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訪問繁體版(BIG5)

佛教词典在线查询

共在18本字典中找到 1000+ 条与“”相关的内容
以下是全部词典的 第53页 查询结果:
提示:搜索结果中包含591个词条内容,为节省您的时间,你可以先看词条再看内容解释。 显示词条列表▼
本空 不空 大空 但空 等空 定空 独空 二空 法空 观空 广空 慧空 即空 解空 净空 俱空 空尘 空处 空大 空谛 空点 空定 空法 空观 空果 空海 空华 空慧 空际 空寂 空间 空见 空教 空劫 空解 空界 空经 空聚 空空 空理 空轮 空门 空魔 空鸟 空拳 空色 空生 空圣 空王 空无 空相 空想 空心 空行 空性 空也 空义 空有 空缘 空云 空执 空宗 苦空 六空 妙空 内空 偏空 七空 人空 如空 入空 三空 沈空 生空 实空 受空 四空 体空 秃空 外空 我空 悟空 相空 小空 邪空 心空 信空 性空 虚空 玄空 一空 义空 有空 圆空 源空 真空 证空 指空 重空 本来空 本性空 彼果空 毕竟空 不但空 成坏空 成空品 大空点 大空声 大空位 大空字 恶取空 二空观 二十空 二种空 法空观 法空性 法空智 法性空 观察空 观空品 后际空 假名空 空遍处 空不空 空处定 空梵天 空谷集 空假中 空见论 空界色 空界想 空居天 空露地 空门子 空三昧 空始教 空世间 空王佛 空无我 空闲处 空闲室 空行相 空有三 空于神 空欲漏 空诸行 空自相 苦空曲 罗悟空 内外空 能食空 前际空 人空观 如实空 三空门 生空智 胜义空 十八空 十六空 十三空 十一空 四空处 四空定 四空天 所食空 他空见 太虚空 体空观 体空教 无记空 无际空 无散空 无始空 无为空 无性空 析空观 相空观 相空教 性空观 性空教 虚空藏 虚空华 虚空化 虚空会 虚空惠 虚空界 虚空身 虚空神 虚空天 虚空眼 虚空喻 虚空孕 悬空寺 异性空 有法空 有为空 真空观 真空教 中际空 重空观 自相空 自性空 谙法皆空 毕竟空行 不可得空 不空三藏 不思议空 成住坏空 大空三昧 大乐不空 大虚空藏 但空三昧 当体即空 地居空居 第一空法 第一空行 第一义空 恶取空者 二空真如 二种空住 非有非空 根随空转 观罪性空 海阔天空 即有即空 见已虚空 皆空无漏 劫空之后 解空第一 尽虚空界 空(二) 空(三) 空(四) 空差别相 空点二形 空华外道 空即是色 空见外道 空劫以前 空解脱门 空界有二 空空寂寂 空名度牒 空如来藏 空三摩地 空甚深相 空生空死 空无边处 空无我声 空无有果 空相三种 空心静坐 空性不空 空性差别 空性异门 空也念佛 空一切处 空一显色 空有二观 空有二论 空有二执 空有二种 空有二宗 空有论争 空有诤论 空中泪下 空中楼阁 空宗二谛 苦空无常 苦空无我 两脚捎空 妙有真空 偏真空理 清净空界 人法二空 如幻即空 如实不空 如实空镜 三界空花 三空不空 三空观门 三空摩地 三轮体空 三种空性 色不异空 色即是空 色空外道 山海空市 善取空者 生法二空 生空法有 生空三昧 胜义谛空 胜义空经 十八空论 十六种空 世俗谛空 鼠唧鸟空 双印二空 水空和尚 四大本空 四大皆空 四空处定 四种空性 所知空相 谈空说有 谓空假中 我多行空 我空法有 我空真如 无空论师 无为空死 无相空教 五蕴皆空 勿空疲劳 性空相空 性相二空 虚空藏法 虚空藏讲 虚空藏经 虚空藏院 虚空处定 虚空法身 虚空十义 虚空实有 虚空四名 虚空无边 虚空无为 虚空有无 虚空孕经 虚空智字 一切法空 引彼空住 游虚空天 有空不二 于空静处 缘起性空 章敬拨空 真空妙有 终归于空 重空三昧 诸法皆空 转受依空 总空性相 尊胜空住 不空钩观音 不空见菩萨 不空罥索法 不空罥索经 不空罥索王 不空如来藏 不空王三昧 不清净空界 不思议空智 成实偏空观 崇觉空禅师 纯空阴非子 从假入空观 从空入假观 大空曼荼罗 大空行三昧 大空之战具 地水火风空 第一义空经 非如空屋耶 非有非空门 观一切法空 贯穿法空性 海空智藏经 恒相续空界 堪入不空教 空法欲使有 空观破怖畏 空假中三观 空解脱门智 空界有二种 空空三摩地 空无边处地 空无边处定 空无边处天 空无常六譬 空无力待缘 空无相无愿 空无相无作 空无愿无相 空性无境心 空有力待缘 空有无碍宗 七地沈空难 七十空性论 三劫中不空 三空三摩地 生法二空观 石空寺石窟 唯识成空难 唯识性不空 唯有空阴聚 无常及苦空 无法有法空 五大虚空藏 五蕴皆空经 心念不空过 性虚空十义 虚空藏观经 虚空藏菩萨 虚空藏形像 虚空非大种 虚空慧菩萨 虚空库菩萨 一空一切空 一切皆空宗 亦有亦空门 因果皆空宗 有空中三时 真德不空宗 真空观四句 诸法毕竟空 八智证得空理 补特伽罗空性 不恒相续空界 不空成就如来 不空供养菩萨 不空金刚菩萨 不空罥索观音 不空罥索菩萨 大虚空藏印明 地水火风空识 二空无漏种子 法空无漏种子 法石慧空禅师 非常苦空非我 非空非有中道 即空即假即中 空境有六种愚 空能除遣十相 空室智通道人 空无边处解脱 空行有情势速 空性差别二种 空有各具二义 空有力不待缘 空宗性宗十异 苦空无常无我 马颊本空禅师 生空无漏种子 圣虚空藏菩萨 石霜性空禅师 司空本净禅师 体空无生观法 五大虚空藏法 孝义性空禅师 性空妙普庵主 修悲极于空处 虚空藏念诵法 虚空藏菩萨法 虚空藏菩萨经 虚空藏与明星 虚空容受三业 虚空无边超越 虚空云海明门 虚空孕菩萨经 雪峰慧空禅师 一切诸行空寂 幽州谭空和尚 真空从一禅师 镇州谈空和尚 诸行空性决定 不空供养宝菩萨 不空钩依菩萨法 大安乐不空菩萨 地水火风空识见 地水火风空五指 二种空所对治义 福智虚空藏菩萨 观虚空藏菩萨经 贯穿到边际空性 空无相无愿差别 空性差别成立义 如入宝山空手回 胜义谛空有七种 十种空相回向心 受者空及作者空 无边虚空处解脱 五大虚空藏菩萨 虚空藏菩萨经轨 虚空藏求闻持法 虚空藏与日月星 虚空无垢持金刚 虚空与空界差别 一切法等于虚空 应所修空有二种 应所证空有二种 有为空及无为空 不空大灌顶光真言 不空钩观自在菩萨 不空三昧大教王经 多修空住速证菩提 非是空中而受此报 贯穿补特伽罗空性 贯穿卽彼空性威德 尽虚空性穷未来际 空(sunya) 空三摩地亦名无相 清辨护法空有之争 色卽是空空卽是色 无边虚空处等解脱 虚空藏菩萨神咒经 虚空无边超越菩萨 虚空无边处定建立 雪峰慧空禅师语录 一切诸法皆等虚空 一翳在眼空华乱坠 依三自性立三种空 以世间道修习空性 真空家乡无生父母 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 大虚空藏菩萨念诵法 大虚空大菩萨念诵法 法空《海东高僧传》 空三摩地是上座住处 空无相无愿各有二种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虚空藏菩萨陀罗尼经 虚空无垢持金刚菩萨 出世空相应缘起随顺法 非我行相与空行相差别 佛说虚空藏菩萨陀罗尼 圣虚空藏菩萨陀罗尼经 十六行与空等三行相摄 无常苦空无我各有三种 邪见不缘虚空及非择灭 虚空藏菩萨经(一卷) 虚空无边处近分及根本 虚空孕菩萨经(二卷) 不空罥索咒心经(一卷) 大安乐不空金刚真实菩萨 大集大虚空藏菩萨所问经 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摩耶 等随观色乃至识皆空无我 四种空以四种行为所依止 无常苦与空无我二句分别 不空〔《神僧传》卷第八〕 不空罥索神咒心经(一卷) 大悲空智金刚大教王仪轨经 大空无相无愿解脱为所入门 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摩耶经 佛说不空罥索咒经(一卷) 鉴空〔《神僧传》卷第八〕 虚空藏菩萨问七佛陀罗尼经 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三十卷) 法与法空俱离有无二种分别戏论 阿弥陀三字法报应三身空假中三谛 不空罥索毗卢遮那佛大灌顶光真言 空无愿无相有闻思修及世出世差别 有见空见起因及龙猛无着造论因缘 缁门警训(十卷 前有空谷隆序) 不空罥索心咒王经(三卷或作二卷) 圣观自在菩萨不空王秘密心陀罗尼经 五大虚空藏菩萨速疾大神验秘密式经 虚空藏菩萨问七佛陀罗尼经(一卷) 自教迹不空悉地乐欲一切菩萨母明妃 最上根本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教王经 不空罥索陀罗尼经(二卷 有波仑序) 空海(Kukai 774~835) 一切虚空极微尘数出生金刚威德大宝三昧 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么耶般若波罗密多理趣经 灵裕(隋相州演空寺)[《续高僧传》卷九] 源空(Genku 1133~1212) 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昧耶经般若波罗蜜多理趣释 法空(代州五台山)[《续高僧传》卷三十五] 慧藏(隋西京空观道场)[《续高僧传》卷九] 慧熙(唐益州空慧寺)[《续高僧传》卷二十] 慧意(隋襄州景空寺)[《续高僧传》卷十六] 十八空论(一卷 亦十六,亦十八,亦十四。) 悟空(唐上都章敬寺)[《宋高僧传》卷第三] 佛说大悲空智金刚大教王仪轨经(五卷今作三卷) 怀空(唐徐州安丰山)[《宋高僧传》卷第二十] 鉴空(唐洛阳香山寺)[《宋高僧传》卷第二十] 空藏(唐京师会昌寺)[《续高僧传》卷二十八] 玄镜(隋京师空观寺)[《续高僧传》卷二十六] 不空(Amoghavajra 705-774) 怀空(唐安陆定安山)[《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九] 实叉难陀(唐洛京大遍空寺)[《宋高僧传》卷第二] 一切如来摩诃菩提金刚坚牢不空最胜成就种种事业三昧 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昧耶经般若波罗密多理趣释(二卷) 法聪(后梁南雍州襄阳景空寺)[《续高僧传》卷十六] 慧空(元观)(唐陕州回銮寺)[《宋高僧传》卷第九] 不空(慧朗)(唐京兆大兴善寺)[《宋高僧传》卷第一] 元慧(唐吴郡嘉兴法空王寺)[《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三] 佛说最上根本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教王经(七卷 前有圣教序) ▲ 收起
阅藏知津 【937】藏菩萨经(一卷)

姚秦罽宾国沙门佛陀耶舍译
  佛住佉罗底翅山,说破恶业障陀罗尼。西方胜莲敷藏佛所,虚空藏菩萨,欲来供养。先现如意宝珠,照空大会,唯存佛光。除大菩萨,余皆迷惑。梵顶菩萨问佛,佛说无断常法,大众复见如故。佛指西方,广叹虚空藏功德,大众渴仰。虚空藏复以神力,净此世界。令众手中各有宝珠,雨诸供具,现大宝盖,供养如来。现宝莲华,而坐其上。弥勒致疑,药王答释。佛赞药王,重叹虚空藏神力。说求请咒,弥勒问顶上妙珠之因。佛具答之。明其能除国王五根本罪,亦除大臣五根本罪,亦除声闻五根本罪,亦除初心菩萨八根本罪,亦满众生一切所求。虚空藏次从座起,跪问何以能于五浊施作佛事?佛以虚空自性清净之义答之。虚空藏即说无尽降伏师子奋迅陀罗尼。佛赞印其能灭重罪。令生佛国。 - 明·蕅益智旭 撰 顾伟康 编辑

法相辞典 【938】无边处近分及根本

显扬二卷四页云:如经说:一切色想出过故,一切有对想灭没故,一切种想不作意故,入无边虚空、虚空无边处者:是谓虚空无边处近分。如经又说:具足住者:是谓虚空无边处根本。 - 朱芾煌

阅藏知津 【939】孕菩萨经(二卷)

隋北天竺沙门阇那崛多译
  即《虚空藏菩萨经》异出。而小不同。 - 明·蕅益智旭 撰 顾伟康 编辑

阅藏知津 【940】罥索咒心经(一卷)

唐南印度沙门菩提流志译
  即《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之第一品 - 明·蕅益智旭 撰 顾伟康 编辑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941】大安乐不金刚真实菩萨

  (菩萨)与大乐金刚萨埵同。坐于胎藏界曼荼罗遍知院之最南。梵名摩诃缚曰罗母伽三昧耶萨怛缚。译言金刚不空真实菩萨。密号称为真实金刚。即普贤延命菩萨也。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942】大集大虚藏菩萨所问经

  (经名)十卷,唐不空译,与大集经虚空藏菩萨品同本异译。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943】大乐金刚不真实三摩耶

  (术语)金刚萨埵所证之三摩耶也。

法相辞典 【944】等随观色乃至识皆无我

瑜伽七十三卷十一页云:问:世尊依何密意,说等随观卽彼皆空?答:卽依生无自性性、胜义无自性性诸法、由远离相无自性性,说如是言。如依远离性,说彼为空;依异相性,说为无我;当知亦尔。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945】四种以四种行为所依止

瑜伽九十卷二十一页云:此四种空,当知四行为所依止。外空,以内住心增上缘力,离所生乐滋润其身,为所依止,及我慢遍知。内空,以内外空,于内外法修无我见,为所依止。无我见,以卽于彼修无常见,为所依止。无常见,以闻正法,如理作意,为所依止。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946】无常苦与无我二句分别

瑜伽六十七卷十五页云:问:若无常苦;皆空无我耶?设空无我;皆无常苦耶?答:诸无常苦、皆空无我。有空无我、非无常苦。谓于此中,苦集谛、具四种;道谛、有三;灭谛、有二;非无常、非苦。 - 朱芾煌

历代名僧辞典 【947】〔《神僧传》卷第八〕

释不空。梵名阿目佉跋折罗。华言不空金刚。止行二字略也。本北天竺婆罗门族。幼失所天。随叔父观光东国。年十五师事金刚智三藏。初导以梵本悉昙章及声明论。浃旬已通矣后同弟子舍光慧辩(扶件切)等三七人。附昆仑舶离南海。至诃陵国界遇大黑风。众商惶怖各作本国法。禳之无验。皆膜拜求哀。乞加救护。慧辩等恸哭。空曰。吾今有法。汝等勿忧。遂右手执五股菩提心杵。左手持般若佛母经夹。作法诵大随求一遍。实时风偃海澄。又遇大鲸出水。喷浪若山。甚于前患。众商甘心委命。空同前作法。令慧辩诵娑竭龙王经。逡巡众难俱息。既达师子国。王遣使迎之。极备供养。一日王作调象戏。人皆登高望之无敢近者。空口诵手印住于慈定。当衢而立。狂象数头顿皆踢(徒郎切)趺。举国奇之。次游五印度境。屡彰瑞应。至天宝五载还京。是岁终夏愆阳。诏令祈雨。制曰。时不得赊雨不得暴。空奏立孔雀王坛。未尽三日雨已浃洽。帝大悦。后因一日大风卒起。诏空禳止。请银瓶一枚作法加持。须臾戢静。忽因池鹅误触瓶倾。其风又作急暴过前。敕令再止。随止随效。帝乃赐号曰智藏焉。天宝八载许回本国。乘驿骑五匹至南海郡。有敕再留。至德初銮驾在灵武风翔。空常密奉表起居。肃宗亦密遣使者求秘密法。洎收京反正之日。事如所料。上元末帝不豫。空以大随求真言祓除至七过。翼日乃瘳帝愈加殊礼焉。肃宗厌世。代宗即位。恩渥弥厚。又以京师春夏不雨。诏空祈请。如三日内雨是和尚法力。三日已往而霈然者非法力也。空受敕立坛。至第二日大雨云足。一岁复大旱。京兆尹萧昕诣寺谓为结坛致雨。不空命其徒取桦皮仅尺余。缋小龙于其上。而以炉香瓯水置于前。转吹震舌呼使咒之。食顷即以缋龙授昕曰。可投此于曲江中。投讫亟还。无冒风雨。昕如言投之。旋有白龙纔尺余。摇鬣振鳞自水出。俄而龙长数丈。状如曳素。倏忽亘天。昕鞭马疾驱未及数十步。云物凝晦暴雨骤降。比至永崇里第衢中之水已决渠矣。至永泰中香水沐浴东首以卧。比面瞻礼阙庭。以大印身定中而寂。茶毗火灭。收舍利数百粒。其顶骨不燃。中有舍利一颗。半隐半现。敕于本院别起塔焉。初玄宗召术士罗公远与空角法。同在便殿。罗时时反手搔背。空曰。借尊师如意。时殿上有花石。空挥如意击碎于其前。罗再三取如意不得。帝意欲起取。空曰。上勿起此影耳。乃举手示罗。如意复完然在手。又北邙山有巨蛇。樵采者往往见之。矫首若丘陵。夜常承吸露气。见空人语曰。弟子恶报。和尚如何见度。每欲翻河水陷洛阳城以快所怀也。空为其受归戒说因果。且曰。汝以瞋心故受今报。那复恚恨乎吾力何及。当师吾言此身必舍矣。后樵子见蛇死涧下。臭闻数里。又一日风雨不止。坊市有漂溺者。树木有拔仆者。遽召空止之。空于寺庭中掜泥媪五六溜水作梵言骂之。有顷开霁矣。尝西蕃大石康三国。帅兵围西凉府。诏空入。帝御于道场。空秉香炉诵仁王密语二七遍。帝见神兵可五百员在于殿庭。惊问空。空曰。毗沙门天王子领兵救安西。请急设食发遣。四月二十日果奏云。二月十一日城东北三十许里。云雾间见神兵长伟。鼓角喧鸣山地崩震。蕃部惊溃。彼营中有鼠金色。咋弓弩弦皆绝。城北门楼有光明天王。怒视蕃帅大奔。帝览奏谢空。因敕诸道城楼置天王像。此其始也。 - 顾伟康编

阅藏知津 【948】罥索神咒心经(一卷)

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译
  即《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之第一品,咒内间诸华言 - 明·蕅益智旭 撰 顾伟康 编辑

佛学大词典 【949】大悲智金刚大教王仪轨经

  梵名Maha^tantrara^ja  -ma^ya^kalpa  ,或  Hevajra-d!a^kini^ja^la-sambara-tantra。凡五卷二十品。宋代法护译。又作大悲空智金刚经、喜金刚本续王、喜金刚本续。此系一般通用之名称,印度、西藏注释家则多用二仪轨(梵Dvikalpa  )之名。收于大正藏第十八册。本经系自梵本大怛特罗王大仪轨之三十二仪轨(根本怛特罗)中摘出,唯三十二仪轨今已不存,故本经尚有可疑之处。其内容:金刚序品第一记载世尊住金刚明妃阴门形法生中之宫殿,出生妙三摩地,由此三摩地起,对金刚藏菩萨明示金刚萨埵、大萨埵、三昧耶萨埵,且谓此悉从大悲智金刚大菩提心所开示;其次述说空智金刚之三十二血脉相,谓此三十二相总摄于罗罗拏(梵lalana^  )、辣娑拏(梵rasana^  )、阿缚底(梵avadhu^ti^  )等三相;以下二十品即就此三十二相一一详述其内容。

  本经系属四种怛特罗中之第四怛特罗,即无上瑜伽部(梵Anuttarayoga  ),相当于不空所译金刚顶经瑜伽十八会指归之第九会,即一切佛集会拏吉尼戒网瑜伽。其成立年代,据考证,推定为八世纪前半,或七世纪后半以降。十九世纪,自尼泊尔发现梵文写本,一九五九年,欧洲佛教学者史内尔葛弗(D.L.  Snellgrove)以之与西藏译本对照,加以英译,并附上甘赫(梵Ka^n!ha  )所著之瑜伽宝鬘(梵Yogaratnama^la^  )出版。本经之注疏,除瑜伽宝鬘外,以西藏之三大注疏为著名,即金刚藏(梵Vajragarbha  )之呼金刚摄义广注(梵Hevajra  -pin!d!a^rtha-t!i^ka^  )、那洛巴(藏Na^-ro-pa  )之金刚句真髓集细疏(梵Vajrapada  -sa^ra-sam!graha-pan~jika^  )、宝藏吉(梵Ratna^karas/a^nti  )之吉祥喜金刚细疏真珠鬘(梵S/ri  -hevajra-pan~jika^-muktika^vali^-na^ma  )。[西藏大藏经总目录、B.  Bhattacharyya:  Sa^dhanama^la^,  GOS.  XXVI,XLI;  S.B.  Dasgupta:  An  Introduction  to  Tantric  Buddhism;D.L.  Snellgrove:  The  Hevajratantra]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950】大悲智金刚大教王仪轨经

  (经名)五卷。赵宋法护译。说荼吉尼之修法。

法相辞典 【951】无相无愿解脱为所入门

佛地经论一卷十八页云:如是净土,乘既圆满;应有入门,从彼入门,御此乘入?故次说言:大空无相无愿解脱,为所入门。谓大宫殿,三解脱门为所入处。解脱、卽是出离涅盘。卽大空等,名解脱门。依从此门而入净土。遍计所执生法无我,说名为空。缘此三摩地,名空解脱门。相、谓十相。一、色。二、声。三、香。四、味。五、触。六、男。七、女。八、生。九、老。十、死。卽是涅盘。无此等相,故名无相。缘此三摩地,名无相解脱门。愿、谓求愿。观三界相,无所求愿;故名无愿。缘此三摩地,名无愿解脱门。由此空等三解脱门,得入净土;故名为门。大如前说。此净土中亦应有事路乘门等。为令有情欣乐实德,故就行说。 - 朱芾煌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952】大乐金刚不真实三摩耶经

  (经名)一卷,不空译。大般若五百七十八卷,第十会般若理趣分之密部也。此经说金刚萨埵所证三摩地之法门。略名般若理趣经,又云理趣释。

阅藏知津 【953】佛说不罥索咒经(一卷)

隋北天竺沙门阇那崛多等译
  即《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之第一品 - 明·蕅益智旭 撰 顾伟康 编辑

历代名僧辞典 【954】〔《神僧传》卷第八〕

释鉴空。俗姓齐氏。吴郡人也。少小苦贫虽勤于学而寡记持。壮岁常困。游吴楚间。已四五年矣。元和初值钱唐荒俭。乃议求餐于天竺寺。至孤山寺西餧甚不前。因临流雪涕悲吟数声。俄有梵僧临流而坐。顾空笑曰。法师秀才旅游滋味足未。空曰。旅游滋味则已足矣。法师之呼一何乖谬。梵僧曰。子不忆讲法华经于同德寺乎。空曰。生身已四十五岁矣。盘桓吴楚间未尝涉京口。又何洛中之说。僧曰。子应为饥火所烧不暇记忆故事。遂探囊出一枣大如拳许曰。此吾国所产。食之者。上智知过去未来事。下智止于知前生事耳。空饥极食枣掬泉饮之。忽欠伸枕石而寝。顷刻乃悟。忆讲经于同德寺如昨日焉。因增涕泣。问僧曰。震和尚安在。曰专精未至。再为蜀僧矣。今则断攀缘也。神上人安在。曰前愿未满。悟法师焉在。曰岂不记香山石像前戏发大愿乎。若不证无上菩提。必愿为赳赳贵臣。昨闻已得大将军矣。当时云水五人惟吾得解脱。独汝为冻馁之士也。空泣曰。某四十许年日唯一餐。三十余年拥一褐浮俗之事决断根源。何期福不完乎。坐于饥冻。僧曰。由师子座上广说异端。使学空之人心生疑惑。戒珠曾缺膻气微存。声浑响清终不可致。质伛影曲报应宜然。空曰。为之奈何。僧曰。今日之事吾无计矣。他生之事警于吾子焉。乃探钵囊取一鉴。背面皆莹彻。谓空曰。要知贵贱之分修短之期。佛法兴替。吾道盛衰。宜一鉴焉。空照久之谢曰。报应之事。荣枯之理。谨知之矣。僧收鉴入囊。遂挈而去。行十余步旋失所在。空是夕投灵隐寺。出家受具足戒。后周游名山愈高苦节。大和元年诣洛阳。于龙门天竺寺遇河东柳珵。向珵亲说其由。珵闻空之说事。皆不常且甚奇之。空曰。我生世七十有七。僧腊三十二。持钵乞食尚九年在世。吾舍世之日佛法其衰乎。珵诘之。默然无答。乃索[示*呈]笔砚题数行于经藏北垣而去。曰兴一沙衰恒河沙。兔而罝。犬而拿。牛虎相交与角牙。宝檀终不灭其华。 - 顾伟康编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