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悟不迷的心,本觉的妙心。
- 梵心居士编
指自觉觉他之行法。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则称为佛。大乘义章卷二十末(大四四·八六四下):“觉行穷满,故名为佛。”
(术语)自觉觉他之行法。大乘义章二十末曰:“觉行究满,故名为佛。”
(1575~1660)李氏朝鲜时代僧。俗姓金。字澄圆,号碧岩。九岁丧父,师事雪默,十四岁出家。后随浮休善修入俗离山,并随侍游历德裕、伽耶、金刚等名山。丰臣秀吉入侵时(1592),曾侍师持剑战于海中。宣祖三十三年(1599),代师于七佛庵安居讲经。三十九年丧母,洁斋于俗离山迦叶庵,勤行苦修,法誉渐高,求道者接踵而至,遂撰三箴以诫门徒;三箴即:思不妄、面不愧、腰不屈。门下弟子颇多,入室高足有翠微守初、白谷处能二师。显宗元年示寂,世寿八十六。著有禅源集图中决疑、看话决疑、释门丧仪抄各一卷。又师寂后,自其门下衍生翠微、白谷、枕虚、孤云、慕云、东林、莲花、碧川等八派。[报恩郡俗离山法住寺碧岩大师碑铭并序、赐报恩阐教圆照国一都大禅师碧岩碑铭并序(以上收录于朝鲜金石总览下、朝鲜寺刹史料上册)、朝鲜佛教通史、李朝佛教、朝鲜禅教史]
(术语)离一切迷妄之觉悟自性也。圆觉经曰:“若诸菩萨,以圆觉慧。圆合一切,于诸性相。无离觉性,此菩萨者,名为圆修三种自性清净随顺。”[囗@又]觉知之性。谓心识也。唯识论一曰:“非觉性故。”同述记一末曰:“觉者觉察,心心所总名。”
1.觉悟的自性。2.觉知之性。 - 陈义孝编
觉悟的自性,觉知之性。
- 梵心居士编
佛之尊称。又作世雄、梵雄。于觉道有大威猛力之英雄,故称觉雄。明觉禅师语录卷五(大四七·六九八中):“自西自东,应排罔象得象,必须觉雄让雄。”
(杂语)又作世雄,梵雄等。皆佛之尊称。觉雄者,于觉道有大威猛力也。祖英集曰:“必须觉雄让雄。”
(职位)见僧录司条。
(1053~1140)日本天台宗画僧。京都人。初名显智,别称鸟羽僧正、法轮院僧正。师事园城寺觉圆,究显密二教。从赖豪受灌顶。曾受鸟羽上皇召至离宫问秘要,崇遇甚笃。初居于园城寺法轮院,后任四天王寺、证金刚院(京都南部鸟羽离宫附近)、法成寺等别当之职。保延元年(1135)升任园城寺长吏,四年十月受命为延历寺第四十七代座主,然为避开山徒之嫉视,三日即退位。后隐居鸟羽,善绘画,尤长于讽刺画,世称鸟羽绘。或谓其为信贵山缘起与鸟兽戏画之作者,然无确证。保延六年示寂,世寿八十八。
(1244~1306)南宋僧。西蜀(四川成都)人。号镜堂。日本临济禅镜堂派之祖,该派为临济禅二十四派之一。师早年历参诸方名宿,后参谒临济宗杨岐派下环溪惟一而顿悟玄机。祥兴二年(1279,即日本弘安二年)偕无学祖元赴日,住禅兴寺弘法,受北条时宗之崇敬。不久迁净智寺,复为奥州兴德寺之开山,此后又住于圆觉、建长等寺。正安二年(1300)主持京都建仁寺,历时七年。后二条天皇德治元年九月示寂,世寿六十三。临终遗偈:“甲子六十三,无法与人说;任运自去来,天上唯一月。”付法于无云义天、月堂圆心、伯师祖棱等人,惜今已中绝。其遗骨分别由建仁、建长两寺造塔供奉。敕谥“大圆禅师”。著有四会语录三卷。[大圆禅师传、元亨释书卷七、延宝传灯录卷三]
(一)指佛所居之净土。又喻指心。僧清珙闲咏诗:“心田不长无明草,觉苑长开智慧花。”
(二)辽代僧。山西人。号鹏耆。生卒年不详。住燕京圆福寺。博通群经,复明外典,尤擅三密之法。曾从西天竺摩尼三藏深究瑜伽精义,又受诏开讲密乘经典,发扬真言教理,为世所崇。道宗太康三年(1077)奉敕撰大日经义释演密钞十卷(收于卍续藏第三十七册)。书成,赐紫服,号“总秘大师”。
(杂语)谓净土也。[囗@又]喻心也。僧清珙诗曰:“觉苑常开智慧花。”[囗@又](人名)辽燕京圆福寺沙门觉苑,号总秘大师。秘密瑜伽宗也。天佑皇帝大康三年奉勒撰大日经义释演密钞十卷。有赵孝严引文及自序。他无纪传可考。大康三年丁巳,宋神宗十年也。
(953~1007)日本天台宗僧。京都人。为檀那流之祖师。又称檀那僧都、檀那僧正、檀那院先德。出家于比睿山,师事慈惠僧正,研习天台教学,天资英敏,谙诵诸宗之章疏,后居于东塔南谷檀那院,大开讲席。与惠心院之源信并称于世。二人虽同以念佛为宗,然流派各殊,故有檀那流与惠心流之别。师尝修密教,从成信上人受秘密灌顶。成信示寂后,更就池上皇庆研练,遂达其玄奥,时皇庆犹未满三十岁,师不耻下问之精神,颇为世人所称道。长保五年(1003)任少僧都,翌年任大僧都。宽弘四年示寂,世寿五十五。著有观心念佛、草木成佛论、慈惠大僧正传等。[续本朝往生传、扶桑略记卷二十八、东国高僧传卷五]
用觉悟的心来观照一切。 - 陈义孝编
用觉悟的心来观照一切。
- 梵心居士编
为梵语buddha 之意译。又作觉、知者。即已舍去迷妄分别,自彻真源,开显真理,具有大慈悲、大智慧、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之圣者。大乘义章卷二十末(大四四·八六四下):“既能自觉,复能觉他,觉行穷满,故名为佛。□言自觉,简异凡夫。云言觉他,明异二乘。觉行穷满,彰异菩萨。是故独此偏名佛矣。”[杂阿含经卷十二、大智度论卷七十、俱舍论卷二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