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名)梵名Tapana,八大地狱之第六。火随身起,热苦不堪,故曰炎热。见俱舍论世间品。
八大地狱之第六,此地狱火随身起,热苦不堪。 - 陈义孝编
(术语)见死相条。
(界名)日日饮血之地狱。见地藏本愿经上地狱名号品。
据俱舍论卷十一载,于赡部洲之下有八大热地狱,每一地狱各有四面门,四门之外各有炉煨增(梵Kuku^la )、尸粪增(梵Kunapa )、锋刃增(梵Asidha^ra^ )、烈河增(梵Ks!a^ra -madi^ )等四地狱,合为十六游增地狱,计八大热地狱总合为一二八游增地狱。以有罪业之众生游于此处,倍增苦恼,故称游增地狱。
又作游增地狱。即附属于八热地狱之小地狱。八热地狱为大地狱,每一大地狱各有十六小地狱。即于各大地狱狱城之四面门外,各有煻煨增、尸粪增、锋刃增、烈河增四处,共计十六处,称为十六游增地狱。八大热地狱合为一百二十八游增地狱。有罪业者游此地狱,倍增苦恼,故名游增。俱舍论卷十一(大二九·五八中):“十六增者,八捺落伽四面门外各有四所,(中略)四面各四增,故言皆十六。此是增上被刑害所,故说名增。本地狱中适被害已,重遭害故。有说有情从地狱出,更遭此苦,故说为增。”(参阅“地狱”2311)
(界名)八热八寒为大地狱。八大热一一各有十六小地狱,以一狱城之四面门外,各有炉煨增、尸粪增、锋刃增、烈河增之四处也,是名十六游增地狱。八大热合为一百二十八游增。有罪业之众生游此,倍增苦恼,故曰游增。俱舍论十一曰:“十六增者,八捺落伽四面门外各有四所。(中略)四面各四增,故言皆十六。此是增上被刑害所,故说名增。本地狱中适被害已,重遭害故。”
在八热地狱之中,每一根本地狱各有四门,每一门出去,都各有塘煨、尸粪、锋刃、烈河等四类地狱,所以每一根本地狱,有十六游增地狱。因这十六地狱是根本地狱的增属,而且有罪业的众生游此,倍增苦恼,所以叫做游增地狱。 - 陈义孝编
众合,梵语sam!gha^ta,音译为僧干。又作聚磕、堆压、合会。八热地狱之一。据长阿含经卷十九地狱品所载,此狱中有大石山,其山两两相对,罪人进入其中,两山自然相合,堆压糜碎罪人身体骨肉,其后两山复还原处。又有大铁象,举身发火,蹴蹋罪人,使其身体糜碎,脓血流出。又有狱卒捉罪人置磨石中,以磨磨之,或以大石压之,其凄苦难忍,欲求暂停而不可得。正法念处经卷六载,造杀生、偷盗、邪淫等三不善业者堕于此狱,并依其所造之业分上中下,上为堕根本合大地狱,中下则生十六别处,受极大苦。[大楼炭经卷二泥犁品、起世经卷三、立世阿毗昙论卷八、大毗婆沙论卷一七二](参阅“八热地狱”311)
(界名)八大热地狱之第三。见地狱条。
八热地狱之第三。 - 陈义孝编
(界名)受苦之众生不堪阿鼻之苦而叫唤,故曰阿鼻唤。
(名数)同于八寒地狱。
(名数)智度论所说十六小地狱之八地狱也。见地狱条。
(名数)与八炎火地狱同。
「八寒地狱」之一,此处众生身体因严寒而皮肉破裂,似红莲华,「钵(罕)【金+本】」读作「玻」。 - 庄春江居士编
钵头摩,梵名Padma ,巴利名Paduma 。又作波头摩地狱、钵特摩地狱、波头地狱。意译作红莲地狱。八寒地狱之一。据瑜伽师地论卷四载,受生此地狱者,严寒逼切,其身变成红赤之色,皮肤冻裂,故称红莲。另据立世阿毗昙论卷一地动品载,钵头摩地狱为十寒地狱中之第十,瞿伽离比丘以诽谤舍利弗及目犍连,堕此地狱。然长阿含经卷十九地狱品以之为热地狱之一种,其狱中皆呈赤色,如钵头摩华之色,故称钵头摩。又谓此地狱中火焰炽盛,罪人距火一百由旬,火已烧炙;距火六十由旬,两耳已聋;距火五十由旬,两目已盲,无所复见。[大楼炭经卷二泥梨品、起世经卷四地狱品]
(杂语)见大悲千手狱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