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女人往生愿之别名。
(杂语)法华经迹门中说地狱等十法界之众生成佛。其中佛界为已成,故不言之,序品五佛开显中,过去佛章若有众生类以下之文,明人界天界声闻界缘觉界菩萨界五界五乘之成佛,又譬喻品之首法说段之终,四众领解之文具出八部众。八部中,天与修罗,天界修罗界也,龙与迦楼罗及摩睺罗伽,畜生界也,夜叉与干闼婆及紧那罗,鬼界也,故此中有四界之成佛。又提婆达多品,提婆授天王如来之记别,地狱界之成佛也。以提婆既造五逆罪,先堕地狱故也。又同品明龙女成道,畜生界之成佛也。是曰迹门之十界皆成。
(经名)佛说转女身经之异名。
(术语)谓绝对不二之一乘法。成佛之道虽多而结局唯归入于一道路者也。谓其终局成佛之一道。
大乘佛教主张一切众生皆可成佛,然又分为二种,即:(一)生得成佛,谓众生之心性原本清净,自可成佛。(二)修得成佛,谓遇值教化始修佛道,而得成佛。
(术语)于大乘之法,立一切众生悉皆成佛上,有二种之别。生得成佛者。言众生之心性清净。自可成佛也。修得成佛者。言遇教化。始修佛道。而得成佛也。
(经名)妙吉祥平等瑜伽秘密观身成佛仪轨之略。
(术语)丈六之释迦在摩揭陀国菩提树下成佛时,小机所感见,谓之化身佛。大机所见,为报身之毗卢舍那佛,于十八圆满之莲华藏世界成正觉也。但菩提树下与莲华藏世界并非异处,秽土即净土也。探玄记二曰:“或云:此界唯是娑婆。此约三乘说。或云:即是华严,约别教一乘辨。”
(术语)见即身成佛条。
全一卷。弥勒三部经之一,六部经之一。略称弥勒成佛经。姚秦鸠摩罗什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本经在弥勒经中具有最完整之型态,内容亦最丰,故冠以“大”字。内容记述佛陀因舍利弗之问,在摩伽陀国波沙山说弥勒出世之时代及国土。与弥勒下生经大同小异。[出三藏记集卷二、历代三宝纪卷八]
(经名)一卷,秦罗什译,佛因舍利弗之问,说弥勒菩萨下生成佛之事。与弥勒下生经大同小异。疏一卷,唐憬兴撰。
即日本真言宗所立理具、加持、显得等三种即身成佛之义。此三者皆为平等法界中法尔无作之事业,通名即身成佛。就纵之次第而言,理具通于凡圣因果;加持则通于初地以上乃至佛果,一一位皆具有加持感应之功德;显得指第十一地圆极之位。就横之意义而言,行者本具之菩提心为理具;本尊及三密之教门为加持;内因与外缘相应,则曼荼罗海会之功德现前为显得。若配以三大,则理具为体,加持为相,显得为用。[异本即身成佛义、秘宗教相钞卷六、开心抄卷中、宗义决择集卷二十一](参阅“即身成佛”3760)
(名数)见即身成佛条。
(名数)一理具之即身成佛。一切众生之身心,本来为两部之体,身为五大,是胎藏界本有之理体也,心为识大,是金刚界本有之智德也,身心即为两部,故凡夫肉身之外,更无本觉之体性,肉身之当相为大日法身,是曰理具之成佛。二加持之即身成佛。众生本觉之功德,与如来三密之加持力相应而成办一切佛事者,依加持之因缘而成佛,是曰加持之成佛。三显得之即身成佛。自身成就三密之修行而显现法性之万德者,是乃真实之证悟也。此三种配于通途之位,则理具成佛为一切之凡夫,加持成佛为三信已上乃至十回向之行者,显得成佛为初地以上乃至佛位也,三种通为即身成佛者,犹如台家之六位,通云即佛也。
(本生)一切义成就菩萨,既依显教,经三无数劫修行,坐于色究竟天金刚座而证无上菩提,住于空观而作佛果圆满之思。然犹未见自心之本性,因是而遍空之诸佛来集,惊觉之使自禅定起,授五相之观门,使得五智圆满之佛果。见金刚顶经一。
(名数)演奥钞四十三曰:“即身成佛有四重:一修生即身成佛(世间成就品),二本有即身成佛(悉地出现品),三本修不二即身成佛(成就悉地品),四绝待即身成佛(转字轮品)。”
(经名)罗什译,弥勒下生经之异名。
全一卷。弥勒六部经之一。唐代义净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本经与鸠摩罗什译出之弥勒下生成佛经(又作弥勒下生经、弥勒受决经)皆为竺法护所译弥勒下生经之同本异译。又与罗什译本相较,本经具有单独经之体裁,且以偈文?为本经主要部分,然有关大迦叶之事迹则全无记述。[开元释教录卷九、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