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詞典在線查詢

共在9本字典中找到 229 條與「和尚」相關的內容
以下是全部詞典的 第8頁 查詢結果:
提示:搜索結果中包含216個詞條內容,為節省您的時間,你可以先看詞條再看內容解釋。 顯示詞條列表▼
和尚 大和尚 戒和尚 白足和尚 百靈和尚 寶壽和尚 本溪和尚 布袋和尚 草堂和尚 長耳和尚 船子和尚 打地和尚 大和尚山 大通和尚 大陽和尚 大珠和尚 洞安和尚 兜率和尚 法華和尚 佛澳和尚 浮杯和尚 福溪和尚 付衣和尚 公期和尚 古寺和尚 過海和尚 黑澗和尚 黑眼和尚 紅螺和尚 金牛和尚 金沙和尚 利山和尚 嶺珏和尚 龍山和尚 樓子和尚 蒙溪和尚 米倉和尚 米嶺和尚 椑樹和尚 破竈和尚 齊峰和尚 清田和尚 鵲巢和尚 日子和尚 乳源和尚 石臼和尚 石林和尚 石梯和尚 水空和尚 水潦和尚 水塘和尚 松山和尚 堂頭和尚 天王和尚 烏臼和尚 逍遙和尚 興平和尚 秀溪和尚 雪庵和尚 一休和尚 幽溪和尚 元康和尚 雲山和尚 則川和尚 止觀和尚 豬頭和尚 紫桐和尚 寶蓋山和尚 布水岩和尚 長平山和尚 大乘山和尚 大天壽和尚 後白雲和尚 後招慶和尚 龍穴山和尚 憩鶴山和尚 日容遠和尚 睡龍山和尚 天柱山和尚 延長山和尚 趙橫山和尚 智異山和尚 竹園山和尚 百丈涅槃和尚 滄州米倉和尚 徹翁和尚語錄 陳州石鏡和尚 鼎州德山和尚 鄂州茱萸和尚 福州永泰和尚 撫州覆船和尚 關南道吾和尚 灌州靈岩和尚 灌州羅漢和尚 漢南高亭和尚 杭州多福和尚 杭州天龍和尚 和尚在缽盂在 洪州東禅和尚 洪州米嶺和尚 湖南祇林和尚 華亭觀音和尚 吉州福壽和尚 吉州禾山和尚 吉州匡山和尚 吉州止觀和尚 嘉州東汀和尚 嘉州黑水和尚 建州夢筆和尚 金華俱胝和尚 金陵天寶和尚 晉州大梵和尚 晉州霍山和尚 京兆府米和尚 京兆公畿和尚 京兆叁相和尚 京兆蚬子和尚 京兆香城和尚 荊門上泉和尚 景川和尚語錄 絕海和尚語錄 朗州古堤和尚 連州寶華和尚 廬山護國和尚 廬山慶雲和尚 廬州大覺和尚 潞州渌水和尚 洛京柏谷和尚 洛京南院和尚 洛京嵩山和尚 密庵和尚語錄 明州布袋和尚 南雄地藏和尚 南嶽橫龍和尚 南嶽金輪和尚 南嶽南臺和尚 千歲寶掌和尚 泉州東禅和尚 泉州瓦棺和尚 饒州峣山和尚 如淨和尚語錄 韶州大曆和尚 韶州華嚴和尚 韶州林泉和尚 韶州靈瑞和尚 神會和尚遺集 蜀川西禅和尚 水西南臺和尚 蘇州西禅和尚 臺州浮江和尚 臺州勝光和尚 潭州谷山和尚 潭州靈泉和尚 潭州鹿苑和尚 潭州嶽麓和尚 魏府大覺和尚 婺州蘇溪和尚 襄州曆村和尚 新羅大茅和尚 新羅龜山和尚 新羅雲住和尚 興元大浪和尚 虛堂和尚語錄 玄泉二世和尚 雪江和尚語錄 楊州豐化和尚 仰山東塔和尚 義堂和尚語錄 義雲和尚語錄 益州西睦和尚 益州應天和尚 英州觀音和尚 郢州芭蕉和尚 幽州譚空和尚 袁州仰山和尚 月舟和尚遺錄 越州幹峰和尚 棗樹二世和尚 漳州浮石和尚 漳州羅漢和尚 鎮州大悲和尚 鎮州普化和尚 鎮州談空和尚 鎮州萬壽和尚 鎮州萬歲和尚 中峰和尚廣錄 竺仙和尚語錄 涿州紙衣和尚 淄州水陸和尚 梓州龍泉和尚 佛照光和尚語要 苦瓜和尚畫語錄 清拙和尚禅居集 嵩嶽破竈墮和尚 五臺秘魔岩和尚 新來和尚好撞鍾 永平元和尚頌古 終南山豐德和尚 琅琊山覺和尚語錄 跑了和尚跑不了廟 西源特芳和尚語錄 鹽山拔隊和尚語錄 楊岐方會和尚語錄 永源寂室和尚語錄 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鍾 大乘和尚(約8世紀) 虛堂和尚頌古評唱折中錄 天目中峰和尚廣錄(叁十卷) 華嚴和尚〔《神僧傳》卷第六〕 蚬子和尚〔《神僧傳》卷第九〕 華嚴和尚(唐幽州)[《宋高僧傳》卷第二十五] 金和尚(唐河東懸甕寺)[《宋高僧傳》卷第叁十] 狂僧(曹和尚)(漢洛陽告成縣)[《宋高僧傳》卷第二十二] 隱峰(亡名雉鸠和尚)(唐代州北臺山)[《宋高僧傳》卷第二] 自在(一缽和尚南印)(唐洛京伏牛山)[《宋高僧傳》卷第十一] ▲ 收起
五燈會元 【127】京兆蚬子和尚

  京兆府蚬子和尚,不知何許人也。事迹頗異,居無定所。自印心于洞山,混俗閩川,不畜道具,不循律儀。冬夏唯披一衲,逐日沿江岸采掇蝦蚬,以充其腹。暮即宿東山白馬廟紙錢中。居民目爲蚬子和尚。華嚴靜禅師聞之,欲決真假,先潛入紙錢中。深夜師歸,嚴把住曰:「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遽答曰:「神前酒臺盤。」嚴放手曰:「不虛與我同根生。」嚴後赴莊宗诏入長安,師亦先至。每日歌唱自拍,或乃佯狂泥雪,去來俱無蹤迹,厥後不知所終。 - 宋·普濟

五燈會元 【128】京兆香城和尚

  京兆府香城和尚,初參北院,問曰:「一似兩個時如何?」院曰:「一個賺汝。」師乃有省。僧問:「叁光景色謝照燭事如何?」師曰:「朝邑峰前卓五彩。」曰:「不涉文彩事作麼生?」師曰:「如今特地過江來。」問:「向上一路,請師舉唱。」師曰:「釣絲鈎不出。」問:「牛頭還得四祖意否?」師曰:「沙書下點落千字。」曰:「下點後如何?」師曰:「別將一撮俵人天。」曰:「恁麼則人人有也。」師曰:「汝又作麼生?」問:「囊無系蟻之絲,廚絕聚蠅之糁時如何?」師曰:「日舍不求,思從妄得。」 - 宋·普濟

五燈會元 【129】荊門上泉和尚

  荊門上泉和尚,僧問:「二龍爭珠,誰是得者?」師曰:「我得。」問:「遠遠投師,如何一接?」師按杖視之。其僧禮拜,師便喝。問:「尺壁無瑕時如何?」師曰:「我不重。」曰:「不重後如何?」師曰:「火裏蝍蟟飛上天。」 - 宋·普濟

佛學大詞典 【130】景川和尚語錄

  凡二卷。全稱本如實性禅師景川和尚語錄。又作景川錄、大龜錄。日本臨濟宗僧景川宗隆(1425~1500)撰,古文校正,日本寶曆八年(1758)刊行。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一冊。輯錄景川宗隆于興雲寺、大德寺、妙心寺、瑞泉寺、龍安寺等十叁會之開堂、上堂、小參、示衆、拈香法語,以及偈頌、道號、真贊、佛事、送亡、行狀、附錄等。

佛學大詞典 【131】絕海和尚語錄

凡二卷。又稱絕海國師語錄、絕海錄。日僧絕海中津(1336~1405)撰,俊承等編。收于大正藏第八十冊。輯錄明僧道聯所撰之序說B惠林寺語、承天寺語、偈頌、真贊、自贊、佛智廣照淨印翊聖國師年譜等。

五燈會元 【132】朗州古堤和尚

  朗州古堤和尚,尋常見僧來,但曰:「去!汝無佛性。」僧無對。或有對者,莫契其旨。仰山到參,師曰:「去!汝無佛性。」山叉手近前叁步應喏。師笑曰:「子甚麼處得此叁昧來?」山曰:「我從耽源處得名,沩山處得地。」師曰:「莫是沩山的子麼?」山曰:「世谛即不無,佛法即不敢。」山卻問:「和尚從甚處得此叁昧?」師曰:「我從章敬處得此叁昧。」山歎曰:「不可思議,來者難爲湊泊。」 - 宋·普濟

五燈會元 【133】連州寶華和尚

  連州寶華和尚,上堂:「看天看地,新羅國裏,和南不審,日銷萬兩黃金。雖然如此,猶是少分。」又曰:「盡十方世界,是個木羅漢,幡竿頭上道將一句來。」又曰:「天上龍飛鳳走,山間虎嘯猿啼。拈向鼻孔,道將一句來。」問僧:「甚處來?」曰:「大容來。」師曰:「大容近日作麼生?」曰:「近來合得一甕醬。」師喚沙彌將一碗水來,與這僧照影。因有僧問大容曰:「天賜六铢披挂後,將何報答我皇恩。」容曰:「來披叁事衲,歸挂六铢衣。」師聞之,乃曰:「這老凍齈作恁麼語話。」容聞,令人傳語曰:「何以奴緣不斷。」師曰:「比爲抛磚,只圖引玉。」師見一僧從法階堂下過,師乃敲繩床。僧曰:「若是這個,不請拈出。」師喜,下地诘之。僧無語,師便打。師有時戴冠子,謂衆曰:「若道是俗,且身披袈裟。若道是僧,又頭戴冠子。」衆無對。 - 宋·普濟

五燈會元 【134】廬山護國和尚

  廬山護國和尚,上堂曰:「有解問話者麼?出來對衆問看。」時有僧出禮拜,師曰:「來朝更獻楚王看。」便歸方丈。上堂:「實際理地,不受一塵。佛事門中,不舍一法。」又曰:「一法若有,毗盧墮在凡夫。萬法若無,普賢失其境界。諸上座,作麼生理論朝夕,恁麼上來向諸上座說個甚麼即得。若說叁乘十二分教,自有座主律師。若說世谛因緣,又非僧家之所議。若論佛法,從上祖宗,多少佛法,可與評量,總不如是。須知各各當人分上事,作麼生是諸上座分上事?知有底,對衆吐露個消息,以表平生行腳。參善知識,具爍迦羅目,不被人謾,豈不快哉!還有麼?」良久雲:「若無人出頭,買賣不當價,徒勞更商量。珍重!」僧問:「佛未出世時如何?」師曰:「雲遮海門樹。」曰:「出世後如何?」師曰:「擘破鐵圍山。」 - 宋·普濟

五燈會元 【135】廬山慶雲和尚

  廬州慶雲和尚,僧問:「叁乘十二分教即不問,如何是直截根源?」師曰:「十進九退。」曰:「如何即是?」師曰:「何日得休時。」問:「一言道斷時如何?」師曰:「未是極則處。」曰:「如何是極則處?」師曰:「冬後一陽生。」問:「諸法實相義,和尚如何說?」師曰:「口挂東壁上。」問:「佛令祖令今已委,向上機鋒事若何?」師曰:「令。」曰:「學人不曉,如何指示?」師曰:「收。」 - 宋·普濟

五燈會元 【136】廬州大覺和尚

  廬州大覺和尚,僧問:「牛頭未見四祖時,爲甚麼鳥獸銜華?」師曰:「有恁麼,畜生無所知。」曰:「見後爲甚麼不銜華?」師曰:「無恁麼,畜生有所知。」 - 宋·普濟

五燈會元 【137】潞州渌水和尚

  潞州渌水和尚,僧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還見庭前華藥欄麼?」僧無語。 - 宋·普濟

五燈會元 【138】洛京柏谷和尚

  洛京柏谷和尚,僧問:「普滋法雨時如何?」師曰:「有道傳天位,不汲鳳凰池。」問:「九旬禁足叁月事如何?」師曰:「不墜蠟人機。」 - 宋·普濟

五燈會元 【139】洛京南院和尚

  洛京南院和尚,僧問:「如何是法法不生?」師曰:「生也。」有儒者博覽古今,時呼爲張百會,谒師,師問:「莫是張百會麼?」曰:「不敢。」師以手于空畫一畫曰:「會麼?」曰:「不會。」師曰:「一尚不會,甚麼處得百會來。」 - 宋·普濟

五燈會元 【140】洛京嵩山和尚

  洛京嵩山和尚,僧問:「古路坦然時如何?」師曰:「不前。」曰:「爲甚麼不前?」師曰:「無遮障處。」問:「如何是嵩山境?」師曰:「日從東出,月向西頹。」曰:「學人不會。」師曰:「東西也不會?」問:「六識俱生時如何?」師曰:「異。」曰:「爲甚麼如此?」師曰:「同。」 - 宋·普濟

佛學大詞典 【141】密庵和尚語錄

  全一卷(或作二卷)。又作密庵鹹傑禅師語錄、密庵錄。宋代僧密庵鹹傑(1118~1186)撰,松源崇嶽、笑庵了悟等編。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刊行。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冊。編錄乾明禅院、太平興國禅寺、華藏禅寺、天童景德禅寺等七會之語錄,及小參、普說、頌贊、偈頌、法語、塔銘等。卷首有張镃之序文。  

五燈會元 【142】明州布袋和尚

  明州奉化縣布袋和尚,自稱契此,形裁腲﹝烏罪切﹞[月*妥]﹝奴罪切,﹞蹙額皤腹,出語無定,寢臥隨處,常以杖荷一布囊並破席,凡供身之具,盡貯囊中。入廛肆聚落,見物則乞,或醯醢魚菹,才接入口,分少許投囊中,時號長汀子。一日,有僧在師前行,師乃拊其背。僧回首,師曰:「乞我一文錢。」曰:「道得即與汝一文。」師放下布袋,叉手而立。白鹿和尚問:「如何是布袋?」師便放下布袋。曰:「如何是布袋下事?」師負之而去。先保福和尚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放下布袋,叉手。福曰:「爲只如此,爲更有向上事?」師負之而去。師在街衢立,有僧問:「和尚在這裏作甚麼?」師曰:「等個人。」曰:「來也!來也!」﹝歸宗柔和尚別曰:「歸去來。」﹞師曰:「汝不是這個人。」曰:「如何是這個人?」師曰:「乞我一文錢!」師有歌曰:「只個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靈物。縱橫妙用可憐生,一切不如心真實。騰騰自在無所爲,閑閑究竟出家兒。若睹目前真大道,不見纖毫也大奇。萬法何殊心何異,何勞更用尋經義?心王本自絕多知,智者只明無學地。非聖非凡複若乎,不強分別聖情孤。無價心珠本圓淨,凡是異相妄空呼。人能弘道道分明,無量清高稱道情。攜錫若登故國路,莫愁諸處不聞聲。」又有偈曰:「是非憎愛世偏多,子細思量柰我何。寬卻肚腸須忍辱,豁開心地任從他。若逢知己須依分,縱遇冤家也共和。若能了此心頭事,自然證得六波羅。我有一布袋,虛空無挂礙。展開遍十方,入時觀自在。吾有叁寶堂,裏空無色相。不高亦不低,無遮亦無障。學者體不如,求者難得樣。智慧解安排,千中無一匠。四門四果生,十方盡供養。吾有一軀佛,世人皆不識。不塑亦不裝,不雕亦不刻。無一滴灰泥,無一點彩色。人畫畫不成,賊偷偷不得。體相本自然,清淨非拂拭。雖然是一軀,分身千百億。」又有偈曰:「一缽千家飯,孤身萬裏遊。青目睹人少,問路白雲頭。」梁貞明叁年丙子叁月,師將示滅,于嶽林寺東廊下端坐磐石,而說偈曰:「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偈畢,安然而化。其後複現于他州,亦負布袋而行。四衆競圖其像。 - 宋·普濟

五燈會元 【143】南雄地藏和尚

  南雄州地藏和尚,上堂,僧問:「今日供養地藏,地藏還來否?」師曰:「打開佛殿門,裝香換水。」師與大容和尚在白雲開火路,容曰:「叁道寶階,何以個火路?」師曰:「甚麼處不是?」 - 宋·普濟

五燈會元 【144】南嶽橫龍和尚

  南嶽橫龍和尚,初住金輪。僧問:「如何是金輪第一句?」師曰:「鈍漢。」問:「如何是金輪一只箭?」師曰:「過也。」問:「如何是祖師燈?」師曰:「八風吹不滅。」曰:「恁麼則暗冥不生也。」師曰:「白日沒閑人。」 - 宋·普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