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说一切世间法无时不在生住异灭中,过去有的,现在起了变异,现在有的,将来终归幻灭。
- 梵心居士编
(术语)见七种无常条。
(术语)宇宙之万有,其体空无,而毕竟无常住之法也。吾人认万象之体形而以为常也住也,不过为假想妄想耳。
即常身与无常身,为如来所具有之二种身。常身,为常住之佛身;即指如来之真身、法身。盖常身为涅槃常住之理体,无有生老病死等之生灭变易现象,故称为常身。无常身,为方便之应化身;即指如来之应身、化身、生身。无常身系为接化众生而方便示现者,有生老病死之生灭变易现象,故称无常身。[北本涅槃经卷三十四](参阅“二身”199)
(名数)一、常身,即真身也。二、无常身,即应身化身也。见涅槃经三十四。
常身和无常身。见二身条。 - 陈义孝编
观此觉(受)之无常;观察这感受的无常变化。 - 庄春江居士编
唐大荐福寺沙门释义净译
说老,病,死,三法不可爱,经前有偈赞,偈述,绝妙,经后有五言偈颂,七言咒愿颂,并临终方诀二纸。 - 明·蕅益智旭 撰 顾伟康 编辑
(名数)见六喻条。
「去」指佛陀的入灭,「来」指佛陀的出现于世间,「行」指一切由条件支持而存在者,「无常」指没有恒常不变者,参看「行」、「无常」,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 - 庄春江居士编
(经名)佛说无常经之异名。又略称三启经。
形容愚痴凡夫的无不常在永远无法满足的贪欲中。 - 庄春江居士编
全句为「无常及苦.空,非我.正思惟,无知等四种,及于色喜乐」,此为「经」的「摄颂」(或称「嗢拖南」),「摄颂」为前面或往下几个经(最初为十经),每个经的关键词所合集的颂,功用是为方便「持经者」(经师)背诵记忆。 - 庄春江居士编
解读为「一切由条件支持而存在之无常变化者就像闪电之生灭一般快速变化」,参看「行」、「无常」,无相当的南传经文。 - 庄春江居士编
显扬十四卷十二页云:又无常义差别者:如其所应,或六、或八、应知。何等六八?颂曰:无性坏转异,别离得当有。剎那续病等,心器受用故。论曰:六种无常者:一、无性无常。二、失坏无常。三、转异无常。四、别离无常。五、得无常。六、当有无常。八种无常者:一、剎那门。二、相续门。三、病门。四、老门。五、死门。六、心门。七、器门。八、受用门。此中剎那相续二种无常,遍一切处。病等三无常,在于内色。心无常,唯在于名。器受用二无常,在于外色。 - 朱芾煌
如四相中说。 - 朱芾煌
指一切有漏法,皆不具有恒常之性,故曰一切行无常。这是如来所说四法本之一。见《俱舍论》卷二十三。 - 于凌波居士著
一切形成物都不能永恒存在,为佛法的「三法印」之一。(同义词「诸行无常」) - 庄春江居士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