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差别的因果中,互为差别,而不相混乱,叫做定异。 - 陈义孝编
瑜伽五十二卷十三页云:复次云何定异?谓无始时来,种种因果决定差别,无杂乱性。如来出世,若不出世,诸法法尔。
二解 瑜伽五十六卷三页云:问:依何分位,建立定异?此复几种?答:依法别相分位,建立定异。此复三种。谓相定异,因定异,果定异。
三解 显扬一卷十五页云:定异者:谓诸行因果各异性。
四解 集论一卷十一页云:何等定异?谓于因果种种差别,假立定异。 - 朱芾煌
为二十四不相应行法之一。定者决定,异者不同,善因生善果,恶因生恶果,决定不同而不杂乱。如瓜种不生豆苗,豆种不生瓜蔓者是。《百法直解》曰:“定异者,依于善恶因果种子现行各各不同假立。”而《百法纂释》中则谓:“言定异者,谓善恶因果,互相差别,以善因必感乐果,恶因必感苦果,一定永异,故曰定异。” - 于凌波居士著
(术语)与定心同。无量寿经上曰:“不失定意。”
住于寂然不动三昧之相。又作三摩地印、三昧印。于密教中,五部各异:(一)佛部为法界定印,即右手掌上仰安置于左手之上,拇指互拄,乃胎藏界大日如来之印,故又称大日定印。(二)莲华部为妙观察智印,以二手之拇指、食指相捻,二手缚仰置脐下,即弥陀所契之印相。(三)金刚部为三昧印,二手缚仰,二拇指互拄。(四)宝部为三瓣宝珠定印,先结弥陀之定印,再以二食指拄二拇指之第一指节,作三瓣宝珠状。(五)羯磨部为羯磨印,左右两手外缚,各以大、小指之端相拄,安于膝上。
上记五部之印相虽有别,然各部实不二而一,故于五部之常法中皆用法界定印,或诸印可互相通用。惟胎藏界法一般用法界定印,金刚界法则用金刚部定印。[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经卷三、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道场念诵仪轨卷上、成就妙法莲华经王瑜伽观智仪轨、金刚顶经瑜伽修习毗卢遮那三摩地法、观自在菩萨如意轮瑜伽念诵法]
(印相)标入定相之印契也。有三部之别:一佛部之定印,亦名法界定印。胎藏界大日如来之住定印也。二莲华部之定印,亦名弥陀定印,或妙观察智定印。阿弥陀如来之住定印也。三金刚部之定印,名为缚定印。天鼓雷音如来之住定印也。见胎藏界曼荼罗大钞三。
集异门论七卷三页云:定蕴云何?答:如薄伽梵于辩三蕴记别经中,作如是说:苾刍当知;我说学定,若无学定,若一切善非学非无学定,皆是定蕴。是名定蕴。 - 朱芾煌
如十二种障中说。 - 朱芾煌
指大法会行道之时,手执香炉,行于导师前之小僧之职称。又作定者沙弥、善财童子。又因其定座于导师之下,故又有“定座”之称。盖善财童子为华严经入法界品中,历参五十三位善知识之童子,其形为沙弥相,故以善财童子为定者之异名。[法成寺金堂供养记]
(职位)大法会行道之时,执火舍前行之小僧也。谓为定者,沙弥或善财童子。又书定座。以于导师之下定座故也。善财童子者,为华严经入法界品历询五十三善知识之童子,其形为沙弥之相。故取今定者形为其异称。
(术语)禅定与智慧也。
禅定与智慧。 - 陈义孝编
禅定与智慧的意思。
- 梵心居士编
禅门于“初更五点”(午后十时)稍后,由“辰司”报告时刻,继由“堂行”在堂前敲板三通,“钟司”随即鸣钟十八声,以报坐禅终了之时刻,称为定钟。又称十八钟、开枕钟。俗称初夜钟。坐禅至此时终止,僧众得出僧堂。定钟之后,再度坐禅,称为陪修,或称为再请禅。[禅林象器笺呗器门](参阅“再请禅”2199)
(杂名)初更五点后,经少时,鸣钟十八下,名之为定钟。又名十八钟。正当亥时。其后少时,打二更。凡坐禅至定钟而止,众便出僧堂,若更欲坐禅,则报言定钟坐禅,乃再入堂。定钟之后锁前门,众皆自后门出入。今俗所谓初夜之钟者,正是定钟也。见象器笺十八。
(术语)法性十二名之一。真如之妙理,决定在诸法之中,故名法定。
参见(梁_慧晈)《高僧传·超辩传》。 - 顾伟康编
法性十二名之一。真如之妙理,决定在诸法之中,故名法定。 - 于凌波居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