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语)涉于三世往生净土之人。赞阿弥陀偈曰:“已生今生当生,亦然。”阿弥陀经曰:“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
瑜伽七十九卷一页云:问:若无异生菩萨及非异生声闻独觉得生彼者;何因缘故,菩萨教中,作如是说:若菩萨等,意愿于彼;如是一切,皆当往生?答:为化懈怠种类、未集善根、所化众生故;密意作如是说。所以者何?彼由如是蒙劝励时,便舍懈怠;于善法中,勤修加行。从此渐渐堪于彼生。当得法性,应知是名此中密意。 - 朱芾煌
凡三卷。日本三善为康编。收于大日本佛教全书。内容为辑录七十四位往生者之事迹,为研究日本镰仓以前净土教之主要史料。[净土真宗教典志卷三]
另作「七有、七生往返、极七返有、极七往返、极受七有」,最多剩下在人间或天上共七次受生,指证得「须陀洹果」者,如经文「若见谛人受八有者终无是处」、「得须陀洹不过七生必尽苦际」,都是这个意思。 - 庄春江居士编
无量寿经卷下载,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净土者,除此世界(释迦牟尼佛国)之六十七亿不退菩萨外,尚有他方十三佛国众多菩萨。彼国佛名于无量寿经各异译本所载不同,如下表所列。
(名数)无量寿经下说,于此世界有六十七亿不退菩萨,当往生西方极乐,其诸小行之菩萨及小功德者,不可计也。而其往生者,不仅此土之菩萨复有十三佛国百八十亿乃至七百九十亿之大菩萨众,诸小菩萨及比丘等不可计也。其十三佛国者:一远照佛国、二宝藏佛国、三无量音佛国、四甘露味佛国、五龙胜佛国、六胜力佛国、七师子佛国、八离光垢佛国、九德首佛国、十妙德仙佛国、十一人王佛国、十二无上华佛国、十三无畏佛国。此十三佛国合此土之释迦佛国则为十四佛国。
(术语)法事赞所说极乐净土三种往生之一。往生极乐之化土也。双树林为释迦化身之涅槃。故明极乐之化土借之。
全一卷。日本藤原宗友编于仁平元年(1151)。记录迄于仁平元年之四十一人往生传。今日本真福寺藏有正嘉二年(1258)之手写本。
(书名)二卷,元魏昙鸾撰。注释天亲之净土论。学徒称曰论注。
全一卷。宋代智广、慧真编集。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六册。本书收集金刚幢所译诸经之神验秘咒,包括观自在菩萨六字大明心咒、阿弥陀佛根本咒、大佛顶白伞盖心咒等,共三十三首(一说二十九首)。所列举之陀罗尼多被认为具有往生成佛之功用。旨在倡导如法念诵其中任一陀罗尼,皆能往生净土之思想。与“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一书相类似,此二书乃了解五台山华严密教之必读书籍。
全一卷。庆滋保胤编。日本宽和年中(985~986)作,即圣德太子以下四十五人之往生传,为日本最早之往生传。
全一卷。宋代遵式(964~1032)撰于大中祥符八年(1015)。又称往生净土忏仪。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本书依据大无量寿经、称赞净土经等诸经,揭示十种行法:严净道场、方便法(入道场之方便法)、正修意、烧香散花、礼请法、赞叹法、礼佛法、忏愿法、旋绕诵法、坐禅法等。净土信仰流行民间后,依据本书礼拜之忏法亦广为流行,即今所谓之“净土忏”。[净土依凭经论章疏目录]
(书名)一卷,宋遵式集。由无量寿经及称赞净土经等诸大乘经中采取而定往生净土忏愿之方式者。有十门。
沙门遵式,辄釆大本无量寿经,及称赞净土等诸大乘经,集此方法,流布诸后,普结净缘。
一严净道场。二明方便法。三明正修意。四烧香散华。五礼请法。六赞叹法。七礼佛法。八忏愿法。九旋诵法。十坐禅法。 - 明·蕅益智旭 撰 顾伟康 编辑
凡三卷。又作新修往生传。宋代王古撰。记述我国往生净土者之事迹。本书为增补飞山戒珠所著净土往生传之作,成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近年发现上下二卷,上卷有正传二十五人,附录十三人;下卷有正传三十一人,附录九人。中卷今已不传。[佛祖统纪卷二十七、卷四十七、净土依凭经论章疏目录]
(经名)九品往生阿弥陀三摩地集陀罗尼经之略称。
瑜伽七十九卷一页云:问:如说五种无量,谓有情界无量等。彼一切世界,当言平等平等?为有差别?答:当言有差别。彼复有二种。一者、清净,二者、不清净。于清净世界中,无那落迦傍生饿鬼可得,亦无欲界色无色界,亦无苦受可得。纯菩萨僧,于中止住。是故说名清净世界。已入第三地菩萨,由愿自在力故;于彼受生。无有异生及非异生声闻独觉若异生菩萨,得生于彼。问:若无异生菩萨及非异生声闻独觉得生彼者;何因缘故,菩萨教中,作如是说:若菩萨等,意愿于彼,如是一切,皆当往生?答:为化懈怠种类未集善根所化众生故;密意作如是说。所以者何?彼由如是蒙劝励时,便舍懈怠。于善法中,勤修加行。从此渐渐堪于彼生。当得法性,应知是名此中密意。 - 朱芾煌
全一卷。译者佚名。收于卍续藏第八十七册。又称观阿弥陀佛色身正念解脱三昧经、度诸有流生死八难有缘众生经、十往生经。乃说明往生阿弥陀佛净土之十种正念法。即:(一)观身正念,常怀欢喜,以饮食、衣服施佛及僧。(二) 正念以甘妙良药施一病比丘及一切。(三)正念不害一生命,慈悲于一切。(四)正念从师所受戒净慧,修梵行,常怀欢喜。(五)正念孝顺于父母,敬奉于师长,不起憍慢心。(六)正念往诣于僧坊,恭敬于塔寺,闻法解一义。(七)正念一日一夜中受持八斋戒,而不破一。(八)正念若能斋月、斋日中远离于房舍,常诣于善师。(九)正念常能持净戒,勤修于禅定,护法不恶口。(十)正念若于无上道不起诽谤心,精进持净戒,复教无智者,流布是经法,教化无量众生。信奉此经者常受二十五菩萨护持。然大周刊定众经目录卷十五、开元释教录卷十八视之为伪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