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詞典在線查詢

共在15本字典中找到 144 條與「羅漢」相關的內容
以下是全部詞典的 第6頁 查詢結果:
提示:搜索結果中包含98個詞條內容,為節省您的時間,你可以先看詞條再看內容解釋。 顯示詞條列表▼
羅漢 阿羅漢 大羅漢 九羅漢 羅漢法 羅漢供 羅漢講 羅漢堂 羅漢田 羅漢鞋 王羅漢 阿羅漢果 阿羅漢相 阿羅漢向 大阿羅漢 二種羅漢 害阿羅漢 九種羅漢 六種羅漢 羅漢比丘 名字羅漢 七種羅漢 叁種羅漢 山門羅漢 十八羅漢 十六羅漢 五百羅漢 雲居羅漢 住法羅漢 住果羅漢 阿羅漢長老 阿羅漢叁義 不動阿羅漢 護法阿羅漢 慧解脫羅漢 進法阿羅漢 堪達阿羅漢 六種阿羅漢 漏盡阿羅漢 羅漢請彌陀 七種阿羅漢 千二百羅漢 思法阿羅漢 退法阿羅漢 無阿羅漢等 無真阿羅漢 阿羅漢具德經 阿羅漢沙門果 阿羅漢有六種 不動法阿羅漢 灌州羅漢和尚 羅漢桂琛禅師 羅漢匡果禅師 羅漢守仁禅師 羅漢系南禅師 羅漢行林禅師 羅漢院義禅師 羅漢願昭禅師 羅漢智依禅師 羅漢宗徹禅師 十六大阿羅漢 漳州羅漢和尚 住不動阿羅漢 阿羅漢非善士趣 阿羅漢有四勝利 阿羅漢果補特伽羅 阿羅漢向補特伽羅 佛說阿羅漢具德經 如來與阿羅漢等異 五百雁爲五百羅漢 阿賴耶識阿羅漢位舍 阿羅漢不能作諸佛事 阿羅漢所不習十一法 阿羅漢退失現法樂住 阿羅漢成就衆多功德相 阿羅漢住何等心般涅盤 持刀自害之退法阿羅漢 決定受業能障阿羅漢果 如來說法不共阿羅漢等 提婆菩薩與羅漢論義處 諸阿羅漢不皆回向菩提 阿羅漢果但可退失現法樂住 阿羅漢唯住無記心而般涅盤 離愛諸阿羅漢四相解脫自在 如來與阿羅漢等同分異分。 阿羅漢苾刍不能習近五種處所 阿羅漢超度叁邪追求二邪受用 常羅漢〔《神僧傳》卷第九〕 大阿羅漢難提密多羅所說法住記 二法心善解脫諸阿羅漢內自所證 阿羅漢般涅盤已不複墮在諸有情數 如來解脫及離蓋住與阿羅漢解脫及離蓋住 阿羅漢有能舍壽增壽及不能舍壽增壽功能差別 漳州羅漢琛禅師〔宋,惠洪《禅林僧寶傳》〕 寶相(唐京師羅漢寺)[《續高僧傳》卷二十八] 桂琛(後唐漳州羅漢院)[《宋高僧傳》卷第十叁] 王羅漢(宋明州幹符寺)[《宋高僧傳》卷第二十二] 五逆罪(殺父、殺母、殺阿羅漢、出佛身血、破和合僧) ▲ 收起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91】羅漢具德經

  (經名)佛說阿羅漢具德經,一卷,宋法賢譯。是說百弟子之德及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之德者。與增一阿含經之弟子比丘尼品同本。

法相辭典 【92】羅漢沙門果

  顯揚叁卷十八頁雲:四、阿羅漢沙門果。若隨勝攝;貪欲瞋癡、無余永斷。若全分攝;見修所斷一切煩惱、永斷無余。由彼斷故;得阿羅漢,諸漏永盡。乃至廣說阿羅漢六恒住法。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93】羅漢有六種

  大毗婆沙論六十二卷四頁雲:阿羅漢有六種。一、退法,二、思法,叁、護法,四、安住法,五、堪達法,六、不動法。此中退法者:謂彼應退。思法者:謂彼思己,持刀自害。護法者:謂彼殷重守護解脫。安住法者:謂彼不退,亦不升進。堪達法者:謂彼堪能達至不動。不動法者:謂彼本得不動種姓。或由練根而得不動。如彼廣說。 - 朱芾煌

佛學大詞典 【94】不動法阿羅漢

  六種阿羅漢之一,九無學之一。即得阿羅漢果中最利根之種性,得盡智、無生智而不退動者。有由本來之種性與鈍根者由修練而得其性之二種;前者稱不退法,後者稱不動法。于六種阿羅漢中,合二者爲一,而于九無學中,則分別開立二名。[俱舍論卷二十五](參閱“九無學”147、“六種阿羅漢”1303)

法相辭典 【95】不動法阿羅漢

顯揚叁卷十二頁雲:六、不動法。謂從先來,自性成就利根。此人于諸善根,不爲已得退法之所搖動;亦不爲發勝功德及上練根之所動搖。是故說名爲不動法。
二解  雜集論十叁卷十一頁雲:不動法阿羅漢者:謂利根性。若遊散,若不遊散;皆能不退現法樂住。 - 朱芾煌

五燈會元 【96】灌州羅漢和尚

  灌州羅漢和尚,僧問:「如何是佛?」師曰:「牛頭阿旁。」曰:「如何是法?」師曰:「劍樹刀山。」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曰:「井中紅焰,日裏浮漚。」曰:「如何領會?」師曰:「遙指扶桑日那邊。」問:「如何是本來心?」師曰:「蹉過了也。」 - 宋·普濟

五燈會元 【97】羅漢桂琛禅師

  漳州羅漢院桂琛禅師,常山李氏子。爲童兒時,日一素食,出言有異。既冠,親事本府萬歲寺無相大師,披削登戒,學毗尼。一日,爲衆升臺,宣戒本布薩已,乃曰:「持戒但律身而已,非真解脫也。依文作解,豈發聖智乎?」于是訪南宗,初谒雲居雪峰,參訊勤恪,然猶未有所見。後造玄沙,一言啓發,廓爾無惑。沙問:「叁界唯心,汝作麼生會?」師指倚子曰:「和尚喚這個作甚麼?」曰:「倚子。」師曰:「和尚不會叁界唯心?」曰:「我喚這個作竹木,汝喚作甚麼?」師曰:「桂琛亦喚作竹木。」曰:「盡大地覓一個會佛法底人不可得。」師自爾愈加激勵。沙每因誘迪學者,流出諸叁昧,皆命師爲助發。師雖處衆韬晦,然聲譽甚遠。時漳牧王公建精舍曰地藏,請師開法。因插田次,見僧乃問:「從甚處來?」曰:「南州。」師曰:「彼中佛法如何?」曰:「商量浩浩地。」師曰:「爭如我這裏,栽田博飯吃。」曰:「爭柰叁界何!」師曰:「喚甚麼作叁界?」問僧:「甚處來?」曰:「南方來。」師曰:「南方知識,有何言句示徒?」曰:「彼中道,金屑雖貴,眼裏著不得。」師曰:「我道須彌在汝眼裏。」一日,同中塔侍玄沙,沙打中塔一棒曰:「就名就體。」中塔不對。沙乃問師:「作麼生會?」師曰:「這僧著一棒不知來處。」僧報曰:「保福已遷化也。」師曰:「保福遷化,地藏入塔。」﹝僧問法眼:「古人意旨如何?」眼雲:「蒼天!蒼天!」﹞
  後遷羅漢,大闡玄要。上堂:「宗門玄妙,爲當只恁麼,也更別有奇特。若別有奇特,汝且舉將來看。若無,去,不可將兩個字便當卻宗乘也。何者?兩個字謂宗乘、教乘也。汝才道著宗乘,便是宗乘;道著教乘,便是教乘。禅德,佛法宗乘,元來由汝口裏安立名字,作取說取便是也。斯須向這裏說平說實,說圓說常。禅德,汝喚甚麼作平實,把甚麼作圓常?傍家行腳,理須甄別,莫相埋沒,得些子聲色名字,貯在心頭,道我會解,善能揀辨。汝且會個甚麼?揀個甚麼?記持得底是名字,揀辨得底是聲色。若不是聲色名字,汝又作麼生記持揀?辨風吹松樹也是聲,蝦蟆老鴉叫也是聲,何不那裏聽取揀擇去!若那裏有個意度模樣,秪如老師口裏,又有多少意度,與上座莫錯,即今聲色摐摐地,爲當相及不相及?若相及即汝靈性,金剛秘密應有壞滅去也。何以如此?爲聲貫破汝耳。色穿破汝眼,因緣即塞卻汝,幻妄走殺汝,聲色體爾不可容也。若不相及,又甚麼處得聲色來,會麼?相及不相及,試裁辨看。」少間又道:「是圓常平實,甚麼人恁麼道,未是黃夷村裏漢解恁麼說。是他古聖,乖些子相助顯發。今時不識好惡,便安圓實,道我別有宗風玄妙,釋迦佛無舌頭,不如汝些子,便恁麼點胸。若論殺盜淫罪,雖重猶輕,尚有歇時。此個謗般若,瞎卻衆生眼,入阿鼻地獄吞鐵丸莫將爲等閑。所以古人道,過在化主,不幹汝事。珍重!」僧問:「如何是羅漢一句?」師曰:「我若向汝道,便成兩句也。」問:「不會底人來,師還接否?」師曰:「誰是不會者?」曰:「適來道了也。」師曰:「莫自屈麼?」保福僧到,師問:「彼中佛法如何?」曰:「有時示衆道:塞卻你眼,教你觑不見。塞卻你耳。教你聽不聞。坐卻你意,教你分別不得。」師曰:「吾問你,不塞你眼,見個甚麼?不塞你耳,聞個甚麼?不坐你意,作麼生分別?」﹝東禅齊雲:「那僧聞了忽然省去,更不他遊。上座如今還會麼?若不會,每日見個甚麼?」﹞問:「以字不成,八字不是,未審是甚麼字?」師曰:「汝實不會那!」曰:「學人實不會。」師曰:「看取下頭注腳。」問:「如何是沙門正命食?」師曰:「吃得麼?」曰:「欲吃此食,作何方便?」師曰:「塞卻你口。」問:「如何是羅漢家風?」師曰:「不向你道。」曰:「爲甚麼不道?」師曰:「是我家風。」問:「如何是法王身?」師曰:「汝今是甚麼身?」曰:「恁麼即無身也。」師曰:「苦痛深。」上堂才坐,有二僧一時禮拜。師曰:「俱錯。」問:「如何是撲不破底句?」師曰:「撲。」問:「一佛出世普爲群生,和尚今日爲個甚麼?」師曰:「甚麼處遇一佛?」曰:「恁麼即學人罪過。」師曰:「謹退。」問:「如何是諸聖玄旨?」師曰:「四楞塌地。」問:「大事未肯時如何?」師曰:「由汝。」問:「如何是十方眼?」師曰:「眨上眉毛著。」請保福齋,令人傳語曰:「請和尚慈悲降重。」福曰:「慈悲爲阿誰?」師曰:「和尚恁麼道,渾是不慈悲。」玩月次,乃曰:「雲動有,雨去有?」僧曰:「不是雲動是風動。」師曰:「我道雲亦不動,風亦不動。」曰:「和尚適來又道雲動。」師曰:「阿誰罪過。」師見僧,舉拂子曰:「還會麼?」曰:「謝和尚慈悲示學人。」師曰:「見我豎拂子,便道示學人,汝每日見山見水,可不示汝?」又見僧來,舉拂子。其僧贊歎禮拜,師曰:「見我豎拂子,便禮拜贊歎。那裏掃地豎起掃帚,爲甚麼不贊歎?」問:「承教有言,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如何是非相?」師曰:「燈籠子。」問:「如何是出家?」師曰:「喚甚麼作家?」問:「僧甚處來?」曰:「秦州。」師曰:「將得甚麼物來?」曰:「不將得物來。」師曰:「汝爲甚麼對衆謾語?」其僧無對。師卻問:「秦州豈不是出莺鹉?」曰:「莺鹉出在隴西。」師曰:「也不較多。」問:「僧甚處來?」曰:「報恩。」師曰:「何不且在彼中。」曰:「僧家不定。」師曰:「既是僧家,爲甚麼不定?」僧無對。﹝玄覺代雲:「謝和尚顧問。」﹞
  王太傅上雪峰施衆僧衣,時從弇上座不在,師弟代上名受衣。弇歸,弟曰:「某甲爲師兄上名了。」弇曰:「汝道我名甚麼?」弟無對。師代雲:「師兄得恁麼貪。」又曰:「甚麼處是貪處?」又代雲:「兩度上名。」﹝雲居錫雲:「甚麼處是弇上座兩度上名處?」﹞師與長慶、保福入州,見牡丹障子。保福曰:「好一朵牡丹花。」長慶曰:「莫眼花。」師曰:「可惜許一朵花。」﹝玄覺雲:「叁尊宿語還有親疏也無?只如羅漢恁麼道,落在甚麼處?」﹞問僧:「汝在招慶有甚麼異聞底事?試舉看。」曰:「不敢錯舉。」師曰:「真實底事作麼生舉?」曰:「和尚因甚麼如此?」師曰:「汝話墮也。」衆僧晚參,聞角聲,師曰:「羅漢叁日一度上堂,王太傅二時相助。」問:「如何是學人本來心?」師曰:「是你本來心。」問:「師居寶座,說法度人,未審度甚麼人?」師曰:「汝也居寶座,度甚麼人?」問:「鏡裏看形見不難,如何是鏡?」師曰:「還見形麼?」問:「但得本,莫愁末,如何是末?」師曰:「總有也。」師因疾,僧問:「和尚尊候較否?」師以杖拄地曰:「汝道這個還痛否?」曰:「和尚問阿誰?」師曰:「問汝。」曰:「還痛否?」師曰:「元來共我作道理。」天成叁年秋,複屆閩城舊址,遍遊近城梵宇,已乃示寂。荼毗收舍利,建塔于院之西隅,谥真應禅師。 - 宋·普濟

五燈會元 【98】羅漢匡果禅師

  穎州羅漢匡果禅師,僧問:「如何是吹毛劍?」師曰:「了。」問:「和尚百年後,忽有人問向甚麼處去,如何酬對?」師曰:「久後遇作家,分明舉似。」曰:「誰是知音者?」師曰:「知音者即不恁麼問。」問:「鑿壁偷光時如何?」師曰:「錯。」曰:「爭奈苦志專心。」師曰:「錯!錯!」 - 宋·普濟

五燈會元 【99】羅漢守仁禅師

  漳州羅漢院守仁禅師,泉州人也。上堂:「只據如今,誰欠誰剩。然雖如此,猶是第二義門。上座若明達得去也,且是一是二,更須子細看。」僧問:「如何是祖師西來的的意?」師曰:「即今是甚麼意?」問:「如何是涅槃?」師曰:「生死。」曰:「如何是生死?」師曰:「適來道甚麼!」僧衆晚參,師曰:「物物本來無處所,一輪明月印心池。」便歸方丈。次住報恩,上堂:「報恩這裏不曾與人揀話,今日與諸上座揀一兩則話,還願樂麼?諸上座,鶴胫長,凫胫短,甘草甜,黃檗苦。恁麼揀辨,還惬雅意麼?諸上座,莫是血脈不通,泥水有隔麼?且莫錯會。珍重!」僧問:「如何是西來意?」師曰:「喚甚麼作西來意?」曰:「恁麼則無西來也。」師曰:「由汝口頭道。」問:「如何是報恩家風?」師曰:「無汝著眼處。」問:「學人未委禀承,諸師方便。」師曰:「莫相孤負麼?」曰:「恁麼則有師資之分也。」師曰:「叢林見多。」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曰:「向汝道甚麼?」問:「如何是無生之相?」師曰:「舍身受身。」曰:「恁麼則生死無過也。」師曰:「料汝恁麼會。」又曰:「人人皆備理,一一盡圓常。」僧便問:「如何是圓常之理?」師曰:「無事不參差。」曰:「恁麼則縱橫法界也。」師曰:「巧道有何難。」問:「如何是不到叁寸?」師曰:「你問我答。」問僧:「甚麼處來?」曰:「福州來。」師曰:「跋涉如許多山嶺,阿那個是上座自己?」曰:「某甲親離福州。」師曰:「只恁麼,別更有商量?」曰:「更作甚麼商量?」師曰:「汝話墮也。」問:「不昧緣塵,請師一接。」師曰:「喚甚麼作緣塵?」曰:「若不伸問,焉息疑情。」師曰:「若不是今日,便作官方。」 - 宋·普濟

五燈會元 【100】羅漢系南禅師

  廬山羅漢院系南禅師,汀州張氏子。上堂:「禅不禅,道不道,叁寸舌頭胡亂掃。昨夜日輪飄桂花,今朝月窟生芝草。阿呵呵,萬兩黃金無處討。一句絕思量,諸法不相到。」師臨示寂,升座告衆曰:「羅漢今日,倒騎鐵馬,逆上須彌,踏破虛空,不留眹迹。」乃歸方丈,跏趺而逝。 - 宋·普濟

五燈會元 【101】羅漢行林禅師

  南康軍羅漢行林祖印禅師,僧問:「天垂甘露,地湧七珍。是甚麼人分上事?」師曰:「謝汝相報。」曰:「恁麼則佛子住此地,即是佛受用去也。」師曰:「更須子細。」上堂才坐,忽有貓兒跳上身,師提起示衆曰:「昔日南泉親斬卻,今朝耶舍示玄徒。而今賣與諸禅客,文契分明要也無。」良久,抛下貓兒,便下座。 - 宋·普濟

五燈會元 【102】羅漢院義禅師

  衢州羅漢義禅師,上堂衆集,僧才出,師曰:「不是好底。」僧禮拜起,問:「龍泉寶劍請師揮。」師曰:「甚麼處去也。」曰:「恁麼則龍溪南面盡鋒铓。」師曰:「收取。」問:「不落古今請師道。」師曰:「還怪得麼?」曰:「猶落古今。」師曰:「莫錯。」 - 宋·普濟

五燈會元 【103】羅漢願昭禅師

  秀州羅漢院願昭禅師,錢塘人也。上堂:「山河大地是真善知識,時常說法,時時度人。不妨諸上座參取。」僧問:「羅漢家風,請師一句。」師曰:「嘉禾合穗,上國傳芳。」曰:「此猶是嘉禾家風,如何是羅漢家風?」師曰:「或到諸方,分明舉似。」後住杭州香嚴寺,僧問「不立纖塵,請師直道。」師曰:「衆人笑汝。」曰:「如何領會?」師曰:「還我話頭來。」 - 宋·普濟

五燈會元 【104】羅漢智依禅師

  漳州羅漢智依宣法禅師,上堂:「盡十方世界,無一微塵許法,與汝作見聞覺知,還信麼?然雖如此,也須悟始得,莫將爲等閑。不見道,單明自己,不悟目前,此人只具一只眼。還會麼?」僧問:「纖塵不立,爲甚麼好醜現前?」師曰:「分明記取,別處問人。」問:「大衆雲集,誰是得者?」師曰:「還曾失麼!」問:「如何是佛?」師曰:「汝是行腳僧。」問:「如何是寶壽家風?」師曰:「一任觀看。」曰:「恁麼則大衆有賴。」師曰:「汝作麼生!」曰:「終不敢謾大衆。」師曰:「嫌少作麼!」問:「僧受業在甚麼處?」曰:「在佛迹。」師曰:「佛在甚麼處?」曰:「甚麼處不是?」師舉起拳曰:「作麼生?」曰:「和尚收取。」師曰:「放阇黎七棒。」問僧:「今夏在甚麼處?」僧曰:「在無言上座處。」師曰:「還曾問訊他否?」僧曰:「也曾問訊。」師曰:「無言作麼生問得?」僧曰:「若得無言,甚麼處不問得?」師喝曰:「恰似問老兄。」師與彥端長老吃餅餤,端曰:「百種千般,其體不二。」師曰:「作麼生是不二體?」端拈起餅餤,師曰:「只守百種千般。」端曰:「也是和尚見處。」師曰:「汝也是羅公詠梳頭樣。」師將示滅,乃謂衆曰:「今晚四大不和暢。雲騰鳥飛,風動塵起,浩浩地還有人治得麼?若治得,永劫不相識。若治不得,時時常見我。」言訖告寂。 - 宋·普濟

五燈會元 【105】羅漢宗徹禅師

  杭州羅漢院宗徹禅師。湖州吳氏子。上堂,僧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骨剉也。」﹝師對機多用此語,時號骨剉和尚。﹞問:「如何是南宗北宗?」師曰:「心爲宗。」曰:「還看教也無?」師曰:「教是心。」問:「性地多昏,如何了悟?」師曰:「煩雲風卷,太虛廓清。」曰:「如何得明去?」師曰:「一輪皎潔,萬裏騰光。」 - 宋·普濟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106】十六大阿羅漢

  (名數)即十六羅漢也。見羅漢條。

叁藏法數 【107】十六大阿羅漢

  [出法住記]  梵語阿羅漢。華言無學。謂其生死已盡。無法可學。又雲無生。謂其斷見思惑盡。無複叁界受生。又雲應供。謂其應受人天供養。又雲殺賊。謂其能殺煩惱之賊。以其皆具叁明六通無量功德。故稱爲大。此阿羅漢。承佛敕故。以神通力。延自壽量。住于世間。守護正法。至今猶未入滅。若遇世間。設大施無遮會時。即同諸眷屬。蔽隱聖儀。同于凡流。密受供養。令施者得勝果報。饒業有情。是爲十六大阿羅漢也。(叁明者。天眼明。漏盡明也。六通者。天耳通。天眼通。宿命通。他心 - 明·一如等 撰

五燈會元 【108】漳州羅漢和尚

  漳州羅漢和尚,初參關南,問:「如何是大道之源?」南打師一拳,師遂有省,乃爲歌曰:「鹹通七載初參道,到處逢言不識言。心裏疑團若栲栳,叁春不樂止林泉。忽遇法王氈上坐,便陳疑懇向師前。師從氈上那伽起,袒膊當胸打一拳。駭散疑團獦狟落,舉頭看見日初圓。從茲蹬蹬以碣碣,直至如今常快活。只聞肚裏飽膨脝。更不東西去持缽。」又述偈曰:「宇內爲閑客,人中作野僧。任從他笑我,隨處自騰騰。」 - 宋·普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