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訪問繁體版(BIG5)

佛教词典在线查询

共在16本字典中找到 993 条与“”相关的内容
以下是全部词典的 第51页 查询结果:
提示:搜索结果中包含707个词条内容,为节省您的时间,你可以先看词条再看内容解释。 显示词条列表▼
安定 八定 必定 壁定 不定 差定 禅定 超定 彻定 痴定 出定 大定 得定 定宾 定琛 定答 定法 定妃 定根 定弓 定光 定慧 定戒 定聚 定空 定窟 定力 定潋 定侣 定论 定满 定门 定名 定命 定判 定散 定善 定身 定寿 定水 定西 定相 定香 定心 定性 定学 定业 定异 定意 定印 定蕴 定障 定者 定智 定钟 法定 风定 观定 光定 广定 赫定 慧定 火定 寂定 见定 戒定 净定 具定 决定 开定 楷定 空定 口定 枯定 灭定 念定 起定 人定 如定 入定 三定 善定 十定 水定 四定 味定 邪定 心定 修定 意定 印定 正定 住定 边际定 不定地 不定观 不定教 不定聚 不定名 不定心 不定性 不定业 不定因 不动定 不决定 不系定 禅定藏 禅定境 禅定窟 禅定门 禅定寺 出定相 初禅定 从定寤 大悲定 大寂定 调直定 定别因 定额寺 定共戒 定光佛 定国寺 定果色 定慧寺 定静虑 定觉分 定觉支 定量论 定林寺 定盘星 定善义 定上座 定胜行 定受业 定无表 定无色 定心所 定异因 定资粮 法光定 法界定 非定法 缚定印 根本定 共不定 光明定 海印定 恒沙定 火光定 健行定 戒定慧 金刚定 近分定 九次定 决定地 决定思 决定心 决定信 决定性 决定业 决定智 决定住 楷定记 楷定疏 刊定记 空处定 六决定 马定波 灭尽定 明得定 明增定 那伽定 女人定 七定具 如不定 入定佛 入定瑞 入定相 入定印 三定聚 三种定 刹那定 深禅定 生不定 生得定 识处定 世间定 水火定 四不定 四禅定 四定记 四净定 四空定 四修定 四种定 托定寺 威德定 未到定 未至定 我慢定 无碍定 无间定 无漏定 无想定 无心定 无诤定 贤守定 邪定聚 邪性定 性决定 修禅定 一向定 印顺定 有动定 有漏定 有喜定 欲界定 正定聚 正定业 中间定 住定相 住定异 拙火定 八定根本 悲无量定 必定菩萨 不定地法 不定法聚 不定受业 不定心等 不定心所 不定性聚 不定有六 不定止观 不定种性 不定主义 不共不定 禅定法界 禅定坚固 常盘大定 出定善巧 出世间定 慈无量定 大定智悲 大印身定 道定二戒 谛顺忍定 定别能作 定不定业 定不四业 定道品法 定等觉支 定共俱定 定光佛手 定光如来 定慧等持 定慧二乘 定聚所摄 定趣正觉 定散二善 定散二心 定散自力 定散自心 定生喜乐 定所行色 定所引色 定为上首 定心念佛 定心三昧 定性二乘 定性菩萨 定性声闻 定性缘觉 定学有四 定障麤重 多闻决定 多诸定乐 堕决定记 二决定义 二无心定 法法自定 法界定印 分位决定 佛部定印 父母不定 共不定过 共乐生定 共舍生定 共喜生定 会者定离 集福王定 迦叶入定 金刚灭定 金刚喩定 金刚喻定 净定四种 境本定身 九次第定 决定藏论 决定而得 决定发心 决定三业 决定声闻 决定胜满 决定受业 决定行地 决定修作 决定义经 决定于齐 堪任决定 苦乐不定 老少不定 乐共俱定 乐受定有 领受定异 六不定过 六种决定 弥陀定印 灭受想定 念为定依 女子出定 七种定名 入定次第 入定善巧 入定作论 三决定业 舍共俱定 舍无量定 摄止正定 身定喜忘 深禅定乐 生处不定 生死定量 十遍处定 十种决定 首楞严定 寿量不定 寿量决定 受身不定 顺不定业 顺定受业 顺胜分定 顺退分定 顺住分定 四禅八定 四根本定 四空处定 四无色定 四种定学 随类不定 退定多种 外缚定印 往生一定 唯识心定 闻声起定 问事不定 无不定心 无色界定 无上想定 无想心定 无学定蕴 无学正定 喜共俱定 喜无量定 贤善定相 相违决定 想知灭定 邪性定聚 形量定异 修定三障 修定寺塔 修治定道 虚空处定 学定坚固 有待不定 有顶定想 有法之定 有上想定 遇声出定 再三审定 正定法迹 正定为八 正性定聚 住定菩萨 尊亲不定 佐伯定胤 作业决定 不共不定过 不决定发心 不虚行决定 禅定波罗蜜 处无心定证 大乘光明定 定慧相资歌 定慧云禅师 定门十六尊 定散自利心 定无所从来 定性喜乐地 定业不定业 定业亦能转 定有法三种 堕决定加行 二定有别证 发心堕决定 古今楷定释 广显定意经 护养定资粮 即时入必定 见天定趣生 决定安住心 决定成佛集 决定往生集 决定以遮遮 决定总持经 空无边处定 莲华部定印 灭尽定无为 入定意三昧 入决定方便 入如其像定 入正定聚益 入正性决定 三种定业轮 色无边处定 沙门今定非 识无边处定 受异熟决定 顺不定受业 顺决择分定 四报定不定 四种检行定 太子习定处 同品定有性 闻名得定愿 无觉少观定 无觉无观定 无所有处定 无相界定想 系念定生愿 现生正定聚 邪性定法聚 一切法定异 一切如来定 有觉有观定 正性定法聚 种姓堕决定 住定供佛愿 住定见佛愿 住正定聚愿 自性戒定慧 作重业决定 不定不制不息 不定心及定心 禅定十种利益 初静虑定建立 定分相续转变 定慧超信禅师 定慧法本禅师 定林惠琛禅师 定山神英禅师 定山惟素山主 定心别时念佛 定心与不定心 定中独头意识 定州善崔禅师 定自在所生色 洞溪戒定禅师 二无心定同异 二缘入无相定 佛说决定义经 虎跑定慧寺志 华严经刊定记 决定成就真言 乐因非不决定 流转还灭定异 妙观察智定印 轻安唯在定有 清净静虑等定 入定不定印经 三种堕决定位 三种堕于决定 善制善定善息 十二种不定地 十二种非定地 四种心定心住 未堕决定菩萨 无漏静虑等定 五处定所应作 五处决定应作 五种定相违法 五种任持定法 西川定慧禅师 襄州定慧禅师 修定为得智见 修定为尽诸漏 业有五种决定 已堕决定菩萨 诸行空性决定 诸行苦性决定 诸行无常决定 诸行无我决定 不定性聚有二种 禅定力不可思议 成具光明定意经 第二静虑定建立 第三静虑定建立 第四静虑定建立 定异差别有多种 繁兴永处那伽定 非定受现法果业 非想非非想处定 非有想非无想定 佛说决定总持经 极微细定所生色 戒定慧解脱知见 金刚喩定解脱道 俱品一分转不定 决定正向三菩提 六门教授习定论 六现观依定分别 妙法决定业障经 灭尽定独名解脱 普贤菩萨定意经 七种行令心得定 入金刚问定意经 三种住定不定因 识无边处定建立 释金刚经刊定记 四不定假实分别 四不定三断分别 四不定三界分别 四不定三性分别 四不定三学分别 四不定受俱分别 四不定下上相起 四不定下上相缘 同分异全不定过 文定胡安国居士 无色界决定无色 无所有处定建立 相违决定不定过 邪性定聚有二种 一切如来必定印 在心在缘在决定 正念正定为定蕴 正性定聚有二种 重定授菩萨戒法 诸教决定名义论 阿赖耶识定有八证 爱味相应静虑等定 安住种姓堕于决定 八识自性非定一异 不必定入定入印经 不虚修行堕于决定 常定一境修习不净 出灭定时触三种触 初禅天定五支功德 丛林校定清规总要 大周刊定众经目录 定受业与不定受业 定中取声有二种取 二十五种清净定轮 二无心定无想异熟 二无心定由三缘生 发菩提心堕于决定 金刚喩定说有多种 俱品一分转不定过 决定藏论(三卷) 灭尽定中识不离身 菩萨不能入灭尽定 入灭定时灭三种行 入灭尽定出灭尽定 入灭尽定识不离身 三禅天定五支功德 上界心所几定俱生 十千日光三昧定经 四不定相应不相应 四种入定退定差别 退定入定四种差别 为性不能决定任持 无相心定出离舍根 无想天没定生欲界 心心所法于三事定 心与心所必定俱生 修定能证胜分别慧 修定能证殊胜智见 修定能证现法乐住 修定能证诸漏永尽 修定为得现法乐住 虚空无边处定建立 一切法界决定智印 一切如来必定法印 异生不能入灭尽定 因依诸定蠲除四轭 永断一法定得不还 于诸行中有四决定 欲界心所几定俱生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 超定加行与超定成满 定差别建立补特伽罗 法性法住法定法如性 非想非非想处定建立 憍梵波提入水定涅槃 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 静虑定与无色定差别 灭尽定中识不离身证 三昧弘道广显定意经 三学(戒、定、慧) 四不定识俱不俱分别 四不定与五别境容俱 无想定与灭尽定差别 无想定与无想事差别 习定苾刍自害证果处 续华严经略疏刊定记 依他起自性非定有无 欲定其心不求教授戒 地等定与地等遍处差别 二种决定转诸佛无自在 光明定定难差别十一种 静虑能入现观非无色定 决定受业能障阿罗汉果 三位定异熟业极作障碍 三缘能进引生色无色定 施从灭定起者必得现果 四法于所得定为增上缘 五种厚重过失能为定障 意不与四不定心所相应 展转增上力二识成决定 中有色生因缘及定有理 诸行非定苦染非定乐净 住定极久不能过七昼夜 成具光明定意经(一卷) 定 (samadhi) 佛说决定毗尼经(一卷) 回向菩提声闻是不定种姓 六门教授习定论(一卷) 灭尽定与地想定四义不同 十方现在佛悉在前立定经 释金刚经刊定记(七卷) 异品一分转同品遍转不定 八随烦恼定与诸染污心相应 不必定入定入印经(一卷) 佛转法轮有四处定二处不定 静虑中间及未至定可依尽漏 三业能引增上生决定胜分别 同品一分转异品遍转不定过 外道论中决定无有众苦边际 无余涅盘定不定姓所证有别 住慈定者刀毒水火皆不能害 入灭尽定时有二种法多有所作 四智心品见分等定有相分不定 决定,决意,受持,依处,摄持 能于五明处及三聚中决定善巧慧 入出息念能治缘三世境障定寻伺 佛说法乘义决定经(上中下合卷) 流转苦中有六种轮转生死不定生苦 圣无量寿决定光明王如来陀罗尼经 阎王判你三更到,定不容人到四更 武周刊定众经目录(十五卷 有序) 诸业时分定不定与异熟定不定四句分别 法通(梁上定林寺)[《高僧传》卷八] 僧镜(宋下定林寺)[《高僧传》卷七] 僧柔(齐上定林寺)[《高僧传》卷八] 僧远(齐上定林寺)[《高僧传》卷八] 超辩(齐上定林寺)[《高僧传》卷十二] 道嵩(齐上定林寺)[《高僧传》卷十二] 法献(齐上定林寺)[《高僧传》卷十三] 佛说大乘圣无量寿决定光明王如来陀罗尼经 慧弥(梁上定林寺)[《高僧传》卷十二] 道慎(齐邺下定国寺)[《续高僧传》卷八] 普化(唐真定府)[《宋高僧传》卷第二十] 僧副(梁钟定林寺)[《续高僧传》卷十六] 昙摩密多(宋上定林寺)[《高僧传》卷三] 德富(保定兴圣寺)[《大明高僧传》卷第八] 法称(隋京师定水寺)[《续高僧传》卷三十] 法令(梁钟山上定林寺)[《续高僧传》卷五] 明浚(京师定水寺)[《续高僧传》卷三十五] 入定不定印经(一卷 有武周新翻三藏圣教序) 僧凤(唐京师定水寺)[《续高僧传》卷十三] 僧朗(隋西京禅定道场)[《续高僧传》卷十] 智凯(唐京师定水寺)[《续高僧传》卷三十] 智凝(隋西京禅定道场)[《续高僧传》卷十] 慧瓒(隋西京禅定道场)[《续高僧传》卷十八] 靖玄(隋西京大禅定道场)[《续高僧传》卷十] 灵璨(隋西京大禅定道场)[《续高僧传》卷十] 僧定(唐京师大庄严寺)[《续高僧传》卷十九] 昙迁(隋西京禅定道场)[《续高僧传》卷十八] 贞辩(后唐定州开元寺)[《宋高僧传》卷第七] 智梵(隋西京禅定道场)[《续高僧传》卷十一] 定光(唐成都福感寺)[《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七] 怀空(唐安陆定安山)[《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九] 慧欢(隋西京大禅定道场)[《续高僧传》卷十八] 慧悟(唐京兆禅定寺)[《宋高僧传》卷第二十四] 静端(隋西京大禅定道场)[《续高僧传》卷十八] 灵干(隋西京大禅定道场)[《续高僧传》卷十二] 明准(唐长安禅定寺)[《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七] 三昧弘道广显定意经(四卷)(一名入金刚问定意) 童真(隋西京大禅定道场)[《续高僧传》卷十二] 义玄(唐真定府临济院)[《宋高僧传》卷第十二] 祖儞(苏州嘉定净信寺)[《大明高僧传》卷第三] 定兰(唐成都府福感寺)[《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三] 觉朗(隋西京大禅定道场)[《续高僧传》卷二十一] 石藏(唐定州大像山定真院)[《宋高僧传》卷第十] 惟忠(唐成都郫县法定寺)[《宋高僧传》卷第十九] 贤劫经(十卷 亦名绠陀劫三昧经。晋曰贤劫定意。) ▲ 收起
佛学大词典 【901】续华严经略疏刊

  凡二十卷,或作十六卷。唐代慧苑撰。即续贤首大师法藏之遗稿,注释新华严经者。略称华严略疏刊定记、华严经刊定记、华严刊定记、续刊定记、刊定记。收于卍续藏第五册。总立十门,第一卷叙述教起所因、藏部所摄、显教差别、简所被机、能诠教体、所诠宗趣、显义分齐、部类传译、具释题目等九门;第二卷以下入第十依文正释门,就经之各品,一一立辨名、来意、宗趣、释文等四科以解释其文义。

  法藏原于唐证圣元年(695)实叉难陀译出新华严经时,即欲注释其书,然仅注毕妙严、十定等二品,即遽然入寂,慧苑乃继之完成注释,然于书中自立四种教,而不用法藏之五教判,又新立两重十玄门,徒招立义繁多之非难。故古来华严家以本书为背师自立之新说,视为异端而不用。其现存版本残阙不全,六、七两卷阙,另有数品亦阙注释,唯存十三卷。注疏有慧苑之别章二卷、法诜之纂释二十一卷等,然今皆不传。[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二、东域传灯目录、华严宗章疏、释教诸师制作目录卷三、华严发达史]

法相辞典 【902】依他起自性非有无

  显扬十六卷十页云:复次此依他起自性、为决定有?为决定无?颂曰:非决定有无。一切种皆许。通假实二性,世俗说为有。论曰:依他起自性,非如施设,决定是有;亦非一切决定是无。故一切种、非有非无。然许一切种皆可言说。谓若有、若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903】其心不求教授戒

瑜伽四十一卷十一页云: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为令心住,欲定其心,心怀嫌恨,憍慢所持,不诣师所求请教授。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懒惰懈怠而不请者,非染违犯。无违犯者,若遇疾病;若无气力;若知其师颠倒教授;若自多闻,自有智力,能令心定;若先已得所应教授;而不请者。无所违犯。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904】地等与地等遍处差别

  大毗婆沙论八十五卷十六页云:如契经说:有地等定,有地等遍处。问:此地等定、与地等遍处,有何差别?答:地等定在欲界四静虑。地等遍处、唯在第四静虑。复次加行时,名地等定。成满时,名地等遍处。复次因时,名地等定。果时,名地等遍处。复次若作少分解时,名地等定。若作周遍解时,名地等遍处。是谓差别。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905】二种决转诸佛无自在

  世亲释十卷九页云:若诸如来,于一切法自在而转;何故一切有情之类,不得涅盘?故今一颂,显由此因,诸有情类,不能证得究竟涅盘。有情界周遍具障而阙因者:谓诸有情,有业等障,名为具障。由具障故;虽无量佛,出现于世;不能令彼得般涅盘。诸佛于彼,无有自在。若诸有情,无涅盘法;名为阙因。此意说彼无涅盘因。无种姓故:诸佛于彼,无有自在。二种决定转者:决定,有二种。一、作业决定,二、受异熟决定。当知此中说名决定。诸佛于此二决定中,无有自在。顽愚等身,名异熟障。决定当堕那落迦等,名受异熟决定。应知此中二种差别。无性释十卷八页云:二种决定转者:谓作重业决定,受异熟决定。作重业决定者:谓数串习,令同类因,与等流果,决定相续。如未生怨,害父王等。受异熟决定者:谓作决定感异熟业;决定当受诸异熟果。如诸释种,决定应为毗卢宅迦王所杀害。诸佛于上所说有情,皆无自在,令得涅盘。是故前虽总说如来于一切法得自在转;今须别说不得自在。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906】光明难差别十一种

  瑜伽十二卷十三页云:如是修习光明定者,定难差别,有十一种。所谓疑等。如经广说。问:此谁难耶?答:三摩地相,相有二种。谓所缘相,及因缘相。用彼为依,住三摩地。若退彼相,便不能住。此中最初,于所显,现光明色相,不善知故;便觉有疑。方便缓故;有不作意。如于众色不欲见者,或闭于目;或复背面。此观行者,于诸色中,不欲作意;亦复如是。由不善守根门等故;有身粗重,多习睡眠。或多觉悟,便增惛睡,不见众色。设有所见;而不圆满。为此二事,极作功用,力励思惟;故有太过勇猛精进。由有太过,策励过故;还极下劣。如急捉持斥鷃鸟者。彼唯思求光明之相,此与见色,若俱生时;希一得二,便生踊跃。犹如有人,得二伏藏。遍于诸方,欻然幷见不祥之色;便生大怖。犹如有人,两边旋转卒起。彼于行时,或复住时;于世杂类,起种种想。如是外想,与定为难。或复因其所修习定,谓己为胜,观他为劣,便自高举。如是亦得名种种想。或多言论,或久寻思,令身疲劳,心不得定。如是多言,与定为难。若从定生光明之相及见色时;便舍内修相续作意,愿乐于外,谛视众色。故极思察,与定为难。如是诸难,随其所应,障三摩地所缘境相及因缘相。或有遇此,退失所缘因缘相故;如其次第,二相俱没。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907】静虑能入现观非无色

显扬十九卷十四页云:又依静虑,能入现观;非无色定。以诸静虑,毗钵舍那极猛利故。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908】受业能障阿罗汉果

  瑜伽九十卷二页云:若欲证得阿罗汉时;先所造作决定受业,由异熟果现在前故;能为障碍。不由随逐身相续故。所以者何?但由彼业,生不平等所依身故;能为障碍。令不能得阿罗汉果。若无生受、而有后受;于所证得阿罗汉果,不能为障。然彼非不是定受业。何以故?由卽依彼烦恼助伴、及卽依彼诸行相续,施设此业为定受故。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909】三位异熟业极作障碍

大毗婆沙论五十三卷十三页云:由此故说有情三位定应熟业,极作障碍。一者、从顶将入忍位。二者、将证不还果位。三者、将得阿罗汉位。谓从顶位将入忍时,恶趣所有引众同分定应熟业,极作障碍。义言:汝若得入忍位,决定不受三恶趣生。我于谁身,当受异熟。由此于彼,极作障碍。圣者将离欲界染时,欲界所有引众同分定应熟业,极作障碍。义言:汝若证不还果,决定不复受欲界生。我于谁身,当受异熟。由此于彼极作障碍。圣者将离有顶染时,二界所有引众同分定应熟业,极作障碍。义言:汝若成阿罗汉,决定不复受后有生。我于谁身,当受异熟。由此于彼极作障碍。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910】三缘能进引生色无色

俱舍论二十九卷七页云:论曰:生上二界,总由三缘,能进引生色无色定。一、由因力。谓于先时近及数修为起因故。二、由业力。谓先曾造感上地生顺后受业;彼业异熟,将起现前,势力能令进起彼定。以若未离下地烦恼;必定无容生上地故。三、法尔力。谓器世界将欲坏时,下地有情,法尔能起上地静虑。以于此位所有善法,由法尔力,皆增盛故。诸有生在上二界中,起无色定,由因业力;非法尔力。无云等天,不为三灾之所坏故。生在色界,起静虑时,由上二缘及法尔力。若生欲界,起上定时;一一应知皆由教力。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911】施从灭起者必得现果

  大毗婆沙论一百五十四卷二页云:问:何故施从灭定起者,或得现果,或得大果?答:若有施从此定起者;则为施从一切静虑解脱等持等至起者。所以者何?诸欲入出灭尽等至,必先起欲界善心,次入初静虑;如是乃至入非想非非想处。从此无间,入灭尽定。从此定出,或起非想非非想处,或起无所有处。如是乃至还起初静虑,复入欲界善心。彼由如是功德熏相续故;能令施者,或得现果,或得大果。有说:从灭定起者,威仪寂静,来往语言衣着饮食,皆悉详审。诸清信长者婆罗门等,见已咸生希有之相。以殷净心,施诸资具。故得现果,或得大果。有说:得此定者,名称普闻,过于余定。诸清信长者婆罗门等、闻已;皆生奇特之想。以殷净心,施诸资具。故得现果,或得大果。有说:住灭定者,诸食皆断。若施从此起者;则为施无食者食。谓住有漏有心定者,虽断段食;而食有漏触思识食。住无漏定者,虽断真实四食;而有相似触思识食。住灭定者,一切皆无。是故施从此起者,则为施于无食者食。由此因缘,或得现果,或得大果。有说:若有施从此定起者,则为施到涅盘还来者食。以此定似涅盘故。谓如入无余依涅盘界者,灭一切有所缘法,心心所法,不起不灭;住灭定者,亦灭一切有所缘法,心心所法,不起不灭。故似涅盘。是故施从此定起者,则为施到涅盘还来者食。由此因缘,或得现果,或得大果。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912】四法于所得为增上缘

瑜伽七十卷六页云:复次有四种法,于所得定,为增上缘。一、审谛听闻。二、得正教授。三、宿世串习。四、具足多闻。审谛听闻者:谓发起乐欲,生净信心,听闻正法。由此因此缘,得心一境性。得正教授者:谓因次第教授,无倒教授故;发起勇猛精进而住。无间,常委,于菩提分,精勤方便,修习而住。由此因此缘,得心一境性。宿世串习者:谓于宿世邻近生中,于诸静虑及诸等至,数已证入。由此因此缘,得心一境性。具足多闻者:谓多闻闻持,其闻积集。卽于彼法,独处空闲,思惟筹量,审谛观察。由此因此缘,得心一境性。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913】五种厚重过失能为

瑜伽六十三卷一页云:复次心清净行苾刍,略有五种等持相违厚重过失,能为定障。一、忿。二、慢。三、欲贪。四、萨迦耶见。五、不能堪忍。有五厚重三摩地相,由彼于此障碍而住,是故说名厚重过失。如彼卷一页至三页广释。前三过失,能为最初三摩地障;次一过失,为谛现观三摩地障,后一过失,为入根本三摩地障。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914】意不与四不心所相应

成唯识论四卷十九页云:恶作、追悔先所造业。此识任运恒缘现境,非悔先业;故无恶作。睡眠、必依身心重昧,外重缘力,有时暂起。此识无始一类内执,不假外缘;故彼非有。寻伺、俱依外门而转;浅深推度,粗细发言。此识唯依内门而转,一类执我;故非彼俱。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915】展转增上力二识成决

  唯识二十卷九页云:若诸有情、由自相续,转变差别;似境识起。不由外境为所缘生。彼诸有情、近善恶友,闻正邪法,二识决定。既无友教;此云何何?非不得成。颂曰:展转增上力,二识成决定。论曰:以诸有情、自他相续、诸识展转、为增上缘;随其所应,二识决定。谓余相续识差别故;令余相续、差别识生;各成决定。不由外境。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916】中有色生因缘及有理

瑜伽五十四卷十五页云:问:从此没已,何因何缘,中有色聚、续得生耶?答:当知此色、用自种子为因,感生业为缘。问:何因得知有中有耶?答:从此没已;若无所依诸心心所;无有道理,转至余方故。不应如响。唯惑乱故。不应如影。彼不灭故。亦不应说如取所缘。非行往故。由如是等所说譬喻,不应道理;是故当知定有中有。如是等类,应当思惟色蕴生起。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917】诸行非苦染非乐净

瑜伽八十七卷二十七页云:复次有四种相,当知诸行,非定苦染。又由四相,非定乐净。如是四种,总依三事。何等为三?一、依生处故,二、依受故,三、依世故。此中乐者:谓在第三静虑。乐所随者:谓在人中,容有二种。喜乐遍者:谓在初二静虑。未永离乐者:谓在第四静虑以上。此中苦者:谓在饿鬼,及以傍生。苦所随者:谓在人中。忧苦遍者:谓在那落迦。未永离苦者:谓在上天众中,当苦所随故。又言乐者:谓不苦不乐受现在前位。乐所随者:谓苦受现在前位。喜乐遍者:谓乐受现在前位。不永离乐者:谓于一切位,乐因所随故。若与此相违,当知苦差别。又言乐者:谓顺乐行,及乐已灭。乐所随者:谓有乐因,于未来世,当生起乐。喜乐遍者。谓于现在随顺乐处。未永离乐者:谓余二世。与此相违,苦差别四。如应当知。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918】极久不能过七昼夜

  大毗婆沙论一百五十三卷七页云:问:住灭尽定,得经几时?答:欲界有情,诸根大种,由段食住。若久在定;卽在定时,身虽无损;后出定时,身便散坏。故住此定,但应少时。极久不得过七昼夜。段食尽故。云何知然?曾闻于一僧伽蓝中,有一苾刍,得灭尽定。食时将至,着衣持钵,诣食堂中。是日打揵椎少晚。彼苾刍以精勤故,便作是念:我何为空过此时,不修于善。遂不观后际,卽立誓愿,入于灭定。乃至打揵椎当出。时、彼僧伽蓝,有难事起。诸苾刍等,散往他处。经于三月,难事方解。苾刍还集僧伽蓝中,才打揵椎,彼苾刍从定而出,卽便命终。复有一苾刍,得灭尽定,而常乞食。于日初分,着衣持钵,方欲诣村。遇天大雨,恐坏衣色,少时停住。卽作是念:我何为空过此时,不修于善。遂不观后际,卽立誓愿,入于灭定,乃至雨止当出。有说:尔时雨经半月,有说一月,其雨方止。彼从定出,卽便命终。由此故知生于欲界,若久在定;卽在定时,身虽无损;后出定时,身便散坏。故住此定,但应少时。极久不得过七昼夜。色界有情,诸根大种,不由段食之所任持;故住此定,或经半劫,或经一劫,或复过此。 - 朱芾煌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