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訪問繁體版(BIG5)

佛教词典在线查询

共在17本字典中找到 1000+ 条与“”相关的内容
以下是全部词典的 第52页 查询结果:
提示:搜索结果中包含744个词条内容,为节省您的时间,你可以先看词条再看内容解释。 显示词条列表▼
安禅 暗禅 伴禅 参禅 禅板 禅版 禅病 禅波 禅带 禅道 禅德 禅定 禅法 禅房 禅阁 禅供 禅关 禅观 禅规 禅和 禅河 禅化 禅会 禅慧 禅偈 禅寂 禅家 禅间 禅教 禅戒 禅巾 禅襟 禅经 禅静 禅居 禅鞠 禅铠 禅客 禅窟 禅乐 禅礼 禅林 禅录 禅侣 禅律 禅门 禅那 禅尼 禅念 禅毬 禅拳 禅人 禅僧 禅舍 禅师 禅食 禅史 禅室 禅思 禅伺 禅肆 禅髓 禅榻 禅堂 禅天 禅头 禅徒 禅味 禅屋 禅习 禅心 禅行 禅学 禅要 禅衣 禅余 禅愉 禅苑 禅院 禅月 禅悦 禅斋 禅杖 禅者 禅镇 禅支 禅枝 禅宗 禅钻 禅坐 痴禅 初禅 顶禅 二禅 放禅 观禅 鬼禅 教禅 九禅 枯禅 理禅 练禅 炼禅 律禅 魔禅 墨禅 难禅 陪禅 片禅 三禅 十禅 事禅 思禅 厮禅 四禅 逃禅 味禅 问禅 悟禅 修禅 熏禅 薰禅 一禅 真禅 坐禅 蚌蛤禅 北禅寺 北宗禅 不废禅 不妄禅 不忘禅 禅定藏 禅定境 禅定窟 禅定门 禅定寺 禅梵天 禅和者 禅和子 禅籍志 禅林寺 禅门戒 禅那观 禅三昧 禅三宗 禅天魔 禅陀迦 禅要经 禅源诠 禅源寺 禅月集 禅悦食 禅云寺 刬子禅 铲子禅 稠禅师 出世禅 初禅定 初禅天 从禅觉 大禅佛 大禅师 大乘禅 待悟禅 第二禅 第三禅 第四禅 东禅寺 二禅天 凡夫禅 方寸禅 封禅寺 葛藤禅 根本禅 尽漏禅 九带禅 觉禅钞 看话禅 口头禅 枯木禅 老婆禅 默照禅 南禅寺 南宗禅 尼连禅 念佛禅 牛头禅 强良禅 日本禅 如来禅 三禅乐 三禅天 三种禅 三字禅 沙禅里 善人禅 上乘禅 上上禅 上座禅 深禅定 十禅支 世间禅 思禅师 四禅定 四禅天 四种禅 通明禅 外道禅 文字禅 无事禅 五门禅 五味禅 五种禅 西禅寺 熙连禅 虾蟆禅 小乘禅 行禅法 行禅经 修禅定 修禅寺 野狐禅 一担禅 一切禅 一味禅 一指禅 一字禅 鹦鹉禅 有分禅 有漏禅 再请禅 真实禅 中间禅 自性禅 宗门禅 祖师禅 坐禅板 坐禅豆 坐禅牌 坐禅堂 坐禅仪 坐禅箴 暗证禅师 八卦禅寺 跋陀禅师 班禅喇嘛 宝觉禅寺 北禅烹牛 本生禅师 本童禅师 鼻隔禅师 不坏四禅 草堂禅派 茶禅一味 禅 宗 禅波罗密 禅波罗蜜 禅灯世谱 禅定法界 禅定坚固 禅法要解 禅关策进 禅海十珍 禅家龟鉴 禅林宝训 禅林类聚 禅林职位 禅门撮要 禅门九山 禅门口决 禅门日诵 禅门五宗 禅陀迦王 禅学大系 禅苑清规 禅宗六祖 禅宗七祖 禅宗艺术 禅宗语录 禅宗正脉 禅宗直指 朝元禅寺 彻夜坐禅 出世间禅 初禅梵天 慈德禅寺 次第禅门 大禅叫悟 大佛禅寺 德源禅寺 东和禅寺 杜撰禅和 法喜禅悦 法兴禅寺 法雨禅寺 佛陀禅师 伏虎禅师 根本四禅 古德禅寺 观察义禅 黄杨木禅 教禅二宗 锦江禅灯 静修禅院 九咱大禅 九种大禅 理禅事禅 灵泉禅寺 凌云禅寺 六欲四禅 龙泉禅寺 渌清禅师 灭喜禅派 尼连禅河 鸟窠禅师 宁福禅寺 毗卢禅寺 普济禅寺 齐耸禅师 千光禅寺 青山禅院 三时坐禅 善德禅院 善世禅师 上座禅住 少许禅分 深禅定乐 十二门禅 事相禅师 死禅和子 四禅八定 四禅比丘 四禅变化 四时坐禅 万佛禅寺 乌窠禅师 五部禅经 西云禅寺 仙天禅师 心越禅师 兴隆禅寺 一切门禅 一切行禅 一指头禅 优禅伽摩 圆密禅戒 昭明禅寺 中和禅寺 周易禅解 昼日坐禅 竹林禅派 竹林禅院 最上乘禅 坐禅法要 坐禅方法 坐禅四息 白马辩禅师 白云福禅师 白云闻禅师 白兆圭禅师 百丈安禅师 百丈超禅师 褒亲谕禅师 宝藏本禅师 宝华显禅师 宝寿沼禅师 宝相元禅师 保福殊禅师 报慈淳禅师 报慈嵩禅师 报恩成禅师 北禅寂禅师 北兰让禅师 北院通禅师 不禅婆罗门 布衲如禅师 沧溪璘禅师 禅定波罗蜜 禅林僧宝传 禅林象器笺 禅门宝藏录 禅门锻炼说 禅门秘要诀 禅门拈颂集 禅秘要法经 禅那波罗蜜 禅思不乐断 禅行法想经 禅行敛意经 禅要诃欲经 禅源诸诠集 禅宗决疑集 禅宗杂毒海 长乐政禅师 长芦琳禅师 长兴满禅师 长髭旷禅师 超化净禅师 超化藻禅师 崇梵余禅师 崇福灯禅师 崇觉空禅师 崇胜珙禅师 崇胜御禅师 崇寿江禅师 初禅有五支 慈济聪禅师 慈云深禅师 大安能禅师 大安省禅师 大梵圆禅师 大容諲禅师 大同济禅师 大同旺禅师 大沩鉴禅师 大沩行禅师 大沩智禅师 大阳慧禅师 道林渊禅师 德山琼禅师 定慧云禅师 东禅秀禅师 东明迁禅师 东坡禅喜集 东山慧禅师 东山吉禅师 东山觉禅师 洞山辩禅师 洞山瑞禅师 洞山微禅师 洞山云禅师 法海立禅师 法云杲禅师 方广深禅师 奉先深禅师 佛说禅门经 佛陀远禅师 福昌信禅师 福化充禅师 福严置禅师 福应文禅师 高亭简禅师 古贤谨禅师 谷山藏禅师 谷山丰禅师 谷山海禅师 观音启禅师 光孝深禅师 光孝元禅师 广德延禅师 广德义禅师 广德周禅师 广法源禅师 广慧真禅师 广济方禅师 广济同禅师 广利容禅师 海会通禅师 衡岳振禅师 胡适禅学案 护国钦禅师 护国寿禅师 华光范禅师 华严慧禅师 化城鉴禅师 黄檗慧禅师 黄龙观禅师 黄龙海禅师 黄龙赞禅师 黄云元禅师 惠力悟禅师 慧海仪禅师 慧明云禅师 慧日明禅师 慧日尧禅师 嵇山章禅师 建隆原禅师 建山澄禅师 荐福思禅师 荐福休禅师 姜山方禅师 金绳文禅师 金州操禅师 净慈象禅师 净法章禅师 净源真禅师 九峰勤禅师 鹫岭通禅师 觉报清禅师 君山觉禅师 开圣栖禅师 开先照禅师 开先宗禅师 康国耀禅师 梁山欢禅师 梁山简禅师 梁山岩禅师 灵鹫闲禅师 灵岩徽禅师 龙光諲禅师 龙华本禅师 龙华高禅师 龙境伦禅师 龙鸣贤禅师 龙泉夔禅师 龙云台禅师 鲁祖教禅师 鹿门谭禅师 鹿苑圭禅师 罗山崇禅师 梅山己禅师 妙胜臻禅师 南禅聪禅师 南禅宁禅师 南台诚禅师 南台勤禅师 南修造禅师 南岩胜禅师 尼佛通禅师 尼慧光禅师 蓬莱卿禅师 蓬莱圆禅师 皮壳漏子禅 普安道禅师 普劝坐禅仪 普通封禅师 乾明广禅师 乾明睦禅师 乾明普禅师 青城乘禅师 青原齐禅师 青原如禅师 清居升禅师 清凉坦禅师 清溪清禅师 仁王钦禅师 瑞光月禅师 三峰印禅师 三根坐禅说 善权彻禅师 上蓝庆禅师 诗禅一致说 石佛益禅师 石门聪禅师 石门文字禅 疏山证禅师 双峰古禅师 双岭化禅师 双泉郁禅师 四面津禅师 四祖端禅师 太平安禅师 唐朝因禅师 天封觉禅师 天宁明禅师 天王徽禅师 天章枢禅师 铁佛因禅师 铁幢觉禅师 同安丕禅师 同安威禅师 同安志禅师 投子通禅师 万寿念禅师 望仙宗禅师 温门满禅师 无记化化禅 五峰本禅师 五峰绍禅师 五峰遇禅师 五云悟禅师 五祖秀禅师 西禅钦禅师 西川存禅师 西蜀銮禅师 先净照禅师 香林信禅师 新妇子禅师 新兴齐禅师 兴禅护国论 兴教坦禅师 兴阳逊禅师 熊耳慈禅师 修禅六妙门 宣秘礼禅师 雪窦持禅师 雪峰隆禅师 延庆叔禅师 颖桥安禅师 永安朗禅师 永福朗禅师 永光真禅师 优禅伽摩鸟 愚夫所行禅 岳林真禅师 岳麓海禅师 云顶鉴禅师 云门爽禅师 云门煦禅师 云门永禅师 昭觉辩禅师 真如方禅师 正法灏禅师 正法建禅师 正勤蕴禅师 治平湡禅师 朱溪谦禅师 资福诠禅师 资圣南禅师 资寿灌禅师 资寿岩禅师 紫陵微禅师 坐禅三昧经 坐禅十种行 坐禅用心记 安国从贵禅师 安国慧球禅师 安国玄挺禅师 安国院祥禅师 安化闻一禅师 安州九嵕禅师 巴陵颢鉴禅师 芭蕉谷泉禅师 芭蕉弘义禅师 芭蕉慧清禅师 芭蕉继彻禅师 芭蕉令遵禅师 芭蕉山闲禅师 芭蕉山遇禅师 芭蕉山圆禅师 白虎守升禅师 白龙道希禅师 白龙清慕禅师 白鹿师贵禅师 白鹿显端禅师 白马遁儒禅师 白马归喜禅师 白马昙照禅师 白马行霭禅师 白马智伦禅师 白水本仁禅师 白杨法顺禅师 白云令弇禅师 白云山约禅师 白云善藏禅师 白云守端禅师 白云无休禅师 白云院乃禅师 白云智作禅师 白云子祥禅师 白藻清俨禅师 白兆怀楚禅师 白兆志圆禅师 百岩明哲禅师 百丈道恒禅师 百丈怀海禅师 百丈净悟禅师 百丈惟政禅师 百丈维古禅师 百丈以栖禅师 百丈智映禅师 班禅额尔德尼 般若从进禅师 般若敬遵禅师 般若启柔禅师 般若善端禅师 般若友蟾禅师 褒亲有瑞禅师 宝峰克文禅师 宝峰惟照禅师 宝盖山约禅师 宝华普鉴禅师 宝积宗映禅师 宝觉禅师语录 宝林果昌禅师 宝林怀吉禅师 宝寿行德禅师 宝寿最乐禅师 宝塔绍岩禅师 宝相蕴观禅师 宝严叔芝禅师 宝应法昭禅师 宝应清进禅师 保安可封禅师 保安师密禅师 保安院连禅师 保福本权禅师 保福超悟禅师 保福从展禅师 保福可俦禅师 保福清豁禅师 保明道诚禅师 保宁仁勇禅师 保宁兴誉禅师 保宁子英禅师 保清遇宁禅师 保寿匡祐禅师 保唐无住禅师 报本法存禅师 报本慧元禅师 报慈藏屿禅师 报慈从瑰禅师 报慈光云禅师 报慈慧朗禅师 报慈进英禅师 报慈文钦禅师 报恩宝资禅师 报恩道熙禅师 报恩法安禅师 报恩法端禅师 报恩法演禅师 报恩怀岳禅师 报恩慧明禅师 报恩觉然禅师 报恩匡逸禅师 报恩契从禅师 报恩清护禅师 报恩绍安禅师 报恩师智禅师 报恩守真禅师 报恩行崇禅师 报恩玄则禅师 报恩永安禅师 报恩宗显禅师 报国院照禅师 报劬玄应禅师 北禅怀感禅师 北禅契念禅师 北禅智贤禅师 北山法通禅师 北塔恩广禅师 北宗神秀禅师 本寂文观禅师 本觉若珠禅师 本觉守一禅师 匾担晓了禅师 博山子经禅师 曹山本寂禅师 曹山光慧禅师 曹山慧霞禅师 曹山智炬禅师 草庵法义禅师 禅定十种利益 ▲ 收起
五灯会元 【919】般若从进

  台州般若从进禅师,僧问:「古涧寒泉时如何?」师曰:「切忌饮著。」曰:「饮著又如何?」师曰:「丧却汝性命。」 - 宋·普济

五灯会元 【920】般若敬遵

  台州般若寺敬遵通慧禅师,上堂:「皎皎炟赫地,亘古亘今,也未曾有纤毫间断相。无时无节,长时拶定上座无通气处。所以道,山河大地是上座善知识。放光动地,触处露现,实无丝头许法可作隔碍。如今因甚么却不会,特地生疑去。无事,不用久立。」僧问:「优昙花拆人皆睹,般若家风赐一言。」师曰:「不因上座问,不曾举似人。」曰:「恁么则般若雄峰,讵齐今古?」师曰:「也莫错会。」问:「牛头未见四祖时,为甚么百鸟衔华?」师曰:「汝甚么处见?」曰:「见后为甚么不衔华?」师曰:「且领话好!」问:「灵山一会,迦叶亲闻,未审今日一会,何人得闻?」师曰:「试举迦叶闻底看。」曰:「恁么则迦叶亲闻去也。」师曰:「乱道作么?」师自述真赞曰:「真兮寥廓,郢人图艭。岳耸云空,澄潭月跃。」 - 宋·普济

五灯会元 【921】般若启柔

  南岳般若寺启柔禅师,僧问:「西天以蜡人为验,此土如何?」师曰:「新罗人草鞋。」问:「如何是千圣同归底道理?」师曰:「未达苦空境,无人不叹嗟。」上堂,众闻板声集。师因示偈曰:「妙哉三下板,知识尽来参。既善分时节,吾今不再三。」便下座。 - 宋·普济

五灯会元 【922】般若善端

  苏州昆山般若寺善端禅师,僧问:「有生有灭,尽是常仪。无生无灭时如何?」师曰:「昆仑著靴空中立。」曰:「莫便是为人处也无?」师曰:「石女簪花火里眠。」曰:「大众证明。」师曰:「更看泥牛斗入海。」 - 宋·普济

五灯会元 【923】般若友蟾

  台州般若寺友蟾禅师,钱塘人也。初住云居普贤,忠懿王署慈悟禅师,迁止上寺,众盈五百。僧问:「鼓声才罢,大众云臻。向上宗乘,请师举唱。」师曰:「亏汝甚么?」曰:「恁么则人人尽沾恩去也。」师曰:「莫乱道。」 - 宋·普济

五灯会元 【924】褒亲有瑞

  东京褒亲旌德院有瑞佛海禅师,兴化军陈氏子。初参黄龙南禅师。龙问:「汝为人事来,为佛法来?」师曰:「为佛法来。」龙曰:「若为佛法来,即今便分付。」遂打一拂子,师曰:「和尚也不得恼乱人。」龙即器之。后依照觉,深悟玄奥。上堂:「有佛世界,以一尘一毛而作佛事,令见一法者而具足一切法,故权为架阁。有佛化内以忘言寂默为大佛事,使其学者离一切相,即名诸佛,故好与三下火抄。有佛土中以黄花翠竹而为佛事,令睹相者见色即空,故且付与弥勒。有佛宝刹以法空为座而示佛事,俾其行人不著佛求,故勘破了勾下。有佛道场以四事供养而成佛事,使知足者断异念,故可与下载。有佛妙域以一切语言三昧作其佛事,令随机入者不舍动静,故为渠装载大众。且道于中还有优劣也无?」良久曰:「到者须知是作家。参!」 - 宋·普济

五灯会元 【925】宝峰克文

  隆兴府宝峰克文云庵真净禅师,陕府郑氏子。坐夏大沩。闻僧举,僧问云门:「佛法如水中月,是否?」门曰:「清波无透路。」师乃领解。往见黄龙不契,却曰:「我有好处,这老汉不识我。」遂往香城见顺和尚。顺问:「甚处来?」师曰:「黄龙来。」曰:「黄龙近日有何言句?」师曰:「黄龙近日,州府委请黄檗长老。龙垂语云:“钟楼上念赞,床脚下种菜。有人下得语契,便往住持。”胜上座云:“猛虎当路坐。”龙遂令去住黄檗。」顺不觉云:「胜首座只下得一转语,便得黄檗住,佛法未梦见在。」师于言下大悟。方知黄龙用处,遂回见黄龙。龙问:「甚处来?」师曰:「特来礼拜和尚。」龙曰:「恰值老僧不在。」师曰:「向甚么处去?」龙曰:「天台普请,南岳游山。」师曰:「恁么则学人得自在去也。」龙曰:「脚下鞋甚处得来?」师曰:「庐山七百五十文唱来。」龙曰:「何曾得自在?」师指鞋曰:「何尝不自在?」龙骇之。开堂日,拈香祝圣,问答罢,乃曰:「问话且止,只知问佛问法,殊不知佛法来处。且道从甚么处来?」垂一足曰:「昔日黄龙亲行此令,十方诸佛,无敢违者,诸代祖师,一切圣贤,无敢越者。无量法门,一切妙义,天下老和尚舌头始终一印,无敢异者。无异则且置,印在甚么处?还见么?若见,非僧非俗,无偏无党,一一分付。若不见,而我自收。」遂收足喝一喝曰:「兵随印转,将逐符行。佛手驴脚,生缘老好,痛与三十棒,而今会中莫有不甘者么?若有,不妨奇特。若无,新长老谩你诸人去也。故我大觉世尊,昔于摩竭陀国,十二月八日,明星现时,豁然悟道,大地有情,一时成佛。今有释子沙门某于东震旦国,大宋筠阳城中,六月十三日,赫日现时,又悟个甚么?」以拂子画曰:「我不敢轻于汝等,汝等皆当作佛。」僧问:「如何是佛?」师呵呵大笑。僧曰:「何哂之有?」师曰:「笑你随语生解。」曰:「偶然失利。」师喝曰:「不得礼拜。」僧便归众。师复笑曰:「随语生解。」问:「江西佛手驴脚接人,和尚如何接人?」师曰:「鰋鱼上竹竿。」曰:「全因今日。」师曰:「乌龟入水。」问:「新丰吟云门曲,举世知音能和续。大众临筵,愿清耳目。」师以右手拍禅床,僧曰:「木人拊掌,石女扬眉。」师以左手拍禅床,僧曰:「犹是学人疑处。」师曰:「何不脚跟下荐取。」僧以坐具一拂,师曰:「争柰脚跟下何!」问:「远远驰符命,禅师俯应机。祖令当行也,方便指群迷。」师曰:「深。」曰:「深意如何?」师曰:「浅。」曰:「教学人如何领会?」师曰:「点。」问:「马祖下尊宿,一个个阿漉漉地,﹝阿,清藏本作「屙」。﹞唯有归宗老较些子。黄龙下儿孙,一个个硬剥剥地,只有真净老师较些子。学人恁么还扶得也无?」师曰:「打叠面前搕鲣。」却曰:「若不同床睡,焉知被底穿?」师不答。僧曰:「这个为上上根人,忽遇中下之流,如何指接?」师亦不答。僧曰:「非但和尚[怯-去+么][怖-布+罗],学人亦乃一场败缺。」师曰:「三十年后悟去在。」问:「承古有言,众生日用而不知。未审不知个甚么?」师曰:「道。」曰:「忽然知后如何?」师曰:「十万八千。」僧提起坐具,曰:「争柰这个何!」师便喝。上堂:「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脚头脚尾,横三竖四。北俱卢洲火发,烧著帝释眉毛,东海龙王忍痛不禁,轰一个霹雳,直得倾湫倒嶽,云黯长空。十字街头廖胡子,醉中惊觉起来,拊掌呵呵大笑曰:“筠阳城中,近来少贼。”」乃拈拄杖曰:「贼!贼!」上堂:「道泰不传天子令,行人尽唱太平歌。五九四十五,莫有人从怀州来么?若有,不得忘却临江军豆豉。」上堂:「世尊拈花,迦叶微笑。」拈拄杖曰:「洞山拈起拄杖子,你诸人合作么生?」击香卓,下座。上堂:「裈无裆,裤无口。头上青灰三五斗。赵州老汉少卖弄,然则国清才子贵,家富小儿骄。其柰禾黍不阳艳,竞栽桃李春,翻令力耕者,半作卖花人。」上堂:「佛法两字,直是难得。人有底不信自己佛事,唯凭少许古人影响,相似般若所知境界,定相法门,动即背觉合尘,黏将去,脱不得。或学者来,如印印泥,递相印授。不唯自误,亦乃误他。洞山门下,无佛法与人,只有一口剑。凡是来者,一一斩断,使伊性命不存,见闻俱泯。却向父母未生前与伊相见,见伊才向前便为斩断。然则刚刀虽利,不斩无罪之人。莫有无罪底么?也好与三十拄杖。」上堂:「洞山门下,要行便行,要坐便坐。钵盂里屙屎,净瓶里吐唾。执法修行,如牛拽磨。」上堂:「洞山门下,有时和泥合水,有时壁立千仞。你诸方拟向和泥合水处见洞山,洞山且不在和泥合水处。拟向壁立千仞处见洞山,洞山且不在壁立千仞处。拟向一切处见洞山,洞山且不在一切处。你拟不要见洞山,鼻索又在洞山手里。拟瞌睡也把鼻索一掣,只见眼孔定动,又不相识也。不要你识洞山,但识得自己也得。」上堂:「汾阳莫妄想,俱胝竖指头。古今佛法事,到此一时休。休休,却忆赵州勘婆子,不风流处也风流。」拈拄杖曰:「为众竭力。」上堂:「头陀石被莓苔里,掷笔峰遭薜荔缠。罗汉院里,一年度三个行者,归宗寺里参退吃茶。」上堂:「师子不食雕残,快鹰不打死兔。放出临济大龙,抽却云门一顾。」拈起拄杖曰:「云行雨施,三草二木。」师崇宁改元,十月旦示疾,望乃愈,出道具散诸徒。翌日中夜,沐浴更衣趺坐。众请说法,示偈及遗诫宗门大略,言卒而逝。火葬,焰成五色,白光上腾。烟所至处,皆设利。分骨塔于泐潭、新丰。 - 宋·普济

五灯会元 【926】宝峰惟照

  洪州宝峰阐提惟照禅师,简州李氏子。幼超迈而恶俗,一日授书至「性相近也,习相远也」,遽曰:「凡圣本一体,以习故差别。我知之矣。」即趋成都师鹿苑清泰。年十九,剃染登具。泰令听起信于大慈,师辄归卧。泰诘之,师曰:「既称正信大乘,岂言说所能了?」乃虚心游方,谒芙蓉于大洪。尝夜坐阁道,适风雪震薄,闻警盗者传呼过之,随有所得。辞去。大观中芙蓉婴难,师自三吴,欲趋沂水,仆夫迷道,师举杖击之,忽大悟。叹曰:「是地非鳌山也邪?」比至沂,芙蓉望而喜曰:「绍隆吾宗,必子数辈矣。」因留躬耕湖上,累年智证成就,出领招提,迁甘露、三祖。宣和壬寅,诏补圆通,弃去。复居泐潭。上堂:「古佛道,我初成正觉,亲见大地众生悉皆成正觉。后来又道,深固幽远,无人能到。因没见识汉,好龙头蛇尾。」便下座。上堂:「过去诸佛已入涅槃了也。汝等诸人,不应追念。未来诸佛未出于世,汝等诸人,不要妄想。正当今日,你是何人?参!」上堂:「伯夷隘,柳下惠不恭,君子不由也。二边不立,中道不安时作么生?」拈拄杖曰:「鸳鸯绣出从君看,不把金针度与人。」上堂:「太阳门下,妙唱弥高。明月堂前,知音盖寡。不免舟横江渚,桌举清波。唱庆尧年,和清平乐。如斯告报,普请承当。拟议之间,白云万里。」上堂:「本自不生,今亦无灭,是死不得底样子。当处出生,随处灭尽,是活生受底规模。大丈夫汉,直须处生死流,卧荆棘林,俯仰屈伸,随机施设。能如是也,无量方便,庄严三昧,大解脱门,荡然顿开。其或未然,无量烦恼,一切尘劳,岳立面前,塞却古路。」上堂:「古人道,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智,同于大道。正当恁么时,且道是甚么人删诗书,定礼乐?还委悉么?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问:「承师有言,云黯黯处独秀峰挺出,月朦朦里泐潭水光生。岂不是宝峰境?」师曰:「若是宝峰境,凭君子细看。」曰:「如何是境中人?」师曰:「看取令行时。」曰:「只如承言须会宗,勿自立规矩。如何是和尚宗?」师曰:「须知云外千峰上,别有灵松带露寒。」雪下,僧问:「祖师西来即不问,时节因缘事若何?」师曰:「一片两片三四片,落在眼中犹不荐。」建炎二年正月七日,示寂。阇维得舍利如珠琲,舌齿不坏。塔于寺之西峰。 - 宋·普济

五灯会元 【927】宝盖山约

  潭州宝盖约禅师,僧问:「宝盖高高挂,其中事若何?请师言下旨,一句不消多。」师曰:「宝盖挂空中,有路不曾通。傥求言下旨,便是有西东。」 - 宋·普济

五灯会元 【928】宝华普鉴

  平江府宝华普鉴佛慈禅师,本郡周氏子。幼不茹荤,依景德寺清智下发。十七游方,初谒觉印英禅师,不契,遂扣真净之室。净举石霜虔侍者话问之,释然契悟。作偈曰:「枯木无华几度秋,断云犹挂树梢头。自从斗折泥牛角,直至如今水逆流。」净肯之,命侍巾钵。晚徇众开法宝华,次移高峰。上堂:「参禅别无奇特,只要当人命根断,疑情脱。千眼顿开,如大洋海底辊一轮赫日,上升天门照破四天之下。万别千差,一时明了,便能握金刚王宝剑,七纵八横,受用自在,岂不快哉!其或见谛不真,影像仿佛,寻言逐句,受人指呼,驴年得快活去。不如屏净尘缘,竖起脊梁骨,著些精彩,究教七穿八穴,百了千当,向水边林下长养圣胎,亦不枉受人天供养。然虽如是,卧云门下,有个铁门限,更须猛著气力,跳过始得。拟议之间,堕坑落堑。」以拂子击禅床,下座。上堂:「月圆,伏惟三世诸佛,狸奴白牯,各各起居万福。时中淡薄,无可相延,切希宽抱。老水牯牛近日亦自多病多恼,不甘水草。遇著暖日和风,当下和身便倒。教渠拽把牵犁,直是摇头摆脑。可怜万顷良田,一时变为荒草。」 - 宋·普济

五灯会元 【929】宝积宗映

  信州灵鹫山宝积宗映禅师,开堂日,乃横按拄杖曰:「大众,到这里无亲无疏,自然不孤。无内无外,纵横自在。自在不孤,清净毗卢。释迦举令,弥勒分疏,观根逗教,更相回互。看取宝积拄杖子,黑漆光生,两头相副。阿呵呵,是何言欤?」良久曰:「世事但将公道断,人心难与月轮齐。」卓一下,下座。 - 宋·普济

佛学大词典 【930】宝觉师语录

  全一卷。全称三圣开山慧日第二世宝觉禅师语录。又作东山湛照禅师语录。日本临济宗僧东山湛照(1231~1291)撰。收于大正藏第八十册。辑录湛照于三圣寺之进山法语、上堂语、小参、偈颂、祭文、自赞等。

五灯会元 【931】宝林果昌

  婺州宝林果昌宝觉禅师,安州时氏子。师与提刑杨次公入山同游山次,杨拈起大士饭石,问:「既是饭石,为甚么咬不破?」师曰:「只为太硬。」杨曰:「犹涉繁词。」师曰:「未审提刑作么生?」杨曰:「硬。」师曰:「也是第二月。」杨为写七佛殿额,乃问:「七佛重出世时如何?」师曰:「一回相见一回新。」上堂:「一即一,二即二,嗅著直是无香气。」蓦拈柱杖卓一下,曰:「识得山僧榔栗条,莫向南山寻鳖鼻。」 - 宋·普济

五灯会元 【932】宝林怀吉

  婺州宝林怀吉真觉禅师,上堂:「善慧遗风五百年,云黄山色只依然。而今祖令重行也,一句流通遍大千。大众且道,是甚么句?莫是函盖乾坤、截断众流、随波逐浪底么?吽!有甚交涉。自从有佛祖已来,未曾动著,今日不可漏泄真机去也。」顾视大众曰:「若到诸方,不得错举。」 - 宋·普济

五灯会元 【933】宝寿行德

  韶州宝寿行德禅师,冬日在南华受请,示众曰:「新冬新宝寿,言是旧时言。若会西来意,波斯上舶船。」 - 宋·普济

五灯会元 【934】宝寿最乐

  福州宝寿最乐禅师,古田人也。上堂:「诸佛不真实,说法度群生。菩萨有智慧,见性不分明。白云无心意,洒为世间雨。大地不含情,能长诸草木。若也会得,犹存知解。若也不会,堕在无记。去此二途,如何即是?海阔难藏月,山深分外寒。」 - 宋·普济

五灯会元 【935】宝塔绍岩

  杭州真身宝塔寺绍岩禅师,雍州刘氏子。吴越王命师开法,署了空大智常照禅师。上堂:「山僧素寡知见,本期闲放,念经待死,岂谓今日大王勤重,苦勉公僧,效诸方宿德,施张法筵。然大王致请,也只图诸仁者明心,此外别无道理。诸仁者还明心也未?莫不是语言谭笑时,凝然杜默时,参寻知识时,道伴商略时,观山玩水时,耳目绝对时,是汝心否?如上所解,尽为魔魅所摄,岂曰明心?更有一类人,离身中妄想外,别认遍十方世界,含日月,包太虚,谓是本来真心,斯亦外道所计,非明心也。诸仁者要会么?心无是者,亦无不是者。汝拟执认,其可得乎?」僧问:「六合澄清时如何?」师曰:「大众谁信汝。」师开宝四年七月示疾,谓门弟子曰:「诸行无常,即常住相。」言讫,跏趺而逝。 - 宋·普济

五灯会元 【936】宝相蕴观

  天台宝相蕴观禅师,僧问:「如何是佛?」师曰:「堂堂八尺余。」 - 宋·普济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