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詞典在線查詢

共在9本字典中找到 124 條與「達磨」相關的內容
以下是全部詞典的 第7頁 查詢結果:
提示:搜索結果中包含92個詞條內容,為節省您的時間,你可以先看詞條再看內容解釋。 顯示詞條列表▼
達磨 達磨忌 達磨像 達磨宗 阿浮達磨 阿毗達磨 達磨般若 達磨畢利 達磨波羅 達磨阇那 達磨多羅 達磨弗多 達磨笈多 達磨羯羅 達磨廓然 達磨流支 達磨摩提 達磨菩提 達磨舍羅 達磨屍羅 達磨提婆 達磨馱都 達磨耶舍 窭噜達磨 瞿婁達磨 朗達磨王 蘆葉達磨 菩提達磨 屍羅達磨 阿浮陀達磨 阿毗達磨藏 達磨傳法偈 達磨計都佛 達磨面壁石 達磨婆陀那 達磨郁多羅 達磨俎邏多 郁伽陀達磨 阿毗達磨燈論 阿毗達磨集論 阿毗達磨釋名 阿毗達磨自性 達磨多羅禅經 入阿毗達磨論 薩達磨芬陀利 阿毗達磨大乘經 阿毗達磨發智論 阿毗達磨俱舍論 阿毗達磨六足論 阿毗達磨雜集論 達磨門下四神足 薩達磨芬荼利迦 攝阿毗達磨義論 郁伽陀達磨菩薩 阿毗達磨藏顯宗論 阿毗達磨法蘊足論 阿毗達磨教義綱要 阿毗達磨界身足論 阿毗達磨俱舍釋論 阿毗達磨品類足論 阿毗達磨識身足論 阿毗達磨順正理論 初祖菩提達磨大師 達磨[馬*犬]都 大乘阿毗達磨集論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 阿毗達磨集異門足論 阿毗達磨俱舍論本頌 阿毗達磨雜集論述記 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 薩達磨芬陀利修多羅 大乘阿毗達磨集有叁義 七事覺知阿毗達磨藏義 十四事覺知阿毗達磨藏義 阿毗達磨俱舍論(叁十卷) 達磨〔《神僧傳》卷第四〕 大乘阿毗達磨集論(七卷) 阿毗達磨藏顯宗論(四十卷) 阿毗達磨俱舍論本頌(一卷) 達磨大師住世留形內真妙用訣 達磨多羅禅經(二卷 有序)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二百卷) 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十六卷) 入阿毗達磨論(二卷 說一切有部) 阿毗達磨俱舍釋論(二十二卷 有慧恺序) 阿毗達磨發智論(二十卷,亦名說一切有部發智論) 阿毗達磨品類足論(十八卷 亦名說一切有部品類足論) 阿毗達磨識身足論(十六卷 亦名說一切有部識身足論) 阿毗達磨順正理論(八十卷 亦名說一切有部順正理論) 阿毗達磨集異門足論(二十卷 亦名說一切有部集異門足論) 阿毗達磨界身足論(叁卷或作二卷 亦名說一切有部界身足論) 阿毗達磨法蘊足論(十二卷或作十卷 亦名說一切有部法蘊足論 有靖邁後序) ▲ 收起
閱藏知津 【109】大乘阿毗達磨集論(七卷)

無著菩薩造  唐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
  本事分中叁法品第一,蘊、界、處。  攝品第二。有十一種:(相、界、種類、分位、伴、方時、一分、具分、更互、勝義)。相應品第叁。有六種:(不相離、和合、聚集、俱有、作事、同行)。成就品第四,有叁種。(種子、自在、現行)。決擇分中谛品第一(四聖谛)。法品第二(十二分聖教)。得品第叁(一建立補特伽羅有七種。二建立現觀有十種)。論議品第四。有七種:(義、釋、分別顯示、等論、攝、論軌、秘密)。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

閱藏知津 【110】阿毗達磨藏顯宗論(四十卷)

尊者衆賢造  唐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
  即順正理論廣文略出,而加序品。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

閱藏知津 【111】阿毗達磨俱舍論本頌(一卷)

世親菩薩造  唐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
  即《阿毗達磨俱舍論》中頌別行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

佛學大詞典 【112】達磨大師住世留形內真妙用訣

作者不詳。收于道教經典“雲笈七簽”卷五十七(道藏第六七七至七○二冊)。系假托我國禅宗初祖菩提達磨之名,論說呼吸法之作。今有其他版本刊行于世。

閱藏知津 【113】達磨多羅禅經(二卷 有序)

東晉迦維羅衛國沙門佛陀跋陀羅譯
  修行方便道安那般那念退分第一。修行勝道退分第二。修行方便道安般念住分第叁。修行勝道住分第四。修行方便道升進分第五。修行勝道升進分第六。修行方便道安般念決定分第七。修行勝道決定分第八。修行方便道不淨觀退分第九。住分第十。升進分第十一。決定分第十二。修行觀界分第十叁。已上皆五言頌。修行四無量叁昧第十四。修行觀陰分第十五。修行觀入分第十六(外六入如賊,內六入如空聚,亦說內外入爲此彼岸)。修行觀十二因緣第十七。已上皆長文。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

閱藏知津 【114】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二百卷)

唐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
  五百大阿羅漢造,廣釋說一切有部發智論。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

閱藏知津 【115】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十六卷)

唐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
  安慧菩薩、糅《大乘阿毗達磨集論》。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

閱藏知津 【116】入阿毗達磨論(二卷 說一切有部)

塞建地羅阿羅漢造  唐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
  略明五蘊,及叁無爲名義。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

閱藏知津 【117】阿毗達磨俱舍釋論(二十二卷 有慧恺序)

陳優禅尼國沙門真谛譯
  與《阿毗達磨俱舍論》同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

閱藏知津 【118】阿毗達磨發智論(二十卷,亦名說一切有部發智論)

尊者迦多衍尼子造  唐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
  雜蘊第一(蘊,梵名犍度)。世第一法納息一(納息,梵名跋渠)。智納息二。補特伽羅納息叁。愛敬納息四。無慚納息五。相納息六。無義納息七。思納息八。
  結蘊第二。不善納息一。一行納息二。有情納息叁。十門納息四。
  智蘊第叁。學支納息一。五種納息二。他心智納息叁。修智納息四。七聖納息五。
  業蘊第四。惡行納息一。邪語納息二。害生納息叁。表無表納息四。自業納息五。
  大種蘊第五。大造納息一。緣納息二。具見納息叁。執受納息四。
  根蘊第六。根納息一。有納息二。觸納息叁。等心納息四。一心納息五。魚納息六。因緣納息七。
  定蘊第七。得納息一。緣納息二。攝納息叁。不還納息四。一行納息五。
  見蘊第八。念住納息一。叁有納息二。想納息叁。智納息四。見納息五。伽陀納息六。
  彙門標目雲:佛滅後叁百年造,乃對法藏之根本也。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

閱藏知津 【119】阿毗達磨品類足論(十八卷 亦名說一切有部品類足論)

尊者世友造  唐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
  辯五事品第一,一色,二心,叁心所,四不相應行,五無爲。  辯諸智品第二。辯諸處品第叁。辯七事品第四。辯隨眠品第五。辯攝等品第六。辯千問品第七。舉二十門,各爲五十問答。辯決擇品第八。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

閱藏知津 【120】阿毗達磨識身足論(十六卷 亦名說一切有部識身足論)

提婆設摩阿羅漢造  唐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
  目幹連蘊第一,沙門目連,作如是說,過去未來無,現在無爲有,今依諸契經,種種破之。補特伽羅蘊第二,補特伽羅論者,作如是說,定有補特伽羅,性空論者,依諸契經,種種破之。因緣蘊第叁,問答諸法互爲因緣義。所緣緣蘊第四,問答諸所緣義。雜蘊第五,明起染離染等義。成就蘊第六,廣明十二心成就不成就等差別,十二心者,欲界系有四心﹕一善、二不善、叁有覆無記、四無覆無記;色無色界系各有叁心;除不善,並學心,無學心爲十二。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

閱藏知津 【121】阿毗達磨順正理論(八十卷 亦名說一切有部順正理論)

尊者衆賢造  唐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
  辯本事品第一,明蘊、處、界,叁種攝法。辯差別品第二,明二十二根差別,及破無因、一因、不平等因、辯心、心所、及不相應行等,及辯六因四緣。辯緣起品第叁,明叁界、五趣、七識住、九有情居、四生、及辯中有相、十二因緣相、有情世間相、器世間相。辯業品第四。辯隨眠品第五。辯賢聖品第六。辯智品第七。辯定品第八。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

閱藏知津 【122】阿毗達磨集異門足論(二十卷 亦名說一切有部集異門足論)

尊者舍利子說  唐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
  緣起品第一。世尊遊力士生處,住其所造初成臺觀,命舍利子代宣法要,舍利子承命,結集法毗奈耶。一法品第二,有叁門。二法品第叁,有二十七門。叁法品第四,有五十門。四法品第五,亦五十門。五法品第六,有二十四門。六法品第七,有二十四門。七法品第八,有二十叁門。八法品第九,有十門。九法品第十,略有二種。十法品第十一,略有二種。贊勸品第十二,佛從臥起,贊善勸持。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

閱藏知津 【123】阿毗達磨界身足論(叁卷或作二卷 亦名說一切有部界身足論)

尊者世友造  唐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
  本事品第一,明十大地法,十大煩惱,十小煩惱,五煩惱,五見,五觸,五受根,五法,六識身,六觸,六受,六想,六思,六愛。分別品第二,分別相應不相應等,略說十六門,廣有八十八門。後有釋基序。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

閱藏知津 【124】阿毗達磨法蘊足論(十二卷或作十卷 亦名說一切有部法蘊足論 有靖邁後序)

尊者大目幹連造  唐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
  學處品第一,明優婆塞五戒。預流支品第二,明四種法行:一親近善士、二聽聞正法、叁如理作意、四法隨法行。證淨品第叁,明四不壞淨:一佛證淨、二法證淨、叁僧證淨、四聖所愛戒。沙門果品第四,明四聖果。通行品第五,明四通行﹕一苦遲通行、二苦速通行、叁樂遲通行、四樂速通行。聖種品第六,明于衣食臥具知足,及樂斷樂修聖種。正勝品第七,明四正勤。神足品第八,明欲、勤、心、觀,四叁摩地。念住品第九,明身、受、心、法,四觀。聖谛品第十,明四聖谛。靜慮品第十一,明四禅法。無量品第十二,明慈、悲、喜、舍、定。無色品第十叁,明四空定。修定品第十四,明四修定:一得現法樂住、二得殊勝智見、叁得勝分別慧、四得諸漏永盡。覺支品第十五,明七覺支。雜事品第十六,明永斷一一法,皆能保彼定不退還,謂貪、瞋、癡,乃至苦、憂、擾、惱等。根品第十七,明二十二根。處品第十八,明十二處。蘊品第十九,明五蘊。多界品第二十,明界處蘊緣起,及處非處善巧。緣起品第二十一,明十二因緣法。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