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集論一卷九頁雲:無相界定想者:謂離色等一切相,無相涅盤想;故名無相想。 - 朱芾煌
如五種正除遣中說。 - 朱芾煌
如叁叁摩地中說。
二解 此菩薩所修。瑜伽四十五卷十八頁雲:雲何菩薩無相叁摩地?謂諸菩薩、卽正思惟離言自性所有諸事,一切分別戲論衆相,永滅寂靜,如實了知,心正安住。是名菩薩無相叁摩地。
叁解 俱舍論二十八卷十七頁雲:無相叁摩地、謂緣滅谛四種行相相應等持。涅盤離十相,故名無相。緣彼叁摩地,得無相名。十相者何?謂色等五、男女二種、叁有爲相。
四解 大毗婆沙論一百四卷十七頁雲:此中無相叁摩地者:謂無相聲,說多種義。或于空叁摩地,說無相聲。如是或于見道,或于不動心解脫,或于非想非非想處,或卽于無相叁摩地,說無相聲。如彼廣釋。 - 朱芾煌
陳優禅尼國沙門真谛譯
與《觀所緣緣論》同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
全稱無相金剛心地戒、無相戒。爲大乘戒,以離一切定相堅固不壞之佛心爲戒體。戒相有梵網經之十重四十八輕戒。此爲禅門正傳之佛戒。而天臺宗所傳之戒,稱圓頓無作戒;密宗所傳之戒,稱秘密叁摩耶戒;各家皆以其宗義而稱其所傳之戒。[敦煌本六祖壇經]
(術語)禅門所傳之戒,雲無相心地戒。猶臺宗之戒曰圓頓無作戒,密宗所傳之戒曰秘密叁摩耶戒,各以其家之宗義名之也。禅家以無相不可得之心地爲戒體,戒相有梵網之十重四十八輕戒。
以離一切相(不著于相的涅盤)爲專注對象(所緣)所成就的定。 - 莊春江居士編
雜集論十叁卷十二頁雲:無相行菩薩者:謂住遠行地中所有菩薩。由此菩薩,若作功用乃至隨其欲樂,能令諸相不現行故。 - 朱芾煌
大毗婆沙論四十卷十七頁雲:雲何名第六無相住者耶?答:隨信行、隨法行、名爲第六無相住者。問:雲何得知隨信法行名爲第六無相住者?答:一切聖者、總有七種。底沙梵天已說五種;未說隨信隨法行者。故知此二、合爲第六無相住者。所以者何?此二無相、不可安立,不可施設在此在彼,若苦法智忍、若苦法智,廣說乃至若道類智忍。以此無相、不可安立、不可施設在此在彼,故名第六無相住者。問:何故此二合立一耶?答:卽此文說,此二俱無相;不可安立、不可施設故。複次此二俱不起不相似心故。此二俱有十五心故。此二心品現行等故。此二俱是速疾道故。此二意樂俱不起故。此二俱是微細道故。此二俱是不可安立施設法故。此二俱是難覺道故。此二俱是不現見故。問:此二于一切、皆不現見耶?答:不爾。于聲聞獨覺,雖不現見;于佛世尊、是現見故。複次此二、地等,道等,品等,離染等故;合立爲一。問:前五既非無相住攝;何故說此名爲第六無相住耶?答:無相住者、是聖者中第六聖者,故名第六無相住者。非無相住總有六種,此名第六。如余處說:害第五虎。非前四亦名虎。然所害法、總有五種。第五、名虎。此中亦然。又如余處說第六增上王。非前五亦名王。然增上法、總有六種。增上王是第六。此亦如是。無相住者是第六。非六皆名無相住。然無相聲、說多種義。謂或說空,或說無相,或說不動心解脫,或說非想非非想處。廣釋所以,如智蘊說。此中無相、正說見道;義如前釋。又極迅速難了知故。謂聲聞他心智極設加行,但知二心。謂苦法智忍,及苦法智、相應心。若欲知第叁,乃知第十六。若獨覺他心智、極設加行,但知四心。謂初二心、及滅類智忍滅類智相應心。有說:獨覺但知叁心。謂初二心及集類智相應心。唯佛他心智、能次第遍知。是故見道、名爲無相。又如彼卷十四頁至十九頁廣說。
二解 發智論二卷十四頁雲:又世尊說:大目幹連,底沙梵天不說第六無相住者耶。雲何名第六無相住者耶?答:隨信行、隨法行、名爲第六無相住者。所以者何?此二無相、不可安立不可施設在此在彼,若苦法智忍、若苦法智;廣說乃至若道類智忍。以此無相、不可安立不可施設在此在彼,故名第六無相住者。 - 朱芾煌
如無相心叁摩地中說。 - 朱芾煌
複次一切法空,何以故?
有相相不相 無相亦不相 離彼相不相 相爲何所相
有相事中相不相。何以故?若法先有相,更何用相爲?複次若有相事中相得相者,則有二相過,一者先有相,二者相來相,是故有相事中相無所相,無相事中相亦無所相。何法名無相,而以有相相?如象有雙牙,垂一鼻,頭有叁隆,耳如箕,脊如彎弓,腹大而垂,尾端有毛,四腳粗圓,是爲象相。若離是相,更無有象可以相相。如馬豎耳垂鬣四腳同蹄尾通有毛,若離是相,更無有馬可以相相。如是有相中相無所相,無相中相亦無所相,離有相無相,更無第叁法可以相相。是故相無所相,相無所相故,可相法亦不成。何以故?以相故知是事名可相。以是因緣故,相可相俱空。相可相空故,萬物亦空。何以故?離相可相更無有物,物無故非物亦無。以物滅故名無物,若無物者,何所滅故名爲無物。物無物空故,一切有爲法皆空。有爲法空故,無爲法亦空。有爲無爲空故,我亦空。 - 明·楊卓
大毗婆沙論一百五卷一頁雲:于見道說無相聲者:如說目連不說第六無相住者。雲何第六無相住者?謂隨信行隨法行者,不可施設在此在彼,不可施設在苦法智忍,乃至在道類智忍故。問:何故見道說名無相?答:見道速疾,不起期心;不可施設此彼相故。 - 朱芾煌
顯揚二十卷五頁雲:複有叁種無相義。一、無體無相。二、非彼體無相。叁、不顯現無相。如無相,如是無性,無自體,不生不滅,無所執著,無所爲作,無所攝受,應知亦爾。 - 朱芾煌
瑜伽六十九卷十一頁雲:無相解脫門智,五智所攝。謂法智、類智、滅智、盡智、無生智。 - 朱芾煌
俱舍論二十八卷十八頁雲:無相無相、卽緣無學無相叁摩地。非擇滅爲境。以無漏法無擇滅故。但取靜相。非滅妙離。濫非常滅故。是無記性故。非離系果故。 - 朱芾煌
(術語)同無相無相解脫門。
瑜伽十二卷九頁雲:雲何無相心叁摩地?謂卽于彼諸取蘊滅,思惟寂靜;心住一緣。如經言:無相心叁摩地、不低,不昂;乃至廣說。雲何名爲不低不昂?違順二相、不相應故。又二因緣,入無相定。一、不思惟一切相故。二、正思惟無相界故。由不思惟一切相故;于彼諸相,不厭不壞;惟不加行作意思惟;故名不低。于無相界正思惟故;于彼無相,不堅執著;故名不昂。此叁摩地、略有二種。一者、方便。二、方便果。言方便者,數數策勵思擇安立;于彼諸相,未能解脫。由隨相識、于時時中,擾亂心故。彼複數數自策自勵,思擇安立;方能取果,解脫隨相。于此解脫,又解脫故;不自策勵,思擇而住。是故名爲極善解脫。若數策勵、思擇安立、方得住者;雖名解脫;非善解脫。又曉了果曉了功德者:謂煩惱斷究竟故;現法樂住究竟故。又複滅道俱應曉了。卽此二種、隨其次第,名曉了果,曉了功德。又谛現觀、阿羅漢果,俱應曉了。于見道位中,名曉了果;于阿羅漢果,名曉了功德。 - 朱芾煌
瑜伽七十叁卷八頁雲:此無相轉、複有五位。一、少分位。二、遍滿位。叁、有動位。四、有加行位。五、成滿位。問:如是成滿、其相雲何?答:不爲一切煩惱一切災橫所陵雜故;究竟無惱清淨所依;說名成滿。卽此又是善清淨真實義所行,一切現量所行,一切自在所行。 - 朱芾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