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訪問繁體版(BIG5)

佛教词典在线查询

共在18本字典中找到 1000+ 条与“”相关的内容
以下是全部词典的 第7页 查询结果:
提示:搜索结果中包含591个词条内容,为节省您的时间,你可以先看词条再看内容解释。 显示词条列表▼
本空 不空 大空 但空 等空 定空 独空 二空 法空 观空 广空 慧空 即空 解空 净空 俱空 空尘 空处 空大 空谛 空点 空定 空法 空观 空果 空海 空华 空慧 空际 空寂 空间 空见 空教 空劫 空解 空界 空经 空聚 空空 空理 空轮 空门 空魔 空鸟 空拳 空色 空生 空圣 空王 空无 空相 空想 空心 空行 空性 空也 空义 空有 空缘 空云 空执 空宗 苦空 六空 妙空 内空 偏空 七空 人空 如空 入空 三空 沈空 生空 实空 受空 四空 体空 秃空 外空 我空 悟空 相空 小空 邪空 心空 信空 性空 虚空 玄空 一空 义空 有空 圆空 源空 真空 证空 指空 重空 本来空 本性空 彼果空 毕竟空 不但空 成坏空 成空品 大空点 大空声 大空位 大空字 恶取空 二空观 二十空 二种空 法空观 法空性 法空智 法性空 观察空 观空品 后际空 假名空 空遍处 空不空 空处定 空梵天 空谷集 空假中 空见论 空界色 空界想 空居天 空露地 空门子 空三昧 空始教 空世间 空王佛 空无我 空闲处 空闲室 空行相 空有三 空于神 空欲漏 空诸行 空自相 苦空曲 罗悟空 内外空 能食空 前际空 人空观 如实空 三空门 生空智 胜义空 十八空 十六空 十三空 十一空 四空处 四空定 四空天 所食空 他空见 太虚空 体空观 体空教 无记空 无际空 无散空 无始空 无为空 无性空 析空观 相空观 相空教 性空观 性空教 虚空藏 虚空华 虚空化 虚空会 虚空惠 虚空界 虚空身 虚空神 虚空天 虚空眼 虚空喻 虚空孕 悬空寺 异性空 有法空 有为空 真空观 真空教 中际空 重空观 自相空 自性空 谙法皆空 毕竟空行 不可得空 不空三藏 不思议空 成住坏空 大空三昧 大乐不空 大虚空藏 但空三昧 当体即空 地居空居 第一空法 第一空行 第一义空 恶取空者 二空真如 二种空住 非有非空 根随空转 观罪性空 海阔天空 即有即空 见已虚空 皆空无漏 劫空之后 解空第一 尽虚空界 空(二) 空(三) 空(四) 空差别相 空点二形 空华外道 空即是色 空见外道 空劫以前 空解脱门 空界有二 空空寂寂 空名度牒 空如来藏 空三摩地 空甚深相 空生空死 空无边处 空无我声 空无有果 空相三种 空心静坐 空性不空 空性差别 空性异门 空也念佛 空一切处 空一显色 空有二观 空有二论 空有二执 空有二种 空有二宗 空有论争 空有诤论 空中泪下 空中楼阁 空宗二谛 苦空无常 苦空无我 两脚捎空 妙有真空 偏真空理 清净空界 人法二空 如幻即空 如实不空 如实空镜 三界空花 三空不空 三空观门 三空摩地 三轮体空 三种空性 色不异空 色即是空 色空外道 山海空市 善取空者 生法二空 生空法有 生空三昧 胜义谛空 胜义空经 十八空论 十六种空 世俗谛空 鼠唧鸟空 双印二空 水空和尚 四大本空 四大皆空 四空处定 四种空性 所知空相 谈空说有 谓空假中 我多行空 我空法有 我空真如 无空论师 无为空死 无相空教 五蕴皆空 勿空疲劳 性空相空 性相二空 虚空藏法 虚空藏讲 虚空藏经 虚空藏院 虚空处定 虚空法身 虚空十义 虚空实有 虚空四名 虚空无边 虚空无为 虚空有无 虚空孕经 虚空智字 一切法空 引彼空住 游虚空天 有空不二 于空静处 缘起性空 章敬拨空 真空妙有 终归于空 重空三昧 诸法皆空 转受依空 总空性相 尊胜空住 不空钩观音 不空见菩萨 不空罥索法 不空罥索经 不空罥索王 不空如来藏 不空王三昧 不清净空界 不思议空智 成实偏空观 崇觉空禅师 纯空阴非子 从假入空观 从空入假观 大空曼荼罗 大空行三昧 大空之战具 地水火风空 第一义空经 非如空屋耶 非有非空门 观一切法空 贯穿法空性 海空智藏经 恒相续空界 堪入不空教 空法欲使有 空观破怖畏 空假中三观 空解脱门智 空界有二种 空空三摩地 空无边处地 空无边处定 空无边处天 空无常六譬 空无力待缘 空无相无愿 空无相无作 空无愿无相 空性无境心 空有力待缘 空有无碍宗 七地沈空难 七十空性论 三劫中不空 三空三摩地 生法二空观 石空寺石窟 唯识成空难 唯识性不空 唯有空阴聚 无常及苦空 无法有法空 五大虚空藏 五蕴皆空经 心念不空过 性虚空十义 虚空藏观经 虚空藏菩萨 虚空藏形像 虚空非大种 虚空慧菩萨 虚空库菩萨 一空一切空 一切皆空宗 亦有亦空门 因果皆空宗 有空中三时 真德不空宗 真空观四句 诸法毕竟空 八智证得空理 补特伽罗空性 不恒相续空界 不空成就如来 不空供养菩萨 不空金刚菩萨 不空罥索观音 不空罥索菩萨 大虚空藏印明 地水火风空识 二空无漏种子 法空无漏种子 法石慧空禅师 非常苦空非我 非空非有中道 即空即假即中 空境有六种愚 空能除遣十相 空室智通道人 空无边处解脱 空行有情势速 空性差别二种 空有各具二义 空有力不待缘 空宗性宗十异 苦空无常无我 马颊本空禅师 生空无漏种子 圣虚空藏菩萨 石霜性空禅师 司空本净禅师 体空无生观法 五大虚空藏法 孝义性空禅师 性空妙普庵主 修悲极于空处 虚空藏念诵法 虚空藏菩萨法 虚空藏菩萨经 虚空藏与明星 虚空容受三业 虚空无边超越 虚空云海明门 虚空孕菩萨经 雪峰慧空禅师 一切诸行空寂 幽州谭空和尚 真空从一禅师 镇州谈空和尚 诸行空性决定 不空供养宝菩萨 不空钩依菩萨法 大安乐不空菩萨 地水火风空识见 地水火风空五指 二种空所对治义 福智虚空藏菩萨 观虚空藏菩萨经 贯穿到边际空性 空无相无愿差别 空性差别成立义 如入宝山空手回 胜义谛空有七种 十种空相回向心 受者空及作者空 无边虚空处解脱 五大虚空藏菩萨 虚空藏菩萨经轨 虚空藏求闻持法 虚空藏与日月星 虚空无垢持金刚 虚空与空界差别 一切法等于虚空 应所修空有二种 应所证空有二种 有为空及无为空 不空大灌顶光真言 不空钩观自在菩萨 不空三昧大教王经 多修空住速证菩提 非是空中而受此报 贯穿补特伽罗空性 贯穿卽彼空性威德 尽虚空性穷未来际 空(sunya) 空三摩地亦名无相 清辨护法空有之争 色卽是空空卽是色 无边虚空处等解脱 虚空藏菩萨神咒经 虚空无边超越菩萨 虚空无边处定建立 雪峰慧空禅师语录 一切诸法皆等虚空 一翳在眼空华乱坠 依三自性立三种空 以世间道修习空性 真空家乡无生父母 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 大虚空藏菩萨念诵法 大虚空大菩萨念诵法 法空《海东高僧传》 空三摩地是上座住处 空无相无愿各有二种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虚空藏菩萨陀罗尼经 虚空无垢持金刚菩萨 出世空相应缘起随顺法 非我行相与空行相差别 佛说虚空藏菩萨陀罗尼 圣虚空藏菩萨陀罗尼经 十六行与空等三行相摄 无常苦空无我各有三种 邪见不缘虚空及非择灭 虚空藏菩萨经(一卷) 虚空无边处近分及根本 虚空孕菩萨经(二卷) 不空罥索咒心经(一卷) 大安乐不空金刚真实菩萨 大集大虚空藏菩萨所问经 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摩耶 等随观色乃至识皆空无我 四种空以四种行为所依止 无常苦与空无我二句分别 不空〔《神僧传》卷第八〕 不空罥索神咒心经(一卷) 大悲空智金刚大教王仪轨经 大空无相无愿解脱为所入门 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摩耶经 佛说不空罥索咒经(一卷) 鉴空〔《神僧传》卷第八〕 虚空藏菩萨问七佛陀罗尼经 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三十卷) 法与法空俱离有无二种分别戏论 阿弥陀三字法报应三身空假中三谛 不空罥索毗卢遮那佛大灌顶光真言 空无愿无相有闻思修及世出世差别 有见空见起因及龙猛无着造论因缘 缁门警训(十卷 前有空谷隆序) 不空罥索心咒王经(三卷或作二卷) 圣观自在菩萨不空王秘密心陀罗尼经 五大虚空藏菩萨速疾大神验秘密式经 虚空藏菩萨问七佛陀罗尼经(一卷) 自教迹不空悉地乐欲一切菩萨母明妃 最上根本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教王经 不空罥索陀罗尼经(二卷 有波仑序) 空海(Kukai 774~835) 一切虚空极微尘数出生金刚威德大宝三昧 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么耶般若波罗密多理趣经 灵裕(隋相州演空寺)[《续高僧传》卷九] 源空(Genku 1133~1212) 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昧耶经般若波罗蜜多理趣释 法空(代州五台山)[《续高僧传》卷三十五] 慧藏(隋西京空观道场)[《续高僧传》卷九] 慧熙(唐益州空慧寺)[《续高僧传》卷二十] 慧意(隋襄州景空寺)[《续高僧传》卷十六] 十八空论(一卷 亦十六,亦十八,亦十四。) 悟空(唐上都章敬寺)[《宋高僧传》卷第三] 佛说大悲空智金刚大教王仪轨经(五卷今作三卷) 怀空(唐徐州安丰山)[《宋高僧传》卷第二十] 鉴空(唐洛阳香山寺)[《宋高僧传》卷第二十] 空藏(唐京师会昌寺)[《续高僧传》卷二十八] 玄镜(隋京师空观寺)[《续高僧传》卷二十六] 不空(Amoghavajra 705-774) 怀空(唐安陆定安山)[《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九] 实叉难陀(唐洛京大遍空寺)[《宋高僧传》卷第二] 一切如来摩诃菩提金刚坚牢不空最胜成就种种事业三昧 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昧耶经般若波罗密多理趣释(二卷) 法聪(后梁南雍州襄阳景空寺)[《续高僧传》卷十六] 慧空(元观)(唐陕州回銮寺)[《宋高僧传》卷第九] 不空(慧朗)(唐京兆大兴善寺)[《宋高僧传》卷第一] 元慧(唐吴郡嘉兴法空王寺)[《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三] 佛说最上根本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教王经(七卷 前有圣教序) ▲ 收起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09】

  (界名)六界之一。谓无边之虚空也。

法相辞典 【110】

  瑜伽三卷三页云:又暗色、明色、说名空界,及孔隙。又诸暗色恒相续者,谓世界中间。不恒相续者,谓于余处。如是明色恒相续者,谓于自然光明天中。不恒相续者,谓于余处。
  二解  瑜伽二十七卷三页云:云何空界?谓眼耳鼻口咽喉等所有孔穴。由此吞咽,于此吞咽。既吞咽已;由此孔穴,便下漏泄。如是等类,说名空界。
  三解  瑜伽五十四卷十六页云:问:何等名空界?答:明暗所摄造色,说名空界。此亦二种。一、恒相续,二、不恒相续。若诸有情、所居处所,常暗常明;名恒相续。余不尔处,非恒相续。当知此亦依止色聚。又此空界,光明摄者,名为清净。隙穴摄者,名不清净。
  四解  俱舍论一卷二十一页云:论曰:诸有门窗及口鼻等,内外窍隙,名为空界。如是窍隙,云何应知?传说:窍隙卽是明暗。非离明暗,窍隙可取。故说空界,明暗为体。应知此体、不离昼夜,卽此说名邻阿伽色。传说:阿伽、谓积集色。极能为碍,故名阿伽。此空界色,与彼相邻;是故说明邻阿伽色。有说:阿伽、卽空界色。此中无碍,故名阿伽。卽阿伽色,余碍相邻,是故说名邻阿伽色。
  五解  法蕴足论九卷十九页云:云何空界?谓空界有二种。一、内,二、外。云何内空界?谓此身内所有各别空性空类,有执有受。此复云何?谓此身中随皮肉血骨髓等空、眼穴、耳穴、鼻穴、面门、咽喉、心腹肠肚等穴。由此通贮所饮所食,及令下弃。复有所余身内各别空性空类,是名内空界。云何外空界?谓此身外诸外所摄空性空类,无执无受。此复云何?谓外空迥邻阿伽色,是名外空界。前内此外,总名空界。
  六解  大毗婆沙论七十五卷九页云:问:空界、云何?答:如契经说:有眼穴空,有耳穴空,有鼻穴空,有面门空,有咽喉空,有心中空,有心边空,有通饮食处空,有贮饮食处空,有弃饮食处空,有诸支节毛孔等空;是名空界。阿毗达磨作如是说:云何空界?谓邻碍色。碍、谓积聚。卽墙壁等。有色近此,名邻碍色。如墙壁间空,丛林间空,树叶间空,窗牖间空,往来处空,指间等空,是名空界。有作是说:此文应言云何空界?谓邻难除色。然色有二种。一者、易除。谓有情数。二者、难除。谓无情数。此空界色、多近非情墙壁树等而施设故;名邻难除色。旧对法者、及此国师、俱说空界、处处皆有。谓骨肉筋脉皮血身分,昼夜明暗形显等处,皆有此色。问:缘空界色、眼识生不?有说:缘此,眼识不生。谓空界色。虽眼识境;而此眼识、毕竟不生。复有说者:缘空界色,眼识亦生。问:若尔;何故见不明了?答:此空界色,昼为明所覆,夜为暗所覆。故眼虽见;而不明了。
  七解  品类足论二卷十五页云:空界云何?谓邻阿伽色。 - 朱芾煌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11】

  (术语)般若部之经。以说诸法皆空之旨,故曰空经。法鼓经下曰:“佛告迦叶:一切空经是有余说。”

佛学常见辞汇 【112】

  指般若部的经典。 - 陈义孝编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13】

  (术语)无人之聚落。维摩经弟子品曰:“以空聚想入于聚落。”[囗@又](譬喻)人身之六根,假和合而无实主,譬之无人之聚落。涅槃经二十三曰:“空聚落者,是六入。”维摩经方便品曰:“是身如毒蛇,如怨贼,如空聚。”金光明经一曰:“是身虚伪,犹如空聚。六入村落,结贼所止。”六十华严经二十四曰:“依六入空聚,四大毒蛇所侵害。”止观七下曰:“头足支节,一一谛观,了不见我,何处有人及以众生?业力机关,假为空聚。”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14】

  (术语)十八空之一。空之亦空曰空空。智度论四十六曰:“何等为空空?一切法空,是空亦空,是名空空。”嘉祥仁王经疏二曰:“空破五阴,空空破空。如服药能破病,病破已,药亦应出。若药不出,即复是病。以空破诸烦恼病,恐空复为患。是故以空舍空,故名空空也。”

法相辞典 【115】

  辩中边论上卷八页云:能见此者,谓智能见内处等空。空智空故;说名空空。 - 朱芾煌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16】

  (术语)观人与法为空所显之真理。

佛学大词典 【117】

(一)日本佛塔建筑用语。指立于塔上之刹柱。于佛寺建筑中,塔之“平头”上有重重轮盘形建筑,通常称为相轮、盘盖或承露盘;然在日本,于三重、五重之塔中,仅留相轮之轮廓,亦即造立一种中空之轮,特称为空轮。相轮之轮数若固定为九个轮相者,又称为九轮,中心以轮竿贯穿之。塔有三重、五重之别,此或缘自密教三部、五部曼荼罗之说;其九轮之相则缘自胎藏界九尊之说。又塔之外形,次第而上,呈现地、水、火、风、空等五大之形象,九轮在其最上部,故称空轮。(参阅“承露盘”3254、“塔”5421)

  (二)四轮之一,位于风轮之下,包容器世间。(参阅“大地四轮”778)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18】

  (界名)此世界最下底之虚空也。轮为圆满之义。佛祖统纪三十一曰:“华严经云:三千大千世界,以无量因缘,乃成大地依于水轮风轮空轮,空无所依,众生业感,世界安住。”俱舍论十一曰:“诸有情业增上力,先于最下。依止虚空,风轮有生。”[囗@又](术语)空大曰空轮,五轮之一。[囗@又](物名)塔上所安之轮相也。又书九轮,经曰相轮。见九轮条。

佛学常见辞汇 【119】

  1.指此世界最底层的虚空轮。2.空大亦叫做空轮。 - 陈义孝编

佛学大词典 【120】

(一)佛教教义以“空”为极致,故称佛门为空门。

  (二)三解脱门之一。诸法依因缘生起而无自性,谓之空;若证得此空性,则得解脱而趋入涅槃,故称为空门。大智度论卷十八,列举人空、法空、有为空、无为空等观空相之法门,以匡正世人对诸法所执持之“常”、“有”等固定不变之见解。又其余二解脱门为无相门、无愿门。(参阅“三解脱门”644)

  (三)天台宗所谓进入佛教真理的四门之一。四门即:有门、空门、亦有亦空门、非有非空门。空门,乃观诸法为空而成就佛道之门。(参阅“四门”1723)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21】

  (术语)为破常有之见,我空法空有为空无为空等空相之法门也。智度论十八曰:“空门者,生空法空。”[囗@又]四门之一。有空四句分别之论法,第一为有门,第二为空门,第三为亦有亦空门,第四为非有非空门。天台于自家之四教尽有此四门云:五教章上曰:“法鼓经中,以空门为始,以不空门为终。”[囗@又]佛教之总名。以佛教主以空法为涅槃之门故也。智度论二十曰:“涅槃城有三门:所谓空、无相、无作。”

佛学常见辞汇 【122】

  1.佛教的总名,因佛教阐扬空的道理,并以空法作为进入涅槃之门。2.四门之一。见四门条。 - 陈义孝编

俗语佛源 【123】

  佛教以观察诸法“空性”为入道的法门,故称“空门”。一切事物从因缘相待而产生,没有固定不变的自性,虚幻不实,谓之“空”。如《大智度论》卷二十所说,进入“涅槃(不生不死)城”有三个门:空门、无相门和无作门。“空门”的内容很多,有我空、法空、有为空和无为空等。《大般若经》说“十六空”,《大智度论》说“十八空”,天台宗把“空门”列为“四门教法”之一,即有门、空门、亦有亦空门和非有非空门。在佛学上,本质上的“空”和现象上的“有”是统一的。“空门”在佛教中举足轻重,因以指称佛法。如唐·王维《叹白发》诗:“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亦指佛寺。如郁达夫《西游日录·游西天目》:“我们都有点未乐而忘返,想学学这天目山传说中最古的那位昭明太子的父亲,预备着把身体舍给了空门。”昭明太子的父亲梁武帝,曾三次舍身同泰寺为僧。佛寺称为“空门”,佛寺中的僧人也就称为“空门子”了。如《释氏要贤》卷上说:“出家人由此门(空门)入涅槃宅,故号空门子。”诗中亦以“空门”指冷落的门庭。如唐·陶翰《燕歌行》诗:“雄剑委尘匣,空门唯罗雀。”(李明权) - 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 编

佛识慧集 【124】

佛教的总名。因佛教宣说空的道理,又以空法为入涅槃之门,故名。

- 梵心居士编

佛学大词典 【125】

魔(梵ma^ra  )能夺慧命,破坏道法、功德、善本等。空魔即拨无因果之空见恶魔,亦即否定一切善恶因果,或以为诸法皆空之恶魔。楞严经卷九(大一九·一四九上):“有空魔入其心腑,乃谤持戒,名为小乘;菩萨悟空,有何持犯?其人常于信心檀越,饮酒啖肉,广行淫秽。”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26】

  (异类)拨无因果之空见恶魔。楞严经九曰:“有空魔入其心腑,乃谤持戒名为小乘,菩萨悟空有何持犯?其人常于信信檀越,饮酒啖肉,广行淫秽。”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