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詞典在線查詢

共在18本字典中找到 1000+ 條與「」相關的內容
以下是全部詞典的 第54頁 查詢結果:
提示:搜索結果中包含591個詞條內容,為節省您的時間,你可以先看詞條再看內容解釋。 顯示詞條列表▼
本空 不空 大空 但空 等空 定空 獨空 二空 法空 觀空 廣空 慧空 即空 解空 淨空 俱空 空塵 空處 空大 空谛 空點 空定 空法 空觀 空果 空海 空華 空慧 空際 空寂 空間 空見 空教 空劫 空解 空界 空經 空聚 空空 空理 空輪 空門 空魔 空鳥 空拳 空色 空生 空聖 空王 空無 空相 空想 空心 空行 空性 空也 空義 空有 空緣 空雲 空執 空宗 苦空 六空 妙空 內空 偏空 七空 人空 如空 入空 叁空 沈空 生空 實空 受空 四空 體空 禿空 外空 我空 悟空 相空 小空 邪空 心空 信空 性空 虛空 玄空 一空 義空 有空 圓空 源空 真空 證空 指空 重空 本來空 本性空 彼果空 畢竟空 不但空 成壞空 成空品 大空點 大空聲 大空位 大空字 惡取空 二空觀 二十空 二種空 法空觀 法空性 法空智 法性空 觀察空 觀空品 後際空 假名空 空遍處 空不空 空處定 空梵天 空谷集 空假中 空見論 空界色 空界想 空居天 空露地 空門子 空叁昧 空始教 空世間 空王佛 空無我 空閑處 空閑室 空行相 空有叁 空于神 空欲漏 空諸行 空自相 苦空曲 羅悟空 內外空 能食空 前際空 人空觀 如實空 叁空門 生空智 勝義空 十八空 十六空 十叁空 十一空 四空處 四空定 四空天 所食空 他空見 太虛空 體空觀 體空教 無記空 無際空 無散空 無始空 無爲空 無性空 析空觀 相空觀 相空教 性空觀 性空教 虛空藏 虛空華 虛空化 虛空會 虛空惠 虛空界 虛空身 虛空神 虛空天 虛空眼 虛空喻 虛空孕 懸空寺 異性空 有法空 有爲空 真空觀 真空教 中際空 重空觀 自相空 自性空 谙法皆空 畢竟空行 不可得空 不空叁藏 不思議空 成住壞空 大空叁昧 大樂不空 大虛空藏 但空叁昧 當體即空 地居空居 第一空法 第一空行 第一義空 惡取空者 二空真如 二種空住 非有非空 根隨空轉 觀罪性空 海闊天空 即有即空 見已虛空 皆空無漏 劫空之後 解空第一 盡虛空界 空(二) 空(叁) 空(四) 空差別相 空點二形 空華外道 空即是色 空見外道 空劫以前 空解脫門 空界有二 空空寂寂 空名度牒 空如來藏 空叁摩地 空甚深相 空生空死 空無邊處 空無我聲 空無有果 空相叁種 空心靜坐 空性不空 空性差別 空性異門 空也念佛 空一切處 空一顯色 空有二觀 空有二論 空有二執 空有二種 空有二宗 空有論爭 空有诤論 空中淚下 空中樓閣 空宗二谛 苦空無常 苦空無我 兩腳捎空 妙有真空 偏真空理 清淨空界 人法二空 如幻即空 如實不空 如實空鏡 叁界空花 叁空不空 叁空觀門 叁空摩地 叁輪體空 叁種空性 色不異空 色即是空 色空外道 山海空市 善取空者 生法二空 生空法有 生空叁昧 勝義谛空 勝義空經 十八空論 十六種空 世俗谛空 鼠唧鳥空 雙印二空 水空和尚 四大本空 四大皆空 四空處定 四種空性 所知空相 談空說有 謂空假中 我多行空 我空法有 我空真如 無空論師 無爲空死 無相空教 五蘊皆空 勿空疲勞 性空相空 性相二空 虛空藏法 虛空藏講 虛空藏經 虛空藏院 虛空處定 虛空法身 虛空十義 虛空實有 虛空四名 虛空無邊 虛空無爲 虛空有無 虛空孕經 虛空智字 一切法空 引彼空住 遊虛空天 有空不二 于空靜處 緣起性空 章敬撥空 真空妙有 終歸于空 重空叁昧 諸法皆空 轉受依空 總空性相 尊勝空住 不空鈎觀音 不空見菩薩 不空罥索法 不空罥索經 不空罥索王 不空如來藏 不空王叁昧 不清淨空界 不思議空智 成實偏空觀 崇覺空禅師 純空陰非子 從假入空觀 從空入假觀 大空曼荼羅 大空行叁昧 大空之戰具 地水火風空 第一義空經 非如空屋耶 非有非空門 觀一切法空 貫穿法空性 海空智藏經 恒相續空界 堪入不空教 空法欲使有 空觀破怖畏 空假中叁觀 空解脫門智 空界有二種 空空叁摩地 空無邊處地 空無邊處定 空無邊處天 空無常六譬 空無力待緣 空無相無願 空無相無作 空無願無相 空性無境心 空有力待緣 空有無礙宗 七地沈空難 七十空性論 叁劫中不空 叁空叁摩地 生法二空觀 石空寺石窟 唯識成空難 唯識性不空 唯有空陰聚 無常及苦空 無法有法空 五大虛空藏 五蘊皆空經 心念不空過 性虛空十義 虛空藏觀經 虛空藏菩薩 虛空藏形像 虛空非大種 虛空慧菩薩 虛空庫菩薩 一空一切空 一切皆空宗 亦有亦空門 因果皆空宗 有空中叁時 真德不空宗 真空觀四句 諸法畢竟空 八智證得空理 補特伽羅空性 不恒相續空界 不空成就如來 不空供養菩薩 不空金剛菩薩 不空罥索觀音 不空罥索菩薩 大虛空藏印明 地水火風空識 二空無漏種子 法空無漏種子 法石慧空禅師 非常苦空非我 非空非有中道 即空即假即中 空境有六種愚 空能除遣十相 空室智通道人 空無邊處解脫 空行有情勢速 空性差別二種 空有各具二義 空有力不待緣 空宗性宗十異 苦空無常無我 馬頰本空禅師 生空無漏種子 聖虛空藏菩薩 石霜性空禅師 司空本淨禅師 體空無生觀法 五大虛空藏法 孝義性空禅師 性空妙普庵主 修悲極于空處 虛空藏念誦法 虛空藏菩薩法 虛空藏菩薩經 虛空藏與明星 虛空容受叁業 虛空無邊超越 虛空雲海明門 虛空孕菩薩經 雪峰慧空禅師 一切諸行空寂 幽州譚空和尚 真空從一禅師 鎮州談空和尚 諸行空性決定 不空供養寶菩薩 不空鈎依菩薩法 大安樂不空菩薩 地水火風空識見 地水火風空五指 二種空所對治義 福智虛空藏菩薩 觀虛空藏菩薩經 貫穿到邊際空性 空無相無願差別 空性差別成立義 如入寶山空手回 勝義谛空有七種 十種空相回向心 受者空及作者空 無邊虛空處解脫 五大虛空藏菩薩 虛空藏菩薩經軌 虛空藏求聞持法 虛空藏與日月星 虛空無垢持金剛 虛空與空界差別 一切法等于虛空 應所修空有二種 應所證空有二種 有爲空及無爲空 不空大灌頂光真言 不空鈎觀自在菩薩 不空叁昧大教王經 多修空住速證菩提 非是空中而受此報 貫穿補特伽羅空性 貫穿卽彼空性威德 盡虛空性窮未來際 空(sunya) 空叁摩地亦名無相 清辨護法空有之爭 色卽是空空卽是色 無邊虛空處等解脫 虛空藏菩薩神咒經 虛空無邊超越菩薩 虛空無邊處定建立 雪峰慧空禅師語錄 一切諸法皆等虛空 一翳在眼空華亂墜 依叁自性立叁種空 以世間道修習空性 真空家鄉無生父母 不空罥索神變真言經 大虛空藏菩薩念誦法 大虛空大菩薩念誦法 法空《海東高僧傳》 空叁摩地是上座住處 空無相無願各有二種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虛空藏菩薩陀羅尼經 虛空無垢持金剛菩薩 出世空相應緣起隨順法 非我行相與空行相差別 佛說虛空藏菩薩陀羅尼 聖虛空藏菩薩陀羅尼經 十六行與空等叁行相攝 無常苦空無我各有叁種 邪見不緣虛空及非擇滅 虛空藏菩薩經(一卷) 虛空無邊處近分及根本 虛空孕菩薩經(二卷) 不空罥索咒心經(一卷) 大安樂不空金剛真實菩薩 大集大虛空藏菩薩所問經 大樂金剛不空真實叁摩耶 等隨觀色乃至識皆空無我 四種空以四種行爲所依止 無常苦與空無我二句分別 不空〔《神僧傳》卷第八〕 不空罥索神咒心經(一卷) 大悲空智金剛大教王儀軌經 大空無相無願解脫爲所入門 大樂金剛不空真實叁摩耶經 佛說不空罥索咒經(一卷) 鑒空〔《神僧傳》卷第八〕 虛空藏菩薩問七佛陀羅尼經 不空罥索神變真言經(叁十卷) 法與法空俱離有無二種分別戲論 阿彌陀叁字法報應叁身空假中叁谛 不空罥索毗盧遮那佛大灌頂光真言 空無願無相有聞思修及世出世差別 有見空見起因及龍猛無著造論因緣 缁門警訓(十卷 前有空谷隆序) 不空罥索心咒王經(叁卷或作二卷) 聖觀自在菩薩不空王秘密心陀羅尼經 五大虛空藏菩薩速疾大神驗秘密式經 虛空藏菩薩問七佛陀羅尼經(一卷) 自教迹不空悉地樂欲一切菩薩母明妃 最上根本大樂金剛不空叁昧大教王經 不空罥索陀羅尼經(二卷 有波侖序) 空海(Kukai 774~835) 一切虛空極微塵數出生金剛威德大寶叁昧 大樂金剛不空真實叁麼耶般若波羅密多理趣經 靈裕(隋相州演空寺)[《續高僧傳》卷九] 源空(Genku 1133~1212) 大樂金剛不空真實叁昧耶經般若波羅蜜多理趣釋 法空(代州五臺山)[《續高僧傳》卷叁十五] 慧藏(隋西京空觀道場)[《續高僧傳》卷九] 慧熙(唐益州空慧寺)[《續高僧傳》卷二十] 慧意(隋襄州景空寺)[《續高僧傳》卷十六] 十八空論(一卷 亦十六,亦十八,亦十四。) 悟空(唐上都章敬寺)[《宋高僧傳》卷第叁] 佛說大悲空智金剛大教王儀軌經(五卷今作叁卷) 懷空(唐徐州安豐山)[《宋高僧傳》卷第二十] 鑒空(唐洛陽香山寺)[《宋高僧傳》卷第二十] 空藏(唐京師會昌寺)[《續高僧傳》卷二十八] 玄鏡(隋京師空觀寺)[《續高僧傳》卷二十六] 不空(Amoghavajra 705-774) 懷空(唐安陸定安山)[《宋高僧傳》卷第二十九] 實叉難陀(唐洛京大遍空寺)[《宋高僧傳》卷第二] 一切如來摩诃菩提金剛堅牢不空最勝成就種種事業叁昧 大樂金剛不空真實叁昧耶經般若波羅密多理趣釋(二卷) 法聰(後梁南雍州襄陽景空寺)[《續高僧傳》卷十六] 慧空(元觀)(唐陝州回銮寺)[《宋高僧傳》卷第九] 不空(慧朗)(唐京兆大興善寺)[《宋高僧傳》卷第一] 元慧(唐吳郡嘉興法空王寺)[《宋高僧傳》卷第二十叁] 佛說最上根本大樂金剛不空叁昧大教王經(七卷 前有聖教序) ▲ 收起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955】藏菩薩問七佛陀羅尼經

  (經名)一卷,梁錄失譯。佛在雞羅莎山頂,一比丘爲惡病所持,一比丘爲惡鬼所持,請虛空藏菩薩哀求于佛,佛現神力,七佛于空中各說一咒。

閱藏知津 【956】罥索神變真言經(叁十卷)

唐南印度沙門菩提流志等譯
  母陀羅尼真言序品第一,佛在補陀洛山,大衆雲集,觀世音菩薩啓白佛已,說不空罥索心王母陀羅尼真言。秘密心真言品第二。秘密成就真言品第叁。秘密印叁昧耶品第四。法界密印莊嚴品第五。罥索成就品第六。護摩增益品第七。秘密灌頂品第八。叁叁昧耶像品第九。護摩安隱品第十。清淨無垢蓮華王品第十一。廣大解脫曼拿羅品第十二。最勝明王真言品第十叁。奮怒王品第十四。悉地王真言品第十五。廣博摩尼香王品第十六。金剛摩尼藥品第十七。如意摩尼瓶品第十八。如來加持品第十九。溥遍心印真言出世間品第二十。溥遍心印真言世間品第二十一。不思議觀陀羅尼真言品第二十二。陀羅尼真言辯解脫品第二十叁。最上神變解脫壇品第二十四。光焰真言品第二十五。出世解脫壇儀品第二十六。一切菩薩敬禮解脫叁昧耶真言品第二十七。出世解脫壇印品第二十八。出世相應解脫品第二十九。根本蓮華頂陀羅尼真言品第叁十。十地真言品第叁十一。世間成就品第叁十二。蓮華頂阿伽陀藥品第叁十叁。護摩成就品第叁十四。根本蓮華壇品第叁十五。根本蓮華頂像品第叁十六。神變密印品第叁十七。神變真言品第叁十八。多羅菩薩護持品第叁十九。大衆護持品第四十。普遍解脫陀羅尼真言品第四十一。溥遍解脫心曼拿羅品第四十二。溥遍輪轉輪王阿伽陀藥品第四十叁。溥遍輪轉輪王神通香品第四十四。如意阿伽陀藥品第四十五。無垢光神通解脫叁昧耶像品第四十六。大奮怒王品第四十七。一切種族壇印品第四十八。大奮怒王字輪壇真言叁昧耶品第四十九。大奮怒王真言護持品第五十。執金剛秘密主問疑品第五十一。廣大明王央俱舍真言品第五十二。廣大明王摩尼曼拿羅品第五十叁。廣大明王叁叁昧耶品第五十四。廣大明王阿伽陀藥品第五十五。廣大明王央俱舍罥索曼拿羅品第五十六。廣大明王圖像品第五十七。大可畏明王品第五十八。然頂香王成就品第五十九。點藥成就品第六十。護摩秘密成就品第六十一。斫刍眼藥成就品第六十二。神變阿伽陀藥品第六十叁。召請諸天密護品第六十四。大可畏明王像品第六十五。大可畏明王壇品第六十六。清淨蓮華明王品第六十七。灌頂真言成就品第六十八。灌頂曼拿羅品第六十九。不空摩尼供養真言品第七十。祈雨法品第七十一。清淨蓮華明王成就法品第七十二。功德成就品第七十叁。供養承事品第七十四。明王曼拿羅像品第七十五。畝捺羅印品第七十六。密儀真言品第七十七。囑累品第七十八。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

法相辭典 【957】法與法俱離有無二種分別戲論

  顯揚十七卷六頁雲:論曰:法與法空、俱無二分別二種戲論;故名無分別。雲何爲二?謂有及無。何以故?色、非是有。遍計所執相無故。亦非是無。彼假所依事有故。色空、亦非有。遍計所執相無所顯故。亦非是無。諸法無我有所顯故。如于色、色空;如是于余一切法、及一切法空,當知亦爾。非離諸法及法空外,更有余境是可得者。是故但說二無分別。非無分別、更無分別。有無窮過。此上更無所知境故。 - 朱芾煌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958】阿彌陀叁字法報應叁身假中叁谛

  (術語)阿字爲本不生之義,故是空谛。彌字爲吾我之義,故是隨緣之假谛。陀字爲如之義,故是中谛。又叁身者,取阿字第五轉方便究竟之義爲應身,彌爲報身,陀爲法身。日本慧心之阿彌陀部心集曰:“阿即空之義也,彌者即假之義也,陀者即中之義也。”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959】罥索毗盧遮那佛大灌頂光真言

  (真言)一卷,唐不空譯。自不空罥索神變真言經之第二十八卷抄譯者。世所謂光明真言,即此中之陀羅尼也。

閱藏知津 【960】罥索毗盧遮那佛大灌頂光真言

唐北天竺沙門大廣智不空譯
  說灌頂光真言求成就法,能滅重罪,能生極樂,即流通小祝延咒。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

法相辭典 【961】無願無相有聞思修及世出世差別

  瑜伽七十二卷十四頁雲:若無差別,總說爲空無願無相;當知此中通聞思修所成爲性。若唯以叁摩地名而宣說者:當知此中唯修所成爲性。通世出世。若唯以解脫門名而宣說者;當知此中唯出世間,修所成爲性。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962】有見見起因及龍猛無著造論因緣

  瑜伽釋叁頁雲:今說此論,所因雲何?謂諸有情,無始時來,于一切法處中實相,無知疑惑,顛倒僻執,起諸煩惱,發有漏業,輪回五趣,受叁大苦。如來出世,隨其所宜,方便爲說種種妙法,處中實相;令諸有情,知一切法,如是如是空故,非有;如是如是有故,非空。了達諸法非空非有,遠離疑惑,顛倒僻執;隨其種姓,起處行中;漸次修滿。隨其所應,永滅諸障;得叁菩提;證寂滅樂。佛涅盤後,魔事紛起;部執競興,多著有見。龍猛菩薩,證極喜地;采集大乘無相空教,造中論等;究暢真要,除彼有見。聖提婆等諸大論師,造百論等,弘闡大義。由是衆生複著空見。無著菩薩,位登初地,證法光定得大神通,事大慈尊,請說此論。理無不窮;事無不盡;文無不釋;義無不诠;疑無不遣;執無不破;行無不修;果無不證。正爲菩薩令于諸乘境行果等,皆得善巧,勤修大行,證大菩提;廣爲有情,常無倒說。兼爲余乘,令依自法,修自分行,得自果證。如是略說此論所因。 - 朱芾煌

閱藏知津 【963】缁門警訓(十卷 前有谷隆序)

明嘉禾沙門如卺續集
  始自沩山警策,終于梁皇舍道事佛诏,凡二百余首。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

閱藏知津 【964】罥索心咒王經(叁卷或作二卷)

唐迦濕密羅國沙門寶思惟譯
  成就尊者說不空神咒功德分第一。成就受持供養神咒法分第二。成就親見聖觀自在菩薩法分第叁。成就畫像幀法分第四。成就使者能辦事法分第五。成就驅策僮仆使者分第六。成就吉祥瓶法分第七。成就策使羅剎童子分第八。成就使死屍取伏藏分第九。成就入婇女室分第十。成就眼藥分第十一。成就除鬼著病法分第十二。成就入壇法分第十叁。有地壇,國壇,民壇叁種不同。成就調伏諸龍得自在分第十四。成就見不空罥索王法分第十五。成就見如來法分第十六。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965】聖觀自在菩薩不王秘密心陀羅尼經

  (經名)一卷,趙宋施護譯。不空罥索神變真言經第一品之別譯。

閱藏知津 【966】聖觀自在菩薩不王秘密心陀羅尼經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即《不空罥索神變真言經》之第一品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967】五大虛藏菩薩速疾大神驗秘密式經

  (經名)一卷,唐金剛智譯。說五大虛空藏修法之儀軌。

閱藏知津 【968】藏菩薩問七佛陀羅尼經(一卷)

附梁錄
  佛在雞羅莎山頂,一比丘爲惡病所持,一比丘爲惡鬼所持,虛空藏菩薩請佛哀救,佛現神力,七佛皆于空中,各說一咒。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969】自教迹不悉地樂欲一切菩薩母明妃

  (術語)自教迹者,即是法佛自證之教,即秘密平等教也。爲于此中諸爲修行者皆悉不空。不空是不唐捐義,隨彼力能皆向法身之理,即同彼佛,故雲不空也。如上諸菩薩說真言,各欲引攝同類行者,若有修行,即同于我。今法佛自說明妃真言,若有修行者,即從虛空眼(佛名之異名),而生法身,如我無異也。見大日經疏十。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970】最上根本大樂金剛不叁昧大教王經

  (經名)七卷,宋法賢譯。大樂金剛爲金剛薩埵之異名。有二十五品。說儀軌及實理。

閱藏知津 【971】罥索陀羅尼經(二卷 有波侖序)

唐北天竺婆羅門李無谄譯
  一十六品,與《不空罥索心咒王經》同,末後心印品第十七,沙門慧日翻,續附,總有二十二印法。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

中國百科全書 【972】海(Kukai 774~835)

  Konghai

  日本佛教真言宗創始人。俗姓佐伯,幼名真魚。贊岐國(今香川縣)人。15歲學《論語》、《孝經》等。後遊京都,入大學明經科,學習中國古典文學,尤好佛教。偶讀《虛空藏求聞持法》,信佛而作居士。795年于奈良東大寺受具足戒。804年與最澄等隨遣唐使入唐求法,到長安初住西是寺。遍訪各地高僧,從醴泉寺般若與牟尼室利學《華嚴經》等,又隨昙貞學悉昙梵語。翌年于青龍寺東塔院從惠果受胎藏界和金剛界昙荼羅法,並受傳法阿阇黎的灌頂,自號“遍照金剛”。惠果寂後,奉唐憲宗命撰寫碑文。806年攜帶佛典經疏、法物等回國,撰《請來目錄》。初住京都高雄山寺,從事傳法灌頂。816年于紀伊(今和歌山縣)開創高野山,號金剛峰寺。823年诏賜京都東寺爲密教永久根本道場。“東密”名稱即由此而來。曾兼任東大寺別當,統轄一寺僧職,補大僧正位。921年醍醐天皇賜谥弘未能大師。著有《說謊顯密二教論》、《秘藏寶鑰》、《十住心論》、《付法傳》、《即身成佛義》等。著名文學作品《文鏡秘府論》,近年在中國出版。全部著作近年輯爲《弘法大師全集》。

  其故鄉四國香川縣等四縣政府近年與中國西安市政府協議,于青龍寺故址建立“空海大師紀念碑”,以紀念他的留學事迹。日本真言宗各派也重建了東塔院。(林子青)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