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一卷,宋僧璩撰出。說有部律之羯磨法。
(書名)十誦羯磨比丘要用之異名。
全一卷。元代拔合思巴(八思巴)集記。又作出家授近圓羯磨儀範、根本說一切有部出家授近圓羯磨儀範。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本書旨在說明出家作法及受具足戒之作法。與義淨譯之根本說一切有部百一羯磨中之受具足戒作法相比較,則本書所舉之作法較爲殷重,且于四依法文及四重禁戒之戒文增加甚多。此外,本書卷末附有根本說一切有部苾刍習學略法。
(經名)一卷。元拔合思巴集記。受具足戒之作法。
(傳說)止觀輔行一曰:“如阿含雲:佛升忉利以神足力製諸弟子不令知處,二王(優填王與波斯匿王)憶佛,因成大患。大臣白王,造像供養,優填王以栴檀香作,匿王以紫磨金作,悉高五尺。初召工匠,與重寶償,無能造者。毗首羯磨化爲人,來爲王造像。下斧之聲,上至忉利,聞者解脫。”(二王造佛之事,出增一阿含經二十八。而無毗首羯磨造佛之事)。
凡八卷。唐代道宣撰。略稱四分律羯磨疏、四分律業疏、業疏。收于卍續藏第六十四冊。本疏乃作者廣釋其自著之四分律刪補隨機羯磨二卷,辨釋持戒之要谛,內容細分爲十篇。初于疏前闡明能辨之教(羯磨)、所被之事(緣務)、弘法之人(僧伽)、設教之所(結界)。其次詳釋集法緣成、諸界結解、諸界受法、衣藥受淨、諸說戒法、諸衆安居、諸衆自恣法、諸衣分法、忏六聚法、雜法住持十篇。集法緣成篇爲序分,諸界結解至忏六聚法篇爲正宗分,雜法住持篇爲流通分。
有關本疏製述之由來,貞觀九年(635)春,道宣于泌部綿上縣鸾巢村僧坊刪補隨機羯磨,貞觀二十二年應舊知之請,于終南山豐德寺作本疏。本疏之注書有:宋代允堪之四分律隨機羯磨疏正源記八卷、四分律羯磨疏科四卷、元照之四分律羯磨疏濟緣記排科二十二卷、清代讀體之毗尼作持續釋十五卷、照遠之四分律羯磨疏顯緣抄二十卷,其中以濟緣記較盛行。[新編諸宗教藏總錄卷二、律宗瓊鑒章、諸宗章疏錄卷一]
瑜伽九十九卷十叁頁雲:無情數事爲所依處者:謂受持依缽羯磨,若持羯絺那衣護衣不舍羯磨,若結界羯磨,若淨稻谷同意羯磨。如是等類所有羯磨,當知是名無情數事爲所依處羯磨。 - 朱芾煌
瑜伽九十九卷十二頁雲:有情數事爲所依處者:謂出家羯磨,若受具足羯磨,若補特伽羅同意羯磨,若出罪羯磨,若舉羯磨,若擯羯磨,若兩安居受七二十四十夜等所有羯磨。如是或爲攝受有情,或爲折伏有情,施設羯磨,是名有情數事爲所依處羯磨。 - 朱芾煌
(書名)十卷,唐義淨譯。揭受戒說戒忏悔等諸種所關之一一羯磨法者。其事數多,故曰百。就其事爲一一之羯磨別,故曰一。梵EkaśataKarman。
唐西太原寺沙門釋懷素集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
如破僧罪中說。 - 朱芾煌
附宋錄
屬十誦。十誦雖雲即薩婆多,實與薩婆多不全同也。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
劉宋吳國沙門釋僧璩依律撰出
屬十誦。十誦雖雲即薩婆多,實與薩婆多不全同也。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
劉宋中天竺沙門求那跋摩譯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
曹魏沙門釋昙谛集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
唐西太原寺沙門釋懷素集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
唐天水沙門釋愛同錄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
唐大薦福寺沙門釋義淨譯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