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朝一日死去,谓之“一旦无常”。如《醒世姻缘传》第三九回:“人人也都知道他死期不远,巴了南墙望他,倘得他“一旦无常”,可得合村安净。”一旦死去,什么都完了,谓之“一旦无常万事休”。如元·无名氏《马陵道》第二折:“哎,我一口钢刀豁口,觑一觑金瓜碎首,我可甚一旦无常万事休?”无常 ,指死亡。如有些佛寺在日落方位设“无常院”,让病重的僧人住在里面,等待圆寂。(可以参见“无常”条)不过,“一旦无常万事休”只是民间借用引申的说法,其实,佛教并不认为死去便“万事休”了。“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如旋火轮”(《楞严经》卷二)。死去,不过意味着另一个轮回的开始。(李明权) - 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 编
瑜伽三十四卷一页云:此中且依至教量理,如世尊说诸行无常。又此诸行,略有二种。一、有情世间,二、器世间。世尊依彼有情世间。说如是言:苾刍当知,我以过人清净天眼,观诸有情死时生时。广说乃至身坏已后,当生善趣天世界中。由此法门,显示世尊以净天眼,现见一切有情世间,是无常性。 - 朱芾煌
显扬十四卷十三页云:论曰:十五种变异者:谓分位变异、乃至一切种不现尽变异。分位变异者:谓从婴儿位、乃至老时、前后不相似,各别变异。显变异者:谓从妙色鲜肌、润泽肤体、乃至变为恶色麁肌、枯顇肤体。形变异者:谓肥瘦等变异。兴盛变异者:谓眷属资财、及戒见等、兴盛。与此相违,名衰退变异。支节变异者:谓先具诸支节,后变为不具。寒热变异者:谓于寒时,蜷局战栗;热则舒适流汗;希求冷暖等变异。他所损害变异者:谓手足蹴搏、蚊虻触等、身体变异。疲倦变异者:谓因走跳腾踯等、身劳变异。威仪变异者:谓四威仪、前后易脱损益变异。触对变异者:谓由顺苦乐等触变异故;苦乐等受变异。染污变异者:谓心所有贪瞋等大小两惑,娆乱变异。病等变异者:谓先无病苦,后为重疾所逼,身体变异。死变异者:谓先有寿命,后空无识,前后变异。青瘀等变异者:谓命终后,身色青瘀胀烂、乃至骨璅等变异。一切种不现尽变异者:谓骨璅位,烧坏离散;彼一切种、都无所见,变异。 - 朱芾煌
瑜伽三十四卷九页云:云何观察乘事变异无常之性?谓于一时,见种种乘,新妙庄严,甚可爱乐。复于一时,见彼朽故,离诸严饰。见此事已;便作是念:如是诸行,其性无常。余如前说。 - 朱芾煌
瑜伽三十四卷八页云:云何观察地事变异无常之性?谓由观见此地方所、先未造立道场天寺宅舍市鄽城墙等事;后见新造,善作善饰。复于余时,见彼朽故圯坼零落颓毁穿缺,火所焚烧,水所漂荡。见是事已;便作是念,如是诸行,其性无常。何以故?如是色相,前后转变,现可得故。 - 朱芾煌
瑜伽三十四卷十页云:云何观察光明变异无常之性?谓由观见种种明暗生灭变异。见此事已;便作是念:如是诸行,其性无常。余如前说。 - 朱芾煌
瑜伽三十四卷九页云:云何观察库藏变异无常之性?谓由观见种种库藏、一时盈满,一时灭尽。见此事已;便作是念:如是诸行、其性无常。余如前说。 - 朱芾煌
如无常所作众苦上说。 - 朱芾煌
瑜伽三十四卷八页云:云何观察山事变异无常之性?谓于一时,观见其山,丛林蓊欝,耸石巉岩。复于一时,见彼丛林,巉岩耸石,雕残颓毁,高下参差,火所焚烧,水所漂荡。见是事已;便作是念:如是诸行,其性无常,余如前说。 - 朱芾煌
瑜伽五十二卷五页云:复次云何应知生、老、住、无常、离色等蕴,无别实有?谓已遮未来诸行实有性;当知亦遮生实有性。所以者何?未来世生,自无所有;云何能生所余诸行。亦非现在生,能生现在诸行。由此生相,有差别名。所谓诸行若生,若起,若现在性。离此差别,生之异相,定不可得。诸聪慧者,不应说言:卽由现在,令彼诸行,成现在性。所以者何?若作是说;生、生诸行;当知义显卽现在性,能成现在。又一切法,各各别有自种子因;何须计有异生能生。又此生相,为卽诸行生耶?为是诸行生因耶?若卽诸行生者;计此生相,能生诸行;由有生故,诸行得生;不应道理。若是诸行生因者;诸行生时,于一一行,便有二生。谓生,能生。不应道理。如生,如是老、住、无常,由此道理,如应当知。故知生等,于诸行中,假施设有。由有因故;诸行非本,自相始起,说名为生。后起诸行,与前差别,说名为老。卽彼诸行,生位暂停,说名为住。生剎那后,诸行相尽;说名为灭。亦名无常。 - 朱芾煌
俱舍论二卷二十三页云:十八界中,无有一界全是常者。唯法一分无为是常。 - 朱芾煌
瑜伽三十四卷八页云:云何观察水事变异无常之性?谓先一时,见诸河渎池泉井等,涛波涌溢,醴水盈满。后于一时,见彼一切枯涸干竭。见是事已;便作是念:如是诸行,其性无常。余如前说。 - 朱芾煌
大毗婆沙论一百六十六卷五页云:问:死想亦通无漏;云何圣道作死行相耶?答:死为所缘,故名死想。然彼还作无常行相。问:若尔;死想,无常想,有何差别?有说:观察诸行最后无常,此想名死想。观察诸行剎那无常,此想名无常想。有说:观察有执受诸行无常,此想名死想。观察有执受无执受诸行无常,此想名无常想。有说:于有情处转,名死想。于法处转,名无常想。 - 朱芾煌
瑜伽六十七卷十五页云:问:若无常苦者;皆无常故是苦耶?答:或无常故;或自性故。谓所有行,坏苦故苦;彼无常故是苦。若苦苦故苦,行苦故苦;彼自性故是苦。损恼性故。苦所揉故。 - 朱芾煌
显扬十四卷二十二页云:复次何因缘故,于无常性,无智起耶?颂曰:由放逸、懈怠、见、昧、乏资粮、恶友、非正法,当知无智因。论曰:无常无智、有七种因。一、放逸。二、懈怠。三、倒见。四、愚昧。五、未多积集菩提资粮。六、由恶友。七、闻非正法。以于境界乐、及静虑乐,起放逸故;于无常性,不如实知。设不放逸;而复懈怠。设不懈怠;而复倒见。设无倒见;而复愚昧。设不愚昧;而未积集菩提资粮。设已修习菩提资粮;而随恶友。又复从彼闻非正法故,于无常不如实知。 - 朱芾煌
另译作「无常有为心缘生法、无常有为心缘生、无常有为心缘起法」,参看「无常」、「有为」、「思愿缘生」。 - 庄春江居士编
瑜伽六十七卷十五页云:问:若无常;是苦耶?设苦;是无常耶?答:诸苦、皆无常;有无常,非苦。谓道谛。所以者何?道非苦受等所摄,故非苦苦。道非变坏。何有变时,当生坏苦。道能解脱一切杂染品麁重故,能违一切生相续故;是故亦非行苦所摄。 - 朱芾煌
瑜伽三十四卷九页云:云何观察严具变异无常之性?谓由观见诸庄严具,一时未成,一时已成,一时坚固,一时破坏。见此事已;便作是念:如是诸行,其性无常。余如前说。 - 朱芾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