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訪問繁體版(BIG5)

佛教词典在线查询

共在12本字典中找到 265 条与“比丘”相关的内容
以下是全部词典的 第6页 查询结果:
提示:搜索结果中包含203个词条内容,为节省您的时间,你可以先看词条再看内容解释。 显示词条列表▼
比丘 呗比丘 比丘尼 大比丘 闹比丘 尼比丘 四比丘 五比丘 胁比丘 异比丘 住比丘 阿练比丘 宝手比丘 宝天比丘 比丘律仪 比丘尼传 比丘尼戒 比丘三义 比丘五德 草系比丘 差摩比丘 丑陋比丘 慈地比丘 灯指比丘 二种比丘 法藏比丘 海云比丘 海幢比丘 诃比丘诃 和轮比丘 黑比丘经 迦丁比丘 迦罗比丘 金财比丘 金钱比丘 铃声比丘 六群比丘 漏尽比丘 鹿头比丘 罗汉比丘 面王比丘 名德比丘 名字比丘 命过比丘 牛迹比丘 菩萨比丘 清净比丘 人间比丘 善来比丘 善现比丘 师比丘经 守寺比丘 守塔比丘 死苦比丘 四禅比丘 四恶比丘 四种比丘 无事比丘 无闻比丘 香口比丘 象力比丘 行来比丘 贼缚比丘 跋阇子比丘 宝珠比丘尼 比丘化为蛇 比丘尼阿姨 比丘尼大戒 比丘尼戒本 比丘尼律仪 比丘尼御所 比丘听施经 波多迦比丘 初度五比丘 二百亿比丘 诃比丘发露 诃比丘轻慢 劫宾那比丘 金毗罗比丘 六群比丘尼 那先比丘经 施房舍比丘 十七群比丘 为小比丘诃 熊野比丘尼 须曼耳比丘 瞻婆比丘经 比丘边际究竟 比丘尼所说偈 比丘入众五法 十诵比丘要用 雁为比丘落命 优钵罗比丘尼 贼缚比丘因缘 宗重知识比丘 比丘尼八归敬戒 大爱道比丘尼经 大比丘三千威仪 佛说比丘听施经 佛说瞻婆比丘经 沙曷比丘功德经 十诵律比丘戒本 四分律比丘尼钞 随顺被举比丘戒 郁盋罗华比丘尼 比丘尼僧祇律戒经 犯重比丘不堕地狱 佛为年少比丘说经 牧牛十一法喻比丘 十诵羯磨比丘要用 十诵律比丘尼大戒 十诵律比丘尼戒本 跋阇子比丘十事非法 比丘尼戒本(一卷) 佛说沙曷比丘功德经 华色比丘尼欲先见佛 迦丁比丘说当来变经 那先比丘经(三卷) 比丘避女恶名欲自杀经 佛为年少比丘说正事经 教诫新学比丘行护律仪 十诵比丘戒本(一卷) 首罗比丘见月光童子经 大比丘三千威仪(二卷) 十诵比丘波罗提木叉戒本 十诵比丘尼戒本(一卷) 五分比丘尼戒本(一卷) 比丘尼传(四卷或作二卷) 佛使比丘迦旃延说法没尽偈 十诵比丘尼波罗提木叉戒本 十诵羯磨比丘要用(一卷) 十诵律比丘波罗提木叉戒本 四分比丘尼羯磨法(一卷) 佛说大爱道比丘尼经(二卷) 十诵律比丘尼波罗提木叉戒本 令宗(司州)[《比丘尼传》卷一] 比丘尼僧祇律波罗提木叉戒经(一卷) 道容(新林寺)[《比丘尼传》卷一] 道仪(何后寺)[《比丘尼传》卷一] 慧湛(建福寺)[《比丘尼传》卷一] 僧基(延兴寺)[《比丘尼传》卷一] 净捡(晋竹林寺)[《比丘尼传》卷一] 妙相(弘农北岳)[《比丘尼传》卷一] 明感(康建福寺)[《比丘尼传》卷一] 昙备(北永安寺)[《比丘尼传》卷一] 支妙音(简静寺)[《比丘尼传》卷一] 智贤(司州西寺)[《比丘尼传》卷一] 安令首(伪赵建贤寺[《比丘尼传》卷一] 道馨(洛阳城东寺)[《比丘尼传》卷一] 那先比丘经(Milindapanha) 僧果(﹝宋﹞(广陵)[《比丘尼传》卷二] 善妙(﹝宋﹞(蜀郡)[《比丘尼传》卷二] 宝贤(﹝宋﹞(普贤寺)[《比丘尼传》卷二] 道贵(﹝梁﹞(邸山寺)[《比丘尼传》卷四] 道琼(﹝宋﹞(建福寺)[《比丘尼传》卷二] 法辩(﹝宋﹞(景福寺)[《比丘尼传》卷二] 法净(﹝宋﹞(普贤寺)[《比丘尼传》卷二] 法盛(﹝宋﹞(建福寺)[《比丘尼传》卷二] 惠晖(﹝梁﹞(乐安寺)[《比丘尼传》卷四] 慧果(﹝宋﹞(景福寺)[《比丘尼传》卷二] 慧浚(﹝宋﹞(竹园寺)[《比丘尼传》卷二] 慧琼(﹝宋﹞(南安寺)[《比丘尼传》卷二] 慧绪(﹝齐﹞(集善寺)[《比丘尼传》卷三] 净珪(﹝齐﹞(法音寺)[《比丘尼传》卷三] 净晖(﹝齐﹞(普贤寺)[《比丘尼传》卷三] 净行(﹝梁﹞(竹园寺)[《比丘尼传》卷四] 净秀(﹝梁﹞(禅林寺)[《比丘尼传》卷四] 净渊(﹝梁﹞(竹园寺)[《比丘尼传》卷四] 妙智(﹝齐﹞(华严寺)[《比丘尼传》卷三] 僧端(﹝宋﹞(永安寺)[《比丘尼传》卷二] 僧盖(﹝齐﹞(禅基寺)[《比丘尼传》卷三] 僧敬(﹝齐﹞(崇圣寺)[《比丘尼传》卷三] 僧念(﹝梁﹞(禅林寺)[《比丘尼传》卷四] 僧述(﹝梁﹞(闲居寺)[《比丘尼传》卷四] 昙简(﹝齐﹞(法音寺)[《比丘尼传》卷三] 昙勇(﹝齐﹞(法音寺)[《比丘尼传》卷三] 智胜(﹝齐﹞(建福寺)[《比丘尼传》卷三] 德乐(﹝齐﹞(剡齐兴寺)[《比丘尼传》卷三] 法全(﹝齐﹞(青园东寺)[《比丘尼传》卷三] 法胜(﹝宋﹞(吴县南寺)[《比丘尼传》卷二] 法缘(﹝齐﹞(东官曾成)[《比丘尼传》卷三] 光静(﹝宋﹞(广陵中寺)[《比丘尼传》卷二] 慧胜(﹝梁﹞(梁闲居寺)[《比丘尼传》卷四] 净贤(﹝梁﹞(东青园寺)[《比丘尼传》卷四] 令玉(﹝梁﹞(南晋陵寺)[《比丘尼传》卷四] 妙祎(﹝梁﹞(西青园寺)[《比丘尼传》卷四] 昙彻(﹝齐﹞(南永安寺)[《比丘尼传》卷三] 业首(﹝宋﹞(东青园寺)[《比丘尼传》卷二] 超明(﹝齐﹞(钱塘齐明寺)[《比丘尼传》卷三] 道寿(﹝宋﹞(江陵祇洹寺)[《比丘尼传》卷二] 道综(﹝宋﹞(江陵三层寺)[《比丘尼传》卷二] 法相(﹝宋﹞(吴太玄台寺)[《比丘尼传》卷二] 法宣(﹝梁﹞(山阴招明寺)[《比丘尼传》卷四] 慧耀(﹝宋﹞(蜀郡永康寺)[《比丘尼传》卷二] 慧玉(﹝宋﹞(江陵牛牧寺)[《比丘尼传》卷二] 普照(﹝宋﹞(南皮张国寺)[《比丘尼传》卷二] 僧猛(﹝齐﹞(盐官齐明寺)[《比丘尼传》卷三] 昙晖(﹝梁﹞(成都长乐寺)[《比丘尼传》卷四] 玄藻(﹝宋﹞(吴太玄台寺)[《比丘尼传》卷二] 冯尼﹝梁﹞(伪高昌都郎中寺)[《比丘尼传》卷四] 慧木(﹝宋﹞(梁郡筑戈村寺)[《比丘尼传》卷二] 佛祖历代通载(三十六卷 前有翰林虞集序比丘觉岸序) 静称(﹝宋﹞(山阳东乡竹林寺)[《比丘尼传》卷二] ▲ 收起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91】善来比丘

  (杂语)由当人之愿力与佛之威神力,佛向愿出家之人称善来比丘,便为沙门,剃发染衣之相自备,身成具足戒也。增一阿含经十五曰:“诸佛常法若称善来比丘便成沙门。是时世尊告迦叶曰:善来比丘!此法微妙,善修梵行。是时迦叶及五百弟子所着衣囊尽变作袈裟,头发自落,如似剃发以经七日。”四分律三十三曰:“时迦叶即往弟子所告言:汝等知不,我今欲从沙门瞿昙所修梵行,汝等心所乐者各自随意。(中略)前白佛言:我等欲于如来所出家修梵行。佛言:善来比丘!于我法中快修梵行得尽苦际,即名为受具足戒。”佛本行集经三十四曰:“时憍陈如知彼法行从座而起,顶礼佛足胡跪合掌而白佛言:善哉世尊!我入佛法,世尊度我以为沙门与具足戒。尔时佛告憍陈如言:善来比丘!入我法中行于梵行,尽苦边故。是时长老憍陈如身便出家成具足戒。”

佛学大词典 【92】善现比丘

  梵名Su  -dars/ana  。为善财童子所参五十五善知识之一。又作善见比丘。住于救度国。[华严经探玄记卷十九]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93】善现比丘

  (人名)善财童子所参五十三知识之一。住救度国。见探玄记十九。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94】比丘

  (经名)佛灭后棺殓葬送经之异名。

佛学大词典 【95】守寺比丘

  指寺中轮值看堂之比丘。大宋僧史略卷中(大五四·二四五上):“或立直岁,则直一年;或直月、直半月、直日,皆悦众也。”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96】守寺比丘

  (杂名)释氏要览下曰:“善见律云:佛使一比丘食时守寺,即今一寺有直日看堂者是也。”

佛学大词典 【97】守塔比丘

  又作守塔僧。指守祖塔之比丘,或转为一寺住持之自称。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98】死苦比丘

  (杂语)生死苦比丘之略,胁尊者也。南山戒疏四下曰:“生死苦比丘六十年。”(六十年在母胎也)。行宗记四下曰:“生死苦比丘者,即胁尊者,生时发已白。”

佛学大词典 【99】四禅比丘

  为佛陀弟子中一位虽精勤于佛道修行,然因起增上慢而终堕地狱之比丘。据大智度论卷十七载,佛陀弟子中有一比丘虽因坐禅持戒而证得四禅,然以生起增上慢之心,而妄自以为已得“四果”。即在得初禅时,谓是初果须沱洹;得第二禅时,谓是第二果斯陀含;得第三禅时,谓是第三果阿那含;得第四禅时,谓是第四果阿罗汉,恃此不复求进。至其命将尽时,见四禅的中阴之相现前,便生邪见,谓“无涅槃,佛为欺我”。生此恶见,故失四禅之中阴相,而见阿鼻泥犁之中阴相,命终便堕阿鼻地狱。以此因缘,故称四禅比丘。[摩诃止观卷四上]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00】四禅比丘

  (传说)智度论十七谓佛弟子中有一比丘,得四禅,生增上慢,谓得四道。得初禅谓是须陀洹,第二禅时谓是斯陀含,第三禅时谓是阿那含,第四禅时谓是得阿罗汉。恃是不复求进,命欲尽时见四禅中阴相来,便生邪见谓无涅槃,佛为欺我。生此恶见,故失四禅中阴,便见阿鼻泥犁中阴相,命终便生阿鼻地狱。诸比丘问佛:某甲比丘,命终阿兰若,生于何处?佛言是人生阿鼻泥犁中。诸比丘皆大惊怪,此人坐禅持戒,何尔耶?佛言:此人增上慢,得四禅时,谓得四道。故临命终时,见四禅中阴相,便生邪见,谓无涅槃,我是阿罗汉,今还复生,佛虚诈我。是故即时见阿鼻泥犁中阴相,生阿鼻地狱中。

佛学大词典 【101】四恶比丘

  有二说:(一)指苦岸、萨和多、将去、跋难陀等四比丘。此四比丘本为过去大庄严如来之弟子,于如来灭度后舍弃第一义无所得毕竟空之法,贪乐外道尼干子之论,命终堕于阿鼻地狱;经无数劫始生人中,虽值一切明王佛出家,并经十万亿岁勤修精进,然犹不得道果,盖因不信佛所说之深法,破坏违逆,为破法因缘之故。[佛藏经往古品]

  (二)指东方阿■佛、南方宝相佛、西方无量寿佛、北方微妙声佛等四佛于过去世之前身。以其至心忏悔,故于四方皆成正觉。据观佛三昧海经卷九载,昔有四比丘犯律不耻,怙恶不迁,忽闻空中声(大一五·六八八下):“空王如来虽复涅槃,汝之所犯谓无救者,汝等今当入塔观佛,与佛在世等无有异。”遂循声入塔观,见佛像眉间白毫相及光明色身,与如来在世时等无差异,乃举身投地,如大山崩。以此忏悔因缘,八十亿阿僧祇劫不堕恶道,生生常见十方诸佛,于诸佛所受持甚深念佛三昧,得三昧已,诸佛乃现前为彼等授记,于四方皆成正觉。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02】四恶比丘

  (名数)佛藏经往古品曰:“过去大庄严如来灭度后百岁诸弟子分为五部:一名普事,二名苦岸,三名萨和多,四名将去,五名跋难陀。普事比丘以知佛所说之真实空义无所得法度多人共入涅槃,其余四比丘则以舍第一义无所得毕竟空之法,贪乐外道尼干子之论,命终堕于阿鼻地狱,经无数劫始生人中,值一切明王佛出家,十万亿岁,勤修精进,如救头燃然不得道果,何以故?佛说深法,是人不信,破坏违逆,为破法因缘,法当尔也。”又观佛三昧海经九谓昔有四比丘犯律不耻,怙恶不迁。忽闻空中声曰:谓汝所犯无救者,不然,空王如来虽复涅槃,形像尚在,汝宜入塔一观宝像眉间之白毫。比丘随之泣泪言曰:佛像尚尔,况佛真言。举身投地,如大山崩。今于四方皆成正觉,东方阿閦佛,南方宝相佛,西方无量寿佛,北方微妙声佛,是四破戒比丘也。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03】四种比丘

  (名数)与四种沙门同。见沙门条。

阿含辞典 【104】无事比丘

居住在山林间的比丘。 - 庄春江居士编

佛学大词典 【105】无闻比丘

巴利语assutava^-bhikkhu。缺乏智慧经验之凡夫比丘。彼自我臆断佛之说法,而修行结果又不符自己所信,遂谤佛难法。无闻比丘即指持此邪见之比丘。楞严经卷九(大一九·一四七上):“如第四禅无闻比丘妄言证圣,天报已毕,衰相现前,谤阿罗汉,身遭后有,堕阿鼻地狱。”[正法眼藏四禅比丘]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06】无闻比丘

  (术语)一向修禅而无正闻慧之比丘,所谓暗禅师是。如善星比丘,得第四禅定谓证涅槃,及其后退失四禅,拨无涅槃之法,谤阿罗汉尚有后身,堕于无间地狱,是曰无闻比丘。楞严经九曰:“若作圣解,则有一分好轻清魔,入其心腑,自谓满足更不求进。此等多作无闻比丘,疑谤后生,堕阿鼻地狱。”见善星条。

佛学大词典 【107】香口比丘

  据大智度论载,有一比丘归敬佛说,称赞佛无量之功德,因而从口中生出妙香。大智度论卷十一(大二五·一四四上):“阿输伽王一日作八万佛图,虽未见道,于佛法中少有信乐,日日请诸比丘入宫供养,日日次第留法师说法。有一三藏年少法师,聪明端正,次应说法,在王边坐,口有异香。王甚疑怪,谓为不端,欲以香气动王宫人,语比丘言:“口中何等?开口看之。”即为开口,了无所有。与水令漱,香气如故。王问:“大德!新有此香?旧有之耶?”比丘答言:“(中略)我昔于迦叶佛法中作说法比丘,常在大众之中欢喜演说迦叶世尊无量功德诸法实相(中略)自是以来,常有妙香从口中出,世世不绝,恒如今日。””[释门归敬仪卷下]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08】香口比丘

  (人名)依叹佛功德而感得口中香气之比丘也。释门归敬仪曰:“香口比丘,报由叹佛。正业所感,为人所名。”智度论十一曰:“阿输伽王,一日作八万佛图,虽未见道,于佛法中少有信乐。日日请诸比丘入宫供养,日日次第留法师使说法。有一年少法师,聪明端正。次应说法,而在王边坐。口有异香,王甚疑怪。谓彼欲以香气薰王宫之人。语比丘言:口中有何等,开口看之。即为开口,无所有。与水使漱,香气如故。王问大德,新有此香耶?抑旧有之耶?比丘答曰:自迦叶佛时有之。问如何而有?答曰:我昔于迦叶佛法中为说法比丘,在大众中欢喜演说迦叶世尊无量之功德,自是以后,常有妙香出口中,世世不绝,恒如今日。”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