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朝一日死去,謂之“一旦無常”。如《醒世姻緣傳》第叁九回:“人人也都知道他死期不遠,巴了南牆望他,倘得他“一旦無常”,可得合村安淨。”一旦死去,什麼都完了,謂之“一旦無常萬事休”。如元·無名氏《馬陵道》第二折:“哎,我一口鋼刀豁口,觑一觑金瓜碎首,我可甚一旦無常萬事休?”無常 ,指死亡。如有些佛寺在日落方位設“無常院”,讓病重的僧人住在裏面,等待圓寂。(可以參見“無常”條)不過,“一旦無常萬事休”只是民間借用引申的說法,其實,佛教並不認爲死去便“萬事休”了。“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如旋火輪”(《楞嚴經》卷二)。死去,不過意味著另一個輪回的開始。(李明權) -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 編
瑜伽叁十四卷一頁雲:此中且依至教量理,如世尊說諸行無常。又此諸行,略有二種。一、有情世間,二、器世間。世尊依彼有情世間。說如是言:苾刍當知,我以過人清淨天眼,觀諸有情死時生時。廣說乃至身壞已後,當生善趣天世界中。由此法門,顯示世尊以淨天眼,現見一切有情世間,是無常性。 - 朱芾煌
顯揚十四卷十叁頁雲:論曰:十五種變異者:謂分位變異、乃至一切種不現盡變異。分位變異者:謂從嬰兒位、乃至老時、前後不相似,各別變異。顯變異者:謂從妙色鮮肌、潤澤膚體、乃至變爲惡色麁肌、枯顇膚體。形變異者:謂肥瘦等變異。興盛變異者:謂眷屬資財、及戒見等、興盛。與此相違,名衰退變異。支節變異者:謂先具諸支節,後變爲不具。寒熱變異者:謂于寒時,蜷局戰栗;熱則舒適流汗;希求冷暖等變異。他所損害變異者:謂手足蹴搏、蚊虻觸等、身體變異。疲倦變異者:謂因走跳騰踯等、身勞變異。威儀變異者:謂四威儀、前後易脫損益變異。觸對變異者:謂由順苦樂等觸變異故;苦樂等受變異。染汙變異者:謂心所有貪瞋等大小兩惑,娆亂變異。病等變異者:謂先無病苦,後爲重疾所逼,身體變異。死變異者:謂先有壽命,後空無識,前後變異。青瘀等變異者:謂命終後,身色青瘀脹爛、乃至骨璅等變異。一切種不現盡變異者:謂骨璅位,燒壞離散;彼一切種、都無所見,變異。 - 朱芾煌
瑜伽叁十四卷九頁雲:雲何觀察乘事變異無常之性?謂于一時,見種種乘,新妙莊嚴,甚可愛樂。複于一時,見彼朽故,離諸嚴飾。見此事已;便作是念:如是諸行,其性無常。余如前說。 - 朱芾煌
瑜伽叁十四卷八頁雲:雲何觀察地事變異無常之性?謂由觀見此地方所、先未造立道場天寺宅舍市鄽城牆等事;後見新造,善作善飾。複于余時,見彼朽故圯坼零落頹毀穿缺,火所焚燒,水所漂蕩。見是事已;便作是念,如是諸行,其性無常。何以故?如是色相,前後轉變,現可得故。 - 朱芾煌
瑜伽叁十四卷十頁雲:雲何觀察光明變異無常之性?謂由觀見種種明暗生滅變異。見此事已;便作是念:如是諸行,其性無常。余如前說。 - 朱芾煌
瑜伽叁十四卷九頁雲:雲何觀察庫藏變異無常之性?謂由觀見種種庫藏、一時盈滿,一時滅盡。見此事已;便作是念:如是諸行、其性無常。余如前說。 - 朱芾煌
如無常所作衆苦上說。 - 朱芾煌
瑜伽叁十四卷八頁雲:雲何觀察山事變異無常之性?謂于一時,觀見其山,叢林蓊欝,聳石巉岩。複于一時,見彼叢林,巉岩聳石,雕殘頹毀,高下參差,火所焚燒,水所漂蕩。見是事已;便作是念:如是諸行,其性無常,余如前說。 - 朱芾煌
瑜伽五十二卷五頁雲:複次雲何應知生、老、住、無常、離色等蘊,無別實有?謂已遮未來諸行實有性;當知亦遮生實有性。所以者何?未來世生,自無所有;雲何能生所余諸行。亦非現在生,能生現在諸行。由此生相,有差別名。所謂諸行若生,若起,若現在性。離此差別,生之異相,定不可得。諸聰慧者,不應說言:卽由現在,令彼諸行,成現在性。所以者何?若作是說;生、生諸行;當知義顯卽現在性,能成現在。又一切法,各各別有自種子因;何須計有異生能生。又此生相,爲卽諸行生耶?爲是諸行生因耶?若卽諸行生者;計此生相,能生諸行;由有生故,諸行得生;不應道理。若是諸行生因者;諸行生時,于一一行,便有二生。謂生,能生。不應道理。如生,如是老、住、無常,由此道理,如應當知。故知生等,于諸行中,假施設有。由有因故;諸行非本,自相始起,說名爲生。後起諸行,與前差別,說名爲老。卽彼諸行,生位暫停,說名爲住。生剎那後,諸行相盡;說名爲滅。亦名無常。 - 朱芾煌
俱舍論二卷二十叁頁雲:十八界中,無有一界全是常者。唯法一分無爲是常。 - 朱芾煌
瑜伽叁十四卷八頁雲:雲何觀察水事變異無常之性?謂先一時,見諸河渎池泉井等,濤波湧溢,醴水盈滿。後于一時,見彼一切枯涸幹竭。見是事已;便作是念:如是諸行,其性無常。余如前說。 - 朱芾煌
大毗婆沙論一百六十六卷五頁雲:問:死想亦通無漏;雲何聖道作死行相耶?答:死爲所緣,故名死想。然彼還作無常行相。問:若爾;死想,無常想,有何差別?有說:觀察諸行最後無常,此想名死想。觀察諸行剎那無常,此想名無常想。有說:觀察有執受諸行無常,此想名死想。觀察有執受無執受諸行無常,此想名無常想。有說:于有情處轉,名死想。于法處轉,名無常想。 - 朱芾煌
瑜伽六十七卷十五頁雲:問:若無常苦者;皆無常故是苦耶?答:或無常故;或自性故。謂所有行,壞苦故苦;彼無常故是苦。若苦苦故苦,行苦故苦;彼自性故是苦。損惱性故。苦所揉故。 - 朱芾煌
顯揚十四卷二十二頁雲:複次何因緣故,于無常性,無智起耶?頌曰:由放逸、懈怠、見、昧、乏資糧、惡友、非正法,當知無智因。論曰:無常無智、有七種因。一、放逸。二、懈怠。叁、倒見。四、愚昧。五、未多積集菩提資糧。六、由惡友。七、聞非正法。以于境界樂、及靜慮樂,起放逸故;于無常性,不如實知。設不放逸;而複懈怠。設不懈怠;而複倒見。設無倒見;而複愚昧。設不愚昧;而未積集菩提資糧。設已修習菩提資糧;而隨惡友。又複從彼聞非正法故,于無常不如實知。 - 朱芾煌
另譯作「無常有爲心緣生法、無常有爲心緣生、無常有爲心緣起法」,參看「無常」、「有爲」、「思願緣生」。 - 莊春江居士編
瑜伽六十七卷十五頁雲:問:若無常;是苦耶?設苦;是無常耶?答:諸苦、皆無常;有無常,非苦。謂道谛。所以者何?道非苦受等所攝,故非苦苦。道非變壞。何有變時,當生壞苦。道能解脫一切雜染品麁重故,能違一切生相續故;是故亦非行苦所攝。 - 朱芾煌
瑜伽叁十四卷九頁雲:雲何觀察嚴具變異無常之性?謂由觀見諸莊嚴具,一時未成,一時已成,一時堅固,一時破壞。見此事已;便作是念:如是諸行,其性無常。余如前說。 - 朱芾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