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詞典在線查詢

共在10本字典中找到 114 條與「無相」相關的內容
以下是全部詞典的 第7頁 查詢結果:
提示:搜索結果中包含78個詞條內容,為節省您的時間,你可以先看詞條再看內容解釋。 顯示詞條列表▼
無相 無相佛 無相觀 無相教 無相名 無相取 無相相 無相想 無相行 無相業 無相宗 法身無相 趣無相法 實相無相 無相大乘 無相分別 無相好佛 無相空教 無相離念 無相菩提 無相叁昧 無相散動 無相唯識 無相無我 無相續法 無相真實 一實無相 一相無相 有相無相 諸法無相 大雲無相經 空無相無願 空無相無作 空無願無相 無相安樂行 無相方便地 無相福田衣 無相解脫門 無相界定想 無相界作意 無相叁摩地 無相思塵論 無相心地戒 無相心叁昧 無相行菩薩 第六無相住者 二緣入無相定 觀有相無相門 見道亦名無相 叁種無相義等 無相解脫門智 無相無相等持 無相無相叁昧 無相心叁摩地 無相轉有五位 空無相無願差別 無相無相解脫門 無相無相叁摩地 無相中作加行障 轉一切境依無相 空叁摩地亦名無相 無相心定出離舍根 虛妄分別有相無相 有相得爲無相智因 不動心解脫亦名無相 空無相無願各有二種 六現觀有相無相分別 無加行無功用無相住 有加行有功用無相住 非想非非想處亦名無相 大空無相無願解脫爲所入門 無相〔《神僧傳》卷第七〕 無相〔《神僧傳》卷第五〕 叁無相論(二卷 出無性論) 顯識論顯識品(從無相論出) 空無願無相有聞思修及世出世差別 無相(涪州相思寺)[《續高僧傳》卷叁十五] 無相(智诜禅師)(唐成都淨衆寺)[《宋高僧傳》卷第十九] ▲ 收起
曆代名僧辭典 【109】無相〔《神僧傳》卷第五〕

涪州相忠寺無相禅師者。非巴蜀人不知何來。忽至山寺隨衆而已。不異恒人。其寺在涪州上流大江水北。崖側有銘方五尺許。字如掌大都不可識。下有佛迹相去九尺長叁尺許。蹈石如泥道俗敬重。相以一時渡水齊返無船。乃缽安水中曰。何爲常擎汝。汝可自渡水。便取芭蕉搭水立上而渡。缽隨後來須臾達岸。時采樵者見之。相語覺知已便辭去。徒衆苦留不住。至水入船。諸人禮請。不與篙楫。乃捉船舷。直爾渡水。不顧而去。即令尋逐莫測所在。 - 顧偉康編

閱藏知津 【110】無相論(二卷 出無性論)

陳優禅尼國沙門真谛譯
  爲顯法空故,說諸法無自性品,謂依叁性,說叁無性。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

閱藏知津 【111】顯識論顯識品(從無相論出)

陳優禅尼國沙門真谛譯
  明叁界但有二種識:一者顯識,即是本識。二者分別識,即是意識。顯識起分別,分別起熏習,熏習起顯識,故生死流轉。又雲:一執著分別性熏習,增長阿梨耶識,二觀習真實性熏習,能除執著損壞阿梨耶識(此內以第七名陀那識,執梨耶識作我境故)。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

法相辭典 【112】空無願無相有聞思修及世出世差別

  瑜伽七十二卷十四頁雲:若無差別,總說爲空無願無相;當知此中通聞思修所成爲性。若唯以叁摩地名而宣說者:當知此中唯修所成爲性。通世出世。若唯以解脫門名而宣說者;當知此中唯出世間,修所成爲性。 - 朱芾煌

曆代名僧辭典 【113】無相(涪州相思寺)[《續高僧傳》卷叁十五]

涪州相思寺無相禅師者。非巴蜀人。不知何來。忽至山寺隨衆而已。不異恒人。其寺在涪州上流大江水北。崖側有銘方五尺許。字如掌大。都不可識。下有佛迹。相去九尺長叁尺許。蹈石如泥。道俗敬重。相以一時渡水齊返還無船。乃缽安水中曰。何爲常擎汝。汝可自渡水。便取芭蕉葉搭水立上而渡。缽隨後來。須臾達岸。時采樵者見之相語。覺知已便辭去。徒衆苦留不住。至水入船。諸人禮請。不與篙楫。乃捉船舷。直爾渡水。不顧而去。即令尋逐。莫測所往。 - 顧偉康編

曆代名僧辭典 【114】無相(智诜禅師)(唐成都淨衆寺)[《宋高僧傳》卷第十九]

釋無相。本新羅國人也。是彼土王第叁子。于本國正朔年月生。于群南寺落發登戒。以開元十六年泛東溟至于中國到京。玄宗召見隸于禅定寺。後入蜀資中谒智诜禅師。有處寂者。異人也。則天曾召入宮賜磨納九條衣。事必懸知且無差跌。相未至之前。寂曰。外來之賓明當見矣。汝曹宜灑掃以待。間一日果至。寂公與號曰無相。中夜授與摩納衣。如是入深溪谷岩下坐禅。有黑犢二交角盤礡于座下。近身甚急毛手入其袖。其冷如冰扪摸至腹。相殊不傾動。每入定多是五日爲度。忽雪深有二猛獸來。相自洗拭裸臥其前。願以身施其食。二獸從頭至足嗅匝而去。往往夜間坐床下搦虎須毛。既而山居稍久衣破發長。獵者疑是異獸將射之複止。後來入城市。晝在冡間夜坐樹下。真行杜多之行也。人漸見重。爲構精舍于亂墓前。長史章仇兼瓊來禮谒之屬明皇違難入蜀。迎相入內殿供禮之。時成都縣令楊翌。疑其妖惑。乃帖追至。命徒二十余人曳之。徒近相身一皆戰栗心神俱失。頃之大風卒起沙石飛揚直入廳事。飄簾卷幕。楊翌叩頭拜伏踹而不敢語。忏畢風止。奉送舊所。由是遂勸檀越造淨衆大慈菩提甯國等寺。外邑蘭若鍾塔不可悉數。先居淨衆本院。後號松溪是欤。相至成都也。忽有一力士稱舍力伐柴供僧廚用。相之弟本國新爲王矣。懼其卻回其位危殆將遣刺客來屠之。相已冥知矣。忽日供柴賢者暫來謂之曰。今夜有客曰灼然。又曰。莫傷佛子。至夜薪者持刀挾席。坐禅座之側。逡巡覺壁上似有物下。遂躍起以刀一揮。巨胡身首分于地矣。後門素有巨坈。乃曳去瘗之。複以土拌滅其迹而去。質明相令召伐柴者謝之。已不見矣。嘗指其浮圖前柏曰。此樹與塔齊寺當毀矣。至會昌廢毀。樹正與塔等。又言。寺前二小池。左羹右飯。齋施時少則令淘浚之。果來供設。其神異多此類也。以至德元年建午月十九日無疾示滅。春秋七十七。臨終或問之曰。何人可繼住持乎。乃索筆書百數字。皆隱不可知。諧而協韻。記莂八九十年事。驗無差失。先是武宗廢教。成都止留大慈一寺。淨衆例從除毀。其寺巨鍾乃移入大慈矣。洎乎宣宗中興釋氏。其鍾卻還淨衆。以其鍾大隔江。計功兩日方到。明日方欲爲齋辰。去迎取巳時已至。推挽之勢直若飛焉。鹹怪神速非人力之所致也。原其相之舍利分塑真形。爾日面皆流汗。上足李僧以巾旋拭。有染指者。其汗頗鹹。乃知相之神力自曳鍾也。變異如此。一何偉哉。後號東海大師塔焉。幹元叁年資州刺史韓汯撰碑。至開成中李商隱作梓州四證堂碑。推相爲一證也。 - 顧偉康編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