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詞典在線查詢

共在14本字典中找到 286 條與「涅槃」相關的內容
以下是全部詞典的 第9頁 查詢結果:
提示:搜索結果中包含158個詞條內容,為節省您的時間,你可以先看詞條再看內容解釋。 顯示詞條列表▼
涅槃 般涅槃 大涅槃 二涅槃 涅槃部 涅槃城 涅槃點 涅槃飯 涅槃分 涅槃風 涅槃佛 涅槃縛 涅槃宮 涅槃會 涅槃忌 涅槃際 涅槃界 涅槃經 涅槃樂 涅槃論 涅槃門 涅槃那 涅槃色 涅槃僧 涅槃山 涅槃聲 涅槃聖 涅槃食 涅槃臺 涅槃堂 涅槃頭 涅槃相 涅槃像 涅槃印 涅槃洲 涅槃宗 入涅槃 叁涅槃 般涅槃那 本涅槃妙 不趣涅槃 大般涅槃 二種涅槃 佛涅槃忌 甘露涅槃 後分涅槃 後住涅槃 寂靜涅槃 見法涅槃 究竟涅槃 流注涅槃 涅槃八昧 涅槃八味 涅槃疊那 涅槃寂靜 涅槃寂滅 涅槃四柱 涅槃學派 涅槃月日 涅槃字義 清淨涅槃 入般涅槃 叁涅槃門 叁種涅槃 生般涅槃 實相涅槃 贖命涅槃 四種涅槃 無上涅槃 無依涅槃 無余涅槃 無住涅槃 五種涅槃 現般涅槃 現法涅槃 驗入涅槃 有滅涅槃 有爲涅槃 有余涅槃 欲入涅槃 正向涅槃 中般涅槃 轉趣涅槃 自覺涅槃 自性涅槃 北本涅槃經 不住大涅槃 大般涅槃經 大乘涅槃經 法華涅槃時 方便乘涅槃 方便現涅槃 後教涅槃經 南本涅槃經 涅槃寂靜印 涅槃經後分 涅槃經義記 涅槃經義疏 涅槃經遊意 涅槃曼荼羅 上流般涅槃 生死即涅槃 生死與涅槃 十法見涅槃 文殊涅槃經 烏波提涅槃 無爲涅槃界 無余依涅槃 無住處涅槃 現法涅槃論 有余依涅槃 百丈涅槃和尚 大愛道涅槃經 大般涅槃經論 大般涅槃經疏 佛臨般涅槃經 拘屍那城涅槃 摩诃般涅槃那 末代贖命涅槃 涅槃四種大樂 涅槃像曼陀羅 涅槃宗五時教 文殊般涅槃經 下乘般涅槃障 小乘二家涅槃 轉生死依涅槃 自性清淨涅槃 般涅槃後灌臘經 不斷煩惱得涅槃 大般涅槃經後分 大般涅槃經集解 大般涅槃經玄義 二種涅槃(二) 淨飯王般涅槃經 外道小乘涅槃論 無余(依)涅槃 無余依妙涅槃界 修大涅槃得五事 有余(依)涅槃 本來自性清淨涅槃 佛臨涅槃記法住經 迦葉赴佛般涅槃經 涅槃夜阿阇世王夢 菩薩修十法見涅槃 釋外道小乘涅槃論 文殊師利般涅槃經 一佛出世二佛涅槃 大海八不思議喻涅槃 二十種小乘外道涅槃 憍梵波提入水定涅槃 色無色天計涅槃外道 小乘涅槃與大乘涅槃 一佛出世,二佛涅槃 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 涅槃(Nirvana) 佛入涅槃密迹金剛力士哀戀經 叁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寂靜涅槃) 大般涅槃經(Mahaparinirvana-sutra) ▲ 收起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145】四種涅槃

  (名數)法相宗所立,一本來自性清淨涅槃,雖有客塵煩惱,而自性清淨,湛如虛空,離一切分別之相,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唯真聖者自內所證,其性原爲寂靜,故名涅槃。二有余依涅槃,斷盡煩惱障所顯之真如也。有余依者,有漏之依身,對于所斷之煩惱而謂爲余。雖余此有漏之依身,而煩惱之障,永爲寂滅,故名涅槃。叁無余依涅槃,出生死之苦之真如也。是亦與有余依涅槃共斷煩惱障所得之真理,而顯于生死苦果斷謝之時即後時也。故卻無苦果之依身,謂爲無障依,衆苦永爲寂滅,謂爲涅槃。四無住處涅槃,是斷所知障所顯之真如也。所知障爲智之障。二乘之人爲有所知障,不了生死涅槃無差別之理,固執生死爲可厭,涅盤爲可欣。佛斷所知障得菩提之真智時,于生死涅槃離厭欣之情,但有大智,故住于生死,爲有大悲,故不住于涅槃,以利樂盡未來際有情,故謂之爲無住處。利樂之用雖常起,而亦常寂,故謂爲涅槃。此中一切之有情,有前之一,二乘之極聖,有前自證有余無余之叁,菩薩在初地已上有第一與第四之二,惟世尊具四也。問依大乘所說,則如來色身,總爲無漏清淨,非生死之苦果,何有有余涅槃?既無有余涅槃,無余亦宜無之?答曰:就佛身論有余無余,有二義:一如來之身,雖無實之苦果,然就示現似于苦果之依身而論有余無余也。如八相成道是。二就無漏色身之隱顯而論有余無余也。見唯識論十,百法問答鈔八。

叁藏法數 【146】四種涅槃

  [出成唯識論]  一本來自性清淨涅槃謂真如理。隨緣變造一切諸法。雖有煩惱垢染。而本性清淨。具足無量微妙功德。無生無滅。湛若虛空。一切衆生平等共有。與一切法不一不異。離一切相無有分別。故名本來自性清淨涅槃。(梵語涅槃。華言滅度。)二有余依涅槃謂煩惱之障雖滅。尚余欲界五陰之身而爲所依。故名有余依涅槃。(五陰者。色陰。受陰。想陰。行陰。識陰也。)叁無余依涅槃謂煩惱既盡。所余五陰之身亦滅。故名無余依涅槃。四無住處涅槃謂不住生死。不住涅槃。窮未來際。利樂有 - 明·一如等 撰

佛學常見辭彙 【147】四種涅槃

  法相宗所立。一、本來自性清淨涅槃,即雖有種種的煩惱,但其自性清淨,湛如虛空,離諸一切分別之相,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唯聖者能親證,其性原是寂靜。二、有余依涅槃,即生死之因與惑業雖盡,但猶余有漏依身之苦果。叁、無余依涅槃,即不但生死之因與惑業已盡,同時連依 - 陳義孝編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 【148】四種涅槃

指唯識宗所立的四種涅槃。《成唯識論》卷十載:一:本來自性清淨涅槃,指一切法之實性即爲真如之理,一切法雖爲客塵煩惱所覆障,然本來自性清淨,具有無量微妙功德,無生無滅,湛然如虛空,一切有情皆平等共有,與一切法不一不異,又離一切相而無有分別,且言語、思慮皆泯絕,唯聖者始能自內證之。二、有余依涅槃,指斷盡煩惱障所顯現之真如之理。煩惱障雖滅,然尚余欲界五陰之身而爲所依,故稱有余依涅槃。叁、無余依涅槃,指出離生死苦所顯現之真理。即煩惱斷盡,所余五陰之身亦滅,失去一切有爲法之所依,自然歸于滅盡,衆苦永寂。四、無住處涅槃,謂斷所知障所顯現之真理。即斷智之障,則得生死、涅槃無差別之深智,于二者無有欣厭,不住生死,亦不住涅槃,唯常與大智大悲相輔,窮未來際,利樂有情,然雖起悲智二用而體性恒寂。以上四種涅槃,其真如理體雖然有別,但其真正所顯得者,則爲後叁種涅槃,因本來自性清淨涅槃其性本寂,不由實相真如所顯,而後叁種涅槃則爲滅盡煩惱、依身、所知障後,方顯得者。 - 于淩波居士著

佛識慧集 【149】四種涅槃

法相宗所立四種涅槃。

  1、本來自性清淨涅槃。雖有種種的煩惱,但其性清淨,湛如虛空,離諸一切分別之相,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唯聖者能親證,其性原是寂靜。

  2、有余依涅槃。生死之因與惑業雖盡,然猶余有漏依身的苦果。

  3、無余依涅槃,不但生死之因與惑業已盡,同時連依身的苦果已滅,使之畢竟不生。

  4、無住處涅槃。是斷所知障所顯的真如,所知障是智知障,二乘人因有所知障,不明白生死涅槃無差別的道理,所以固執生死爲可厭,涅槃爲可欣,佛斷所知障得菩提之真智時,對生死與涅槃無厭欣之情,但有大智,故住於生死,爲有大悲,故不住於涅槃,以利樂盡於未來際之有情,故謂之爲無住歲。利樂之用雖常起,而亦常寂,故謂爲涅槃。

- 梵心居士編

佛學大詞典 【150】無上涅槃

證果之名;以涅槃之果無上,故稱無上涅槃。又若對二乘、外道等所證之有上涅槃而言,則佛所證之果,稱爲無上涅槃。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151】無上涅槃

  (術語)對于二乘所得之涅槃而雲大乘之涅槃爲無上。

佛學常見辭彙 【152】無上涅槃

  大乘的涅槃。 - 陳義孝編

佛識慧集 【153】無上涅槃

大乘的涅槃。

- 梵心居士編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154】無依涅槃

  (術語)同無余依涅槃。

佛學大詞典 【155】無余涅槃

梵語nirupadhis/es!a-nirva^n!a。爲“有余涅槃”之對稱。四種涅槃之一,九谛之一。新譯爲“無余依涅槃”。依,指依身,即人之身體。無余依涅槃系指斷煩惱障,滅異熟苦果五蘊所成之身,而完全無所依處之涅槃。[中阿含卷二“七車經”、大毗婆沙論卷叁十二、大智度論卷叁十一、瑜伽師地論卷十叁、卷二十一、卷八十六、成唯識論卷十](參閱“有余涅槃”2459)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156】無余涅槃

  (術語)梵語Anupadhiśe&sdotblw;a-nirv&amacron;&ndotblw;a,二涅槃之一。新雲無余依涅槃。身智皆灰滅之涅槃也。見涅槃條。

英漢對照詞典 【157】無余涅槃

Nirvana  without  residue  ==  無余涅槃

Both  the  cause  and  effect  of  reincarnation  are  extinguished,  both  afflictions  and  what  is  known  (Dharma)  are  extinguished.  All  kinds  of  suffering  are  externally  in  stillness.  There  is  no  further  residue.  Those  beings  are  Bodhisattva.

佛學常見辭彙 【158】無余涅槃

  二涅槃之一。見二涅槃條。 - 陳義孝編

阿含辭典 【159】無余涅槃

指解脫者的入滅。 - 莊春江居士編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160】無住涅槃

  (術語)四種涅槃之一。見涅槃條。

英漢對照詞典 【161】無住涅槃

Nirvana  of  no  dwelling  ==  無住涅槃

With  the  aid  of  interactive  wisdom  and  compassion,  those  who  do  not  dwell  in  birth  and  death,  nor  in  Nirvana,  but  continue  to  cross  living  beings  over  forever.

佛學常見辭彙 【162】無住涅槃

  四種涅槃之一。見四種涅槃條。 - 陳義孝編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