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訪問繁體版(BIG5)

佛教词典在线查询

共在16本字典中找到 334 条与“菩提”相关的内容
以下是全部词典的 第7页 查询结果:
提示:搜索结果中包含208个词条内容,为节省您的时间,你可以先看词条再看内容解释。 显示词条列表▼
菩提 大菩提 菩提藏 菩提场 菩提分 菩提会 菩提讲 菩提经 菩提乐 菩提门 菩提树 菩提水 菩提寺 菩提所 菩提心 菩提子 三菩提 五菩提 须菩提 阿耨菩提 成菩提心 出到菩提 达磨菩提 大菩提心 大菩提幢 独觉菩提 顿证菩提 发菩提心 方便菩提 后生菩提 即身菩提 净菩提心 明心菩提 菩提达摩 菩提达磨 菩提道场 菩提分法 菩提分品 菩提分修 菩提伽耶 菩提金刚 菩提流支 菩提流志 菩提萨埵 菩提树神 菩提索多 菩提仙那 菩提心戒 菩提心经 菩提心论 菩提心义 菩提行经 菩提智魔 七菩提宝 七菩提分 趣三菩提 三佛菩提 三菩提乐 三身菩提 三须菩提 三种菩提 上求菩提 声闻菩提 实智菩提 天须菩提 无上菩提 无相菩提 五种菩提 须菩提品 一乘菩提 缘觉菩提 真性菩提 证大菩提 诸佛菩提 跋曰罗菩提 钵罗笈菩提 成菩提补阙 大菩提五相 大菩提自性 端美三菩提 恶性须菩提 二种菩提心 发菩提心论 烦恼即菩提 净菩提心地 净菩提心观 净菩提心门 烂熟须菩提 摩地菩提心 摩诃菩提会 菩提场经法 菩提道灯论 菩提法智魔 菩提分别障 菩提鹘露支 菩提心观释 菩提有三障 菩提资粮论 入菩提行论 三藐三菩提 三种菩提心 胜义菩提心 退菩提声闻 五法退菩提 五种大菩提 须菩提尊者 应化佛菩提 缘理菩提心 缘事菩提心 真净菩提心 出生菩提心经 广释菩提心论 回向菩提声闻 金刚菩提三藏 菩提场庄严经 菩提道次第论 菩提分法择摄 菩提七种最胜 菩提五种分别 菩提心离相论 三摩地菩提心 三十七菩提分 三种发菩提心 三种离菩提障 声闻回向菩提 受菩提心戒仪 授发菩提心戒 四法不得菩提 四缘发菩提心 文殊问菩提经 无上正等菩提 诸佛无上菩提 转烦恼依菩提 庄严菩提心经 自力大菩提心 发正等菩提心品 共发菩提心授记 回向大菩提精进 决定正向三菩提 摩诃菩提僧伽蓝 菩提分法所缘相 菩提萨埵与佛陀 三十七菩提分法 未发菩提心授记 无上菩提誓愿证 行愿胜义菩提心 宝授菩萨菩提行经 初祖菩提达磨大师 多修空住速证菩提 发菩提心堕于决定 发菩提心破诸魔经 发心能为菩提根本 金刚顶发菩提心论 摩诃菩提质帝萨埵 菩提分法七位次第 菩提分法五门建立 菩提萨埵摩诃萨埵 菩提正道菩提戒论 三十七种菩提分法 速证无上正等菩提 文殊师利问菩提经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发菩提心论(二卷) 菩萨修三十七菩提分 菩提场庄严陀罗尼经 菩提福藏法化三昧经 菩提资粮论(六卷) 毗卢遮那如来菩提心赞 三十七种菩提分法修习 四缘能令菩萨退菩提心 文殊师利发菩提心愿文 诸阿罗汉不皆回向菩提 贯穿法现观回向大菩提性 回向菩提声闻是不定种姓 菩提场所说一字顶轮王经 菩提道次第传灯法师列传 若知牢狱苦,便发菩提心 广释菩提心论(一二同卷) 女身不能证得无上正等菩提 菩提行经(四卷今作二卷) 圣者文殊师利发菩提心愿文 菩提场庄严陀罗尼经(一卷) 回向菩提声闻由增寿行而证菩提 不还果已得未得菩提分等诸功德法 菩提场所说一字顶轮王经(五卷) 勤修止观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声闻唯住有余依涅盘界中回向菩提 无上正等菩提依瞻部洲百年位身等 一来果已得未得菩提分等诸功德法 一切如来普贤摩诃菩提萨埵三昧耶 预流果已得未得菩提分等诸功德法 佛说发菩提心破诸魔经(上下合卷) 菩提伽耶(Buddhagaya) 四法令在家出家二分菩萨速证无上菩提 金刚顶瑜伽中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论 受菩提心戒仪(普贤瑜伽金刚阿阇梨集) 菩提达摩(Bodhidharma ?~536) 菩提流支(Bodhiruci 约5~6世纪间) 菩提流志(唐洛京长寿寺)[《宋高僧传》卷第三] 菩提达摩(齐邺下南天竺僧)[《续高僧传》卷十六] 束草师(唐京兆菩提寺)[《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三] 文殊师利菩萨问菩提经论(二卷 一名伽耶山顶经论) 一切如来摩诃菩提金刚坚牢不空最胜成就种种事业三昧 摩诃菩提会(Maha Bodhi Society) 南谟阿梨耶婆卢枳帝烁钵罗耶菩提萨埵婆耶摩诃萨埵婆耶 菩提流支(魏南台永宁寺北天竺沙门)[《续高僧传》卷一] 金刚顶瑜伽中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论(亦名瑜伽总持教门说菩提心观行修持仪) 三十七菩提分(saptatrimsadbodhi-paksika-dharmah) ▲ 收起
佛学大词典 【109】菩提行经

梵名Bodhicarya^vata^ra  或  Bodhisattva-carya^vata^ra。凡四卷。龙树菩萨集颂,宋代天息灾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本经述说成菩提之道行。内容共有偈颂八品:(一)赞菩提心品(梵Bodhicitta^nus/am!sa^  ),(二)菩提心施供养品(梵Pa^pades/ana^  ),(三)护戒品(梵Samprajanya  -raks!an!a  ),(四)菩提心忍辱波罗蜜多品(梵Ks!a^nti  -pa^ramita^  ),(五)菩提心精进波罗蜜多品(梵Vi^rya  -pa^ramita^  ),(六)菩提心静虑般若波罗蜜多品(梵Dhya^na  -pa^ramita^  ),(七)菩提心般若波罗蜜多品(梵Prajn~a^  -pa^ramita^  ),(八)菩提心回向品(梵Parin!a^mana^  )。然本经另有梵本及西藏译本,皆于第二品之下另加菩提心持品(梵Bodhicittaparigraha  )、菩提心不放逸品(梵Bodhicitta^prama^da  )。

  关于本经之作者,汉译本题为圣龙树菩萨集颂,然于梵本及西藏译本则谓为寂天(梵S/a^ntideva  )之撰述。于本经护戒品之终有(大三二·五四七中)“圣龙树菩萨,一心之所集”,若作者自称圣龙树则颇难解。且本经与寂天所著大乘集菩萨学论(梵S/iks!a^samuccaya  )相关联之处甚多,而龙树思想之特征,则未见于此。故本经为寂天所撰殆可确定。[至元法宝勘同总录卷十、菩提行经と其の原书(大宫孝润,新佛教第七之十二)、M.  Winternitz:  Geschichte  der  indischen  Literatur,  Bd.  Ⅱ](参阅“入菩提行论”264)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10】菩提智魔

  (术语)与菩提法智魔同。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11】菩提

  (杂语)七菩提分为圣道之至极,故称为宝。见大日经。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12】菩提

  (名数)见七觉支条。

佛学常见辞汇 【113】菩提

  见七觉分条。 - 陈义孝编

佛识慧集 【114】菩提

又称七觉分或七觉支、七等觉支,为五根五力所显发的七种觉悟。

  1、择发菩提分。即以智慧简择法的真伪。

  2、精进菩提分。即以勇猛心,力行正法。

  3、喜菩提分。即心得善法,而生欢喜。

  4、轻安菩提分。即除去身心粗重烦恼,而得轻快安乐。

  5、念菩提分。即时刻观念正法,而令定慧均等。

  6、定菩提分。即心唯一境而不散乱。

  7、舍菩提分。即舍离一切虚妄的法,而力行正法。

- 梵心居士编

法相辞典 【115】趣三菩提

瑜伽七十卷十一页云:由二因缘,趣三菩提。一、无疑惑故,二、不可坏故。 - 朱芾煌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16】三佛菩提

  (名数)一应化佛菩提,于应当现之所,随即示现,谓出释氏宫去迦耶城不远,坐菩提树下金刚道场得无上菩提也。二报佛菩提,十地圆满,得真常之涅槃。如法华经寿量品所谓“我实成佛已来无量无边劫”是也。三法佛菩提,如来藏性本来清净,众生界即涅槃界也。经所谓“如来如实知见三界之相,不如三界,见于三界”是也。见法华论,法华玄义十、法华文句九。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17】三佛菩提

  (术语)法报化三身之佛果也。菩提以佛果而名。法华论曰:“示现三种佛菩提:一者应化佛菩提,随所应见而为示现故。(中略)二者报佛菩提,下地行满足得常涅槃证故。(中略)三者法佛菩提,谓如来藏性涅槃常恒清凉不变故。”安乐集上曰:“菩提有三种:一者法身菩提。二者报身菩提。三者化身菩提。”

法相辞典 【118】菩提

瑜伽三十五卷二十页云:一切烦恼,毕竟离系;于所知事,如实等觉;此乐名为三菩提乐。 - 朱芾煌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19】三身菩提

  (名数)同三佛菩提。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20】三须菩提

  (名数)一解空须菩提。前所明解空第一之须菩提也。二天须菩提。增一阿含经一曰:“喜着好衣,行本清净,所谓天须菩提比丘是。”三恶性须菩提。百缘经十曰:“金翅鸟,捉一小龙,龙命终,生于舍卫国婆罗门家,端正殊妙,因立字曰须菩提。年渐长大,智慧聪明。唯甚为恶性,嗔骂凡眼所见之人及畜生。父母亲属共厌患之,逐舍家入山,乃见鸟兽草木乃至风吹,亦生嗔恚。以山神之劝,见佛相好,心怀欢喜,礼佛足。佛为说嗔恚过患。须菩提闻佛说法,忏悔罪咎,豁然获得须陀洹果,精勤修习,遂证极果。”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21】三种菩提

  (名数)见三菩提条。

佛学常见辞汇 【122】三种菩提

  1.方便菩提、实智菩提、真性菩提。这三种菩提,实在就是一切众生本有的三种佛性,方便菩提就是缘因佛性,实智菩提就是了因佛性,真性菩提就是正因佛性。依文字般若,能证得方便菩提,依观照般若,能证得实智菩提,依实相般若,能证得真性菩提。2.声闻菩提、独觉菩提、 - 陈义孝编

法相辞典 【123】三种菩提

显扬三卷十九页云:菩提者:谓三种菩提。如经广说。一、声闻菩提。谓声闻乘转依所得寂灭,及趣寂灭道。二、独觉菩提。谓独觉乘转依所得寂灭,及趣寂灭道。三、无上正等菩提。所谓大乘转依所得寂灭,趣寂灭道;及作一切有情利益安乐道。 - 朱芾煌

佛识慧集 【124】三种菩提

即方便菩提、实智菩提、真性菩提。皆是一切众生本有的三种实性。

  方便菩提就是众生的因缘佛性;

  实智菩提就是众生的了因佛性;

  真性菩提就是众生的正因佛性。

- 梵心居士编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25】上求菩提

  (术语)对于下化众生而云上求菩提。向上而求菩提,向下而化众生也。上求菩提是自利,下化众生是利他,是为菩提心,菩萨之万行不出此二者。止观一上曰:“上求菩提,下化众生,发菩提心。”

佛学大词典 【126】声闻菩提

  为三种菩提之一。菩提,指果上之智慧。声闻果之智慧为听法之结果,与缘觉、佛之智慧分别由思惟、无师自修而得者不同,称为声闻菩提。优婆塞戒经卷一“三种菩提品”(大二四·一○三八上):“若得菩提,名为佛者,何以故,声闻、辟支佛人不名为佛?(中略)声闻之人,从闻得故,不名为佛;辟支佛人,从思惟已少分觉故,名辟支佛;如来无师,不依闻思,从修而得,觉悟一切,是故名佛。”[出生菩提心经](参阅“三菩提”631)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