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名)一卷,唐不空譯。說摧叁世害毒之降叁世明王深法。
唐北天竺沙門大廣智不空同遍智譯
摧叁世有毒,令即證菩提。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
(經名)四卷,宋法賢譯。說念頻那夜迦天得種種悉地那法。頻那夜迦Vin&amacron;yaka者,豬頭象頭之二使者,歡喜天也。
瑜伽八十八卷二十六頁雲:複次如來成就六分得名無間論師子王。何等爲六?所謂最初往詣外道敵論者所。乃至恣其問一切義。凡所興論,非爲诤論,唯除哀愍諸有情故;其未信者,令彼生信;若已信者,令倍增長。又興論時,諸根寂靜,形色無變,亦無畏怖習氣隨逐。又終不爲諸天世間之所勝伏。一切世間無敵論者。能越一翻,唯說一翻,皆能摧伏。又諸世間極聰慧者,極無畏者,若與如來共興論時,所有辨才,皆悉謇讷;增上怖畏,逼切身心。一切矯術,虛詐言論,皆不能設。又複一切同一會坐處中大衆,皆于佛所,起勝他心。于彼外道敵論者所,起他勝心。又佛世尊、言詞威肅。其敵論者,所出言詞無有威肅。 - 朱芾煌
瑜伽五十一卷十一頁雲:問:若成就阿賴耶識;亦成就轉識耶?設成就轉識;亦成就阿賴耶識耶?答:應作四句。或有成就阿賴耶識,非轉識。謂無心睡眠、無心悶絕、入無想定,入滅盡定、生無想天。或有成就轉識;非阿賴耶識。謂阿羅漢、若諸獨覺、不退菩薩、及諸如來、住有心位。或有俱成就。謂余有情、住有心位。或有俱不成就。謂阿羅漢、若諸獨覺、不退菩薩、及諸如來、入滅盡定;處無余依般涅盤界。 - 朱芾煌
(經名)一卷,不空譯。先有歸命本經二十八尊之頌,次說成就此法之四緣:一親真善知識,二聽聞正法經王,叁作如理瑜伽觀,四隨法而行修奢摩他毗缽舍那。
(經名)一卷。唐不空譯。說軍荼利之印咒觀門者。
凡四卷。宋代法賢(?~1001)譯。略稱頻那夜迦天儀軌經。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冊。內容敘述頻那夜迦天(歡喜天)得成就一切衆生之利益,及此天相應于息災、增益、敬愛、調伏等四種法之咒咀法。
大毗婆沙論九十叁卷四頁雲:問:誰成就?爲法成就?爲補特伽羅成就耶?設爾;何失?二俱有過。所以者何?若法成就者;一切法既無作用。于無作用一切法中,何法能成就?何法所成就?若補特伽羅成就者;谛義勝義,補特伽羅,都不可得。既無真實補特伽羅;雲何說彼能成就法?答:應作是說:非法成就,亦非補特伽羅成就。然有真實成就性及不成就性;而無真實成就者及不成就者。如有真實雜染清淨,系縛解脫,流轉還滅,因果死生諸業異熟,道及道果,而無真實雜染清淨者,乃至修道證道果者。有作是說:法成就。問:若爾;法無作用,雲何成就?答:諸法雖無作用;而有功能。問:若爾;眼處應成就十一處,十一處亦應成就眼處。答:依此理說,亦無有過。皆有功能,互相引故。評曰:應作是說:能成就者、非法,亦非補特伽羅。無真實作用故。補特伽羅非實有故。然有四蘊五蘊生時,于如是類諸得俱轉,說名成就。與如是類非得俱轉,名不成就。問:若爾;經說當雲何通?如說如是補特伽羅,成就善法及不善法。答:此是世尊于諸蘊中依世俗說。不言實有補特伽羅、成就諸法。 - 朱芾煌
全一卷。唐代遍智、不空編集。又稱勝軍不動秘密儀軌、勝軍不動儀軌、勝軍儀軌。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冊。勝軍不動明王系大日如來之心所生,爲守護行者,遂顯四十八使者之身。本儀軌內容包括:功德、咒詛法、畫像法、道場觀、略布字法、供養法、不動尊贊、四十八使者之形像及本地、大自在蘇息之咒法等。
唐北天竺沙門大廣智不空譯
先有歸命二十八品頌,次明欲成就此法者,須具四緣,一親真善知識,二聽聞正法經王,叁如理作瑜伽觀,四隨法行修于奢摩他毗缽舍那。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佛在睹史多天,金剛手菩薩請說。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
唐北天竺沙門大廣智不空譯
明印咒觀門,文極精顯。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
宋中印土沙門法賢譯
純說種種成就法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
全一卷。宋代法賢譯。屬于密教雜密經之成就法儀軌。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冊。本經軌系由金剛陪啰縛所宣說之曼荼羅成就法,全經由曼荼羅分、一切成就分、觀想分、畫像儀軌分、護摩法分、觀想成就分等六分所成。陪啰縛,爲金剛神之名。
唐北天竺沙門大廣智不空譯
爲令菩薩不受勤苦,安樂相應,以妙方便,速疾成就,故說。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
意指北方不空成就佛之定境。如來入此叁昧後,從其左肩放五色光,照北方無量世界,乃至一切毛孔亦放五色光,遍滿北方盡虛空界。于彼世界現無量化佛,及難思廣大之佛刹,各各佛刹皆有無量無邊海會菩薩大衆圍繞,聞如來說法。令黑闇世界無日月處之衆生,乃至生盲者,皆得見毗盧遮那如來及十方界一切諸佛,令此等衆生,永離衆苦,受無量樂。[攝真實經卷上]
(術語)稱北方不空成就佛之叁摩地。見攝真實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