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一卷。唐代不空(705~774)譯。又作觀自在菩薩如意輪瑜伽、觀自在菩薩如意輪瑜伽念誦法、如意輪瑜伽念誦法。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冊。本書旨在敘述入壇授法弟子之選擇標准,並闡釋如意輪觀音六臂之意義及現世成佛之思想。又同爲不空所譯之觀自在菩薩如意輪念誦儀軌一書,其于儀軌說明未詳盡之處,可由本書補充之。
(經名)觀自在菩薩如意輪瑜伽之略名。儀軌之名。
爲繪有曼荼羅之寶瓶。此瓶能生世出世間之一切法;猶如如意寶珠能隨意生出寶物。據不空罥索經卷十二如意摩尼瓶品載,此瓶可由金、銀、銅、瓷、泥等所造,于瓶身畫蓮花,瓶口畫花須蕊,以作爲四方之記號,並將蓮花分爲上、中、下叁層,而于各層之東、南、西、北等面之蓮葉上,繪諸尊菩薩、天子、星宿、諸天等圖像。此外,亦繪諸種璎珞、天衣、器仗等以嚴飾之。據傳此瓶至今尚未有製成品。
解讀爲「往如意人家」,即「往生使人歡喜的善處」。 - 莊春江居士編
(術語)四如意足之一。
(經名)消除一切閃電障難隨求如意陀羅尼經之略名。
即以如意輪觀音爲中尊而建立之曼荼羅。有諸多異說:(一)據如意輪陀羅尼經壇法品所載,此曼荼羅分爲內、外二院,內院中心畫叁十二葉之開敷蓮花,花臺上安置二臂如意輪聖觀自在菩薩,四方爲圓滿意願明王、大勢至菩薩、馬頭觀世音明王、四面觀世音明王,四隅則爲白衣觀世音母菩薩、多羅菩薩、一髻羅刹女、毗俱胝菩薩;外院四方爲天帝釋、焰魔王、水天、多聞天,四隅爲火天神、羅刹王、風天王、大自在天王;又其間有日天子、月天子、地天神、大梵天王、阿素羅王、始縛婆歌明王。
(二)據別尊雜記卷十八所載,內院有大輪圓,圓之中心爲二臂如意輪觀音,其四方、四隅安置圓滿意願明王等八大觀音(如同前述),大輪圓外之四隅則畫嬉、鬘、歌、舞等內四供養菩薩;外院四方爲鈎、索、鎖、鈴等四攝菩薩,四隅爲香、花、燈、塗等外四供養菩薩;又外院東面爲月天、多聞天,南面爲自在天、梵天、帝釋天、火天,西面爲地天、焰魔天,北面爲羅刹天、日天、水天、風天。
此外,七星如意輪秘密要經所舉之七星如意輪曼荼羅,中央亦以如意輪觀音爲中尊,然其周圍則安置北鬥七星及鬼子母神。
[出大智度論] 謂菩薩智慧具足。神變莫測。凡所作爲。舉念即成。無有障礙。故名如意通。一能到如意謂具此通者。雖長江大海。重關複嶺。千萬裏之遠。俱無間隔。意欲到處。身即隨到。故名能到如意。二轉變如意謂具此通者。能令世間所有諸物。大者作小。小者作大。一變爲多。多變爲一。故名轉變如意。叁聖如意謂具此通者。化現無方。應變不測。雖無生滅。而有機則生。無機則滅。雖無去來。而有感則現。無感則寂。如意逢在。不可思議。故名聖如意。 - 明·一如等 撰
(菩薩)此爲如意輪觀音入于日輪叁昧之尊。如意金輪之德勝于余尊,故名。見都表如意輪軌。
(菩薩)如意輪觀音爲本尊,七星爲眷屬故名。即如意輪王菩薩也。見七星如意輪秘密要經。
爲密教阿阇梨所傳曼荼羅列于遍知院之菩薩;于胎藏現圖曼荼羅,則將此尊視同大勇猛菩薩(梵Maha^ -vi^ra )。大日經卷一具緣品以偈頌形容此尊(大一八·六下):“複于彼南方,救世佛菩薩,大德聖尊印,號名滿衆願,真陀摩尼珠,住于白蓮華。”依大日經疏卷五之闡釋,此尊系淨菩提心無邊行願所集成,常能普雨世間及出世間之一切財寶。
全一卷。宋代施護譯于太平興國五年(980)之後。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冊。本經經題“如意寶總持”爲神咒之名。全經系闡明如意寶總持章句之受持法及其功德,並謂若受持此神咒而信心不清淨或未能堅定專注,則不能見聞諸佛。然經中並未載明此一神咒。
(經名)一卷,宋施護譯。說如意寶總持者神咒之名。受持此神咒,而信心不清淨決定專注,則不能見聞諸佛雲。
全一卷。唐代菩提流志譯于景龍叁年(709)。爲密教用以消災祈福之經典之一。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冊。本經共有十品,內容敘述佛應觀自在菩薩之請而宣說根本陀羅尼、大心陀羅尼、小心陀羅尼,並說誦持此等陀羅尼之種種功德,及其受持方法。
本經之異譯本有叁:(一)實叉難陀所譯之觀世音菩薩秘密藏如意輪陀羅尼神咒經,(二) 寶思惟所譯之觀世音菩薩如意摩尼陀羅尼經,(叁)義淨所譯之觀自在菩薩如意心陀羅尼咒經。此叁種異本與本經皆譯于唐代,其中以菩提流志所譯者爲最完備。[開元釋教錄卷九、貞元新定釋教目錄卷十四]
(經名)一卷,唐菩提流志譯。說如意輪觀音之壇法。
指兜率天上以如意寶珠鑄造之四十九重寶殿。又稱四十九重摩尼殿。如意,梵語man!i,音譯摩尼,故四十九重如意殿亦即四十九重摩尼殿。據彌勒上生經載,兜率天上之五百億天子,各由額上出百億摩尼寶珠,爲彌勒菩薩造四十九層寶殿,經文謂(大一四·四一九上):“此摩尼光回旋空中,化爲四十九重微妙寶宮,一一欄楯,萬億梵摩尼寶所共合成。”觀彌勒上生經疏卷下(卍續叁五·叁六九下):“四十九重者,持戒堅牢,宮遂重密。”
(堂塔)兜率天上如意寶珠所造之四十九重寶殿也。如意珠梵名摩尼(Ma&ndotblw;i),即四十九重摩尼殿是也。
(菩薩)如意輪觀音之德號也。觀音爲蓮華部之中堅,故雲蓮華心。原爲久成之古佛,故稱如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