者:谓诸蕴等、具足五、十八、十二等、所摄。一分摄者:谓诸蕴等各别少分所摄。胜义摄者:谓诸蕴等真如相所摄。更互摄者:谓诸蕴等更互相摄。种种论善巧者:谓于蕴等种种问答方便善巧。如以一行为问,应以顺前句、顺后句、四句、无事句答。如有问言:若有界摄,卽有相摄耶;设有相摄,复有界摄耶?且应依眼、以四句答。或有界摄,无相摄。谓生有色界、不得眼;设得,已失。若诸异生、生无色界。或有相摄,无界摄。谓阿罗汉最后眼。或有界摄,亦有相摄。谓除上所说,余有眼位。或有无界摄,亦无相摄。谓阿罗汉眼坏失者,生无色界已见谛者,及已入无余般涅盘界。如于眼,如是分别;于余一切,随其所应,当广分别。如以界摄对相摄;如是以界摄、对余摄,展转一行,应广分别。如是以余摄、对余摄、除前前对后后,皆应以一行道理、如其所应,当广分别。复次若法、蕴所摄;此法、界所摄耶?设法、界所摄,此法、蕴所摄耶?此应以顺前句答。若法、蕴所摄;此法、亦界所摄。或法、界所摄;非蕴所摄。谓无为法。如以蕴对界,如是以蕴乃至对谛、应依一行道理,广辩相摄。如蕴对余,如是以界对处等、乃至以根对谛、应广分别。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77】于相善巧四种功德

  瑜伽十九卷十五页云:谓如有一,有学见迹,能善了知止举舍相。由此因缘,得四功德。谓心住一缘,远离粗重,能善受用身心安乐。是初功德。又净定心、尽所修故;如所修故;能正审虑诸法道理,获得内法毗钵舍那。是第二功德。彼由如是清净止观为依止故;于所修习菩提分法,勇猛无间,能常修习;能委修习;无懈无惮。是第三功德。彼由如是无懈惮心,获得第一正念正知,心善解脱。又能受用解脱喜乐、及无染乐。于现法中、得安乐住。是第四功德。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78】于诸法相善巧菩萨

  瑜伽七十六卷五页云:复次德本!若诸菩萨,能于依他起相上,如实了知无相之法;卽能断灭杂染相法。若能断灭杂染相法;卽能证得清净相法。如是德本,由诸菩萨如实了知遍计所执相,依他起相,圆成实相故;如实了知诸无相法,杂染相法,清净相法。如实了知无相法故;断灭一切杂染相法。断灭一切杂染相法故;证得一切清净相法。齐此名为于诸法相善巧菩萨。如来齐此施设彼为于诸法相善巧菩萨。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79】如来示现化身方便善巧

  瑜伽七十八卷十八页云:世尊!云何应知示现化身方便善巧?善男子!遍于一切三千大千佛国土中,或众推许增上王家,或众推许大福田家,同时入胎,诞生长大,受欲出家,示行苦行。舍苦行已;成等正觉。次第示现。是名如来示现化身方便善巧。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80】十种方便善巧应作五事

瑜伽四十七卷七页云:如是十种菩萨所有方便善巧,能作五事。谓由前四种方便善巧,令诸菩萨,能正安立所化有情,于自义利。由于世间一切异论方便善巧,令诸菩萨,善能摧伏一切异论。由于菩萨净戒律仪受持毁犯能正观察方便善巧,令诸菩萨不犯所犯;犯已,速疾如法悔除。于善清净菩萨所受净戒律仪能善修莹。由于正愿方便善巧,令诸菩萨,能证当来一切所爱事义圆满。由于三乘方便善巧,令诸菩萨,于诸有情随其种姓、根、及胜解说,相称法,说顺正理。是名十种方便善巧,令诸菩萨,能作五事。由此五事。能令菩萨,现法当来一切事义,皆得究竟。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81】于法三摩地善巧菩萨相

  集论七卷七页云:复次方广分中,于法三摩地善巧菩萨相云何可知?谓由五种因故。一、剎那剎那,消除一切麤重所依。二、出离种种想,得乐法乐。三、了知无量无分别相。四、顺清净分无分别相,恒现在前。五、能摄受转上转胜圆满成就佛法身因。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82】善巧熏修心者得二胜利

  瑜伽五十一卷十四页云:复次若能善巧熏修心者;得二胜利。一、于果时触证安乐,二、于因时自在而转。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83】蕴等善巧差别有二十三种

显扬十四卷十页云:论曰:应知蕴等善巧差别、复有二十三种。谓异摄论善巧、闻所生智善巧、思所生智善巧、德所生智善巧、顺决择分智善巧、见道智善巧、修道智善巧、究竟道智善巧、练根智善巧、发神通智善巧、不善清净世俗智善巧、善清净世俗智善巧、胜义智善巧、不善清净相有分别智善巧、善清净相有分别智善巧、善清净相无分别智善巧、成所作前行智善巧、成所作智善巧、成所作后智善巧、声闻智善巧、独觉智善巧、菩萨智善巧、最极清净智善巧。如彼卷十页至十二页广释。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84】善巧差别及心转善巧差别

瑜伽五十一卷十四页云:复次当辩心善巧差别及心转善巧差别。谓依遍计所执自性,当知心善巧差别。依依他起自性,当知心转善巧差别。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85】以少善根感无量果方便善巧

瑜伽四十五卷十五页云:云何菩萨方便善巧令诸有情以少善根感无量果?谓诸菩萨方便善巧,劝诸有情,舍微劣物,乃至最下唯一麨团,施鄙秽田,乃至蠢动傍生之类。作是施已;回求无上正等菩提。如是善根,物田虽下;由回向力,感无量果。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86】于心意识一切秘密善巧菩萨

  瑜伽七十六卷二页云:广慧!若诸菩萨、于内各别如实不见阿陀那,不见阿陀那识;不见阿赖耶,不见阿赖耶识;不见积集,不见心;不见眼色及眼识;不见耳声及耳识;不见鼻香及鼻识;不见舌味及舌识;不见身触及身识;不见意法及意识。是名胜义善巧菩萨。如来施设彼为胜义善巧菩萨。广慧!齐此、名为于心意识一切秘密善巧菩萨。如来齐此施设于心意识一切秘密善巧菩萨。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87】缘起善巧与处非处善巧差别

杂集论十一卷七页云:处非处善巧,应云何观?应如缘起善巧观。问:缘起善巧,处非处善巧,有何差别?答:若以诸法流润诸法,令离无因不平等因生故;是缘起善巧。谓以无明等诸法,流润行等诸法,非彼诸法无因而生;亦非自在天等不平等因生。如是观智,名缘起善巧。因果相称,摄受生起故;是处非处善巧。谓虽唯有法为因;然由摄受相称因,方能生起相称果。如善行感可爱异熟,恶行感不可爱异熟;如是此。如是观智,名处非处善巧。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88】缘起善巧与处非处善巧差别

瑜伽五十七卷四页云:问:缘起善巧,处非处善巧,何差别?答:唯于因果生起道理,正智显了;名缘起善巧。若于一切无颠倒理,正智显了;名处非处善巧。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89】等持善巧与等至善巧四句分别

瑜伽十三卷二页云:复次如世尊言:修静虑者、或有等持善巧,非等至善巧。广说如经。嗢柁南颂。云何等持善巧?谓于空等三三摩地,得善巧故。云何非等至善巧?谓于胜处、遍处、灭尽等至,不善巧故。云何等至善巧非等持善巧?谓于十种遍处等至、及无想等至,若入、若出,俱得善巧;非于三三摩地。云何俱善巧?谓于彼二,俱善巧故。云何俱不善巧?谓于彼二,俱不善巧故。如是于先所说等持等至中,随其所应,当善建立。又说等持善巧非等至善巧者:谓于等持名句文身、善知差别;非于能入等至诸行状相差别。云何等至善巧非等持善巧?谓如有一、善知能入随一等至诸行状相,亦能现入;而不善知此三摩地名句文身差别之相,亦不能知我已得入如是如是等持差别。有诸菩萨、虽能得入若百若千诸三摩地;而不了知彼三摩地名句文身,亦不能知我已得入如是如是等持差别。乃至未从诸佛所闻,及于已得第一究竟诸菩萨所而得听闻,或自证得第一究竟。 - 朱芾煌

阅藏知津 【90】佛说大方广未曾有经善巧方便品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
  大意菩萨问修菩萨行者,于五欲境,作何方便取而不着,虽复常行,无所障碍?佛答以于诸佛所深种善根,名为善巧方便,即得诸佛共所建立。所谓行少分施,起增上心,回向一切。一香一华,一灯一衣,乃至园林饮食,皆为众生普发大愿。又于所见一切境界,皆为众生普发大愿。略与华严净行品同。 - 明·蕅益智旭 撰 顾伟康 编辑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