謂種種色相之世界。據八十華嚴經卷十叁光明覺品載,世尊坐于蓮華藏獅子座上,十方大菩薩皆來谒佛所,諸如文殊、覺首、功德首、智首、賢首菩薩等;所從來之國爲金色、妙色、優缽羅華色、玻璃色、平等色等世界,此諸色世界即稱爲種種色世界。
(雜語)世界之種種色相也。華嚴經光明覺品曰:“金色世界,妙色世界,蓮華色世界,薝蔔花色世界,優缽羅花色世界,金色世界,寶色世界,金剛色世界,玻璃色世界,平等色世界。”
阿維羅提,梵名Abhirati 。爲阿■佛之淨土名。又作阿比羅提世界。意譯歡喜世界、妙樂世界、妙喜世界。位于東方。阿維,無比、殊勝之義;羅提,喜之義。據阿■佛國經卷上發意受慧品與善快品載,東方過去千佛刹,有世界名阿比羅提,其佛名大目如來無所著等正覺,爲諸菩薩說法;時有阿■菩薩就大目如來受記,後成佛,其世界名阿比羅提;其土之人皆行善事;其地平正生樹木,無有高下,無有山陵、溪谷,亦無有礫石、崩山;其佛刹之人,皆無有惡色者,亦無有醜者。[大寶積經卷十九佛刹功德莊嚴品、悲華經卷四、維摩經卷下見阿■佛品](參閱“阿■佛”3668)
華嚴經把佛土分爲國土海與世界海二種。(一)國土海,指不可思議之佛刹,即佛果自體所居之依報,爲圓融自在而無法形容之佛境地。此境地既系佛本身在內心所悟證之國土,故僅爲佛所了解,因位之衆生既無法窺知,亦無法用語言表達,即使能夠勉強表達,亦僅能以妙極難思、不可言說等反面性言詞表達之。又日本凝然之五教章通路記卷二十六,將六十華嚴如來名號品中文殊師利菩薩所贊歎十句不思議之佛刹、佛國、刹淨、刹起,列爲果分依報,即指國土海。
(二)世界海,指因位菩薩所依止之國土,或指佛所教化之場所而言。可分爲叁類,即:(1)蓮華藏莊嚴世界海,又稱蓮華藏世界、華藏界,雖是果分不可說之境界,但爲叁生中最後生之依所(即“證入生”之世界),故爲可說之世界海,雖然與不可說之境界相同,但非一相一寂之分別世界,而是相互無限之主伴具足,如同帝網(似帝釋天宮殿之天網)之境界。(2)十重世界海,在叁千世界之外,別有十世界,即世界性、世界海、世界輪、世界圓滿、世界分別、世界旋、世界轉、世界蓮華、世界須彌、世界相等十世界,此乃對菩薩之十地而現示之“解行生”國土。(3)無量雜類世界海,又稱雜類世界,爲“見聞生”之所依,指須彌山形之世界或河形、轉形、旋流形、輪形、樹形、樓觀形、雲形,乃至衆生形之世界,遍滿于一一法界而無障無礙。
總言之,叁生所見均不相同,故分叁類。然皆相互融合而不相妨礙,故成爲一種華嚴世界,而爲毗盧遮那佛教化之所。上記之外,“世界海”一語,亦泛指一般之世界,特別是指十重世界中之第二(世界海)而言。[舊華嚴經卷四、華嚴經孔目章卷一、華嚴經探玄記卷叁、卷四、華嚴五教章卷叁、五教章通路記卷二十六]
(術語)丈六之釋迦在摩揭陀國菩提樹下成佛時,小機所感見,謂之化身佛。大機所見,爲報身之毗盧舍那佛,于十八圓滿之蓮華藏世界成正覺也。但菩提樹下與蓮華藏世界並非異處,穢土即淨土也。探玄記二曰:“或雲:此界唯是娑婆。此約叁乘說。或雲:即是華嚴,約別教一乘辨。”
乃龍女成佛之淨土名。據法華經卷四提婆達多品所載,龍女嘗于衆會時,刹那間變成男子,具菩薩行,即往南方無垢世界,坐寶蓮華上,成等正覺,具足叁十二相、八十種好,普爲十方一切衆生演說妙法。
(界名)龍女成佛之淨土名也。法華經提婆品曰:“當時衆會,皆見龍女忽然之間變成男子,具菩薩行,即往南方無垢世界坐寶蓮華成等正覺,叁十二相,八十種好,普爲十方一切衆生演說妙法。”
梵語tri-sa^hasra-maha^-sa^hasra-loka-dha^tu,巴利語ti- sahassi^-maha^-sahassi^loka-dha^tavo。系爲古代印度人之宇宙觀。又作一大叁千大千世界、一大叁千世界、叁千世界。謂以須彌山爲中心,周圍環繞四大洲及九山八海,稱爲一小世界,乃自色界之初禅天至大地底下之風輪,其間包括日、月、須彌山、四天王、叁十叁天、夜摩天、兜率天、樂變化天、他化自在天、梵世天等。此一小世界以一千爲集,而形成一個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集成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集成大千世界,此大千世界因由小、中、大叁種千世界所集成,故稱叁千大千世界。然據正確推定,所謂叁千世界實則爲十億個小世界,而叁千大千世界實爲千百億個世界,與一般泛稱無限世界、宇宙全體之模糊概念實有差距。又于佛典之宇宙觀中,叁千世界乃一佛所教化之領域,故又稱一佛國。[觀無量壽經卷十二、俱舍論卷十一、有部毗奈耶雜事卷二、往生要集卷八十四]
(術語)須彌山爲中心,七山八海交互繞之,更以鐵圍山爲外郭,是曰一小世界,合此小世界一千爲小千世界,合此小世界一千爲中千世界,合此中千世界一千爲大千世界。大千世界之數量爲一○○○○○○○○○也。大千世界之上有叁千者,示此大千世界,成自小千中千大千叁種之千也。內容即一大千世界。以此一大千世界爲一佛之化境。且此叁千大千世界之廣,恰等于第四禅天,成壞必同時焉。見智度論七,佛地論六。
見大千世界條。 - 陳義孝編
如一佛土中說。
二解 集論四卷二頁雲:乃至一日一月周遍流光所照方處,名一世界。如是千世界中,有千日,千月,千蘇迷盧山王,千四大洲,千四大王衆天,千叁十叁天,千夜摩天,千睹史多天,千樂變化天,千他化自在天,千梵世天,如是總名小千世界。千小千界,總名第二中千世界。千中千界,總名第叁大千世界。如此叁千大千世界,總有大輪圍山周匝圍繞。又此叁千大千世界,同壞同成。譬如天雨,滴如車軸,無間無斷,從空下注;如是東方無間無斷無量世界,或有將壞,或有將成,或有正壞,或壞已住,或有正成,或成已住,如于東方,乃至一切十方亦爾。 - 朱芾煌
叁千大千世界者,有叁重義:
第一、小千世界 以世界之數千倍之,謂之小千世界,二禅統一小千。
第二、中千世界 以小千千倍之,謂之中千,叁禅統一中千。
第叁、大千世界 合中千千倍之,謂之大千,四禅統一大千。
以叁次言千,故雲叁千大千世界。 - 明·楊卓
(術語)十示滿數,無盡爲意味。猶言無盡之蓮華藏世界也。
無盡的蓮華藏世界。十就是表示滿數和無盡的意思。 - 陳義孝編
叁千大千世界初始成時,先成色界諸天,次成欲界諸天,次成人及余衆生界,後成地獄。 - 明·楊卓
顯揚叁卷六頁雲:二、世界無量作意。謂諸菩薩,乃至思惟十方無量世界器世間相。既思惟已;如實了知此世界染,此世界淨;如實了知皆如幻化,唯是虛妄分別影像;虛僞不實,隨相流轉;或成或壞,種種形貌差別建立;或勝或劣,或麁或細,或遠或近;或複分析至于極微;或于廣略,或于現化,或于變異,或于遠近,或于隱顯。如是等事,而得自在如實了知。 - 朱芾煌
娑婆世界所在之一浮幢佛刹,此佛刹之名。如:
一、無邊妙花光香水海。
二、一切香摩尼王莊嚴蓮花。
叁、普照十方熾然寶光明世界種。
四、種上二十重世界。
第一重 最勝光世界 離垢燈佛
第十二重 光明照耀世界 超釋梵佛
第十叁重 娑婆世界 毗盧遮那佛
第十四重 寂靜離塵光世界 遍法界勝音佛
第二十重 妙寶焰世界 福德相光明佛 - 明·楊卓
(術語)一世界之中央,有須彌山,此四方之大海中有四大洲,此大海之外,以鐵圍山圍繞之,如是謂之一小世界。合一千一小世界,謂之小千世界,合一千小千世界,謂之中千世界,合一千中千世界,謂之大千世界。夫以一小世界爲單位數,則一大千世界之數爲一○○○○○○○○○也。其成立及破壞,無不相同。又爲一佛所領之土。俱舍論十一曰:“千四大洲,乃至梵世,如是總說,爲一小千;千倍小千,名一中千界;千中千界,總名一大千;如是大千,同成同壞。”一大千世界中含有小千中千大千叁種之千,故一大叁千世界,謂之叁千大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