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訪問繁體版(BIG5)

佛教词典在线查询

共在15本字典中找到 144 条与“罗汉”相关的内容
以下是全部词典的 第6页 查询结果:
提示:搜索结果中包含98个词条内容,为节省您的时间,你可以先看词条再看内容解释。 显示词条列表▼
罗汉 阿罗汉 大罗汉 九罗汉 罗汉法 罗汉供 罗汉讲 罗汉堂 罗汉田 罗汉鞋 王罗汉 阿罗汉果 阿罗汉相 阿罗汉向 大阿罗汉 二种罗汉 害阿罗汉 九种罗汉 六种罗汉 罗汉比丘 名字罗汉 七种罗汉 三种罗汉 山门罗汉 十八罗汉 十六罗汉 五百罗汉 云居罗汉 住法罗汉 住果罗汉 阿罗汉长老 阿罗汉三义 不动阿罗汉 护法阿罗汉 慧解脱罗汉 进法阿罗汉 堪达阿罗汉 六种阿罗汉 漏尽阿罗汉 罗汉请弥陀 七种阿罗汉 千二百罗汉 思法阿罗汉 退法阿罗汉 无阿罗汉等 无真阿罗汉 阿罗汉具德经 阿罗汉沙门果 阿罗汉有六种 不动法阿罗汉 灌州罗汉和尚 罗汉桂琛禅师 罗汉匡果禅师 罗汉守仁禅师 罗汉系南禅师 罗汉行林禅师 罗汉院义禅师 罗汉愿昭禅师 罗汉智依禅师 罗汉宗彻禅师 十六大阿罗汉 漳州罗汉和尚 住不动阿罗汉 阿罗汉非善士趣 阿罗汉有四胜利 阿罗汉果补特伽罗 阿罗汉向补特伽罗 佛说阿罗汉具德经 如来与阿罗汉等异 五百雁为五百罗汉 阿赖耶识阿罗汉位舍 阿罗汉不能作诸佛事 阿罗汉所不习十一法 阿罗汉退失现法乐住 阿罗汉成就众多功德相 阿罗汉住何等心般涅盘 持刀自害之退法阿罗汉 决定受业能障阿罗汉果 如来说法不共阿罗汉等 提婆菩萨与罗汉论义处 诸阿罗汉不皆回向菩提 阿罗汉果但可退失现法乐住 阿罗汉唯住无记心而般涅盘 离爱诸阿罗汉四相解脱自在 如来与阿罗汉等同分异分。 阿罗汉苾刍不能习近五种处所 阿罗汉超度三邪追求二邪受用 常罗汉〔《神僧传》卷第九〕 大阿罗汉难提密多罗所说法住记 二法心善解脱诸阿罗汉内自所证 阿罗汉般涅盘已不复堕在诸有情数 如来解脱及离盖住与阿罗汉解脱及离盖住 阿罗汉有能舍寿增寿及不能舍寿增寿功能差别 漳州罗汉琛禅师〔宋,惠洪《禅林僧宝传》〕 宝相(唐京师罗汉寺)[《续高僧传》卷二十八] 桂琛(后唐漳州罗汉院)[《宋高僧传》卷第十三] 王罗汉(宋明州干符寺)[《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二] 五逆罪(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 ▲ 收起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91】罗汉具德经

  (经名)佛说阿罗汉具德经,一卷,宋法贤译。是说百弟子之德及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之德者。与增一阿含经之弟子比丘尼品同本。

法相辞典 【92】罗汉沙门果

  显扬三卷十八页云:四、阿罗汉沙门果。若随胜摄;贪欲瞋痴、无余永断。若全分摄;见修所断一切烦恼、永断无余。由彼断故;得阿罗汉,诸漏永尽。乃至广说阿罗汉六恒住法。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93】罗汉有六种

  大毗婆沙论六十二卷四页云:阿罗汉有六种。一、退法,二、思法,三、护法,四、安住法,五、堪达法,六、不动法。此中退法者:谓彼应退。思法者:谓彼思己,持刀自害。护法者:谓彼殷重守护解脱。安住法者:谓彼不退,亦不升进。堪达法者:谓彼堪能达至不动。不动法者:谓彼本得不动种姓。或由练根而得不动。如彼广说。 - 朱芾煌

佛学大词典 【94】不动法阿罗汉

  六种阿罗汉之一,九无学之一。即得阿罗汉果中最利根之种性,得尽智、无生智而不退动者。有由本来之种性与钝根者由修练而得其性之二种;前者称不退法,后者称不动法。于六种阿罗汉中,合二者为一,而于九无学中,则分别开立二名。[俱舍论卷二十五](参阅“九无学”147、“六种阿罗汉”1303)

法相辞典 【95】不动法阿罗汉

显扬三卷十二页云:六、不动法。谓从先来,自性成就利根。此人于诸善根,不为已得退法之所摇动;亦不为发胜功德及上练根之所动摇。是故说名为不动法。
二解  杂集论十三卷十一页云:不动法阿罗汉者:谓利根性。若游散,若不游散;皆能不退现法乐住。 - 朱芾煌

五灯会元 【96】灌州罗汉和尚

  灌州罗汉和尚,僧问:「如何是佛?」师曰:「牛头阿旁。」曰:「如何是法?」师曰:「剑树刀山。」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井中红焰,日里浮沤。」曰:「如何领会?」师曰:「遥指扶桑日那边。」问:「如何是本来心?」师曰:「蹉过了也。」 - 宋·普济

五灯会元 【97】罗汉桂琛禅师

  漳州罗汉院桂琛禅师,常山李氏子。为童儿时,日一素食,出言有异。既冠,亲事本府万岁寺无相大师,披削登戒,学毗尼。一日,为众升台,宣戒本布萨已,乃曰:「持戒但律身而已,非真解脱也。依文作解,岂发圣智乎?」于是访南宗,初谒云居雪峰,参讯勤恪,然犹未有所见。后造玄沙,一言启发,廓尔无惑。沙问:「三界唯心,汝作么生会?」师指倚子曰:「和尚唤这个作甚么?」曰:「倚子。」师曰:「和尚不会三界唯心?」曰:「我唤这个作竹木,汝唤作甚么?」师曰:「桂琛亦唤作竹木。」曰:「尽大地觅一个会佛法底人不可得。」师自尔愈加激励。沙每因诱迪学者,流出诸三昧,皆命师为助发。师虽处众韬晦,然声誉甚远。时漳牧王公建精舍曰地藏,请师开法。因插田次,见僧乃问:「从甚处来?」曰:「南州。」师曰:「彼中佛法如何?」曰:「商量浩浩地。」师曰:「争如我这里,栽田博饭吃。」曰:「争柰三界何!」师曰:「唤甚么作三界?」问僧:「甚处来?」曰:「南方来。」师曰:「南方知识,有何言句示徒?」曰:「彼中道,金屑虽贵,眼里著不得。」师曰:「我道须弥在汝眼里。」一日,同中塔侍玄沙,沙打中塔一棒曰:「就名就体。」中塔不对。沙乃问师:「作么生会?」师曰:「这僧著一棒不知来处。」僧报曰:「保福已迁化也。」师曰:「保福迁化,地藏入塔。」﹝僧问法眼:「古人意旨如何?」眼云:「苍天!苍天!」﹞
  后迁罗汉,大阐玄要。上堂:「宗门玄妙,为当只恁么,也更别有奇特。若别有奇特,汝且举将来看。若无,去,不可将两个字便当却宗乘也。何者?两个字谓宗乘、教乘也。汝才道著宗乘,便是宗乘;道著教乘,便是教乘。禅德,佛法宗乘,元来由汝口里安立名字,作取说取便是也。斯须向这里说平说实,说圆说常。禅德,汝唤甚么作平实,把甚么作圆常?傍家行脚,理须甄别,莫相埋没,得些子声色名字,贮在心头,道我会解,善能拣辨。汝且会个甚么?拣个甚么?记持得底是名字,拣辨得底是声色。若不是声色名字,汝又作么生记持拣?辨风吹松树也是声,虾蟆老鸦叫也是声,何不那里听取拣择去!若那里有个意度模样,秪如老师口里,又有多少意度,与上座莫错,即今声色摐摐地,为当相及不相及?若相及即汝灵性,金刚秘密应有坏灭去也。何以如此?为声贯破汝耳。色穿破汝眼,因缘即塞却汝,幻妄走杀汝,声色体尔不可容也。若不相及,又甚么处得声色来,会么?相及不相及,试裁辨看。」少间又道:「是圆常平实,甚么人恁么道,未是黄夷村里汉解恁么说。是他古圣,乖些子相助显发。今时不识好恶,便安圆实,道我别有宗风玄妙,释迦佛无舌头,不如汝些子,便恁么点胸。若论杀盗淫罪,虽重犹轻,尚有歇时。此个谤般若,瞎却众生眼,入阿鼻地狱吞铁丸莫将为等闲。所以古人道,过在化主,不干汝事。珍重!」僧问:「如何是罗汉一句?」师曰:「我若向汝道,便成两句也。」问:「不会底人来,师还接否?」师曰:「谁是不会者?」曰:「适来道了也。」师曰:「莫自屈么?」保福僧到,师问:「彼中佛法如何?」曰:「有时示众道:塞却你眼,教你觑不见。塞却你耳。教你听不闻。坐却你意,教你分别不得。」师曰:「吾问你,不塞你眼,见个甚么?不塞你耳,闻个甚么?不坐你意,作么生分别?」﹝东禅齐云:「那僧闻了忽然省去,更不他游。上座如今还会么?若不会,每日见个甚么?」﹞问:「以字不成,八字不是,未审是甚么字?」师曰:「汝实不会那!」曰:「学人实不会。」师曰:「看取下头注脚。」问:「如何是沙门正命食?」师曰:「吃得么?」曰:「欲吃此食,作何方便?」师曰:「塞却你口。」问:「如何是罗汉家风?」师曰:「不向你道。」曰:「为甚么不道?」师曰:「是我家风。」问:「如何是法王身?」师曰:「汝今是甚么身?」曰:「恁么即无身也。」师曰:「苦痛深。」上堂才坐,有二僧一时礼拜。师曰:「俱错。」问:「如何是扑不破底句?」师曰:「扑。」问:「一佛出世普为群生,和尚今日为个甚么?」师曰:「甚么处遇一佛?」曰:「恁么即学人罪过。」师曰:「谨退。」问:「如何是诸圣玄旨?」师曰:「四楞塌地。」问:「大事未肯时如何?」师曰:「由汝。」问:「如何是十方眼?」师曰:「眨上眉毛著。」请保福斋,令人传语曰:「请和尚慈悲降重。」福曰:「慈悲为阿谁?」师曰:「和尚恁么道,浑是不慈悲。」玩月次,乃曰:「云动有,雨去有?」僧曰:「不是云动是风动。」师曰:「我道云亦不动,风亦不动。」曰:「和尚适来又道云动。」师曰:「阿谁罪过。」师见僧,举拂子曰:「还会么?」曰:「谢和尚慈悲示学人。」师曰:「见我竖拂子,便道示学人,汝每日见山见水,可不示汝?」又见僧来,举拂子。其僧赞叹礼拜,师曰:「见我竖拂子,便礼拜赞叹。那里扫地竖起扫帚,为甚么不赞叹?」问:「承教有言,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如何是非相?」师曰:「灯笼子。」问:「如何是出家?」师曰:「唤甚么作家?」问:「僧甚处来?」曰:「秦州。」师曰:「将得甚么物来?」曰:「不将得物来。」师曰:「汝为甚么对众谩语?」其僧无对。师却问:「秦州岂不是出莺鹉?」曰:「莺鹉出在陇西。」师曰:「也不较多。」问:「僧甚处来?」曰:「报恩。」师曰:「何不且在彼中。」曰:「僧家不定。」师曰:「既是僧家,为甚么不定?」僧无对。﹝玄觉代云:「谢和尚顾问。」﹞
  王太傅上雪峰施众僧衣,时从弇上座不在,师弟代上名受衣。弇归,弟曰:「某甲为师兄上名了。」弇曰:「汝道我名甚么?」弟无对。师代云:「师兄得恁么贪。」又曰:「甚么处是贪处?」又代云:「两度上名。」﹝云居锡云:「甚么处是弇上座两度上名处?」﹞师与长庆、保福入州,见牡丹障子。保福曰:「好一朵牡丹花。」长庆曰:「莫眼花。」师曰:「可惜许一朵花。」﹝玄觉云:「三尊宿语还有亲疏也无?只如罗汉恁么道,落在甚么处?」﹞问僧:「汝在招庆有甚么异闻底事?试举看。」曰:「不敢错举。」师曰:「真实底事作么生举?」曰:「和尚因甚么如此?」师曰:「汝话堕也。」众僧晚参,闻角声,师曰:「罗汉三日一度上堂,王太傅二时相助。」问:「如何是学人本来心?」师曰:「是你本来心。」问:「师居宝座,说法度人,未审度甚么人?」师曰:「汝也居宝座,度甚么人?」问:「镜里看形见不难,如何是镜?」师曰:「还见形么?」问:「但得本,莫愁末,如何是末?」师曰:「总有也。」师因疾,僧问:「和尚尊候较否?」师以杖拄地曰:「汝道这个还痛否?」曰:「和尚问阿谁?」师曰:「问汝。」曰:「还痛否?」师曰:「元来共我作道理。」天成三年秋,复届闽城旧址,遍游近城梵宇,已乃示寂。荼毗收舍利,建塔于院之西隅,谥真应禅师。 - 宋·普济

五灯会元 【98】罗汉匡果禅师

  颖州罗汉匡果禅师,僧问:「如何是吹毛剑?」师曰:「了。」问:「和尚百年后,忽有人问向甚么处去,如何酬对?」师曰:「久后遇作家,分明举似。」曰:「谁是知音者?」师曰:「知音者即不恁么问。」问:「凿壁偷光时如何?」师曰:「错。」曰:「争奈苦志专心。」师曰:「错!错!」 - 宋·普济

五灯会元 【99】罗汉守仁禅师

  漳州罗汉院守仁禅师,泉州人也。上堂:「只据如今,谁欠谁剩。然虽如此,犹是第二义门。上座若明达得去也,且是一是二,更须子细看。」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的的意?」师曰:「即今是甚么意?」问:「如何是涅槃?」师曰:「生死。」曰:「如何是生死?」师曰:「适来道甚么!」僧众晚参,师曰:「物物本来无处所,一轮明月印心池。」便归方丈。次住报恩,上堂:「报恩这里不曾与人拣话,今日与诸上座拣一两则话,还愿乐么?诸上座,鹤胫长,凫胫短,甘草甜,黄檗苦。恁么拣辨,还惬雅意么?诸上座,莫是血脉不通,泥水有隔么?且莫错会。珍重!」僧问:「如何是西来意?」师曰:「唤甚么作西来意?」曰:「恁么则无西来也。」师曰:「由汝口头道。」问:「如何是报恩家风?」师曰:「无汝著眼处。」问:「学人未委禀承,诸师方便。」师曰:「莫相孤负么?」曰:「恁么则有师资之分也。」师曰:「丛林见多。」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向汝道甚么?」问:「如何是无生之相?」师曰:「舍身受身。」曰:「恁么则生死无过也。」师曰:「料汝恁么会。」又曰:「人人皆备理,一一尽圆常。」僧便问:「如何是圆常之理?」师曰:「无事不参差。」曰:「恁么则纵横法界也。」师曰:「巧道有何难。」问:「如何是不到三寸?」师曰:「你问我答。」问僧:「甚么处来?」曰:「福州来。」师曰:「跋涉如许多山岭,阿那个是上座自己?」曰:「某甲亲离福州。」师曰:「只恁么,别更有商量?」曰:「更作甚么商量?」师曰:「汝话堕也。」问:「不昧缘尘,请师一接。」师曰:「唤甚么作缘尘?」曰:「若不伸问,焉息疑情。」师曰:「若不是今日,便作官方。」 - 宋·普济

五灯会元 【100】罗汉系南禅师

  庐山罗汉院系南禅师,汀州张氏子。上堂:「禅不禅,道不道,三寸舌头胡乱扫。昨夜日轮飘桂花,今朝月窟生芝草。阿呵呵,万两黄金无处讨。一句绝思量,诸法不相到。」师临示寂,升座告众曰:「罗汉今日,倒骑铁马,逆上须弥,踏破虚空,不留眹迹。」乃归方丈,跏趺而逝。 - 宋·普济

五灯会元 【101】罗汉行林禅师

  南康军罗汉行林祖印禅师,僧问:「天垂甘露,地涌七珍。是甚么人分上事?」师曰:「谢汝相报。」曰:「恁么则佛子住此地,即是佛受用去也。」师曰:「更须子细。」上堂才坐,忽有猫儿跳上身,师提起示众曰:「昔日南泉亲斩却,今朝耶舍示玄徒。而今卖与诸禅客,文契分明要也无。」良久,抛下猫儿,便下座。 - 宋·普济

五灯会元 【102】罗汉院义禅师

  衢州罗汉义禅师,上堂众集,僧才出,师曰:「不是好底。」僧礼拜起,问:「龙泉宝剑请师挥。」师曰:「甚么处去也。」曰:「恁么则龙溪南面尽锋铓。」师曰:「收取。」问:「不落古今请师道。」师曰:「还怪得么?」曰:「犹落古今。」师曰:「莫错。」 - 宋·普济

五灯会元 【103】罗汉愿昭禅师

  秀州罗汉院愿昭禅师,钱塘人也。上堂:「山河大地是真善知识,时常说法,时时度人。不妨诸上座参取。」僧问:「罗汉家风,请师一句。」师曰:「嘉禾合穗,上国传芳。」曰:「此犹是嘉禾家风,如何是罗汉家风?」师曰:「或到诸方,分明举似。」后住杭州香严寺,僧问「不立纤尘,请师直道。」师曰:「众人笑汝。」曰:「如何领会?」师曰:「还我话头来。」 - 宋·普济

五灯会元 【104】罗汉智依禅师

  漳州罗汉智依宣法禅师,上堂:「尽十方世界,无一微尘许法,与汝作见闻觉知,还信么?然虽如此,也须悟始得,莫将为等闲。不见道,单明自己,不悟目前,此人只具一只眼。还会么?」僧问:「纤尘不立,为甚么好丑现前?」师曰:「分明记取,别处问人。」问:「大众云集,谁是得者?」师曰:「还曾失么!」问:「如何是佛?」师曰:「汝是行脚僧。」问:「如何是宝寿家风?」师曰:「一任观看。」曰:「恁么则大众有赖。」师曰:「汝作么生!」曰:「终不敢谩大众。」师曰:「嫌少作么!」问:「僧受业在甚么处?」曰:「在佛迹。」师曰:「佛在甚么处?」曰:「甚么处不是?」师举起拳曰:「作么生?」曰:「和尚收取。」师曰:「放阇黎七棒。」问僧:「今夏在甚么处?」僧曰:「在无言上座处。」师曰:「还曾问讯他否?」僧曰:「也曾问讯。」师曰:「无言作么生问得?」僧曰:「若得无言,甚么处不问得?」师喝曰:「恰似问老兄。」师与彦端长老吃饼餤,端曰:「百种千般,其体不二。」师曰:「作么生是不二体?」端拈起饼餤,师曰:「只守百种千般。」端曰:「也是和尚见处。」师曰:「汝也是罗公咏梳头样。」师将示灭,乃谓众曰:「今晚四大不和畅。云腾鸟飞,风动尘起,浩浩地还有人治得么?若治得,永劫不相识。若治不得,时时常见我。」言讫告寂。 - 宋·普济

五灯会元 【105】罗汉宗彻禅师

  杭州罗汉院宗彻禅师。湖州吴氏子。上堂,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骨剉也。」﹝师对机多用此语,时号骨剉和尚。﹞问:「如何是南宗北宗?」师曰:「心为宗。」曰:「还看教也无?」师曰:「教是心。」问:「性地多昏,如何了悟?」师曰:「烦云风卷,太虚廓清。」曰:「如何得明去?」师曰:「一轮皎洁,万里腾光。」 - 宋·普济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06】十六大阿罗汉

  (名数)即十六罗汉也。见罗汉条。

三藏法数 【107】十六大阿罗汉

  [出法住记]  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谓其生死已尽。无法可学。又云无生。谓其断见思惑尽。无复三界受生。又云应供。谓其应受人天供养。又云杀贼。谓其能杀烦恼之贼。以其皆具三明六通无量功德。故称为大。此阿罗汉。承佛敕故。以神通力。延自寿量。住于世间。守护正法。至今犹未入灭。若遇世间。设大施无遮会时。即同诸眷属。蔽隐圣仪。同于凡流。密受供养。令施者得胜果报。饶业有情。是为十六大阿罗汉也。(三明者。天眼明。漏尽明也。六通者。天耳通。天眼通。宿命通。他心 - 明·一如等 撰

五灯会元 【108】漳州罗汉和尚

  漳州罗汉和尚,初参关南,问:「如何是大道之源?」南打师一拳,师遂有省,乃为歌曰:「咸通七载初参道,到处逢言不识言。心里疑团若栲栳,三春不乐止林泉。忽遇法王毡上坐,便陈疑恳向师前。师从毡上那伽起,袒膊当胸打一拳。骇散疑团獦狟落,举头看见日初圆。从兹蹬蹬以碣碣,直至如今常快活。只闻肚里饱膨脝。更不东西去持钵。」又述偈曰:「宇内为闲客,人中作野僧。任从他笑我,随处自腾腾。」 - 宋·普济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