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种种色相之世界。据八十华严经卷十三光明觉品载,世尊坐于莲华藏狮子座上,十方大菩萨皆来谒佛所,诸如文殊、觉首、功德首、智首、贤首菩萨等;所从来之国为金色、妙色、优钵罗华色、玻璃色、平等色等世界,此诸色世界即称为种种色世界。
(杂语)世界之种种色相也。华严经光明觉品曰:“金色世界,妙色世界,莲华色世界,薝卜花色世界,优钵罗花色世界,金色世界,宝色世界,金刚色世界,玻璃色世界,平等色世界。”
阿维罗提,梵名Abhirati 。为阿■佛之净土名。又作阿比罗提世界。意译欢喜世界、妙乐世界、妙喜世界。位于东方。阿维,无比、殊胜之义;罗提,喜之义。据阿■佛国经卷上发意受慧品与善快品载,东方过去千佛刹,有世界名阿比罗提,其佛名大目如来无所著等正觉,为诸菩萨说法;时有阿■菩萨就大目如来受记,后成佛,其世界名阿比罗提;其土之人皆行善事;其地平正生树木,无有高下,无有山陵、溪谷,亦无有砾石、崩山;其佛刹之人,皆无有恶色者,亦无有丑者。[大宝积经卷十九佛刹功德庄严品、悲华经卷四、维摩经卷下见阿■佛品](参阅“阿■佛”3668)
华严经把佛土分为国土海与世界海二种。(一)国土海,指不可思议之佛刹,即佛果自体所居之依报,为圆融自在而无法形容之佛境地。此境地既系佛本身在内心所悟证之国土,故仅为佛所了解,因位之众生既无法窥知,亦无法用语言表达,即使能够勉强表达,亦仅能以妙极难思、不可言说等反面性言词表达之。又日本凝然之五教章通路记卷二十六,将六十华严如来名号品中文殊师利菩萨所赞叹十句不思议之佛刹、佛国、刹净、刹起,列为果分依报,即指国土海。
(二)世界海,指因位菩萨所依止之国土,或指佛所教化之场所而言。可分为三类,即:(1)莲华藏庄严世界海,又称莲华藏世界、华藏界,虽是果分不可说之境界,但为三生中最后生之依所(即“证入生”之世界),故为可说之世界海,虽然与不可说之境界相同,但非一相一寂之分别世界,而是相互无限之主伴具足,如同帝网(似帝释天宫殿之天网)之境界。(2)十重世界海,在三千世界之外,别有十世界,即世界性、世界海、世界轮、世界圆满、世界分别、世界旋、世界转、世界莲华、世界须弥、世界相等十世界,此乃对菩萨之十地而现示之“解行生”国土。(3)无量杂类世界海,又称杂类世界,为“见闻生”之所依,指须弥山形之世界或河形、转形、旋流形、轮形、树形、楼观形、云形,乃至众生形之世界,遍满于一一法界而无障无碍。
总言之,三生所见均不相同,故分三类。然皆相互融合而不相妨碍,故成为一种华严世界,而为毗卢遮那佛教化之所。上记之外,“世界海”一语,亦泛指一般之世界,特别是指十重世界中之第二(世界海)而言。[旧华严经卷四、华严经孔目章卷一、华严经探玄记卷三、卷四、华严五教章卷三、五教章通路记卷二十六]
(术语)丈六之释迦在摩揭陀国菩提树下成佛时,小机所感见,谓之化身佛。大机所见,为报身之毗卢舍那佛,于十八圆满之莲华藏世界成正觉也。但菩提树下与莲华藏世界并非异处,秽土即净土也。探玄记二曰:“或云:此界唯是娑婆。此约三乘说。或云:即是华严,约别教一乘辨。”
乃龙女成佛之净土名。据法华经卷四提婆达多品所载,龙女尝于众会时,刹那间变成男子,具菩萨行,即往南方无垢世界,坐宝莲华上,成等正觉,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普为十方一切众生演说妙法。
(界名)龙女成佛之净土名也。法华经提婆品曰:“当时众会,皆见龙女忽然之间变成男子,具菩萨行,即往南方无垢世界坐宝莲华成等正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普为十方一切众生演说妙法。”
梵语tri-sa^hasra-maha^-sa^hasra-loka-dha^tu,巴利语ti- sahassi^-maha^-sahassi^loka-dha^tavo。系为古代印度人之宇宙观。又作一大三千大千世界、一大三千世界、三千世界。谓以须弥山为中心,周围环绕四大洲及九山八海,称为一小世界,乃自色界之初禅天至大地底下之风轮,其间包括日、月、须弥山、四天王、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天、梵世天等。此一小世界以一千为集,而形成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集成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集成大千世界,此大千世界因由小、中、大三种千世界所集成,故称三千大千世界。然据正确推定,所谓三千世界实则为十亿个小世界,而三千大千世界实为千百亿个世界,与一般泛称无限世界、宇宙全体之模糊概念实有差距。又于佛典之宇宙观中,三千世界乃一佛所教化之领域,故又称一佛国。[观无量寿经卷十二、俱舍论卷十一、有部毗奈耶杂事卷二、往生要集卷八十四]
(术语)须弥山为中心,七山八海交互绕之,更以铁围山为外郭,是曰一小世界,合此小世界一千为小千世界,合此小世界一千为中千世界,合此中千世界一千为大千世界。大千世界之数量为一○○○○○○○○○也。大千世界之上有三千者,示此大千世界,成自小千中千大千三种之千也。内容即一大千世界。以此一大千世界为一佛之化境。且此三千大千世界之广,恰等于第四禅天,成坏必同时焉。见智度论七,佛地论六。
见大千世界条。 - 陈义孝编
如一佛土中说。
二解 集论四卷二页云:乃至一日一月周遍流光所照方处,名一世界。如是千世界中,有千日,千月,千苏迷卢山王,千四大洲,千四大王众天,千三十三天,千夜摩天,千睹史多天,千乐变化天,千他化自在天,千梵世天,如是总名小千世界。千小千界,总名第二中千世界。千中千界,总名第三大千世界。如此三千大千世界,总有大轮围山周匝围绕。又此三千大千世界,同坏同成。譬如天雨,滴如车轴,无间无断,从空下注;如是东方无间无断无量世界,或有将坏,或有将成,或有正坏,或坏已住,或有正成,或成已住,如于东方,乃至一切十方亦尔。 - 朱芾煌
三千大千世界者,有三重义:
第一、小千世界 以世界之数千倍之,谓之小千世界,二禅统一小千。
第二、中千世界 以小千千倍之,谓之中千,三禅统一中千。
第三、大千世界 合中千千倍之,谓之大千,四禅统一大千。
以三次言千,故云三千大千世界。 - 明·杨卓
(术语)十示满数,无尽为意味。犹言无尽之莲华藏世界也。
无尽的莲华藏世界。十就是表示满数和无尽的意思。 - 陈义孝编
三千大千世界初始成时,先成色界诸天,次成欲界诸天,次成人及余众生界,后成地狱。 - 明·杨卓
显扬三卷六页云:二、世界无量作意。谓诸菩萨,乃至思惟十方无量世界器世间相。既思惟已;如实了知此世界染,此世界净;如实了知皆如幻化,唯是虚妄分别影像;虚伪不实,随相流转;或成或坏,种种形貌差别建立;或胜或劣,或麁或细,或远或近;或复分析至于极微;或于广略,或于现化,或于变异,或于远近,或于隐显。如是等事,而得自在如实了知。 - 朱芾煌
娑婆世界所在之一浮幢佛刹,此佛刹之名。如:
一、无边妙花光香水海。
二、一切香摩尼王庄严莲花。
三、普照十方炽然宝光明世界种。
四、种上二十重世界。
第一重 最胜光世界 离垢灯佛
第十二重 光明照耀世界 超释梵佛
第十三重 娑婆世界 毗卢遮那佛
第十四重 寂静离尘光世界 遍法界胜音佛
第二十重 妙宝焰世界 福德相光明佛 - 明·杨卓
(术语)一世界之中央,有须弥山,此四方之大海中有四大洲,此大海之外,以铁围山围绕之,如是谓之一小世界。合一千一小世界,谓之小千世界,合一千小千世界,谓之中千世界,合一千中千世界,谓之大千世界。夫以一小世界为单位数,则一大千世界之数为一○○○○○○○○○也。其成立及破坏,无不相同。又为一佛所领之土。俱舍论十一曰:“千四大洲,乃至梵世,如是总说,为一小千;千倍小千,名一中千界;千中千界,总名一大千;如是大千,同成同坏。”一大千世界中含有小千中千大千三种之千,故一大三千世界,谓之三千大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