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蘊足論一卷五頁雲:成就十法,身壞命終,升安善趣,生于天中。何等爲十?一、離殺生,二、離不與取,叁、離欲邪行,四、離虛诳語,五、離離間語,六、離粗惡語,七、離雜穢語,八、無貪,九、無瞋,十、正見。若有成就如是十法,身壞命終,升安善趣,生于天中。 - 朱芾煌
法蘊足論一卷叁頁雲:成就十法邬波索迦,能利自他,不能廣利。何等爲十?謂前所說邬波索迦、自離殺生,乃至飲酒諸放逸處。亦能勸他、令離殺生,乃至飲酒諸放逸處。不能見余能離殺等,歡喜慶慰。如是名爲成就十法邬波索迦,能利自他,不能廣利。 - 朱芾煌
集異門論十叁卷十一頁雲:成就世間有出沒慧者:世間、謂五取蘊。雲何爲五?謂色取蘊、受想行識取蘊。彼由成就如是慧故;能如實知此五取蘊,生及變壞。由斯故說成就世間有出沒慧。 - 朱芾煌
法蘊足論一卷叁頁雲:成就五法邬波索迦,惟能自利,不能利他。何等爲五?謂前所說邬波索迦、自離殺生,乃至飲酒諸放逸處。不能勸他、令離殺生,乃至飲酒諸放逸處。如是名爲成就五法邬波索迦,惟能自利,不能利他。 - 朱芾煌
瑜伽十九卷十六頁雲:無工巧活輕自己樂勝諸根盡解脫無家無所無希望斷欲獨行真苾刍。此頌所明,謂成就五支,永斷五支,當知得名真實苾刍。何等爲五?謂不依止矯設方便,邪活命法,亦不恃賴有勢之家,亦不修治名稱族望,亦不詐受諸佛所說、聖弟子說;猶如依止工巧處所,非法希求衣服飲食。是名初支。又複減省器物衆具,善棄珍財;衣僅蔽身,食才充腹,知足歡喜。凡所遊行,必持衣缽。是第二支。又希慕沙門,愛樂沙門;希慕學處,愛樂學處。命難因緣,尚不違越所學禁戒;何況少小利養因緣?是第叁支。又彼如是正修方便,淨命喜足,愛樂學處;于諸聖谛,未現觀者,能入現觀,得清淨見。或時失念,暫爾發生惡不善尋,引起貪欲、瞋恚、愚癡、遲緩、忘念速複除遣。是第四支。又彼修習如先得道。于諸結、縛、一切隨眠、隨煩惱纏、心得解脫。是第五支。如是名爲成就五支。雲何複名永斷五支?謂阿羅漢苾刍、于五處所,不能複犯。所謂不能舍所學處、而複退還。又複不能有所貯積,執爲己有、而受用之。亦不受用諸欲境界。又複不能爲財爲命,知而妄語。又複不能棄舍諸欲,行不與取,亦複不能永離貪欲,獨住獨行,而更習近非梵行法,兩兩交會。或計自作而招苦樂;或計他作,或自他作。或非自作,亦非他作,不由因生,而招苦樂。如是名爲五支永斷。 - 朱芾煌
瑜伽五卷十六頁雲:成就修者、亦有四相。一、欲解清淨,二、引攝清淨,叁、勝解定清淨,四、智清淨。 - 朱芾煌
(經名)大藥叉歡喜母並愛子成就法之略名。
(雜語)淨佛國土者,維摩經佛國品所謂“若菩薩願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佛國土即菩薩成佛時感得之國土,蓋欲令當來自身所住之國土清淨,必先清淨己心,己心清淨,則其國土得清淨也。故菩薩發大願心,成就當來己淨土,而清淨心行,謂之淨佛國土。成就衆生者,又維摩經佛國品所謂“衆生之類是菩薩淨土。所以者何?菩薩隨所化衆生而取淨土。”菩薩感佛土,必有所化之衆生,佛土之淨穢,隨于所化衆生之淨穢,所化之衆生清淨,則其土清淨,所化之衆生汙穢,則其土亦汙穢。故菩薩爲莊嚴佛國土而今日教化衆生,衆生隨其教,而身成就清淨之善業故當來往生彼佛國土,能所之二化,依正之二報,共得清淨。因之而教化衆生,謂之成就衆生。法華經信解品曰:“于菩薩法遊戲神通,淨佛國土,成就衆生,心不喜樂。”
如說法師衆相圓滿十相中說。 - 朱芾煌
大毗婆沙論叁十一卷十頁雲:如契經說:如來成就七種妙法。雲何爲七?一者、知法,二者、知義,叁者、知時,四者、知量,五者、自知,六者、知衆,七者、知補特伽羅勝劣差別。問:此七妙法,誰幾智性?答:此七皆是世俗智性。有作是說:知法知量知衆叁種,唯世俗智。知義一種,諸有欲令唯有涅盤是勝義者,六智爲性。謂法智、類智、滅智、盡智、無生智、及世俗智。諸有欲令一切法皆是勝義者,十智爲性。知時、自知、八智爲性。除滅智、及他心智。知補特伽羅勝劣差別,九智爲性。除滅智。有余師說:知時亦以九智爲性。謂除滅智。評曰:如是所說,雖亦有理;然契經中說此七種,一切皆是世俗智性。皆知事法有差別故。問:此七妙法;何力所攝?答:皆處非處智力所攝。 - 朱芾煌
俱舍論二十六卷十四頁雲:複應思擇,誰成就幾智耶?頌曰:異生聖見道,初念定成一。二定成叁智。後四一一增。修道定成七,離欲增他心。無學鈍利根,定成九成十。論曰:諸異生位,及聖見道,第一剎那,定成一智。謂世俗智。第二剎那,定成叁智。謂加法苦。第四、六、十、十四剎那,如次後後增類集滅道智。諸未增位,成數如前。故修位中,亦定成七。如是諸位,若已離欲;各各增一。謂他心智。唯除異生生無色者。時解脫者,定成九智。謂加盡智。不時解脫,定成就十。謂增無生。 - 朱芾煌
參看「想知滅定」、「身觸」、「具足住」、「身作證成就遊」。 - 莊春江居士編
元魏烏苌國沙門毗目智仙譯
與《大乘成業論》本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
瑜伽二十二卷叁頁雲:雲何名爲于所作事成就軌則隨順世間不越世間隨順毗奈耶不越毗奈耶?謂如有一,于其所作若衣服事,若便利事,若用水事,若楊枝事,若入聚落行乞食事,若受用事,若蕩缽事,若安置事,若洗足事,若爲敷設臥具等事。卽此略說衣事缽事,複有所余如是等類諸所應作,名所作事。如其所應,于所應作,于如所作;卽于此中,如是而作。由是作故;不爲世間之所譏毀,不爲賢良正至善士諸同法者諸持律者諸學律者之所诃責。如是名爲于所作事成就軌則隨順世間不越世間隨順毗奈耶不越毗奈耶。 - 朱芾煌
瑜伽二十二卷叁頁雲:雲何名爲于威儀路成就軌則隨順世間不越世間隨順毗奈耶不越毗奈耶?謂如有一,于所應行,于如所行;卽于此中,如是而行。由是行故;不爲世間之所譏毀,不爲賢良正至善士諸同法者諸持律者諸學律者之所诃責。如于所行,于其所住、所坐、所臥,當知亦爾。如是名爲于威儀路成就軌則隨順世間不越世間隨順毗奈耶不越毗奈耶。 - 朱芾煌
佛地經論二卷叁頁雲:于一切行成就大覺者:顯示世尊,于一切乘所化有情,能隨所應,示現自身殊勝功德。謂遍了知一切有情性行差別;如其所應,現自身故。又雲:于一切行成就大覺者:顯示世尊入種種行殊勝功德。謂隨所化有情所宜,現同類身,令彼入故。 - 朱芾煌
法蘊足論一卷五頁雲:成就二十法,身壞命終,墮險惡趣,生地獄中。何等二十?謂自殺生,亦勸他殺;廣說乃至自起邪見,亦複勸他令起邪見。若有成就此二十法,身壞命終,墮諸惡趣,生地獄中。 - 朱芾煌
法蘊足論一卷五頁雲:成就二十法,身壞命終,升安善趣,生于天中。何等二十?謂自離殺,亦能勸他、令其離殺;廣說乃至自起正見,亦能勸他、令起正見。若有成就此二十法,身壞命終,升安善趣,生于天中。 - 朱芾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