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詞典在線查詢

共在11本字典中找到 104 條與「大悲」相關的內容
以下是全部詞典的 第5頁 查詢結果:
提示:搜索結果中包含69個詞條內容,為節省您的時間,你可以先看詞條再看內容解釋。 顯示詞條列表▼
法相辭典 【73】八因大悲異悲

俱舍論二十七卷四頁雲:此與悲異,由八種因。一、由自性。無癡、無瞋、自性異故。二、由行相。叁、苦、一苦、行相異故。叁、由所緣。叁界、一界、所緣異故。四、由依地。第四靜慮、通余、異故。五、由依身。唯佛、通余、身有異故。六、由證得。離有頂欲,證得異故。七、由救濟。事成、希望、救濟異故。八、由哀愍。平等、不等、哀愍異故。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74】悲與大悲差別

佛地經論五卷十一頁雲:聲聞等悲、不能拔濟一切有情;唯緣欲界少分行相,暫時而轉。如來大悲,普能拔濟一切有情;通緣叁界遍滿行相,恒時而轉。
二解  大毗婆沙論八十叁卷四頁雲:問:悲與大悲、有何差別?答:名卽差別。謂名爲悲,名大悲故。複次悲以無瞋善根爲自性。大悲以無癡善根爲自性。複次悲對治瞋不善根。大悲對治癡不善根。複次悲在四靜慮。大悲唯在第四靜慮。複次悲是無量攝。大悲非無量攝。複次悲在異生聖者身中成就。大悲唯在聖者身中成就。複次悲在聲聞獨覺及佛身中成就。大悲唯在佛身成就。複次悲但能悲而不能救。大悲能悲亦複能救。如有二人、住大河岸,見有一人爲水所溺。一唯扼手悲嗟而已,不能救之,悲亦如是。第二悲念,投身入水、而救濟之。大悲亦爾。尊者世友、作如是說:悲但緣欲界苦所苦有情。大悲緣叁界苦所苦有情。複作是說:悲但緣麁苦所苦有情。大悲緣麁細苦所苦有情。複作是說:悲但緣苦苦所苦有情。大悲緣叁苦所苦有情。複作是說:悲但緣身苦所苦有情。大悲緣身心苦所苦有情。複作是說:悲但緣現法苦所苦有情。大悲緣現法及後法苦所苦有情。複作是說:悲但緣近苦所苦有情。大悲緣近遠苦所苦有情。複作是說:悲但緣現在苦所苦有情。大悲緣叁世苦所苦有情。大德說曰:大悲是佛第四靜慮不共住法。能遠隨行,能細隨行,能遍隨行。普于一切怨親中品諸有情類,平等而轉。悲與異生聲聞獨覺、皆等成就。定不能緣色無色界。悲與大悲、是謂差別。 - 朱芾煌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75】出像大悲忏法

  (經名)千手千眼大悲咒行法之異名。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76】大悲分陀利經

  (經名)具名大乘大悲分陀利經,八卷,失譯人名。悲華經之異譯。分陀利爲蓮華之名。

佛識慧集 【77】大悲神咒由來

  大悲神咒的來因。出大藏經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爾時佛在補陀落伽山寶莊嚴道場,與諸叁乘八部諸神俱,時觀世音菩薩放神通光明,照十方刹土皆作金色,合掌白佛:我有大悲心陀羅尼咒,今當欲說,令諸衆生皆得安樂,除病延年,富饒益善,逐心希求,故佛許之。菩薩雲:過去無量億劫有佛出世,名千光王靜住如來,爲吾說此無礙大悲心大陀羅尼。時我住初地,一聞此咒,頓超八地。(初地:是菩薩乘五十二階位中十地的第一地,名歡喜地,也就是入聖位而歡喜之意。八地即不動地,再經九地十地,即到等覺位。等覺位以後,便是妙覺、佛果。)即發大願:若能當來利益衆生者,令我身生千手千眼,發此願已,果皆俱足,又願雲:若人誦咒滿七遍,能除百千萬億劫生死重罪。命終時十方諸佛授手,往生淨土。若誦此咒墮叁惡道者、不生諸佛國者、不能無量叁昧辯才者、所求不果遂者,不得稱爲大悲心陀羅尼。唯除不善心,不至誠,少有疑者,不即有馬念。若其十惡五逆謗法破戒、汙染梵行、乃到千佛出世不通忏悔等諸重罪,一持此咒,悉皆消滅。若遇種種惡難,誦此咒即得解脫,凡有所求,悉皆果遂。

- 梵心居士編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78】大悲四八之應

  (雜語)觀音菩薩叁十叁身之應現也。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79】大悲胎藏叁昧

  (術語)胎藏大日生出大悲胎藏曼荼羅之叁昧也。大疏九曰:“如是叁昧義,所謂大悲胎藏叁昧也,此叁昧是一切佛子之母。”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80】大悲心陀羅尼

  (經名)千手陀羅尼之別名。

閱藏知津 【81】梵本大悲神咒

不出譯人名
  前後無文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

法相辭典 【82】五義立大悲

俱舍論二十七卷四頁雲:此大悲名,依何義立?依五義故,此立大名。一、由資糧故大。謂大福德智能資糧所成辦故。二、由行相故大。謂此力能于叁苦境作行相故。叁、由所緣故大。謂此總以叁界有情爲所緣故。四、由平等故大。謂此等于一切有情作利樂故。五、由上品故大。謂最上品;更無余悲,能齊此故。 - 朱芾煌

佛學大詞典 【83】雲岩大悲手眼

禅宗公案名。又作雲岩遍身手眼、雲岩問道吾手眼、雲岩摸枕、雲岩大悲。本則公案乃雲岩昙晟與道吾就“大悲菩薩之千手千眼有何作用”所作之機緣問答。碧岩錄第八十九則(大四八·二一叁下):“雲岩問道吾:“大悲菩薩用許多手眼作什麼?”吾雲:“如人夜半背手摸枕子。”岩雲:“我會也!”吾雲:“汝作麼生會?”岩雲:“遍身是手眼。”吾雲:“道即太殺道,只道得八成。”岩雲:“師兄作麼生?”吾雲:“通身是手眼。””

  大悲菩薩即觀世音菩薩。對于此菩薩之千手千眼如何使用之問題,雲岩答以遍身是手眼;道吾答以通身是手眼。二者之意同爲身體全部皆是手眼,遍身與通身亦無優劣之分,故二師皆意指自己乃觀世音菩薩。

五燈會元 【84】鎮州大悲和尚

  鎮州大悲和尚,僧問:「除上去下,請師別道?」師曰:「開口即錯。」曰:「真是學人師也。」師曰:「今日向弟子手裏死。」問:「如何是和尚密作用?」師拈棒,僧轉身受棒,師抛下棒曰:「不打這死漢。」問:「如何是谛實之言?」師曰:「舌拄上腭。」曰:「爲甚麼如此?」師便打。問:「如何是大悲境?」師曰:「千眼都來一只收。」曰:「如何是境中人?」師曰:「手忙腳亂。」問:「不著聖凡,請師答話。」師曰:「好。」僧擬議,師便喝。 - 宋·普濟

閱藏知津 【85】大悲經(五卷)

高齊烏苌國沙門那連提黎耶舍共法智譯
  梵天品第一。佛命阿難敷床,右脅而臥,光掩大千,致大梵王問法生信,佛以大千界囑付之。商主品第二。魔子商主請佛住世,佛爲授辟支記。帝釋品第叁。佛教帝釋加被之法,並化修羅,使離鬥诤。羅睺羅品第四。羅睺不忍見佛涅盤,往至東北方難勝佛處,佛慰喻之,複往上方商主佛處,佛更慰谕令還此土,釋迦爲說見實谛品,大衆獲叁乘益。迦葉品第五。阿難悲泣,佛以迦葉能弘傳法化事慰之。  持正法品第六。明佛滅後,有多弘法人,一毗提奢比丘,二提知迦比丘,叁優波桠多,四阿輸娑桠多,五郁多羅,六設陀沙荼上座,七毗頭羅及刪阇耶二人,八大精進,九末田提,十迦葉,十一阇知迦長者,十二法增優婆塞,十叁祁婆迦比丘,十四大施國王。舍利品第七。極明供養舍利,乃至散一華一念佛之功德,必得涅盤大果。禮拜品第八。摩竭大魚聞商人稱南無佛聲,命終生人道中,出家證四果,何況種深善根。善根品第九。先說寄滴水喻,次明于佛所種善根,決不失減。布施福德品第十。施佛福田,設求不涅盤,亦決當涅盤,因現五華供燃燈佛之妙報。植善根品第十一。明佛從燃燈佛後供養諸佛事。以諸譬喻付囑正法品第十二。佛親執阿難手,囑令流通正法寶藏。問教品第十叁。預示結集法,並囑莫放逸。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86】大悲生心叁昧耶

  (術語)彌勒菩薩慈悲所發生之叁昧也。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87】大悲胎藏八字法

  (修法)是佛眼佛母尊之所說也。見佛眼佛母尊條。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88】大悲胎藏曼荼羅

  (術語)大日經所說,謂胎藏界之曼荼羅。爲自大悲胎藏出生之曼荼羅。故曰大悲胎藏曼荼羅。大日經一曰:“惟願世尊,次說修真言行,大悲胎藏生大漫荼羅王,爲滿足彼諸未來世無量衆生,爲救護安樂故。”大疏五曰:“如上所說,菩提心爲因,大悲爲根,方便爲究竟者,即是心實相華臺。大悲胎藏開敷,以大悲方便現作叁重普門眷屬,以是義故名爲大悲胎藏曼荼羅也。”此叁句之分配有二樣。義釋抄記曰:“今就大悲曼荼羅說之,以爲中胎爲菩提心,次八葉爲大悲,外叁院爲方便也。”見現圖曼陀羅條。

佛學大詞典 【89】大悲心陀羅尼經

  梵名Maha^ka^run!ikacitta  -dha^ran!i^  。全一卷。唐代伽梵達磨譯。全稱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略稱千手經。今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冊。現時流通之大悲咒,即此經宣說之咒語。大悲咒在我國甚具靈驗,廣爲佛子所奉持。以大悲咒所加持之水,稱爲大悲水,爲我國佛子所常服。有關大悲咒之經典,除上述譯本之外,另有金剛智、不空等人所譯,俱載于大正藏第二十冊。

法相辭典 【90】發心是大悲等流

瑜伽叁十五卷九頁雲:又諸菩薩、悲愍一切有苦衆生;爲欲濟拔,發菩提心。是故發心、是悲等流。 - 朱芾煌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