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喻)发空空之声之鸟也。以譬不知真空妙理而滥言空。止观八上曰:“诸位全无,谬谓即是,犹如鼠唧,若言空空,如空鸟空。”同辅行曰:“不达谛理,谬说即名,何异怪鼠作唧唧声,即声无旨。滥拟生死即涅槃,亦如怪鸟作空空声,岂得滥同重空三昧。”
(杂语)空手作拳以诳小儿也。宝积经九十曰:“如以空拳诱小儿,示言有物令欢喜,开手拳空无所见,小儿于此复号啼。如是诸佛难思议,善巧调伏众生类,了知法性无所有,假名安立示世间。”智度论二十曰:“我坐道场时,智慧不可得。空拳诳小儿,以度于一切。”证道歌曰:“空拳指上生实解。”梵Riktamu&sdotblw;&tdotblw;i。
(术语)无形曰空。有形曰色。般若心经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止观五曰:“金錍抉膜,空色朗然。”
无形叫做空,有形叫做色。般若心经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 陈义孝编
无形叫做空,有形叫做色。般若心经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 梵心居士编
梵名Subhu^ti 之意译,巴利名同。音译须菩提、苏部底。又称善现、善业。为佛陀十大弟子之一,誉为解空第一。古代印度舍卫国婆罗门之子,名负梨。端正殊妙,智慧聪明无能及者。初以恶性为父母亲属所厌患,遂舍家入山林。山神引之诣佛,佛为其说嗔恚之过患,师乃自悔责,忏悔罪咎,豁然得须陀洹果,未久证阿罗汉果。[譬喻经卷一、维摩经文疏卷十三、大唐西域记卷四](参阅“须菩提”5361)
(人名)须菩提之翻名。四教仪集注上曰:“须菩提,翻空生,解空第一。”见须菩提条。
(杂名)得圣者之名,无圣者之实德者。
(一)诸佛之别名。以诸佛亲证诸法空性,寂静无碍,圣果无匹而称空王。依圆觉经载,佛为万法之王,故称空王。[诸经要集卷一“三宝部”敬佛篇念十方佛缘]
(二)古佛名。又作空王佛。法华经授学无学人记品(大九·三○上):“诸善男子!我与阿难等于空王佛所,同时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空王佛乃空劫时期出现之佛,空劫之前则万物未发生,故禅林中每以“空王以前”一语表示超越人类生命意识之境界,与“本来面目”、“父母未生以前”、“空劫以前”等为同类用语。
(术语)佛之异名。法曰空法。佛曰空王。以空无一切邪执,为入涅槃城之要门故也。圆觉经曰:“佛为万法之王,又曰空王,”沈佺期诗曰:“无言诵居远,清净得空王。”颂古联珠集曰:“空王以此垂洪范,锦上敷华知几重。”
佛的别名,因佛空无一切邪执。 - 陈义孝编
(术语)一切事物个个无自性也。注维摩经九曰:“观于空无,而不舍大悲。”注“肇曰:诸法之相,唯空唯无,然不以空无舍于大悲也。”
谓一切事物都没有自性。 - 陈义孝编
指诸法皆空之相状,或指真空之体相。因缘生法,无有自性,即空之相状。大智度论卷六(大二五·一○七上):“因缘生法,是名空相,亦名假名,亦说中道。”另据玄奘译之般若心经所说,诸法之空相乃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又佛典中,性、相二字常为同义字,故亦可作空性。
(术语)诸法皆空之相状。因缘生之法,无有自性,是空之相状也。智度论六曰:“因缘生法,是名空相,亦名假名,亦说中道。”同五十三曰:“须菩提常行无诤三昧,与菩萨同事,巧便乐说一种空相法门。”[囗@又]真空之体相,名为空相。般若心经曰:“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法藏略疏曰:“辨此空状,故云空相,或真空体相也。”
诸法皆空的相状。因缘生的一切法,无有自性,此即是空的相状。 - 陈义孝编
辩中边论上卷一页云:颂曰:虚妄分别有。于此二都无。此中唯有空。于彼亦有此。论曰:虚妄分别有者:谓有所取能取分别。于此二都无者:谓卽于此虚妄分别,永无所取能取二性。此中唯有空者:谓虚妄分别中,但有离所取及能取空性。于彼亦有此者:谓卽于彼二空性中,亦但有此虚妄分别。若于此非有,由彼观为空。所余非无故;如实知为有。若如是者;则能无倒显示空相。
二解 辩中边论上卷六页云:所知空性、其相云何?颂曰:无二有无故;非有亦非无。非异亦非一。是说为空相。论曰:无二、谓无所取能取。有无、谓有二取之无。此卽显空,无性为性。故此空相,非有非无。云何非有?无二有故。云何非无?有二无故。此显空相非有非无。此空与彼虚妄分别,非异非一。若异;应成法性异法。便违正理。如苦等性。若一;则应非净智境;亦非共相。此卽显空与妄分别,离一异相。
三解 杂集论六卷七页云:空相者:谓若于是处,此非有;由此理,正观为空。若于是处,余是有;由此理,如实知有。是名善入空性。如实知者:不颠倒义。问:于何处、谁非有?答:于蕴界处,常恒凝住不变坏法我我所等,非有。由此理,彼皆是空。问:于是处,谁余有?答:卽此处无我性。此我无性,无我有性,是谓空性。由彼诸行常等相我,此中无故,诸行恒时离我性相,无我真性,此中有故;非一向无。此俱名空性。故薄伽梵、密意说言:有、如实知有。无、如实知无。 - 朱芾煌
诸法皆空的相状,因缘生的一切法,无有自性,此即是空的相状。
- 梵心居士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