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訪問繁體版(BIG5)

佛教词典在线查询

共在18本字典中找到 1000+ 条与“”相关的内容
以下是全部词典的 第5页 查询结果:
提示:搜索结果中包含591个词条内容,为节省您的时间,你可以先看词条再看内容解释。 显示词条列表▼
本空 不空 大空 但空 等空 定空 独空 二空 法空 观空 广空 慧空 即空 解空 净空 俱空 空尘 空处 空大 空谛 空点 空定 空法 空观 空果 空海 空华 空慧 空际 空寂 空间 空见 空教 空劫 空解 空界 空经 空聚 空空 空理 空轮 空门 空魔 空鸟 空拳 空色 空生 空圣 空王 空无 空相 空想 空心 空行 空性 空也 空义 空有 空缘 空云 空执 空宗 苦空 六空 妙空 内空 偏空 七空 人空 如空 入空 三空 沈空 生空 实空 受空 四空 体空 秃空 外空 我空 悟空 相空 小空 邪空 心空 信空 性空 虚空 玄空 一空 义空 有空 圆空 源空 真空 证空 指空 重空 本来空 本性空 彼果空 毕竟空 不但空 成坏空 成空品 大空点 大空声 大空位 大空字 恶取空 二空观 二十空 二种空 法空观 法空性 法空智 法性空 观察空 观空品 后际空 假名空 空遍处 空不空 空处定 空梵天 空谷集 空假中 空见论 空界色 空界想 空居天 空露地 空门子 空三昧 空始教 空世间 空王佛 空无我 空闲处 空闲室 空行相 空有三 空于神 空欲漏 空诸行 空自相 苦空曲 罗悟空 内外空 能食空 前际空 人空观 如实空 三空门 生空智 胜义空 十八空 十六空 十三空 十一空 四空处 四空定 四空天 所食空 他空见 太虚空 体空观 体空教 无记空 无际空 无散空 无始空 无为空 无性空 析空观 相空观 相空教 性空观 性空教 虚空藏 虚空华 虚空化 虚空会 虚空惠 虚空界 虚空身 虚空神 虚空天 虚空眼 虚空喻 虚空孕 悬空寺 异性空 有法空 有为空 真空观 真空教 中际空 重空观 自相空 自性空 谙法皆空 毕竟空行 不可得空 不空三藏 不思议空 成住坏空 大空三昧 大乐不空 大虚空藏 但空三昧 当体即空 地居空居 第一空法 第一空行 第一义空 恶取空者 二空真如 二种空住 非有非空 根随空转 观罪性空 海阔天空 即有即空 见已虚空 皆空无漏 劫空之后 解空第一 尽虚空界 空(二) 空(三) 空(四) 空差别相 空点二形 空华外道 空即是色 空见外道 空劫以前 空解脱门 空界有二 空空寂寂 空名度牒 空如来藏 空三摩地 空甚深相 空生空死 空无边处 空无我声 空无有果 空相三种 空心静坐 空性不空 空性差别 空性异门 空也念佛 空一切处 空一显色 空有二观 空有二论 空有二执 空有二种 空有二宗 空有论争 空有诤论 空中泪下 空中楼阁 空宗二谛 苦空无常 苦空无我 两脚捎空 妙有真空 偏真空理 清净空界 人法二空 如幻即空 如实不空 如实空镜 三界空花 三空不空 三空观门 三空摩地 三轮体空 三种空性 色不异空 色即是空 色空外道 山海空市 善取空者 生法二空 生空法有 生空三昧 胜义谛空 胜义空经 十八空论 十六种空 世俗谛空 鼠唧鸟空 双印二空 水空和尚 四大本空 四大皆空 四空处定 四种空性 所知空相 谈空说有 谓空假中 我多行空 我空法有 我空真如 无空论师 无为空死 无相空教 五蕴皆空 勿空疲劳 性空相空 性相二空 虚空藏法 虚空藏讲 虚空藏经 虚空藏院 虚空处定 虚空法身 虚空十义 虚空实有 虚空四名 虚空无边 虚空无为 虚空有无 虚空孕经 虚空智字 一切法空 引彼空住 游虚空天 有空不二 于空静处 缘起性空 章敬拨空 真空妙有 终归于空 重空三昧 诸法皆空 转受依空 总空性相 尊胜空住 不空钩观音 不空见菩萨 不空罥索法 不空罥索经 不空罥索王 不空如来藏 不空王三昧 不清净空界 不思议空智 成实偏空观 崇觉空禅师 纯空阴非子 从假入空观 从空入假观 大空曼荼罗 大空行三昧 大空之战具 地水火风空 第一义空经 非如空屋耶 非有非空门 观一切法空 贯穿法空性 海空智藏经 恒相续空界 堪入不空教 空法欲使有 空观破怖畏 空假中三观 空解脱门智 空界有二种 空空三摩地 空无边处地 空无边处定 空无边处天 空无常六譬 空无力待缘 空无相无愿 空无相无作 空无愿无相 空性无境心 空有力待缘 空有无碍宗 七地沈空难 七十空性论 三劫中不空 三空三摩地 生法二空观 石空寺石窟 唯识成空难 唯识性不空 唯有空阴聚 无常及苦空 无法有法空 五大虚空藏 五蕴皆空经 心念不空过 性虚空十义 虚空藏观经 虚空藏菩萨 虚空藏形像 虚空非大种 虚空慧菩萨 虚空库菩萨 一空一切空 一切皆空宗 亦有亦空门 因果皆空宗 有空中三时 真德不空宗 真空观四句 诸法毕竟空 八智证得空理 补特伽罗空性 不恒相续空界 不空成就如来 不空供养菩萨 不空金刚菩萨 不空罥索观音 不空罥索菩萨 大虚空藏印明 地水火风空识 二空无漏种子 法空无漏种子 法石慧空禅师 非常苦空非我 非空非有中道 即空即假即中 空境有六种愚 空能除遣十相 空室智通道人 空无边处解脱 空行有情势速 空性差别二种 空有各具二义 空有力不待缘 空宗性宗十异 苦空无常无我 马颊本空禅师 生空无漏种子 圣虚空藏菩萨 石霜性空禅师 司空本净禅师 体空无生观法 五大虚空藏法 孝义性空禅师 性空妙普庵主 修悲极于空处 虚空藏念诵法 虚空藏菩萨法 虚空藏菩萨经 虚空藏与明星 虚空容受三业 虚空无边超越 虚空云海明门 虚空孕菩萨经 雪峰慧空禅师 一切诸行空寂 幽州谭空和尚 真空从一禅师 镇州谈空和尚 诸行空性决定 不空供养宝菩萨 不空钩依菩萨法 大安乐不空菩萨 地水火风空识见 地水火风空五指 二种空所对治义 福智虚空藏菩萨 观虚空藏菩萨经 贯穿到边际空性 空无相无愿差别 空性差别成立义 如入宝山空手回 胜义谛空有七种 十种空相回向心 受者空及作者空 无边虚空处解脱 五大虚空藏菩萨 虚空藏菩萨经轨 虚空藏求闻持法 虚空藏与日月星 虚空无垢持金刚 虚空与空界差别 一切法等于虚空 应所修空有二种 应所证空有二种 有为空及无为空 不空大灌顶光真言 不空钩观自在菩萨 不空三昧大教王经 多修空住速证菩提 非是空中而受此报 贯穿补特伽罗空性 贯穿卽彼空性威德 尽虚空性穷未来际 空(sunya) 空三摩地亦名无相 清辨护法空有之争 色卽是空空卽是色 无边虚空处等解脱 虚空藏菩萨神咒经 虚空无边超越菩萨 虚空无边处定建立 雪峰慧空禅师语录 一切诸法皆等虚空 一翳在眼空华乱坠 依三自性立三种空 以世间道修习空性 真空家乡无生父母 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 大虚空藏菩萨念诵法 大虚空大菩萨念诵法 法空《海东高僧传》 空三摩地是上座住处 空无相无愿各有二种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虚空藏菩萨陀罗尼经 虚空无垢持金刚菩萨 出世空相应缘起随顺法 非我行相与空行相差别 佛说虚空藏菩萨陀罗尼 圣虚空藏菩萨陀罗尼经 十六行与空等三行相摄 无常苦空无我各有三种 邪见不缘虚空及非择灭 虚空藏菩萨经(一卷) 虚空无边处近分及根本 虚空孕菩萨经(二卷) 不空罥索咒心经(一卷) 大安乐不空金刚真实菩萨 大集大虚空藏菩萨所问经 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摩耶 等随观色乃至识皆空无我 四种空以四种行为所依止 无常苦与空无我二句分别 不空〔《神僧传》卷第八〕 不空罥索神咒心经(一卷) 大悲空智金刚大教王仪轨经 大空无相无愿解脱为所入门 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摩耶经 佛说不空罥索咒经(一卷) 鉴空〔《神僧传》卷第八〕 虚空藏菩萨问七佛陀罗尼经 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三十卷) 法与法空俱离有无二种分别戏论 阿弥陀三字法报应三身空假中三谛 不空罥索毗卢遮那佛大灌顶光真言 空无愿无相有闻思修及世出世差别 有见空见起因及龙猛无着造论因缘 缁门警训(十卷 前有空谷隆序) 不空罥索心咒王经(三卷或作二卷) 圣观自在菩萨不空王秘密心陀罗尼经 五大虚空藏菩萨速疾大神验秘密式经 虚空藏菩萨问七佛陀罗尼经(一卷) 自教迹不空悉地乐欲一切菩萨母明妃 最上根本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教王经 不空罥索陀罗尼经(二卷 有波仑序) 空海(Kukai 774~835) 一切虚空极微尘数出生金刚威德大宝三昧 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么耶般若波罗密多理趣经 灵裕(隋相州演空寺)[《续高僧传》卷九] 源空(Genku 1133~1212) 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昧耶经般若波罗蜜多理趣释 法空(代州五台山)[《续高僧传》卷三十五] 慧藏(隋西京空观道场)[《续高僧传》卷九] 慧熙(唐益州空慧寺)[《续高僧传》卷二十] 慧意(隋襄州景空寺)[《续高僧传》卷十六] 十八空论(一卷 亦十六,亦十八,亦十四。) 悟空(唐上都章敬寺)[《宋高僧传》卷第三] 佛说大悲空智金刚大教王仪轨经(五卷今作三卷) 怀空(唐徐州安丰山)[《宋高僧传》卷第二十] 鉴空(唐洛阳香山寺)[《宋高僧传》卷第二十] 空藏(唐京师会昌寺)[《续高僧传》卷二十八] 玄镜(隋京师空观寺)[《续高僧传》卷二十六] 不空(Amoghavajra 705-774) 怀空(唐安陆定安山)[《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九] 实叉难陀(唐洛京大遍空寺)[《宋高僧传》卷第二] 一切如来摩诃菩提金刚坚牢不空最胜成就种种事业三昧 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昧耶经般若波罗密多理趣释(二卷) 法聪(后梁南雍州襄阳景空寺)[《续高僧传》卷十六] 慧空(元观)(唐陕州回銮寺)[《宋高僧传》卷第九] 不空(慧朗)(唐京兆大兴善寺)[《宋高僧传》卷第一] 元慧(唐吴郡嘉兴法空王寺)[《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三] 佛说最上根本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教王经(七卷 前有圣教序) ▲ 收起
佛识慧集 【73】

观察空性的禅定。

- 梵心居士编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74】

  (术语)观我空法空有为空无为空等空理之法。般若经说之。宝积经七十八曰:“欲除如是过,当离诸利养。远离在空闲,修习于空法。”中论二曰:“大圣说空法,为离诸见故。”法华经弟子授记品曰:“于诸佛所说空法,明了通达。”[囗@又]谓小乘之涅槃。法华经譬喻品曰:“我悉除邪见,于空法得证。”

佛学常见辞汇 【75】

  观我空法空有为空无为空等空理之法。 - 陈义孝编

佛识慧集 【76】

观我空、法空、有为空、无为空等空理之法。

- 梵心居士编

佛学大词典 【77】

指观想一切诸法皆空之观法。一切诸法,尽为因缘所生,因缘所生之法本无自性而空寂无相;观此空寂无相之理即为空观。佛教各宗派皆阐说“空”之教义,随之即立观空之法门;虽有浅深胜劣之别,然悉以舍遣对实有之执情为目的。概言之,小乘佛教修习我空观,断除烦恼障;大乘佛教修习我、法二空观,离烦恼、所知二障。

  于天台宗,观空之法有藏、通、别、圆四教之别:藏教分析诸法而观空理,称为析空观;通教不加分析,以诸法之当体如幻梦而直证入空,称为体空观;别教于假、中二谛之外观空,称为偏空观;圆教观假、中二谛即空,称为圆空观。以修行者之机根有利、钝之差别,故有此四种不同之观法,然皆以空观为入理之门。[止观辅行传弘决卷五之三、四教义卷一、三藏法数卷十、光明玄义拾遗记卷五](参阅“三观”706)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78】

  (术语)观诸法皆空之理也。一切诸法,尽为因缘所生,因缘所生之法,无有自性,空寂无相也。中观论四谛品曰:“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此谓空谛之理,观此空谛之理曰空观。此空观有四教之别,藏教分析诸法而观空理,故谓为析空。通教不要分析,譬之幻梦之体,而直证空,故谓为体空。别教于假中之外观空,故谓为偏空。圆教观假中即空,故谓为圆空。有如此四种之别者,以机有利钝之别故也。利钝之机虽有别。而以空观为入理之门则一也。演密钞三曰:“三乘之人,同以空为门,入诸法真实之性。”其解圆空者,则如三藏法数十曰:“空者离相离性之谓也。谓观一念之心,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名之为空。由观一念空故,一空一切空,无假中而不空。”光明玄义拾遗记五曰:“三观之首,皆言即者,指一念心即三谛故。初云即空,非即偏空,乃观一念即圆空也。此空能破三谛相着,故云一空一切空也。”止观五上曰:“一空一切空,无假中而不空,总空观也。”

佛学常见辞汇 【79】

  观察诸法皆空的道理。 - 陈义孝编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80】

  (譬喻)虚空之果实。以譬无法。圆觉经曰:“善男子!有作思惟,从有心起,皆是六尘妄想缘气,非实心体。已如空华,用此思惟,辨于佛境。犹如空华,复结空果。展转妄想,无有是处。”

佛学大词典 【81】

(774~835)日本真言宗开祖。赞岐(香川县)人,俗姓佐伯直。十五岁至京都研习儒学,后入大学明经科,逐渐接触佛教,十八岁发表聋瞽指归(后易名为三教指归)批判儒释道。延历十二年(793)入佛门,师事和泉槙尾山寺之勤操,法名教海,后改为如空,研究三论及大小乘教义。十四年,在东大寺戒坛院受具足戒,改名空海。十五年,曾于梦中感得大日经,然未能解悟。遂于二十三年来唐,在福州长溪县登岸,北上历访长安诸大德,而于青龙寺之惠果阿阇梨处承续密宗之嫡传,受传法阿阇梨位灌顶,密号遍照金刚,成为最早受习真言教学之日本人。

日本大同元年(806)归返本国,翌年,在京都久米寺讲授大日经,三年,敕许弘通真言宗。四年,入宫论说即身成佛之义,挫败华严宗之道雄、天台宗之圆澄等诸硕德。弘仁元年(810),在于高雄山寺,补任东大寺别当之职。三年,修金刚界灌顶,授与最澄、和气真纲等人,未久,再修胎藏界灌顶,授与最澄、贤荣等人,为日本两部灌顶之嚆矢。

  弘仁七年,敕赐高野山之地以建寺宇。九年,赐师“传灯大法师”之号,任内供奉十禅师之职。十年,寺院落成,号金刚峰寺。十四年,受赐东寺,与高野山同为永久之密教道场。东寺之堂舍结构、佛像造形、年中行事、僧众威仪等,悉仿唐朝青龙寺之风貌。

  天长五年(828),创建综艺种智院,教授道俗弟子诸学,确立密宗教学,该院亦为日本最早之私立学校。

  承和二年,于高野山入寂,世寿六十二,被尊为日本真言宗高祖,谥号“弘法大师”,时人则多称“高野大师”。

  师之著作极丰,教义方面有辩显密二教论、秘藏宝钥、十住心论、付法传、请来目录、御遗告、即身成佛义、声字义、吽字义、般若心经秘键等,另有大悉昙章与篆隶万象名义(辞典)等。关于文学方面有文镜秘府论、文笔眼心钞、性灵集、高野杂笔集等。此外,师又长于书法,墨宝有风信帖、灌顶历名、七祖赞、三十帖册子等。亦曾指导密宗美术,对社会教化之功可谓既广且深。[元亨释书卷一、高野春秋编年辑录卷一、本朝高僧传卷三、弘法大师正传]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82】

  (术语)虚空与大海。文句三上曰:“当知今品乃是如来方便摄一切法,如空包色,若海纳流。”同记曰:“总包诸经色流,咸归今经空海。”[囗@又](人名)日本真言宗之开祖,弘法大师,名空海。入唐,就青龙寺慧果阿阇梨,悉传受密法,归国后,弘通密典,遂启日本所谓东密之一派。

佛学常见辞汇 【83】

  虚空与大海。 - 陈义孝编

佛学大词典 【84】

梵语khapus!pa。指空中之华。全称虚空华。又作空花、眼华、眼花。盖空中原无华,然眼有病疾者因眼中有翳,常于空中妄见幻化之华;比喻本无实体之境界,由于妄见而起错觉,以为实有。故于自身中见有一常住之我,或于一切万物中,妄见其有实体,则称为如见空华。此外,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四载,中印度乌荼国僧众多修习小乘学,以为大乘学非佛陀之教法,乃贬称大乘学人为空华外道。[圆觉经、大日经住心品、成唯识论卷八、大乘起信论义记卷中]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85】

  (譬喻)空中之华。病眼者,于空见有华也。虚空原无华,只是病眼之所见,以譬妄心所计之诸相无实体也。圆觉经曰:“妄认四大为自身,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譬如彼病目见空中华,及第二月。”传灯录十(归宗语)曰:“一翳在眼,空华乱坠。”梵Khapu&sdotblw;pa。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86】

谓空中之华。病眼者,于空见有华也。虚空原无华,只是病眼之所见,以譬妄心所计之诸相无实体也。圆觉经曰:“妄认四大为自身,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譬如彼病目见空中华,及第二月。” - 于凌波居士著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87】

  (术语)观空理之智慧。嘉祥法华经疏二曰:“经论之中多说,慧门鉴空,智门照有。”安乐集上曰:“若依维摩经,不可思议解脱为宗。若依般若经,空慧为宗。”璎珞本业经下曰:“为过去未来现在一切众生,开空慧道,入法明门。”

佛学常见辞汇 【88】

  观察空理的智慧。 - 陈义孝编

佛识慧集 【89】

观察空理的智慧。

- 梵心居士编

佛学大词典 【90】

涅槃之异名。涅槃为空寂之极处,故称空际。又作实际。所谓空寂,乃远离诸法相不生不灭之寂静状态。楞伽经卷三(大一六·五○○中):“如如与空际,涅槃与法界。”其下注解:“如如即真如,空际即实际,涅槃即究竟大涅槃,法界即佛法界;此是一体异名。”(参阅“实际”5791)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