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輪觀音的德號。觀音爲蓮部的中堅,故雲蓮華心,本是久已成道的古佛,故稱如來。 - 陳義孝編
全一卷。唐代不空(705~774)譯。又作觀自在菩薩如意輪念誦儀軌、觀自在如意輪菩薩念誦法、如意輪念誦儀軌、如意輪念誦法。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冊。本經系如意輪觀音之念誦法,乃四度加行之如意輪法次第之原本,而其所述作法之次第乃密教修法之標准作法。
(經名)一卷,唐不空譯。說如意輪觀音之念誦法。
(一)全一卷。唐代寶思惟譯于嗣聖九年至神龍二年(693~706)。又作觀世音菩薩如意摩尼陀羅尼經。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冊。(參閱“觀世音菩薩如意摩尼陀羅尼經”6955)
(二)全一卷。宋代施護譯于太平興國五年(980)之後。又作如意摩尼經。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冊。本經敘述佛陀對阿難宣說袪除雷電恐怖災難之法,謂東西南北四方各有雷神,名爲阿伽、設帝噜、哆缽啰、掃那摩你;若人知其住處之方位,並將此方位之雷電名號書寫供養之,則可避免一切雷電之恐怖及傷害。此外,同爲施護所譯之消除一切閃電障難隨求如意陀羅尼經,爲本經之同類本。
(經名)一卷,宋施護譯。說雷除之咒。
全一卷。唐代義淨(635~713)譯于景龍四年(710)。又作觀自在菩薩如意心陀羅尼咒經。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冊。內容敘述觀自在菩薩應佛之允許,宣說無障礙觀自在蓮華如意寶輪王陀羅尼,佛複謂若誦此咒一遍,即能除罪免難、成就事業;且若日日誦持一百零八遍,則可感見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及觀世音菩薩所居之補怛羅山,免墮惡道。又本經之異譯有唐代實叉難陀所譯之觀世音菩薩秘密藏如意輪陀羅尼神咒經之第一品、唐代寶思惟所譯之觀世音菩薩如意摩尼陀羅尼經之前半、唐代菩提流志所譯之如意輪陀羅尼經之第一、二品。[開元釋教錄卷九、貞元新定釋教目錄卷十叁、淨土依憑經論章疏目錄]
(經名)觀自在菩薩如意心陀羅尼咒經之略名。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佛在睹史多天宮,妙住菩薩請問:有善男子一心受持此如意寶總持章句,何因不見不聞去來現在世尊?佛言:以住福業故,又疑未斷故,此雖受持,而非受持,住有爲心,無善巧智,無方便故,若能心無疑惑,決定專注,是則名爲真實持者。
此經雖不說神咒,乃持神咒者之總訣也。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
(經名)一卷,唐不空譯。造般多羅道場,中央安置如意輪王菩薩,周圍安置七星之像,及诃利低母,禳災之法也。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與《消除一切閃電障難隨求如意陀羅尼經》同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
(書名)一卷,唐不空譯,閱藏知津謂之觀自在菩薩如意輪瑜伽念誦法。先有偈頌,次說種種之印咒,終說如意輪之根本與心及隨心之叁印咒。
(書名)一卷,宋仁嶽撰,記法式觀想禮贊等者。
宋霅川沙門仁嶽撰
一法式。二觀想。叁禮贊。四持誦。五忏願。六證驗。七釋疑。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
(修法)爲罪障消滅,以如意輪觀音爲本尊而行之修法也。真言行者最初所修之行法。
唐北天竺沙門大廣智不空譯
最後如意輪根本,心,心中心,叁咒印,與上二種同。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
(書名)一卷,唐金剛智譯。與不空譯之如意輪瑜伽同。
梵名Padmacinta^man!idha^ran!i^ -su^tra 。全一卷。唐代寶思惟譯于神龍二年(706)。略稱如意摩尼陀羅尼經。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冊。內容敘述根本咒、心咒、隨心咒等咒之功能,並列舉治療諸病之法。
本經之同本異譯或類本經典有:菩提流志譯之如意輪陀羅尼經、義淨譯之觀自在菩薩如意心陀羅尼咒經、實叉難陀譯之觀世音菩薩秘密藏如意輪陀羅尼神咒經。[開元釋教錄卷九、貞元新定釋教目錄卷十叁]
(經名)一卷,唐寶思惟譯。與如意輪陀羅尼經同本稍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