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名)以須彌山爲中心,九山八海圍繞之,是爲一世界,合千個一世界爲小千世界,合千個小千世界爲中千世界。詳見叁千大千世界條。
見大千世界條。 - 陳義孝編
集論四卷二頁雲:千小千界,總名第二中千世界。
二解 如叁千世界中說。 - 朱芾煌
一千個小千世界爲一中千世界,參看「小千世界」。 - 莊春江居士編
(界名)虛空藏菩薩經謂虛空藏菩薩之本土爲西方之一切香集世界,大集經十二虛空藏菩薩所問品謂爲東方之大莊嚴世界。
華藏世界海,有一百一十一之香水海。 - 明·楊卓
藥師如來之淨土。又作淨琉璃世界,或稱藥師淨土。蓋此世界以琉璃爲地,或以此世界及其教主本身皆清淨如琉璃,故有此稱。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大一四·四○五上):“東方去此過十殑伽沙等佛土,有世界名淨琉璃,佛號藥師琉璃光如來,應正等覺明行圓滿。”同經十二大願中之第二大願(大一四·四○五上):“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身如琉璃,內外明徹,淨無瑕穢,光明廣大,功德巍巍。”隋代達摩笈多譯藥師如來本願經載,彼佛國土無女人形,離諸欲惡及一切惡道苦聲,以琉璃爲地,城阙、柱梁、鬥栱,周匝羅網,皆以七寶所成,如極樂國,國中有日光及月光二菩薩爲最上首。
藥師如來之信仰,盛行于劉宋以後,藥師淨土之變相亦隨之造立。敦煌千佛洞出土之古寫經中,藥師淨土之變相,中央爲佛,左右配二菩薩,其前有奏樂舞踴之七聖衆,正面中央立四圓柱爲門,圖後方左右各畫一宮殿,此或即六朝之作品。英國史坦因所發現之數種變相,其中第叁十六圖(The Thousand Buddhas 之編號)爲彩色絹本,長約一點二八公尺,或系繪于唐宋之際。[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卷上、灌頂經卷十二]
(界名)藥師如來之淨土也。見藥師條。
藥師如來的淨土。 - 陳義孝編
藥師如來的淨土。
- 梵心居士編
梵語kusuma-ta=la garbha-vyu^ha^lam!ka^raloka-d=ha^tu-samudra 或 padma-garbha-loka-dha^tu。即自蓮花出生之世界,或指含藏于蓮花中之功德無量、廣大莊嚴之世界。又作蓮華國。華嚴經與梵網經對于蓮華藏世界之相狀,說法有異。
(一)華嚴經所說之華藏莊嚴世界海。又作華藏莊嚴嚴具世界海、妙華布地胎藏莊嚴世界、蓮華藏莊嚴世界海、華藏世界海、華藏世界、華藏界、十蓮華藏莊嚴世界海、十蓮華藏世界、十華藏。此世界系毗盧遮那如來于過去發願修菩薩行所成就之清淨莊嚴世界。即有關十佛教化之境界。其莊嚴及構造,在新譯華嚴經卷八華藏世界品中有詳細記載。此世界爲須彌山微塵數之風輪所持,其最底之風輪稱爲平等住,最上之風輪,稱爲殊勝威光藏。最上之風輪能持香水海,其中有一大蓮華,稱爲種種光明蕊香幢。蓮華藏世界即在此大蓮華之中,周圍有金剛輪山圍繞,其內大地皆由金剛所成,堅固不壞,清淨平坦,無有高下,尚有世界海微塵數之莊嚴。又此大地中亦有不可說微塵數之香水海,一一香水海之周圍有四天下,及微塵數之香水河,諸河中間之地,悉以妙寶莊嚴,分布如天帝網。一一香水海中亦有不可說微塵數之世界種,一一世界種複有不可說微塵數之世界。蓮華藏世界中央之香水海稱爲無邊妙華光,由海中出大蓮華,其上有稱爲普照十方之世界種。其中有二十重不可說微塵數之世界布列于其間。以此中央世界種爲中心,共有一一一個世界種,羅列成如網之圍罩,而構成世界網;各皆以衆寶莊嚴,佛則出現于其中,衆生亦充滿其間。由此可窺其構造之莊嚴,及其廣大無邊。
蓮華藏世界之說,導源于印度史詩摩诃婆羅多(梵Maha^bha^rata )之天地開辟說,如大悲經卷叁、大智度論卷八、外道小乘涅槃論等所載,謂由毗濕笯(梵Vis!n!u )之臍中生出蓮華,華中有梵天王,由其心創造天地、人民。此說與華嚴經之華藏莊嚴世界說比較,雖二者廣狹大小、構造莊嚴等均有大異,然有風輪持水輪,由水中生出蓮華,由蓮華而成立天地萬物,皆爲二者共通之處。又華藏世界爲由具有光明遍照之義的毗盧遮那如來之行願所嚴淨者;而具有無量光明之梵天王,爲萬物之創造主;二者對照,得知蓮華藏世界之說與毗濕笯派之天地開辟說有密切之關系。
又華嚴經所述之蓮華藏世界,爲實蓮花所形成之華藏世界,然梁譯之攝大乘論釋卷十五則以蓮花喻顯大乘法界真如,而非實蓮花。
(二)梵網經所說之蓮華臺藏世界海。又作蓮華海藏世界、蓮華臺藏世界。指千葉大蓮華中所含藏之世界。系由千葉之大蓮華所形成,每一葉爲一世界,各有百億之須彌山、百億之四天下,及百億之南閻浮提等。盧舍那佛是此世界之本源,趺坐于華臺之上,並將自身變化爲千體之釋迦,各據坐于一葉之上;而千釋迦複一一變化爲百億之菩薩釋迦,各坐于南閻浮提菩提樹下,宣說菩薩之心地法門。其中,一草即一個大千世界,中有百億之須彌四天下,一個四天下之世界,爲一尊菩薩釋迦之所化,百億之四天下即一個大千世界,爲大釋迦之所化,一千大千世界系由盧舍那佛所主領,即十萬億個四天下之世界,稱爲蓮華臺藏世界。
蓋此說與華嚴經之華藏莊嚴世界,構造有異,而將其稱爲蓮華臺藏世界,且爲盧舍那佛之住處;此雖系基于華嚴經而來,然此世界之蓮花爲千葉所成,盧舍那佛趺坐其臺上;而毗濕笯派之說,謂梵天王趺坐于千葉金色之蓮花上,二說一致。故可見此應系直接承自摩诃婆羅多之說。
此外,華嚴五教章卷叁載,十佛之境界可大別爲國土海(果分不可說)與世界海(因分可說)。世界海即十佛攝化之諸種世界,又可分爲蓮華藏莊嚴世界海、叁千界外十重世界海、無量雜類世界海。衆生之根性不同,其所感見之國土亦不同,而“證入生”之位所感見者,即爲蓮華藏世界。
又華嚴經探玄記卷叁載,對蓮華藏莊嚴世界海,立有蓮華臺藏世界(梵網經之說)、遍法界之華藏、樹形等雜類世界等叁種。前一系同教一乘之說,後二乃別教之說。另于澄觀之華嚴經疏卷十一,則就衆生與佛之二因來解說蓮華藏世界。
淨土教之說,乃根據世親之淨土論,謂阿彌陀佛之極樂世界即蓮華藏世界。又日本東密之說,系以彌陀報身之淨土爲加持身之蓮華藏世界;大日如來法身之住處爲本地身之蓮華藏世界;衆生之汗栗馱(肉團心)爲行者身之蓮華藏世界。
其後,隨華嚴信仰之弘揚,而蓮華藏世界之圖畫亦頗盛行。我國唐代鹹亨叁年(672),在龍門奉先寺大盧舍那佛像蓮座周匝之叁層蓮瓣上,皆一一刻有釋迦佛像,以表示蓮華臺藏世界。又日本東大寺大佛之蓮瓣即刻有千釋迦、百億小釋迦,此系據梵網經之說而來。[雜譬喻經、舊華嚴經卷二至卷四、卷二十叁、卷二十六、卷二十七、梵網經卷下、大乘瑜伽金剛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缽大教王經卷九、華嚴經孔目章卷四、華嚴經探玄記卷二、新華嚴經論卷六、華嚴經行願品疏鈔卷六、梵網經菩薩戒本疏卷一、佛祖統紀卷叁十一、卷四十二]
(界名)諸佛報身之淨土也。爲寶蓮華所成之土,故名。略曰華藏世界。釋迦之華藏,華嚴經所說是也,彌陀之華藏,觀經所說之極樂是也,大日之華藏,大日經胎藏界密嚴經之密嚴國是也。見華藏世界條。
簡稱華藏世界,即諸佛報身的淨土,因爲是由寶蓮華所成,所以叫做蓮華藏世界。釋迦的華嚴,華嚴經所說者是,彌陀的華藏,觀經所說之極樂是,大日的華藏,大日經胎藏界密嚴經所說之密嚴國是。見華藏世界條。 - 陳義孝編
位于緬甸仰光東郊。一九五四年世界佛教徒聯誼會第叁次大會(亦是佛教第六次結集)時興建。主要之建築稱爲吉祥山,山下有一石窟,稱爲大聖窟,可容萬余比丘集會。窟有六門、六石柱,牆上有六個法輪浮雕,臺上裝置六根燭形電炬,象征第六次結集。吉祥山左面即世界和平塔,亦有六門,供奉六佛。吉祥山左後方有戒壇,右爲巴利佛學院,右前方乃緬甸聯邦佛教會會所。山上有佛殿、經房與禅窟。現爲緬甸全國佛教節日吠舍佉節慶祝活動之總道場。(參閱“結集”5187)
[出佛祖統紀] 輪取持載之義。華嚴經雲。叁千大千世界。依于水輪風輪空輪。不言金輪者。文略也。(叁千者。小千。中千。大千也。今言叁千大千者。總別兼稱也。)一金輪大地之下有金輪。起世因本經雲。水上有風。吹轉此水。于上成金。如熟酥生膏。是名金輪。二水輪金輪之下有水輪。菩薩藏經雲。最上風輪。爲水輪之所依止。其水量高六十八百千由旬。(梵語由旬。華言限量。)叁風輪水輪之下有風輪。菩薩藏經雲。風輪量高六萬八千俱胝。(梵語俱胝。華言百億。)四空輪風輪之下有空輪。 - 明·一如等 撰
(雜語)佛將說法華經眉間白毫放光明照東方世界之數量也。法華經序品曰:“爾時佛放眉間白毫相光,照于東方萬八千世界靡不周遍。”法華嘉祥疏二曰:“萬八千世界者,表說一乘之果己滿,如萬;一乘之因未圓,如八千;又表一乘真實故,義即具足,如萬;叁乘是方便未具足故,如八千。”
俱舍論十一卷十五頁雲:論曰:千四大洲,乃至梵世,如是總說爲一小千。千倍小千,名一中千界。千中千界,總名一大千。如是大千,同成同壞。 - 朱芾煌
梵名Yavana -loka 。乃巴利語yona-loka 與希臘語 Ionia 之轉訛。又作余尼國、喻尼國、渝匿國、夜婆那國、夜摩那國、耶槃那國。位于印度西北之古國名。即西元前第四世紀,亞曆山大東征以後,由其將領塞流卡斯(Seluckos)所轄之大夏(Bactria)。善見律毗婆沙卷二(大二四·六八五下):“大德摩诃勒棄多往臾那世界國,到已,爲說迦羅羅摩經,說已,臾那世界國七萬叁千人得道果,千人出家。臾那世界佛法通流。”[雜阿含經卷二十五、中阿含經卷叁十七、阿毗昙毗婆沙論卷四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