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執金剛杖或金剛杵的菩薩。 - 陳義孝編
(植物)結金剛子實之樹。見金剛子條。
梵語vajrodaka。音譯作跋折啰邬陀迦。西藏語 rdo-rje-chu。又稱金剛誓水、誓水。于密教中,受灌頂之際須立誓約;金剛水即指當時受者所飲之水。大日經疏卷五載,金剛水乃以香水調和郁金、龍腦、旃檀等種種妙香,並以真言加持。受灌頂者于一切衆聖之前飲之,自誓其心,令不退大菩提願。[大教王經卷叁(施護譯)、金剛頂瑜伽中略出念誦經卷四、陀羅尼集經卷四]
(修法)灌頂式時,受者所飲之香水名。又雲誓水。大日經疏五曰:“又于別器調和香水,以郁金龍腦旃檀等種種妙香,亦以真言加持,授與令飲少許,此名金剛水。以秘密加持故,乃至地獄重障皆悉除滅,內外俱淨,堪爲法器也。阿阇梨言:此即名爲誓水。亦順世谛,猶如盟誓之法。令于一切衆聖前,喢此香水,自誓其心,要令不退大菩提願也。”
(物名)不動明王等所持之鐵索也。[囗@又](菩薩)菩薩名。見金剛索菩薩條。
(菩薩)菩薩名。見金剛鎖菩薩條。
(物名)由金剛而成之臺座也。觀無量壽經曰:“觀世音菩薩執金剛臺,與大勢至菩薩至行者前。”
比喻身體堅固,猶如金剛,系指佛身功德而言。據月光童子經載,如來之身功德如金剛,已斷盡諸惡而積聚萬善;相好光明,無神器能比喻之;永除五道之冥闇,得無上正真之獨明。新譯仁王經卷中(大八·八叁七中):“世尊導師金剛體,心行寂滅轉法輪。”[金光明最勝王經卷一如來壽量品]
(術語)如金剛堅固之身體也。指佛身功德而言。維摩經方便品曰:“如來身者金剛之體,諸惡已斷,衆喜普會。”注:“什曰:如來身無可損若金剛也。”新譯仁王經中曰:“世尊導師金剛體,心行寂滅轉法輪。”良贲疏中一曰:“金剛體者堅固具足,體者身也。佛身堅固猶如金剛。”
好像金剛一般堅固的身體,即佛的身體。 - 陳義孝編
(雜語)金剛中之最勝者,雲金剛王。猶言牛中之最勝者,爲牛王也。楞嚴經四曰:“清淨圓滿,體性堅凝。如金剛王,常住不壞。”
梵語vajra pan~jaram!。密教十八契印之一。爲加持而結于上方之印契與真言,屬軍荼利明王五種結界之一。又作上方金剛網、虛空網、虛空結、天網、天結。在修法之時,從道場上空召請本尊聖衆由車辂降下進入道場,更于上方結界。無上方結界時,有天魔伺機擾亂之虞。由無量之叁股金剛杵流出無邊之威焰,橫豎相接而成網,故稱金剛網。又以此網覆蓋于上方虛空界,故稱虛空網。由于加持印言而在上方覆金剛不壞之網,使諸作障者無法生起障難,而得以急速成就悉地。所謂作障者,在外爲天魔等;在內爲行者心中之無明煩惱。以軍荼利明王叁平等之本誓對治煩惱,結護淨菩提心而使其堅固。其印相以二拇指撚二食指下節之側而成。誦真言叁遍,隨誦隨以印于頂上右旋便散。其真言爲:唵(om!,皈命)尾娑普羅(visphala,普廣)捺羅乞灑(draks!a)縛日羅(vajra,金剛)蘇惹羅(pan~jara,網)吽( hu^m!,恐怖)發吒(phat!,破壞)。[無量壽供養儀軌]
(術語)梵語縛曰羅[口*半]惹羅。印契名。十八契印之一。修法道場結界界所結之印明,特爲結護上方虛空界故,一名虛空網。以二大指撚二頭指下之第一文,即成。誦真言叁遍,隨誦隨以印于頂上右旋便散。網界之真言曰:唵尾娑普啰捺啰乞灑縛曰啰半惹啰吽發吒。由結此印及誦真言之加持力故,即于上方覆以金剛堅固之網,乃至他化自在諸天亦不能障難。見無量壽供養儀軌。
梵語vajra-su^tra。密教中,灌頂時授與受者之絲線,或修法壇(曼荼羅)上金剛橛(壇上四隅所立之柱)間的張索,稱爲金剛線。由五色絲搓合而成,並在兩線頭之結合處作叁個金剛結,故有此稱。廣義而言,金剛線泛指以上兩者;若嚴格區分,則前者稱爲金剛線、護身線、神線,後者稱爲壇線。
五色即白、赤、黃、青、黑等色,分別代表五佛中之大日佛、寶幢佛、華開敷佛、無量壽佛、鼓音佛的五智;又表示以信、進、念、定、慧等五法貫攝一切教門。
據大日經疏卷五載,當挑選上好之絲作金剛線,先用香水洗淨,再由清淨之童女搓合之,其次,依五佛之真言次第加持一色,最後以成辦諸事之真言總加持之。又曼荼羅上所用之線,造法亦同。[大日經具緣品、金剛頂瑜伽中略出念誦經卷四、陀羅尼集經卷四、大日經疏卷十五]
(物名)于叁摩耶戒壇授與受者之五色線也。以叁結作金剛結,故有此稱。見大日經疏五。
比喻信心堅固不動;猶如金剛之堅硬,不被任何物質所破壞。例如菩薩之大心堅固不動,稱爲金剛心。于淨土宗,則指堅信彌陀本願之心。[大智度論卷四十五]
(術語)言菩薩之大心,堅固不能破壞如金剛也。智度論四十五曰:“一切結使煩惱所不能動,譬如金剛山,不爲風所傾動。諸惡衆生魔人來,不隨意行,不信受其語。嗔罵謗毀,打擊閉系,斫剌割截,心不變異。(中略)人來斲鑿毀壞,諸蟲來齧,無所虧損,是名金剛心。”教行信證叁末曰:“真實心即是金剛心。”同二曰:“光明名號顯因緣,開入本願大智海,行者正受金剛心。”[囗@又]謂菩薩之最後心,等覺之位。以觀心最爲明利故也。四教儀四曰:“即是邊際智滿入重玄門,若望法雲,名之爲佛。望妙覺,名金剛心菩薩,亦名無垢地菩薩。”四教儀曰:“更斷一品無明入等覺位,亦名金剛心,亦名一生補處。”四教集解曰:“所修觀智,純一堅利,喻如金剛,名金剛心。”
菩薩的大心,因菩薩的大心堅固不能壞好像金剛。 - 陳義孝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