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訪問繁體版(BIG5)

佛教词典在线查询

共在10本字典中找到 114 条与“无相”相关的内容
以下是全部词典的 第6页 查询结果:
提示:搜索结果中包含78个词条内容,为节省您的时间,你可以先看词条再看内容解释。 显示词条列表▼
无相 无相佛 无相观 无相教 无相名 无相取 无相相 无相想 无相行 无相业 无相宗 法身无相 趣无相法 实相无相 无相大乘 无相分别 无相好佛 无相空教 无相离念 无相菩提 无相三昧 无相散动 无相唯识 无相无我 无相续法 无相真实 一实无相 一相无相 有相无相 诸法无相 大云无相经 空无相无愿 空无相无作 空无愿无相 无相安乐行 无相方便地 无相福田衣 无相解脱门 无相界定想 无相界作意 无相三摩地 无相思尘论 无相心地戒 无相心三昧 无相行菩萨 第六无相住者 二缘入无相定 观有相无相门 见道亦名无相 三种无相义等 无相解脱门智 无相无相等持 无相无相三昧 无相心三摩地 无相转有五位 空无相无愿差别 无相无相解脱门 无相无相三摩地 无相中作加行障 转一切境依无相 空三摩地亦名无相 无相心定出离舍根 虚妄分别有相无相 有相得为无相智因 不动心解脱亦名无相 空无相无愿各有二种 六现观有相无相分别 无加行无功用无相住 有加行有功用无相住 非想非非想处亦名无相 大空无相无愿解脱为所入门 无相〔《神僧传》卷第七〕 无相〔《神僧传》卷第五〕 三无相论(二卷 出无性论) 显识论显识品(从无相论出) 空无愿无相有闻思修及世出世差别 无相(涪州相思寺)[《续高僧传》卷三十五] 无相(智诜禅师)(唐成都净众寺)[《宋高僧传》卷第十九] ▲ 收起
法相辞典 【91】无相无愿差别

  显扬二卷十七页云:若无差别、总名空无相无愿者:此通闻思修所生之慧,世、及出世,应知。若名空无相无愿三摩地者;唯是修所生慧,通世出世,应知。若名空无相无愿解脱门者;此唯出世,应知。 - 朱芾煌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92】无相无相解脱门

  (术语)重三解脱门之第二。见三三昧项中重三昧。

法相辞典 【93】无相无相三摩地

如三重三摩地中说。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94】无相中作加行障

成唯识论九卷二十一页云:八、无相中作加行障。谓所知障中俱生一分,令无相观,不任运起。前之五地,有相观多,无相观少。于第六地,有相观少,无相观多。第七地中,纯无相观。虽恒相续,而有加行。由无相中有加行故;未能任运现相及土。如是加行,障八地中无功用道;故若得入第八地时,便能永断。彼永断故;得二自在。由斯八地,说断二愚,及彼麁重。一、于无相作功用愚。二、于相自在愚。令于相中不自在故。此亦摄土。相一分故。八地以上,纯无漏道,任运起故;三界烦恼,永不现行。第七识中细所知障,犹可现起。生空智果,不违彼故。 - 朱芾煌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95】无相中作加行障

十地菩萨所断十种障的第八种。这也是俱生所知障中的一部分,使第七地于无相观不能任运生起。前五地的观心尚劣,所以有相观时多,无相观时少。进而到了第六地,有相观时少,无相观时多,更进而至于第七地中,断了生灭细相,才能作纯无相观。虽纯无相观恒时相续犹有加行,由于无相中还有加行之故,所以未能任运对一切庄严等相及净秽等土自在显现,这种加行能障第八地中的无功用道,令不得入。所以若得入第八地时,便能永远断除这加行障,获得任运现相、现土的二种自在。因此说第八地断二种愚及其粗重。二种愚者,一、于无相作功用愚,就是第七地中,于无相观尚有加行功用的那种愚痴。二、于相自在愚,就是能令于身、土相中,不得自在显现的那种愚痴。八地以上,纯无漏道任运现起,所以三界烦恼就永远不再现行了。不过第七识中的微细所知障还可以现行,因为八地的生空智果,与第七识的法执末那,不相违故。见《成唯识论》卷十。参阅“十重障”条。 - 于凌波居士著

佛学次第统编 【96】转一切境依无相

  前言三境,兹明无相。即谓一切诸境,皆由妄生,分别而有。了其虚幻,则诸境自空,一切法空,观男女一异等相,实不可得。若能如是通达诸法无相,即得自在,是为转境依无相。 - 明·杨卓

法相辞典 【97】空三摩地亦名无相

  大毗婆沙论一百四卷十七页云:于空三摩地说无相声者:如契经说:有一苾刍、得无相心定。然根钝故;不知此定有何果报,有何胜利。彼作是念:尊者阿难、佛及弟子常所称叹。我应往问。复作是念:尊者阿难、善知声相。若得我问;必还问我。汝已得此所问定耶?若答言得;便为自显所得胜法。违少欲行。若言不得;是虚诳语。若作余言;便是恼乱上座苾刍,违越轨范。复作是念:我应随逐尊者阿难。若为他说此定事者;我亦得闻。遂逐六年,竟不闻说。彼怀疑久;俯仰问言:若有获得无相心定,不沉不举,摄持诸行,如水堤塘。解脱故住;住故解脱。佛说此定,有何果报?有何胜利?阿难闻已;便反问言:汝得此定耶?彼作是念:我昔所虑,今果得之。便默然而住。阿难告言:佛说此定,得解果报。得解胜利。解谓智生,修道尽漏。汝亦不久当得此事。此中不沉者:已断我见故。不举者:已断我所见故。又不沉者:已断五我见故。不举者:已断十五我所见故。如我我所见、己己所见、我我所爱、己己所爱、我我所痴、己己所痴、应知亦尔。又不沉者:得涅盘故。不举者:舍生死故。摄持诸行者:多起加行,多用功力,极善作意,得此定故。如水堤塘者:如水从泉出流漫池中。堤塘堰之,不令流散。如是此定,随一境转,遍满此境,便住不散。解脱故住者:是自性解脱。住故解脱者:是相续解脱。此定观无我我所相,故名无相;而实是空。以彼苾刍、专修此定,能初证入正性离生;于最后时,尽诸漏故。法印经说:若观色声香味触相,而舍诸相;名无相定。彼观境界相,而舍有情想。谓以空定,观色等法、舍有情想。于中都无女男等故。由此尊者妙音说曰:诸有情想,依境界相。故观境相,舍有情想。女男相无,名无相定;而实是空三摩地摄。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98】无相心定出离舍根

瑜伽十一卷十一页云:又无相者:经中说为无相心定。于此定中,舍根永灭。但害随眠。彼品麁重、无余断故。非灭现缠。住无相定、必有受故。于此定中,容有三受。谓喜、乐、舍。非彼诸受、得有随眠。烦恼断故;说以为断。彼品麁重、说名随眠。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99】虚妄分别有相无相

辩中边论上卷一页云:颂曰:虚妄分别有。于此二都无。此中唯有空;于彼,亦有此。论曰:虚妄分别有者:谓有所取能取分别。于此二都无者:谓卽于此虚妄分别,永无所取能取二性。此中唯有空者:谓虚妄分别中、但有离所取及能取空性。于彼亦有此者:谓卽于彼二空性中,亦但有此虚妄分别。若于此非有;由彼观为空。所余非无故;如实知为有。若如是者;则能无倒显示空相。复次颂曰:故说一切法,非空非不空。有无及有故,是则契中道。论曰:一切法者、谓诸有为及无为法。虚妄分别名有为。二取空性名无为。依前理故;说此一切法非空非不空。由有空性虚妄分别;故说非空。由无所取能取性故;说非不空。有故者:谓有空性虚妄分别故。无故者:谓无所取能取二性故。及有故者:谓虚妄分别中,有空性故;及空性中,有虚妄分别故。是则契中道者:谓一切法、非一向空,亦非一向不空。如是理趣,妙契中道。亦善符顺般若等经。说一切法非空非有。如是已显虚妄分别有相无相。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100】有相得为无相智因

  瑜伽七十三卷六页云:问:若先无有知无相智;由无有故,亦无数习无相智义。无数习故。知无相智,既无其因;应不得生?答:有相亦得为无相因。随顺彼故。如世间智为缘,生出世智;有漏智为缘,生无漏智;有心定为缘,生无心定。此亦如是。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101】不动心解脱亦名无相

大毗婆沙论一百五卷一页云:于不动心解脱说无相声者;如说:大德瞿达多!当知贪欲瞋恚愚痴,是相。有不动心解脱,是最胜无相。问:何故不动心解脱名无相耶?答:一切烦恼,皆名为相。彼心不为烦恼扰乱;烦恼于心,不得自在;心于烦恼,得自在故;说名无相。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102】无相无愿各有二种

  显扬二卷十六页云:空有二种。一、所知,二、智。所知者:谓于众生遍计性所执法中,及法遍计性所执法中,此二遍计性,俱离无性;及彼所余无我有性。于诸法中遍计性无,卽是无我性有。于诸法中无我性有,卽是遍计性无。卽于此中有及非有无二之性,无分别境。智者:谓缘彼境,如实了知。无相,亦有二种。一、所知,二、智。所知者:谓卽所知空境。由此境相,一切诸相之所不行。智者:谓如前说。无愿,亦有二种。一、所知,二、智。所知者:谓由无智故,颠倒所起诸行相貌。智者:谓缘彼境,厌恶了知。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103】六现观有相无相分别

瑜伽七十一卷四页云:问:此诸现观,几有相?几无相?答:四、有相。一、无相。一、亦有相,亦无相。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104】无加行无功用无相

瑜伽四十八卷十八页云:略说菩萨无加行无功用无相住,谓入一切法第一义智成满得入故;得无生法忍故;除断一切灾患故;逮得菩萨甚深住故;于法门流,蒙佛授与无量引发门智,神通事业故;悟入无量分身智故;得自在故;领受所得自在胜利故;善根清净故;受生故;威力故。若广宣说;如十地经不动地说。于此地中,舍先所有有加行有功用道,其心升上无加行无功用任运而转不动胜道。是故此地、名不动地。卽由此义,当知说名无加行无功用无相住。如彼卷十六页至十八页,广说其相。
二解  瑜伽四十七卷十六页云:云何菩萨无加行无功用无相住?谓诸菩萨、卽于前无相住,多修习已;任运自然,无缺无间,运转道随行住。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105】有加行有功用无相

  瑜伽四十八卷十五页云:略说菩萨有加行有功用无相住,谓妙方便慧所引世间进道胜行成满得入故;通达如来佛境界,起无间无缺勤加行故;一一剎那,圆证一切菩提分法故;安立染污不染污故;有加行行,圆满摄故;依于意乐清净业转,一切世间工巧业等,皆圆满故;逮得无量不共一切声闻独觉三摩地故;剎那剎那,入灭定故;现行一切有情不共世间行故;善根清净故;受生故;威力故。若广宣说;如十地经,远行地说。此地菩萨,有加行行,圆满摄故;名远行地。卽由此义,当知亦名有加行有功用无相住。如彼卷十二页至十六页,广说其相。
  二解  瑜伽四十七卷十六页云:云何菩萨有加行有功用无相住?谓诸菩萨,卽由三种增上慧住增上力故;有加行有功用无缺无间,于一切法真如,无分别慧,修俱行住。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106】非想非非想处亦名无相

  大毗婆沙论一百五卷一页云:于非想非非想处说无相声者:如说我多起加行,多用功力,得无相心定。不应于中欣乐染着。此说不起有顶味定,惟起净定。问:何故非想非非想处名无相耶?答:彼无明了想相,亦无无想相;但有昧钝不明了想,微细现行,如疑而转;故名无相。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107】大空无相无愿解脱为所入门

佛地经论一卷十八页云:如是净土,乘既圆满;应有入门,从彼入门,御此乘入?故次说言:大空无相无愿解脱,为所入门。谓大宫殿,三解脱门为所入处。解脱、卽是出离涅盘。卽大空等,名解脱门。依从此门而入净土。遍计所执生法无我,说名为空。缘此三摩地,名空解脱门。相、谓十相。一、色。二、声。三、香。四、味。五、触。六、男。七、女。八、生。九、老。十、死。卽是涅盘。无此等相,故名无相。缘此三摩地,名无相解脱门。愿、谓求愿。观三界相,无所求愿;故名无愿。缘此三摩地,名无愿解脱门。由此空等三解脱门,得入净土;故名为门。大如前说。此净土中亦应有事路乘门等。为令有情欣乐实德,故就行说。 - 朱芾煌

历代名僧辞典 【108】无相〔《神僧传》卷第七〕

释无相。新罗国人也。是彼土王第三子。玄宗召见隶于禅定寺号无相。遂入深溪谷岩下坐禅。有黑犊二交角盘礡于座下。近身甚急。毛手入其袖。其冷如冰。扪摸至腹。相殊不倾动。每入定多是五日为度。忽雪深有二猛兽来。相自洗拭裸卧其前。愿以身施其食。二兽从头至足嗅匝而去。往往夜间坐床下搦虎须毛。既而山居稍久衣破发长。猎者疑是异兽将射之复止。复构精舍于乱墓间。成都县令杨翌。疑其幻惑。乃追至。命徒二十余人曳之。徒近相身一皆战栗心神俱失。顷之大风卒起。沙石飞扬直入厅事。飘帘卷幕。杨翌叩头拜伏喘不敢语。忏毕风止。奉送旧所。相至成都也。忽有一力士称舍力伐柴供僧厨用。相之弟本国新为王矣。惧其却回其国危殆。将遣刺客来屠之。相已冥知矣。忽曰。供柴贤者暂来谓之曰。今夜有客曰灼然。又曰。莫伤佛子。至夜薪者持刀挟席。坐禅座之侧。逡巡觉壁上似有物下。遂跃起挥刀。巨胡身首分于地矣。后门素有巨坑。乃曳去瘗之。复以土拌灭其迹而去。质明相令召伐柴者谢之。已不见矣。尝指其浮图前柏曰。此树与塔齐。塔当毁矣。至会昌废毁正与塔齐。又言。寺前二小池。左羹右饭。斋施时少则令淘浚之。果来供设。其神异多此类也。以至德元年卒。寿七十七。 - 顾伟康编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