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詞典在線查詢

共在8本字典中找到 94 條與「善巧」相關的內容
以下是全部詞典的 第5頁 查詢結果:
提示:搜索結果中包含76個詞條內容,為節省您的時間,你可以先看詞條再看內容解釋。 顯示詞條列表▼
善巧 處善巧 詞善巧 谛善巧 法善巧 根善巧 界善巧 十善巧 文善巧 義善巧 蘊善巧 成善巧品 出定善巧 出罪善巧 方便善巧 六處善巧 七種善巧 入定善巧 入罪善巧 善巧安心 善巧所緣 善巧真實 十種善巧 四善巧事 五種善巧 言詞善巧 緣起善巧 作意善巧 處非處善巧 根善巧決擇 善巧方便經 善巧工藝門 十種善巧智 種種論善巧 種種攝善巧 處世善巧決擇 方便善巧四種 界事善巧決擇 六種方便善巧 十種方便善巧 緣起善巧決擇 蘊事善巧決擇 處非處善巧決擇 十二種方便善巧 逼迫所生方便善巧 成就善巧所得勝利 大方廣善巧方便經 方便善巧波羅蜜多 共立要契方便善巧 觀察善巧及不善巧 究竟清淨方便善巧 前際後際密意善巧 如來方便善巧咒經 善巧方便波羅蜜多 施恩報恩方便善巧 隨順會通方便善巧 相應善巧所得勝利 異分意樂方便善巧 異攝論善巧有二種 于相善巧四種功德 于諸法相善巧菩薩 如來示現化身方便善巧 十種方便善巧應作五事 于法叁摩地善巧菩薩相 能善巧熏修心者得二勝利 蘊等善巧差別有二十叁種 心善巧差別及心轉善巧差別 以少善根感無量果方便善巧 于心意識一切秘密善巧菩薩 緣起善巧與處非處善巧差別 等持善巧與等至善巧四句分別 佛說大方廣未曾有經善巧方便品 能于五明處及叁聚中決定善巧慧 叁摩地善巧與叁摩缽底善巧四句分別 以少功力引攝廣大無量善根方便善巧 佛說大方廣善巧方便經(四卷今作二卷) ▲ 收起
法相辭典 【73】隨順會通方便善巧

瑜伽四十五卷七頁雲:雲何菩薩隨順會通方便善巧?謂諸菩薩,于彼有情,將爲說法:先當方便隨順。現行軟美身語,亦複現行近施隨轉;除彼于己所生恚惱。彼恚惱除,便生愛敬。愛敬生已;于法起樂。然後爲其宣說正法。所說正法,如其所宜,易入易解。應時漸次,無有顛倒。能引義利,堪任難擊。于彼有情調伏事中,成就最勝欲作饒益哀愍之心;爲現神通記心,顯說如理正法。或勸請他。或爲化作種種衆多殊特化事,令彼有情,皆悉調伏。若引義利極略諸論,能爲廣辯。若引義利極廣諸論,能爲略說。令其受持。爲作憶念,施其問難。彼既于法能受能持;複進爲其廣開正義。又于趣入遍緣一切叁摩地門,能爲隨順教授教誡,攝益有情,令修利行。若諸有情,于佛所說甚深空性相應經典,不解如來密意義趣;于此經中,說一切法,皆無自性;皆無有事;無生,無滅;說一切法,皆等虛空,皆如幻夢。彼聞是已;如其義趣,不能解了;心生驚怖。誹謗如是一切經典,言非佛法。菩薩爲彼諸有情類,方便善巧如理會通如是經中如來密意甚深義趣。如實和會,攝彼有情。菩薩如是正會通時,爲彼說言:此經不說一切諸法,都無所有;但說諸法所言自性,都無所有。是故說言一切諸法皆無自性。雖有一切所言說事,依止彼故,諸言說轉;然彼所說可說自性,據第一義,非其自性。是故說言一切諸法皆無有事。一切諸法所言自性,理既如是從本已來都無所有;當何所生?當何所滅?是故說言一切諸法無生無滅。譬如空中,有衆多色色業可得,容受一切諸色,色業。謂虛空中,現有種種若往、若來、若住、起、墮、屈、伸等事。若于爾時,諸色色業,皆悉除遣;卽于爾時,唯無色性清淨虛空,其相顯現。如是卽于相似虛空離言說事,有其種種言說所作邪想分別隨戲論著似色業轉。又卽如是一切言說邪想分別隨戲論著似衆色業,皆是似空離言說事之所容受。若時菩薩以妙聖智,遣除一切言說所起邪想分別隨戲論著;爾時菩薩最勝聖者,以妙聖智,證得諸法離言說事,唯有一切言說自性非性所顯。譬如虛空,清淨相現。亦非過此,有余自性,應更尋求。是故宣說一切諸法,皆等虛空。又如幻夢,非如顯現,如實是有;亦非一切幻夢形質,都無所有。如是諸法,非如愚夫言說串習勢力所現,如實是有;亦非一切諸法勝義離言自性,都無所有。由此方便,悟入道理,一切諸法非有非無,猶如幻夢,其性無二。是故宣說一切諸法,皆如幻夢。如是菩薩,普于一切諸法法界,不取少分,不舍少分;不作損減,不作增益;無所失壞。若法實有;知爲實有。若法實無;知爲實無。如其所知,如是開示。當知是名菩薩隨順會通方便善巧。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74】相應善巧所得勝利

  集論叁卷十頁雲:于相應善巧,得何勝利?能善了悟唯依止心有受想等染淨諸法,相應不相應義。由此了悟,卽能舍離計我能受能想能思能念染淨執著。又能善巧速入無我。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75】異分意樂方便善巧

瑜伽四十五卷十一頁雲:雲何菩薩異分意樂方便善巧?謂諸菩薩、與諸有情、立要契已;彼諸有情、于上所說彼彼事中,不如所欲,速疾修行。菩薩爾時,于如上說彼所求事,皆不施與。唯爲利益彼有情故;非余意樂而不施彼。如是于其諸厄難處、諸怖畏處、欲所愛會、求非愛離、病苦所惱、諸有情類,權時棄舍。唯爲利益彼有情故;非異意樂而棄舍之。非異意樂而不救拔。如是菩薩、于諸有情,方便現行剛捍業時;唯爲利益;非余意樂。漸令余時、如其所欲。斷除諸惡,修學諸善;是故方便權時棄舍。若諸有情、于菩薩所,雖無所求,亦無衆難;廣說乃至無諸病苦;而與菩薩、先爲親厚。菩薩于彼,隨宜勸導、斷諸惡法,修諸善法。所謂令彼知父母恩,恭敬供養;廣說乃至于淨屍羅,隨順受戒。若彼有情、雖蒙菩薩如是勸導;故肆輕躁、而不奉行。菩薩爾時,自現憤責。唯欲利益;非憤意樂。于諸所作,悉現乖背。唯爲利益;非背意樂。或于一類、現與世間不饒益事。唯爲利益;非損意樂。如是菩薩、于諸有情,現外所作、與內意樂、相不同分。由是因緣;方便安處、令彼有情、漸斷諸惡,漸修諸善。是故菩薩、如是調伏有情方便、名爲菩薩異分意樂方便善巧。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76】異攝論善巧有二種

顯揚十四卷十頁雲:此中異攝論善巧、複有二種。一、種種攝善巧。二、種種論善巧。種種攝善巧者:有十一種。所謂界攝、乃至更互攝。界攝者:謂諸蘊等自種子所攝。相攝者:謂諸蘊等自相共相所攝。種類攝者:謂諸蘊等遍自種類所攝。分位攝者:謂諸蘊等順樂受等分位所攝。不相離攝者:謂諸蘊等、由一法攝一切蘊等。以彼眷屬、不相離故。時攝者:謂諸蘊等、過去未來現在各別相攝。方攝者:謂諸蘊等、依方而轉。若依此方所生;卽此方所攝。全攝者:謂諸蘊等、具足五、十八、十二等、所攝。一分攝者:謂諸蘊等各別少分所攝。勝義攝者:謂諸蘊等真如相所攝。更互攝者:謂諸蘊等更互相攝。種種論善巧者:謂于蘊等種種問答方便善巧。如以一行爲問,應以順前句、順後句、四句、無事句答。如有問言:若有界攝,卽有相攝耶;設有相攝,複有界攝耶?且應依眼、以四句答。或有界攝,無相攝。謂生有色界、不得眼;設得,已失。若諸異生、生無色界。或有相攝,無界攝。謂阿羅漢最後眼。或有界攝,亦有相攝。謂除上所說,余有眼位。或有無界攝,亦無相攝。謂阿羅漢眼壞失者,生無色界已見谛者,及已入無余般涅盤界。如于眼,如是分別;于余一切,隨其所應,當廣分別。如以界攝對相攝;如是以界攝、對余攝,展轉一行,應廣分別。如是以余攝、對余攝、除前前對後後,皆應以一行道理、如其所應,當廣分別。複次若法、蘊所攝;此法、界所攝耶?設法、界所攝,此法、蘊所攝耶?此應以順前句答。若法、蘊所攝;此法、亦界所攝。或法、界所攝;非蘊所攝。謂無爲法。如以蘊對界,如是以蘊乃至對谛、應依一行道理,廣辯相攝。如蘊對余,如是以界對處等、乃至以根對谛、應廣分別。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77】于相善巧四種功德

  瑜伽十九卷十五頁雲:謂如有一,有學見迹,能善了知止舉舍相。由此因緣,得四功德。謂心住一緣,遠離粗重,能善受用身心安樂。是初功德。又淨定心、盡所修故;如所修故;能正審慮諸法道理,獲得內法毗缽舍那。是第二功德。彼由如是清淨止觀爲依止故;于所修習菩提分法,勇猛無間,能常修習;能委修習;無懈無憚。是第叁功德。彼由如是無懈憚心,獲得第一正念正知,心善解脫。又能受用解脫喜樂、及無染樂。于現法中、得安樂住。是第四功德。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78】于諸法相善巧菩薩

  瑜伽七十六卷五頁雲:複次德本!若諸菩薩,能于依他起相上,如實了知無相之法;卽能斷滅雜染相法。若能斷滅雜染相法;卽能證得清淨相法。如是德本,由諸菩薩如實了知遍計所執相,依他起相,圓成實相故;如實了知諸無相法,雜染相法,清淨相法。如實了知無相法故;斷滅一切雜染相法。斷滅一切雜染相法故;證得一切清淨相法。齊此名爲于諸法相善巧菩薩。如來齊此施設彼爲于諸法相善巧菩薩。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79】如來示現化身方便善巧

  瑜伽七十八卷十八頁雲:世尊!雲何應知示現化身方便善巧?善男子!遍于一切叁千大千佛國土中,或衆推許增上王家,或衆推許大福田家,同時入胎,誕生長大,受欲出家,示行苦行。舍苦行已;成等正覺。次第示現。是名如來示現化身方便善巧。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80】十種方便善巧應作五事

瑜伽四十七卷七頁雲:如是十種菩薩所有方便善巧,能作五事。謂由前四種方便善巧,令諸菩薩,能正安立所化有情,于自義利。由于世間一切異論方便善巧,令諸菩薩,善能摧伏一切異論。由于菩薩淨戒律儀受持毀犯能正觀察方便善巧,令諸菩薩不犯所犯;犯已,速疾如法悔除。于善清淨菩薩所受淨戒律儀能善修瑩。由于正願方便善巧,令諸菩薩,能證當來一切所愛事義圓滿。由于叁乘方便善巧,令諸菩薩,于諸有情隨其種姓、根、及勝解說,相稱法,說順正理。是名十種方便善巧,令諸菩薩,能作五事。由此五事。能令菩薩,現法當來一切事義,皆得究竟。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81】于法叁摩地善巧菩薩相

  集論七卷七頁雲:複次方廣分中,于法叁摩地善巧菩薩相雲何可知?謂由五種因故。一、剎那剎那,消除一切麤重所依。二、出離種種想,得樂法樂。叁、了知無量無分別相。四、順清淨分無分別相,恒現在前。五、能攝受轉上轉勝圓滿成就佛法身因。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82】善巧熏修心者得二勝利

  瑜伽五十一卷十四頁雲:複次若能善巧熏修心者;得二勝利。一、于果時觸證安樂,二、于因時自在而轉。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83】蘊等善巧差別有二十叁種

顯揚十四卷十頁雲:論曰:應知蘊等善巧差別、複有二十叁種。謂異攝論善巧、聞所生智善巧、思所生智善巧、德所生智善巧、順決擇分智善巧、見道智善巧、修道智善巧、究竟道智善巧、練根智善巧、發神通智善巧、不善清淨世俗智善巧、善清淨世俗智善巧、勝義智善巧、不善清淨相有分別智善巧、善清淨相有分別智善巧、善清淨相無分別智善巧、成所作前行智善巧、成所作智善巧、成所作後智善巧、聲聞智善巧、獨覺智善巧、菩薩智善巧、最極清淨智善巧。如彼卷十頁至十二頁廣釋。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84】善巧差別及心轉善巧差別

瑜伽五十一卷十四頁雲:複次當辯心善巧差別及心轉善巧差別。謂依遍計所執自性,當知心善巧差別。依依他起自性,當知心轉善巧差別。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85】以少善根感無量果方便善巧

瑜伽四十五卷十五頁雲:雲何菩薩方便善巧令諸有情以少善根感無量果?謂諸菩薩方便善巧,勸諸有情,舍微劣物,乃至最下唯一麨團,施鄙穢田,乃至蠢動傍生之類。作是施已;回求無上正等菩提。如是善根,物田雖下;由回向力,感無量果。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86】于心意識一切秘密善巧菩薩

  瑜伽七十六卷二頁雲:廣慧!若諸菩薩、于內各別如實不見阿陀那,不見阿陀那識;不見阿賴耶,不見阿賴耶識;不見積集,不見心;不見眼色及眼識;不見耳聲及耳識;不見鼻香及鼻識;不見舌味及舌識;不見身觸及身識;不見意法及意識。是名勝義善巧菩薩。如來施設彼爲勝義善巧菩薩。廣慧!齊此、名爲于心意識一切秘密善巧菩薩。如來齊此施設于心意識一切秘密善巧菩薩。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87】緣起善巧與處非處善巧差別

雜集論十一卷七頁雲:處非處善巧,應雲何觀?應如緣起善巧觀。問:緣起善巧,處非處善巧,有何差別?答:若以諸法流潤諸法,令離無因不平等因生故;是緣起善巧。謂以無明等諸法,流潤行等諸法,非彼諸法無因而生;亦非自在天等不平等因生。如是觀智,名緣起善巧。因果相稱,攝受生起故;是處非處善巧。謂雖唯有法爲因;然由攝受相稱因,方能生起相稱果。如善行感可愛異熟,惡行感不可愛異熟;如是此。如是觀智,名處非處善巧。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88】緣起善巧與處非處善巧差別

瑜伽五十七卷四頁雲:問:緣起善巧,處非處善巧,何差別?答:唯于因果生起道理,正智顯了;名緣起善巧。若于一切無顛倒理,正智顯了;名處非處善巧。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89】等持善巧與等至善巧四句分別

瑜伽十叁卷二頁雲:複次如世尊言:修靜慮者、或有等持善巧,非等至善巧。廣說如經。嗢柁南頌。雲何等持善巧?謂于空等叁叁摩地,得善巧故。雲何非等至善巧?謂于勝處、遍處、滅盡等至,不善巧故。雲何等至善巧非等持善巧?謂于十種遍處等至、及無想等至,若入、若出,俱得善巧;非于叁叁摩地。雲何俱善巧?謂于彼二,俱善巧故。雲何俱不善巧?謂于彼二,俱不善巧故。如是于先所說等持等至中,隨其所應,當善建立。又說等持善巧非等至善巧者:謂于等持名句文身、善知差別;非于能入等至諸行狀相差別。雲何等至善巧非等持善巧?謂如有一、善知能入隨一等至諸行狀相,亦能現入;而不善知此叁摩地名句文身差別之相,亦不能知我已得入如是如是等持差別。有諸菩薩、雖能得入若百若千諸叁摩地;而不了知彼叁摩地名句文身,亦不能知我已得入如是如是等持差別。乃至未從諸佛所聞,及于已得第一究竟諸菩薩所而得聽聞,或自證得第一究竟。 - 朱芾煌

閱藏知津 【90】佛說大方廣未曾有經善巧方便品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大意菩薩問修菩薩行者,于五欲境,作何方便取而不著,雖複常行,無所障礙?佛答以于諸佛所深種善根,名爲善巧方便,即得諸佛共所建立。所謂行少分施,起增上心,回向一切。一香一華,一燈一衣,乃至園林飲食,皆爲衆生普發大願。又于所見一切境界,皆爲衆生普發大願。略與華嚴淨行品同。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