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名)大日經之具題。經文六卷,供養次第一卷,共七卷,唐善無畏譯。真言叁部經之一。胎藏界密部之本經也。見大日經條。謂大日如來自成佛以不思議之加持力說內證法之經典也。離神力之加持。不能說。不能聽。就此真言一宗有自證說法,加持說法之大論,遂分古義新義之兩派。見法身條。玆將本經各家之著述列之如下。大毗盧遮那成佛經疏二十卷(唐一行記),大毗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義釋十四卷(唐一行述記),大毗慮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義釋演密鈔十卷(遼覺苑撰),大毗盧遮那經供養次第法疏二卷(唐不可思議撰)。
凡叁卷。又作方廣滅罪成佛經、大通方廣經。今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五冊。上卷敘述佛向娑羅涅槃之途中,爲十方菩薩宣說叁乘一乘義,諸鬼神王等立誓護持此經,又爲信相菩薩廣說叁世諸佛、十二部經及諸大菩薩之名號及其功德;中卷講說無憍慢等種種四法,並敘述付此法予虛空藏菩薩,並爲之授記之情形;下卷秉上卷之說,爲師子吼菩薩宣講叁寶一相之意,並爲文殊師利舉示滅罪之法、墮阿鼻地獄之果報。本書傳譯事實不詳,隋代法經之衆經目錄卷二以本書與像法決疑經等同收入“衆經疑惑”,開元釋教錄卷十八則附之于“疑惑再詳錄”。曆代之經錄多疑其真僞,或系昙無谶以後,隋以前之僞作。[大周刊定衆經目錄卷十五、曆代叁寶紀卷十叁、鳴沙余韻解說(矢吹慶輝)]
(經名)一卷,趙宋慈賢譯。依經具說課誦之法。
唐中印度沙門輸波迦羅共一行譯
入真言門住心品第一,秘密主問得一切智方便?佛言,菩提心爲因,悲爲根本,方便爲究竟。及廣釋其義。入漫荼羅具緣真言品第二,息障品第叁,普通真言藏品第四,一切菩薩各說真言。世間成就品第五,悉地出現品第六,成就悉地品第七,轉字輪漫荼羅行品第八,密印品第九 字輪品第十,秘密漫荼羅品第十一,入秘密漫荼羅法品第十二,入秘密漫荼羅位品第十叁,秘密八印品第十四,持明禁戒品第十五,阿阇梨真實智品第十六,布字品第十七,受方便學處品第十八,明十善戒法。說百字生品第十九,百字果相應品第二十,百字位成品第二十一,百字成就持誦品第二十二,百字真言法品第二十叁,說菩提性品第二十四;叁叁昧耶品第二十五,說如來品第二十六,世出世護摩法品第二十七,說本尊叁昧品第二十八,說無相叁昧品第二十九,世出世持誦品第叁十,囑累品第叁十一,(右六卷畢)。供養念誦叁昧耶法門真言行學處品第一,增益守護清淨行品第二,供養儀式品第叁,持誦法則品第四,真言事業品第五,(右第七卷)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
姚秦天竺沙門鸠摩羅什第叁譯
同《佛說觀彌勒菩薩下生經》。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
全一卷。唐代不空譯。又作如意寶珠金輪咒王經、金輪咒王經。收于大正藏第十九冊。本經內容系廣說如意寶珠之功德。計分九品,即放缽品、善惡因果品、如意寶珠品、大曼荼羅品、灌頂印真言品、阿阇梨成佛品、悉地成就品、護摩品、屬累品。
西域記十卷十八頁雲:城南不遠、有大山岩。婆毗吠伽(唐言清辯)論師、住阿素洛宮、待見慈氏菩薩成佛之處。論師雅量弘遠,至德深邃。外示僧佉之服,內弘龍猛之學。聞摩揭陀國護法菩薩、宣揚法教,學徒數千。有懷談議,杖錫而往。至波咤厘城,知護法菩薩在菩提樹。論師乃命門人曰:汝行詣菩提樹護法菩薩所,如我詞曰:菩薩宣揚遺教,導誘迷徒。仰德虛心,爲日已久。然以宿願未果,遂乖禮谒。菩提樹者,誓不空見。見當有證,稱天人師。護法菩薩謂其使曰:人世如幻,身命若浮。渴日勤誠、未遑談議。人信往複,竟不會見。論師既還本土;靜而思曰:非慈氏成佛,誰決我疑。于觀自在菩薩像前,誦隨心陀羅尼,絕粒飲水,時曆叁歲。觀自在菩薩乃現妙色身,謂論師曰:何所志乎?對曰:願留此身,待見慈氏。觀自在菩薩曰:人命危脆,世間浮幻。宜修勝善願,生睹史多天;于斯禮觐,尚速得見。論師曰:志不可奪,心不可貳。菩薩曰:若然者;宜往馱那羯磔迦國城南山岩執金剛神所,至誠誦持執金剛陀羅尼者;當遂此願。論師于是往而誦焉。叁歲之後、神乃謂曰:伊何所願?若此勤勵。論師曰:願留此身,待見慈氏。觀自在菩薩指遣來請。成我願者,其在神乎。神乃授秘方而謂之曰:此岩石內、有阿素洛宮。如法行請,石壁當開。開卽入中,可以待見。論師曰:幽居無睹,讵知佛興?執金剛曰:慈氏出世,我當相報。論師受命,專精誦持。複曆叁歲,初無異想。咒芥子以擊石岩,壁豁而洞開。是時百千萬衆、觀睹忘返。論師跨其戶而告衆曰:吾久祈請,待見慈氏。聖靈警佑、大願斯遂。宜可入此、同見佛興。聞者怖駭,莫敢履戶。謂是毒蛇之窟,恐喪身命。再叁告語,唯有六人從入。論師顧謝時衆,從容而入。入之既已;石壁還合。衆皆怨嗟,恨前言之過也。自此西南行千余裏,至林那邪國。(南印度境) - 朱芾煌
宋北遼金河寺沙門釋道孭集
開示修行一真大法界心,及持誦准提咒法,然與准提叁譯,及尊那經,並不全合。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
宋中印土沙門慈賢譯
依經具明課誦法事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
(經名)一卷,唐不空譯,以七段之即真言,說念誦大日經之法。
唐北天竺沙門大廣智不空譯
于彼經第七卷中略出,有七咒印。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
(經名)一卷,唐不空譯。說一字頂輪王之修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