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訪問繁體版(BIG5)

佛教词典在线查询

共在13本字典中找到 188 条与“无常”相关的内容
以下是全部词典的 第8页 查询结果:
提示:搜索结果中包含146个词条内容,为节省您的时间,你可以先看词条再看内容解释。 显示词条列表▼
无常 常无常 二无常 三无常 无常刀 无常风 无常观 无常虎 无常偈 无常见 无常讲 无常经 无常狼 无常灭 无常鸟 无常磬 无常色 无常使 无常堂 无常相 无常想 无常行 无常性 无常依 无常义 无常院 无常钟 八种无常 变异无常 变易无常 别离无常 剎那无常 成无常品 当有无常 法性无常 垢净无常 观色无常 观身无常 合会无常 坏灭无常 俱分无常 苦空无常 六种无常 灭分无常 灭坏无常 念念无常 七种无常 起尽无常 入无常性 三种无常 散坏无常 刹那无常 生分无常 生起无常 世间无常 四无常偈 所有无常 无常故苦 无常观门 无常卽苦 无常皆苦 无常苦想 无常杀鬼 无常盛火 无常行相 无常迅速 无常依经 无常有三 无性无常 现随无常 相续无常 一期无常 有为无常 暂住无常 诸行无常 转变无常 毕竟无常住 常无常二身 此觉观无常 佛说无常经 空无常六譬 去来行无常 三启无常经 无常不恒欲 无常及苦空 无常行如电 无常义差别 无常有为相 一切行无常 诸行无常印 二因悟入无常 苦空无常无我 器世间无常性 世间我常无常 死与无常差别 外道七种无常 无常所作众苦 无常相十二种 一切诸行无常 诸行无常决定 祇园精舍无常院 无常差别有多种 无常性见有六种 五种修无常想行 一旦无常万事休 有情世间无常性 变异无常有十五种 乘事变异无常之性 地事变异无常之性 光明变异无常之性 库藏变异无常之性 三种无常所作众苦 山事变异无常之性 生老住无常非实有 十八界常无常分别 水事变异无常之性 死想与无常想差别 无常苦及无常故苦 无常无智有七种因 无常有为思愿缘生 无常与苦二句分别 严具变异无常之性 业事变异无常之性 一切种行无常苦想 一切诸行皆是无常 衣事变异无常之性 饮食变异无常之性 园事变异无常之性 诸欲无常虚伪不实 资具变异无常之性 非择灭与无常灭差别 等随观色乃至识有无常 无常(anitya) 无常苦空无我各有三种 一切自体诸行皆悉无常 于怨害有情所修无常想 三法是无常性观趣入上首 无常苦想有六种所对治法 无常苦与空无我二句分别 男女承奉所有变异无常之性 十六外事种种变异无常之性 舞歌乐事所有变异无常之性 香鬘涂饰所有变异无常之性 择灭非择灭无常灭三种差别 一切法常或无常或非常非无常 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寂静涅槃) ▲ 收起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27】诸行无常

  (术语)三法印之一。

法相辞典 【128】二因悟入无常

  显扬十四卷二十三页云:论曰:于无常性,如实智入;由二种因。一、由念住,二、由缘起。由念住故;于诸境界;系心令住。由缘起故;达彼法性。如经中说,见集起法,于身念住。乃至广说。 - 朱芾煌

佛学大词典 【129】苦空无常无我

  为有漏果报之四相,即四谛十六行相中苦谛之四行相,乃缘观苦谛之境而起之四种观解。又作无常苦空非我、非常苦空非我。中阿含经卷二十一说处经(大一·五六五下):“此因缘起及因缘起法,思念称量,善观分别无常苦空非我。”观无量寿佛经之第二观(大一二·三四二上):“八种清风从光明出,鼓此乐器,演说苦空无常无我之音。”[大乘义章卷三“四谛义”、法界次第初门卷中之下](参阅“四谛”1840)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30】苦空无常无我

  (术语)是即有漏果报之四相,谓之苦谛四行相。苦空无常无我者旧译。新译谓之非常苦空非我。俱舍论二十六曰:“苦圣谛有四相:一非常,二苦,三空,四非我。待缘故非常,逼迫性故苦,违我所见故空,违我见故非我。”观无量寿经曰:“八种清风,从光明出。鼓此乐器,演说苦空无常无我之音。”大乘义章三曰:“逼恼名苦,苦法迁流,说为无常。苦非我所,故名为空。苦非我体,名为无我。”

佛学常见辞汇 【131】苦空无常无我

  苦是说短暂的人生,有三苦八苦和无量诸苦;空即缘起性空,缘起是说世间诸法众缘和合而生起,性空是说众缘和合的诸法,其性本空,没有真实的自体;无常即诸行无常,是说世间诸法都是变化不停,生灭不断的,没有常住不变的个体;无我即诸法无我,是明五蕴假合的人身,没有真 - 陈义孝编

佛识慧集 【132】苦空无常无我

苦是说短暂的人生,有三苦八难和无量诸苦;

空即缘起性空,缘起是说世间诸法众缘和合而生起;

性空是说众缘和合的诸法,其性本空,没有真实的自体;

无常即诸行无常,是说世间诸法都是变化不停,生灭不断,没有常住不变的个体;

无我即诸法无我,是明五蕴假合的人身,没有真实不变的我体可得。

- 梵心居士编

法相辞典 【133】器世间无常

瑜伽三十四卷二页云:又世尊言:苾刍当知,此器世间,长时安住。过是已后,渐次乃至七日轮现。如七日经广说。乃至所有大地诸山大海,及苏迷卢大宝山王,乃至梵世,诸器世界,皆被焚烧。灾火灭后,灰烬不现;乃至余影,亦不可得。由此法门,世尊显示诸器世间,是无常性。 - 朱芾煌

阿含辞典 【134】世间我常无常

解读为「彼是我者彼即是世间,那是部分恒常不变,部分无常的」。(相关词「世间我常.世间我无常.世间我常无常.世间我非常非无常」) - 庄春江居士编

法相辞典 【135】死与无常差别

  大毗婆沙论三十八卷十七页云:死,无常,何差别?答:诸死,是无常;有无常,非死。谓除死,余行灭。问:何故复作此论?答:世说无常与死无异;欲显差别,故作斯论。谓死,唯内唯有情数,唯有根心;无常,通内外有情无情数,有根无根,有心无心。是谓差别。问:云何死亦无常?云何无常非死耶?答:最后命根灭,名死,亦无常。余时命根灭,名无常,非死。复次最后诸蕴灭,名死,亦无常。余时诸蕴灭,名无常非死。复次内诸蕴灭,名死,亦无常。外诸蕴灭,名无常,非死。如内外;有情数,无情数,有根,无根,有心,无心,应知亦尔。
  二解  发智论二卷十三页云:死无常何差别?答:诸死是无常;有无常非死。谓除死,余行。 - 朱芾煌

三藏法数 【136】外道七种无常

  [出入楞伽经]  一作已而舍无常作即造也。舍者。舍前造作之个也。谓外道计地水火风四大和合而造。后见四大相异。如地坚。水湿。火暖。风勤。各各不同。遂执为无常。故云作已而舍无常。二形处坏无常形处即形状也。谓外道计四大造色。能造所造。色体毕竟不坏。但观形状长短变坏等相。以为无常。故云形处坏无常。三即色无常谓外道计前形处。见其变坏。以为无常。今谓此形色。即是无常。故云即色无常。四色转变中间无常色转变者。谓生住异灭也。生即生相。住即成相。异即变相。灭即 - 明·一如等 撰

法相辞典 【137】无常所作众苦

瑜伽九十二卷十四页云:云何无常所作众苦?谓顺乐处,有背失故;起变坏苦。随顺苦处,现在前故;起厌离苦。一切自体、于终没时,皆灭坏故;有灭坏苦。当知是名三种无常所作众苦。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138】无常相十二种

集论四卷三页云:何等无常相?略有十二。谓非有相、坏灭相、变异相、别离相、现前相、法尔相、剎那相、相续相、病等相、种种心行转相、资产兴衰相、器世成坏相。何等非有相?谓蕴界处、于一切时,我我所性、常非有故。何等坏灭相?谓诸行生已卽灭,暂有还无故。何等变异相?谓诸行异生。由不相似相续转故。何等别离相?谓于诸行失增上力,或他所摄、执为己有。何等现前相?谓正处无常。由因随逐,今受无常故。何等法尔相?谓当来无常。由因随逐,定当受故。何等剎那相?谓诸行剎那后,必不住故。何等相续相?谓无始时来诸行生灭相续不断故。何等病等相?谓四大时分受命变异故。何等种种心行转相?谓于一时,起有贪心;或于一时,起离贪心。如是有瞋、离瞋,有痴、离痴,若合、若散,若下、若举,若掉、离掉,若不寂静、若寂静,若定、不定,如是等、心行流转故。何等资产兴衰相?谓诸兴盛、终归衰变故。何等器世成坏相?谓火水风三种成坏。有三灾顶。谓第二第三第四静虑。第四静虑、外宫殿等、虽无外灾成坏;然彼诸天、与宫殿等、俱生俱灭,说有成坏。 - 朱芾煌

佛学大词典 【139】一切诸行无常

  巴利语sabbesan%kha^ra^  anicca^。指一切有漏法皆不具有恒常之性。又作一切行无常。乃如来所说四法本末中之初法本末,亦为四忧檀那法之一。增一阿含经卷十八(大二·六三九上):“一切诸行皆悉无常,我今知之,于四部之众、天上、人中而作证。”同经卷十八(大二·六四○中):“一切诸行无常,是谓初法本末,如来之所说。”[菩萨地持经卷八、俱舍论光记卷一](参阅“诸行无常”(6300)

法相辞典 【140】诸行无常决定

瑜伽八十五卷八页云:云何诸行无常决定?由三种相。当知过去未来诸行,尚定无常;何况现在。何等为三?谓先无而有故,先有而无故,起尽相应故。若未来行,先所未有,定非有者:是卽应非先无而有。如是应非无常决定。由彼先时,施设非有。非有为先,后时方有。是故未来诸行,无常决定。若现在从缘行,生已决定有者;是卽应非先有而无。未来诸行,便应非是无常决定。现在诸行,亦应不与起尽相应。由现在行,从缘生已;非决定有。以有为先,施设非有。是故过去诸行无常决定。如是现在诸行,因未来行,先无而有,因过去行,先有而无;由此施设起尽相应。是故说言;当知去来诸行,无常性尚决定;何况现在。是名诸行,无常决定。又由二相,当知诸行,决定无常。一、由过去世,已灭坏故,二、由未来现在世,是应灭坏法故。 - 朱芾煌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41】祇园精舍无常

  (堂塔)释氏要览下曰:“西域传云:只桓西北角,日光没处,为无常院。若有病者,当安其中。意为凡人内心贪着房舍衣钵道具,生恋着心,无厌背故。制此堂,令闻名见题悟一切法无彼常故。”

法相辞典 【142】无常差别有多种

瑜伽五十二卷八页云:复次无常差别、当知亦有多种。谓坏灭无常,生起无常,变易无常,散坏无常,当有无常,现堕无常。若一切行、生已寻灭;名坏灭无常。若一切行、本无今有;名生起无常。若可爱诸行、异相行起;名变易无常。若不变坏可爱众具、及增上位,离散退失;名散坏无常。卽四无常,在未来时,名当有无常。卽现在世、正现前时,名现堕无常。若受用欲尘、多放逸者,但能思惟变易无常,散坏无常,现堕无常;广起悲叹愁愦忧悴。然于诸行,不能厌离。若诸外道、卽于如是诸无常性,多起思惟;少能方便厌患离欲。但于诸行一分厌离;不能究竟。若圣弟子、圆满思惟诸无常性,于一切行,究竟厌患;乃至解脱。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143】无常性见有六种

显扬十四卷二十三页云:论曰:无常性见、当知六种。一、世俗智。谓乃至顺决择分位。二、胜义智。谓乃至出世道位。三、声闻智。谓除无性无常义。四、菩萨智。谓于一切无常义。五、不善清净。谓彼二学智。六、善清净。谓彼二无学智。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144】五种修无常想行

瑜伽八十六卷一页云:于诸行中,修无常想行,有五种。谓由无常性、无恒性、非久住性、不可保性、变坏法性故。此中剎那剎那坏故无常。自体系属有限住寿故无恒。外事劫后决定无住,故非久住。寿量未满,容被缘坏,非时而死;故不可保。乃至尔所时住,于其中间,不定安乐;故变坏法。 - 朱芾煌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