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說一切世間法無時不在生住異滅中,過去有的,現在起了變異,現在有的,將來終歸幻滅。
- 梵心居士編
(術語)見七種無常條。
(術語)宇宙之萬有,其體空無,而畢竟無常住之法也。吾人認萬象之體形而以爲常也住也,不過爲假想妄想耳。
即常身與無常身,爲如來所具有之二種身。常身,爲常住之佛身;即指如來之真身、法身。蓋常身爲涅槃常住之理體,無有生老病死等之生滅變易現象,故稱爲常身。無常身,爲方便之應化身;即指如來之應身、化身、生身。無常身系爲接化衆生而方便示現者,有生老病死之生滅變易現象,故稱無常身。[北本涅槃經卷叁十四](參閱“二身”199)
(名數)一、常身,即真身也。二、無常身,即應身化身也。見涅槃經叁十四。
常身和無常身。見二身條。 - 陳義孝編
觀此覺(受)之無常;觀察這感受的無常變化。 - 莊春江居士編
唐大薦福寺沙門釋義淨譯
說老,病,死,叁法不可愛,經前有偈贊,偈述,絕妙,經後有五言偈頌,七言咒願頌,並臨終方訣二紙。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
(名數)見六喻條。
「去」指佛陀的入滅,「來」指佛陀的出現于世間,「行」指一切由條件支持而存在者,「無常」指沒有恒常不變者,參看「行」、「無常」,相當的南傳經文無此句。 - 莊春江居士編
(經名)佛說無常經之異名。又略稱叁啓經。
形容愚癡凡夫的無不常在永遠無法滿足的貪欲中。 - 莊春江居士編
全句爲「無常及苦.空,非我.正思惟,無知等四種,及于色喜樂」,此爲「經」的「攝頌」(或稱「嗢拖南」),「攝頌」爲前面或往下幾個經(最初爲十經),每個經的關鍵詞所合集的頌,功用是爲方便「持經者」(經師)背誦記憶。 - 莊春江居士編
解讀爲「一切由條件支持而存在之無常變化者就像閃電之生滅一般快速變化」,參看「行」、「無常」,無相當的南傳經文。 - 莊春江居士編
顯揚十四卷十二頁雲:又無常義差別者:如其所應,或六、或八、應知。何等六八?頌曰:無性壞轉異,別離得當有。剎那續病等,心器受用故。論曰:六種無常者:一、無性無常。二、失壞無常。叁、轉異無常。四、別離無常。五、得無常。六、當有無常。八種無常者:一、剎那門。二、相續門。叁、病門。四、老門。五、死門。六、心門。七、器門。八、受用門。此中剎那相續二種無常,遍一切處。病等叁無常,在于內色。心無常,唯在于名。器受用二無常,在于外色。 - 朱芾煌
如四相中說。 - 朱芾煌
指一切有漏法,皆不具有恒常之性,故曰一切行無常。這是如來所說四法本之一。見《俱舍論》卷二十叁。 - 于淩波居士著
一切形成物都不能永恒存在,爲佛法的「叁法印」之一。(同義詞「諸行無常」) - 莊春江居士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