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一切种行无常苦想中说。
二解 集异门论十三卷十二页云:无常苦想云何?答:一切行皆无常。由无常故,有是苦者,于诸苦行,由苦相故,如理思惟;诸想,等想,现前而想,已想,当想,现想。是名无常苦想。 - 朱芾煌
(譬喻)见杀鬼条。
另作「无常火」,解读为「无常带给凡夫的逼迫,就像被大火烧着一样」。 - 庄春江居士编
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二十一页云:云何初名无常行相?谓于苦谛生灭法性,正观行相。 - 朱芾煌
无常,谓一切事物之生灭流转无静止之时;迅速,则言其移变之快速。杂阿含经卷四十七(大二·三四五上):“诸比丘!命行迁变倍疾于彼导日月神。是故诸比丘,当勤方便观察命行无常迅速如是。”御选语录卷二洞明妙智永嘉觉禅师(卍续一一九·一八一下):“生死事大,无常迅速。”以上均是说明岁月不待人,人之迁谢如此迅速。
(术语)六祖坛经曰:“生死事大,无常迅速。”
(经名)二卷,梁真谛译。说造佛像之功德及如来之功德。
成唯识论八卷二十二页云:无常三者:一、无性无常。性常无故。二、起尽无常。有生灭故。三、垢净无常。位转变故。 - 朱芾煌
显扬十四卷十三页云:此中无性无常者:谓性常无故,名曰无常。
二解 成唯识论八卷二十二页云:无性无常者:性常无故。 - 朱芾煌
如无常差别有多种中说。 - 朱芾煌
(术语)二无常之一。见二无常条。
指生物的一度生死。 - 陈义孝编
(术语)谓有为法转变无常也。华严演义钞十六下曰:“以有所作为故名有为,有为是无常。”
暂住,谓暂时存续;无常,谓一切有为法皆生灭迁流而不常住。暂住无常,谓有为法虽属无常,然因相违缘未到,故暂时存续。如山、树等,未有火灾时,得以暂住;火灾若来,则坏灭。[金七十论卷上]
梵语anitya^h! sarva-sam!ska^ra^h!。谓世间一切现象与万物经常转变不息。此系佛法之根本大纲。与诸法无我、涅槃寂静,同为三法印之一,称为诸行无常印,或一切行无常印、一切有为法无常印。所谓三法印,即得藉以判断佛法的是否究竟之三种法门。
涅槃经卷下之无常偈(大一·二○四下):“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日本有伊吕波歌,乃唱咏此四句之歌。(参阅“无常”5109、“伊吕波歌”2153)
(术语)万物常变转之意。涅槃经十四曰:“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此名诸行无常偈。亦曰雪山偈。此一偈为总佛法之大纲,各依其宗义,所释不同。今明通途之一义,则诸三世迁流之有为法,名为诸行。诸行为无常,是生灭之法,此生灭之法,是苦。此半偈是流转门。灭此生与灭已,无生无灭为寂灭。寂灭即涅槃,是乐。为乐者非言受涅槃乐,谓对于有为之苦,而寂灭为乐耳。此半偈是还灭门。诸行无常Anicc&amacron; vata sankh&amacron;ra,是生灭法Upp&amacron;davayadhammo,生灭灭已Uppjjitv&amacron;nirujjhanti,寂灭为乐Tesa&mdotabv; r&umacron;pasamo sukho。
三法印之一。见三印条。 - 陈义孝编
瑜伽十八卷十五页云:今此颂中,蕴、及取蕴,皆名诸行。此中义者,意在取蕴。是五取蕴,略有三种。谓去、来、今。诸行无常者:谓彼诸行,本无而生,生已寻灭。若过去生过去所得诸自体中所有诸蕴,皆过去故,已谢灭故,生已没故;体是无常。若未来生未来所得诸自体中所有诸蕴,皆未生故,非已起故,未灭没故,可生起故;是有生法。若现在生现在所得诸自体中所有暂住支持存活有情诸蕴,皆死法故,可为殒灭之所灭故;是有灭法。若彼诸蕴,在于未来所得自体,是有生法,于中都无所得自体,是常是恒,乃至卽当如是正住。唯除纔生,生已寻灭。若诸有情,于现法中,永尽未来诸蕴因者;一切未来自体诸蕴,皆不生故;说名彼寂。又复此寂,由二因缘,说之为乐。一者、一切苦因灭故,一切麁重,永止息故;于现法中,安乐住故;说之为乐。二者、当来生老病等所有众苦,永解脱故;说之为乐。
二解 瑜伽三十四卷一页云:此中且依至教量理,如世尊说:诸行无常。又此诸行,略有二种。一、有情世间,二、器世间。世尊依彼有情世间,说如是言:苾刍当知,我以过人清净天眼,观诸有情,死时生时,广说乃至身坏已后,当生善趣天世界中。由此法门,显示世尊,以净天眼,现见一切有情世间,是无常性。又世尊言:苾刍当知,此器世间,长时安住。过是已后,渐次乃至七日轮现。如七日经,广说。乃至所有大地诸山大海,及苏迷卢大宝山王,乃至梵世诸器世界,皆被焚烧。灾火灭后,灰烬不现。乃至余影亦不可得。由此法门,世尊显示诸器世间是无常性。如是且依至教量理,修观行者,净信增上作意力故;于一切行无常之性,获得决定。得决定已;卽由如是净信增上作意力故;数数寻思观察一切,现见不背不由他缘无常之性。 - 朱芾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