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确定;不犹豫。2.不退转;预定的未来(命运)已确定。 - 庄春江居士编
(杂语)开禅定之意,谓从禅起也。与出定同。
(术语)正决定也。玄应音义二十五曰:“广雅楷模品式法也。”法华玄义一上曰:“印是楷定不可改易。”
(术语)观空相之禅定。通于内外。内道之空定,三三昧是也。外道之空定,四无色定是也。亦曰四空定。是虽空诸法,而独不能空我,故还轮回于三有。大日经疏七曰:“若深求此中至[泳-永+颐],自然拨除因业,唯我性独存,乃至无一法入心,而证空定,最是世间究竟之理。是故垂尽三有,还堕三途。”
观察空相的禅定。 - 陈义孝编
观察空性的禅定。
- 梵心居士编
寂然静默,不谈是非。 - 陈义孝编
定多慧少的禅定。 - 陈义孝编
(术语)灭尽定之略。维摩经方便品曰:“不起灭定而现诸威仪,”新译仁王经上曰:“出入灭定,示现难量。”
灭尽定的简称。 - 陈义孝编
品类足论一卷七页云:灭定云何?诸已离无所有处染,止息想作意为先,心心所灭。
二解 入阿毗达磨论下八页云:灭定者:谓已离无所有处染,有顶心心所法灭。有不相应法、能令大种平等相续;故名为定灭。是有顶地加行善摄。或顺次生受,或顺后次受,或顺不定受。起此定已;未得异熟,便般涅盘;故不定受。此定能感有顶地中四蕴异熟。彼无色故。圣者能起。非诸异生。由圣道力、起此定故。圣者为得善法乐住,求起此定。异生于此,怖畏断灭;无圣道力;故不能起。圣者于此,由加行得。非离染得。唯佛世尊于此灭定,名离染得。初尽智时,已于此定能自在起;故名为得。诸佛功德,不由加行。随欲卽起,现在前故。 - 朱芾煌
(术语)正念与正定也。维摩经佛国品曰:“念定总持。”注“肇曰:念正念,定正定。”
正念与正定。 - 陈义孝编
正念与正定。
- 梵心居士编
显扬十九卷九页云:问云何起定?答:谓如有一、于能入定诸行状相,不复思惟:但以不定地分别相所摄定地同分作意、思惟诸法故;从此三摩地起。或因随所作,故起。或因决定所作,故起。或因期愿所作,故起。随所作者:谓衣钵众具业。决定所作者:谓大小便利、供事师长、乞食等行。期愿所作者:谓如有一、期许为他随有所作。或为更入余定;故从定起。 - 朱芾煌
即六时中之初夜。印度分一昼夜为六时,其中之初夜,我国古代称为亥时,即午后九时至十一时,禅林以之为就寝时刻,故称人定。
(杂名)初更三点,即亥时也。
(1597~1657)明代黄檗宗僧。江西建昌人,俗姓陈。字默子。生于明万历二十五年。及长,归投扬州兴禅禅院,精进学佛。后于崇祯五年(1632)东渡日本,住于长崎。时长崎中国人甚众,在如定东渡前,已有江西浮梁人真圆,于元和六年(1620)抵长崎,当地中国人因仰慕其德望,乃集资建一庵堂(即于今长崎市寺町之地),以真圆为开祖。此外,复建立一妈祖堂,祀奉天后圣母,以作为中国船只航海安全之祈祷所。此处初称南京寺,后改名为东明山兴福寺。当如定抵达长崎时,即至兴福寺参谒真圆大师,后即承继此寺,成为第二代祖师。
师于住山期间,除弘化一方外,并从事寺院营建,复建造石桥,因桥形如双圆之眼镜,故称为眼镜桥,系日本明式石桥之嚆矢。桥身坚固,历三百余年至今未损。后西天皇明历三年十一月三十日示寂,世寿六十一。[黄檗东渡僧宝传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