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訪問繁體版(BIG5)

佛教词典在线查询

共在11本字典中找到 104 条与“大悲”相关的内容
以下是全部词典的 第5页 查询结果:
提示:搜索结果中包含69个词条内容,为节省您的时间,你可以先看词条再看内容解释。 显示词条列表▼
法相辞典 【73】八因大悲异悲

俱舍论二十七卷四页云:此与悲异,由八种因。一、由自性。无痴、无瞋、自性异故。二、由行相。三、苦、一苦、行相异故。三、由所缘。三界、一界、所缘异故。四、由依地。第四静虑、通余、异故。五、由依身。唯佛、通余、身有异故。六、由证得。离有顶欲,证得异故。七、由救济。事成、希望、救济异故。八、由哀愍。平等、不等、哀愍异故。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74】悲与大悲差别

佛地经论五卷十一页云:声闻等悲、不能拔济一切有情;唯缘欲界少分行相,暂时而转。如来大悲,普能拔济一切有情;通缘三界遍满行相,恒时而转。
二解  大毗婆沙论八十三卷四页云:问:悲与大悲、有何差别?答:名卽差别。谓名为悲,名大悲故。复次悲以无瞋善根为自性。大悲以无痴善根为自性。复次悲对治瞋不善根。大悲对治痴不善根。复次悲在四静虑。大悲唯在第四静虑。复次悲是无量摄。大悲非无量摄。复次悲在异生圣者身中成就。大悲唯在圣者身中成就。复次悲在声闻独觉及佛身中成就。大悲唯在佛身成就。复次悲但能悲而不能救。大悲能悲亦复能救。如有二人、住大河岸,见有一人为水所溺。一唯扼手悲嗟而已,不能救之,悲亦如是。第二悲念,投身入水、而救济之。大悲亦尔。尊者世友、作如是说:悲但缘欲界苦所苦有情。大悲缘三界苦所苦有情。复作是说:悲但缘麁苦所苦有情。大悲缘麁细苦所苦有情。复作是说:悲但缘苦苦所苦有情。大悲缘三苦所苦有情。复作是说:悲但缘身苦所苦有情。大悲缘身心苦所苦有情。复作是说:悲但缘现法苦所苦有情。大悲缘现法及后法苦所苦有情。复作是说:悲但缘近苦所苦有情。大悲缘近远苦所苦有情。复作是说:悲但缘现在苦所苦有情。大悲缘三世苦所苦有情。大德说曰:大悲是佛第四静虑不共住法。能远随行,能细随行,能遍随行。普于一切怨亲中品诸有情类,平等而转。悲与异生声闻独觉、皆等成就。定不能缘色无色界。悲与大悲、是谓差别。 - 朱芾煌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75】出像大悲忏法

  (经名)千手千眼大悲咒行法之异名。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76】大悲分陀利经

  (经名)具名大乘大悲分陀利经,八卷,失译人名。悲华经之异译。分陀利为莲华之名。

佛识慧集 【77】大悲神咒由来

  大悲神咒的来因。出大藏经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尔时佛在补陀落伽山宝庄严道场,与诸三乘八部诸神俱,时观世音菩萨放神通光明,照十方刹土皆作金色,合掌白佛:我有大悲心陀罗尼咒,今当欲说,令诸众生皆得安乐,除病延年,富饶益善,逐心希求,故佛许之。菩萨云:过去无量亿劫有佛出世,名千光王静住如来,为吾说此无碍大悲心大陀罗尼。时我住初地,一闻此咒,顿超八地。(初地:是菩萨乘五十二阶位中十地的第一地,名欢喜地,也就是入圣位而欢喜之意。八地即不动地,再经九地十地,即到等觉位。等觉位以后,便是妙觉、佛果。)即发大愿:若能当来利益众生者,令我身生千手千眼,发此愿已,果皆俱足,又愿云:若人诵咒满七遍,能除百千万亿劫生死重罪。命终时十方诸佛授手,往生净土。若诵此咒堕三恶道者、不生诸佛国者、不能无量三昧辩才者、所求不果遂者,不得称为大悲心陀罗尼。唯除不善心,不至诚,少有疑者,不即有马念。若其十恶五逆谤法破戒、污染梵行、乃到千佛出世不通忏悔等诸重罪,一持此咒,悉皆消灭。若遇种种恶难,诵此咒即得解脱,凡有所求,悉皆果遂。

- 梵心居士编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78】大悲四八之应

  (杂语)观音菩萨三十三身之应现也。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79】大悲胎藏三昧

  (术语)胎藏大日生出大悲胎藏曼荼罗之三昧也。大疏九曰:“如是三昧义,所谓大悲胎藏三昧也,此三昧是一切佛子之母。”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80】大悲心陀罗尼

  (经名)千手陀罗尼之别名。

阅藏知津 【81】梵本大悲神咒

不出译人名
  前后无文 - 明·蕅益智旭 撰 顾伟康 编辑

法相辞典 【82】五义立大悲

俱舍论二十七卷四页云:此大悲名,依何义立?依五义故,此立大名。一、由资粮故大。谓大福德智能资粮所成办故。二、由行相故大。谓此力能于三苦境作行相故。三、由所缘故大。谓此总以三界有情为所缘故。四、由平等故大。谓此等于一切有情作利乐故。五、由上品故大。谓最上品;更无余悲,能齐此故。 - 朱芾煌

佛学大词典 【83】云岩大悲手眼

禅宗公案名。又作云岩遍身手眼、云岩问道吾手眼、云岩摸枕、云岩大悲。本则公案乃云岩昙晟与道吾就“大悲菩萨之千手千眼有何作用”所作之机缘问答。碧岩录第八十九则(大四八·二一三下):“云岩问道吾:“大悲菩萨用许多手眼作什么?”吾云:“如人夜半背手摸枕子。”岩云:“我会也!”吾云:“汝作么生会?”岩云:“遍身是手眼。”吾云:“道即太杀道,只道得八成。”岩云:“师兄作么生?”吾云:“通身是手眼。””

  大悲菩萨即观世音菩萨。对于此菩萨之千手千眼如何使用之问题,云岩答以遍身是手眼;道吾答以通身是手眼。二者之意同为身体全部皆是手眼,遍身与通身亦无优劣之分,故二师皆意指自己乃观世音菩萨。

五灯会元 【84】镇州大悲和尚

  镇州大悲和尚,僧问:「除上去下,请师别道?」师曰:「开口即错。」曰:「真是学人师也。」师曰:「今日向弟子手里死。」问:「如何是和尚密作用?」师拈棒,僧转身受棒,师抛下棒曰:「不打这死汉。」问:「如何是谛实之言?」师曰:「舌拄上腭。」曰:「为甚么如此?」师便打。问:「如何是大悲境?」师曰:「千眼都来一只收。」曰:「如何是境中人?」师曰:「手忙脚乱。」问:「不著圣凡,请师答话。」师曰:「好。」僧拟议,师便喝。 - 宋·普济

阅藏知津 【85】大悲经(五卷)

高齐乌苌国沙门那连提黎耶舍共法智译
  梵天品第一。佛命阿难敷床,右胁而卧,光掩大千,致大梵王问法生信,佛以大千界嘱付之。商主品第二。魔子商主请佛住世,佛为授辟支记。帝释品第三。佛教帝释加被之法,并化修罗,使离斗诤。罗睺罗品第四。罗睺不忍见佛涅盘,往至东北方难胜佛处,佛慰喻之,复往上方商主佛处,佛更慰谕令还此土,释迦为说见实谛品,大众获三乘益。迦叶品第五。阿难悲泣,佛以迦叶能弘传法化事慰之。  持正法品第六。明佛灭后,有多弘法人,一毗提奢比丘,二提知迦比丘,三优波桠多,四阿输娑桠多,五郁多罗,六设陀沙荼上座,七毗头罗及删阇耶二人,八大精进,九末田提,十迦叶,十一阇知迦长者,十二法增优婆塞,十三祁婆迦比丘,十四大施国王。舍利品第七。极明供养舍利,乃至散一华一念佛之功德,必得涅盘大果。礼拜品第八。摩竭大鱼闻商人称南无佛声,命终生人道中,出家证四果,何况种深善根。善根品第九。先说寄滴水喻,次明于佛所种善根,决不失减。布施福德品第十。施佛福田,设求不涅盘,亦决当涅盘,因现五华供燃灯佛之妙报。植善根品第十一。明佛从燃灯佛后供养诸佛事。以诸譬喻付嘱正法品第十二。佛亲执阿难手,嘱令流通正法宝藏。问教品第十三。预示结集法,并嘱莫放逸。 - 明·蕅益智旭 撰 顾伟康 编辑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86】大悲生心三昧耶

  (术语)弥勒菩萨慈悲所发生之三昧也。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87】大悲胎藏八字法

  (修法)是佛眼佛母尊之所说也。见佛眼佛母尊条。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88】大悲胎藏曼荼罗

  (术语)大日经所说,谓胎藏界之曼荼罗。为自大悲胎藏出生之曼荼罗。故曰大悲胎藏曼荼罗。大日经一曰:“惟愿世尊,次说修真言行,大悲胎藏生大漫荼罗王,为满足彼诸未来世无量众生,为救护安乐故。”大疏五曰:“如上所说,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方便为究竟者,即是心实相华台。大悲胎藏开敷,以大悲方便现作三重普门眷属,以是义故名为大悲胎藏曼荼罗也。”此三句之分配有二样。义释抄记曰:“今就大悲曼荼罗说之,以为中胎为菩提心,次八叶为大悲,外三院为方便也。”见现图曼陀罗条。

佛学大词典 【89】大悲心陀罗尼经

  梵名Maha^ka^run!ikacitta  -dha^ran!i^  。全一卷。唐代伽梵达磨译。全称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略称千手经。今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册。现时流通之大悲咒,即此经宣说之咒语。大悲咒在我国甚具灵验,广为佛子所奉持。以大悲咒所加持之水,称为大悲水,为我国佛子所常服。有关大悲咒之经典,除上述译本之外,另有金刚智、不空等人所译,俱载于大正藏第二十册。

法相辞典 【90】发心是大悲等流

瑜伽三十五卷九页云:又诸菩萨、悲愍一切有苦众生;为欲济拔,发菩提心。是故发心、是悲等流。 - 朱芾煌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