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訪問繁體版(BIG5)

佛教词典在线查询

共在16本字典中找到 876 条与“”相关的内容
以下是全部词典的 第9页 查询结果:
提示:搜索结果中包含574个词条内容,为节省您的时间,你可以先看词条再看内容解释。 显示词条列表▼
八觉 本觉 遍觉 不觉 常觉 嗔觉 大觉 等觉 独觉 顿觉 恶觉 二觉 感觉 害觉 弘觉 慧觉 极觉 惊觉 警觉 净觉 觉岸 觉策 觉城 觉触 觉道 觉德 觉帝 觉法 觉范 觉分 觉观 觉光 觉海 觉华 觉皇 觉迹 觉坚 觉剑 觉力 觉了 觉路 觉轮 觉满 觉母 觉人 觉日 觉如 觉蕊 觉山 觉世 觉树 觉他 觉天 觉鍐 觉王 觉位 觉味 觉悟 觉心 觉行 觉性 觉雄 觉义 觉猷 觉圆 觉苑 觉运 觉照 觉者 觉支 觉知 开觉 苦觉 灵觉 妙觉 攀觉 七觉 清觉 三觉 善觉 始觉 四觉 随觉 所觉 贪觉 天觉 惟觉 文觉 五觉 心觉 性觉 徐觉 玄觉 仰觉 一觉 永觉 有觉 欲觉 圆觉 缘觉 真觉 正觉 证觉 种觉 自觉 祖觉 本觉智 毕竟觉 遍正觉 不死觉 出要觉 除觉支 从禅觉 大觉地 大觉母 大觉寺 大觉院 大圆觉 等觉位 等正觉 定觉分 定觉支 独觉乘 独觉道 独觉地 独觉身 独觉习 独觉行 独觉应 独觉住 观至觉 洪觉范 护意觉 皇觉寺 净觉院 净诸觉 究竟觉 居觉生 觉不觉 觉禅钞 觉道支 觉观风 觉苦觉 觉乐觉 觉魔子 觉起印 觉身乐 觉生寺 觉胜印 觉受乐 觉卧佛 觉悟知 觉悟智 觉域派 孔清觉 六觉身 妙觉地 妙觉位 妙觉性 泥融觉 念觉分 念觉支 平等觉 七觉宝 七觉分 七觉支 七声觉 七圣觉 亲里觉 亲属觉 轻侮觉 清觉寺 趣等觉 如实觉 三恶觉 善觉王 舍觉分 舍觉支 师子觉 世间觉 随分觉 随顺觉 我卑觉 我等觉 我胜觉 无等觉 无恚觉 无量觉 无上觉 喜觉分 喜觉支 相似觉 一宿觉 有无觉 语义觉 圆觉藏 圆觉会 圆觉经 圆觉寺 缘觉乘 缘觉慧 缘觉身 缘无觉 昭觉寺 真觉寺 正遍觉 正等觉 正尽觉 正觉华 正觉山 正觉寺 知断觉 自觉法 最正觉 八大人觉 宝觉禅寺 本觉流转 本觉内熏 本觉内薰 本觉下转 本觉真如 遍觉分行 不觉六相 不觉三相 不取正觉 不知不觉 部行独觉 成等正觉 成正觉佛 成自然觉 大觉金仙 大觉泼水 大觉世尊 大觉引颈 大日觉王 大圆觉寺 大正觉寺 等觉大士 等觉菩萨 等觉已下 等妙觉王 定等觉支 定趣正觉 定性缘觉 独觉菩提 独觉现观 独觉种姓 多杰觉拔 二种本觉 二种独觉 法云等觉 佛觉三昧 根力觉道 根力觉分 孤峰觉明 观觉兴衰 何东莲觉 见闻觉知 惊觉真言 精进觉分 精进觉支 净圆觉心 镜堂觉圆 九品觉王 久成正觉 觉阿上人 觉分决择 觉了法性 觉世旬刊 觉体四相 觉悟方便 觉悟分别 觉悟随眠 觉意三昧 觉知心行 觉诸觉灭 觉诸觉起 觉诸觉住 觉诸受灭 觉诸受起 觉诸受住 觉诸想灭 觉诸想起 觉诸想住 苦无欲觉 乐无欲觉 念遍觉支 念等觉支 毗卢觉王 平等觉经 平等正觉 七遍觉支 七等觉支 起信四觉 前正觉山 轻安觉分 轻安觉支 清净觉海 清净觉相 三世觉母 善觉长者 舍等觉支 声闻缘觉 施缘一觉 十劫正觉 始成正觉 事边际觉 随染本觉 随顺开觉 他缘觉心 他作他觉 贪觉觉者 谈论觉了 天童正觉 无警觉法 无觉无观 无上妙觉 无上正觉 喜等觉支 先觉宗乘 修护觉意 眼智明觉 一切觉法 依觉言说 有警觉法 有觉有观 于此觉了 欲界独觉 圆觉三观 缘觉法界 缘觉菩提 择法觉分 择法觉支 正等正觉 正觉一念 知觉灭尽 知觉胜如 知觉有报 住果缘觉 自觉觉他 自觉涅槃 自觉圣智 自觉悟心 自知自觉 自作自觉 宗赜慈觉 最等觉位 最清净觉 八大人觉经 不觉悟随眠 不觉现行位 不取正觉愿 部行喻独觉 崇觉空禅师 此觉观无常 等觉金刚心 等正觉无减 东山觉禅师 独觉不说法 独觉乘证得 独觉乘种性 独觉舍悲障 发觉净心经 观内觉如觉 观心觉梦钞 国土人民觉 见闻觉俱识 见闻觉识俱 金刚王宝觉 精进等觉支 久近如眠觉 觉报清禅师 觉不觉二相 觉观所寝食 觉心不生心 君山觉禅师 麟角喻独觉 梦觉相违难 命分齐受觉 七觉支次第 七觉支择摄 轻安等觉支 如来知觉生 入觉想地住 三十七觉分 三种独觉道 善摄诸觉想 身分齐受觉 十方普觉寺 是眼觉善说 誓不成正觉 受身最后觉 谁于觉睡眠 说缘自觉知 天封觉禅师 铁幢觉禅师 无觉少观定 无觉无观定 无上正等觉 五人于觉眠 五人于眠觉 五种独觉地 现等觉甚深 心行息觉知 一生入妙觉 有觉有观定 有觉有观息 于六觉心想 圆觉经略疏 缘觉乘十地 择法遍觉支 择法等觉支 昭觉辩禅师 正等觉无畏 知正觉世间 自觉谁称师 宝觉禅师语录 报恩觉然禅师 本觉若珠禅师 本觉守一禅师 本觉随染二相 本所经娱乐觉 长芦妙觉禅师 常觉不得成立 大觉禅师语录 东禅玄觉禅师 肥田慧觉禅师 功臣觉轲禅师 光孝慧觉禅师 华林善觉禅师 华严祖觉禅师 慧日智觉禅师 净因自觉禅师 觉城院信禅师 觉观三种发相 觉海法因庵主 觉华普照禅师 觉因觉习觉本 琅邪慧觉禅师 灵鹫慧觉禅师 庐州大觉和尚 明觉禅师语录 普净常觉禅师 三种觉悟所知 天童正觉禅师 魏府大觉和尚 无觉无观三昧 无觉有观三昧 无上正等正觉 五法摄大觉地 象耳袁觉禅师 小大二种缘觉 一切身行觉知 因缘二种缘觉 永嘉玄觉禅师 有觉有观三昧 圆觉经大疏钞 云盖证觉禅师 昭觉纯白禅师 昭觉道元禅师 昭觉克勤禅师 正等觉无所畏 众生本觉心莲 祖氏觉庵道人 独觉乘补特伽罗 独觉乘证得三种 惊觉一切如来印 觉知一切身入息 如来应供等正觉 三十七觉分次第 声闻与缘觉同异 一切无上觉者句 圆觉经五性差别 缘觉十二因缘院 宝觉祖心禅师语录 本觉法门始觉法门 不起觉想及已观想 初发心时便成正觉 大方广圆觉经大疏 大慧普觉禅师普说 大慧普觉禅师语录 大觉地中功德二种 大日金轮觉胜印明 觉分相应增上慧住 琅琊山觉和尚语录 率尔生觉非证我因 轻安觉支与舍觉支 声闻独觉成熟差别 声闲独觉所得转依 十五种相觉了诸行 示现等觉涅盘甚深 所见所闻所觉所知 天童正觉禅师广录 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永觉元贤禅师广录 于一切行成就大觉 圆觉经道场修证仪 智觉普明国师语录 大师是如来应正等觉 觉德《海东高僧传》 三十七觉分何地分别 三十七觉分实事唯十 声闻独觉有无余涅盘 永明智觉禅师唯心诀 智见明觉及现观差别 梦觉造善恶业受果不同 明觉禅师语录(六卷) 七法能于诸谛如实觉了 七事觉知阿毗达磨藏义 声闻独觉犹有烦恼余习 未觉不能知梦所见非有 现证境觉证外境有不成 有彼一切如来知见觉得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觉地所摄五法皆通假实 开觉自性般若波罗蜜多经 能于所知真实随觉通达慧 三十七觉分有漏无漏分别 十四事觉知阿毗达磨藏义 五根与三十七觉品法相摄 正见与择法觉支四句分别 正智与择法觉支四句分别 声闻独觉菩萨诸根差别五种 声闻无学依变化身证无上觉 五事与根力觉支道支等分别 大慧普觉禅师语录(三十卷) 二十一种想俱行修诸觉支差别 发觉净心经(二卷或作一卷) 共诸声闻独觉威力及不共威力 释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觉意三昧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二卷) 自觉(唐镇州)《净土往生传》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一卷)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疏(四卷) 五乘(人、天、声闻、缘觉、菩萨) 释摩诃般若波罗密经觉意三昧(一卷) 大觉琏禅师〔宋,惠洪《禅林僧宝传》〕 如来成等正觉转正法轮入大涅盘皆无二相 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二卷 有陈觉序) 玄觉(唐玉华寺)[《宋高僧传》卷第二] 永明智觉禅师〔宋,惠洪《禅林僧宝传》〕 东林照觉总禅师〔宋,惠洪《禅林僧宝传》〕 法悦(梁京师正觉寺)[《高僧传》卷十三] 黄龙宝觉心禅师〔宋,惠洪《禅林僧宝传》〕 僧范(齐邺东大觉寺)[《续高僧传》卷八] 云居宏觉膺禅师〔宋,惠洪《禅林僧宝传》〕 道元(成都昭觉寺)[《大明高僧传》卷第五] 法总(隋西京海觉道场)[《续高僧传》卷十] 慧觉(唐并州武德寺)[《续高僧传》卷十二] 觉救(唐洛京白马寺)[《宋高僧传》卷第二] 觉音(Buddhaghosa 5世纪中叶) 玄觉(唐温州龙兴寺)[《宋高僧传》卷第八] 袁觉(眉州象耳山)[《大明高僧传》卷第六] 正觉(明州天童寺)[《大明高僧传》卷第五] 祖觉(眉州中岩寺)[《大明高僧传》卷第六] 祖觉(眉州中岩寺)[《大明高僧传》卷第一] 宝岩(隋京师仁觉寺)[《续高僧传》卷二十六] 法因(平江府觉海寺)[《大明高僧传》卷第七] 法周(隋京师静觉寺)[《续高僧传》卷二十六] 慧光(齐邺下大觉寺)[《续高僧传》卷二十一] 慧觉(隋江都慧日道场)[《续高僧传》卷十二] 清江(唐襄州辩觉寺)[《宋高僧传》卷第十五] 希觉(汉钱塘千佛寺)[《宋高僧传》卷第十六] 常觉(宋东京普净院)[《宋高僧传》卷第二十八] 明觉(唐天目山千顷院)[《宋高僧传》卷第十一] 昙无最(魏洛都融觉寺)[《续高僧传》卷二十三] 自觉(唐镇州大悲寺)[《宋高僧传》卷第二十六] 觉朗(隋西京大禅定道场)[《续高僧传》卷二十一] 佛祖历代通载(三十六卷 前有翰林虞集序比丘觉岸序)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之钞(三十卷 前有宗密经序) 行觉(皓玉)(唐荆州国昌寺)[《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九] 如来应供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师觉月(Prabodhi Chandra Bagachi ?~1956) ▲ 收起
佛识慧集 【145】

觉悟不迷的心,本觉的妙心。

- 梵心居士编

佛学大词典 【146】

  指自觉觉他之行法。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则称为佛。大乘义章卷二十末(大四四·八六四下):“觉行穷满,故名为佛。”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47】

  (术语)自觉觉他之行法。大乘义章二十末曰:“觉行究满,故名为佛。”

佛学大词典 【148】

  (1575~1660)李氏朝鲜时代僧。俗姓金。字澄圆,号碧岩。九岁丧父,师事雪默,十四岁出家。后随浮休善修入俗离山,并随侍游历德裕、伽耶、金刚等名山。丰臣秀吉入侵时(1592),曾侍师持剑战于海中。宣祖三十三年(1599),代师于七佛庵安居讲经。三十九年丧母,洁斋于俗离山迦叶庵,勤行苦修,法誉渐高,求道者接踵而至,遂撰三箴以诫门徒;三箴即:思不妄、面不愧、腰不屈。门下弟子颇多,入室高足有翠微守初、白谷处能二师。显宗元年示寂,世寿八十六。著有禅源集图中决疑、看话决疑、释门丧仪抄各一卷。又师寂后,自其门下衍生翠微、白谷、枕虚、孤云、慕云、东林、莲花、碧川等八派。[报恩郡俗离山法住寺碧岩大师碑铭并序、赐报恩阐教圆照国一都大禅师碧岩碑铭并序(以上收录于朝鲜金石总览下、朝鲜寺刹史料上册)、朝鲜佛教通史、李朝佛教、朝鲜禅教史]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49】

  (术语)离一切迷妄之觉悟自性也。圆觉经曰:“若诸菩萨,以圆觉慧。圆合一切,于诸性相。无离觉性,此菩萨者,名为圆修三种自性清净随顺。”[囗@又]觉知之性。谓心识也。唯识论一曰:“非觉性故。”同述记一末曰:“觉者觉察,心心所总名。”

佛学常见辞汇 【150】

  1.觉悟的自性。2.觉知之性。 - 陈义孝编

佛识慧集 【151】

觉悟的自性,觉知之性。

- 梵心居士编

佛学大词典 【152】

  佛之尊称。又作世雄、梵雄。于觉道有大威猛力之英雄,故称觉雄。明觉禅师语录卷五(大四七·六九八中):“自西自东,应排罔象得象,必须觉雄让雄。”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53】

  (杂语)又作世雄,梵雄等。皆佛之尊称。觉雄者,于觉道有大威猛力也。祖英集曰:“必须觉雄让雄。”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54】

  (职位)见僧录司条。

佛学大词典 【155】

  (1053~1140)日本天台宗画僧。京都人。初名显智,别称鸟羽僧正、法轮院僧正。师事园城寺觉圆,究显密二教。从赖豪受灌顶。曾受鸟羽上皇召至离宫问秘要,崇遇甚笃。初居于园城寺法轮院,后任四天王寺、证金刚院(京都南部鸟羽离宫附近)、法成寺等别当之职。保延元年(1135)升任园城寺长吏,四年十月受命为延历寺第四十七代座主,然为避开山徒之嫉视,三日即退位。后隐居鸟羽,善绘画,尤长于讽刺画,世称鸟羽绘。或谓其为信贵山缘起与鸟兽戏画之作者,然无确证。保延六年示寂,世寿八十八。

佛学大词典 【156】

  (1244~1306)南宋僧。西蜀(四川成都)人。号镜堂。日本临济禅镜堂派之祖,该派为临济禅二十四派之一。师早年历参诸方名宿,后参谒临济宗杨岐派下环溪惟一而顿悟玄机。祥兴二年(1279,即日本弘安二年)偕无学祖元赴日,住禅兴寺弘法,受北条时宗之崇敬。不久迁净智寺,复为奥州兴德寺之开山,此后又住于圆觉、建长等寺。正安二年(1300)主持京都建仁寺,历时七年。后二条天皇德治元年九月示寂,世寿六十三。临终遗偈:“甲子六十三,无法与人说;任运自去来,天上唯一月。”付法于无云义天、月堂圆心、伯师祖棱等人,惜今已中绝。其遗骨分别由建仁、建长两寺造塔供奉。敕谥“大圆禅师”。著有四会语录三卷。[大圆禅师传、元亨释书卷七、延宝传灯录卷三]

佛学大词典 【157】

  (一)指佛所居之净土。又喻指心。僧清珙闲咏诗:“心田不长无明草,觉苑长开智慧花。”

  (二)辽代僧。山西人。号鹏耆。生卒年不详。住燕京圆福寺。博通群经,复明外典,尤擅三密之法。曾从西天竺摩尼三藏深究瑜伽精义,又受诏开讲密乘经典,发扬真言教理,为世所崇。道宗太康三年(1077)奉敕撰大日经义释演密钞十卷(收于卍续藏第三十七册)。书成,赐紫服,号“总秘大师”。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58】

  (杂语)谓净土也。[囗@又]喻心也。僧清珙诗曰:“觉苑常开智慧花。”[囗@又](人名)辽燕京圆福寺沙门觉苑,号总秘大师。秘密瑜伽宗也。天佑皇帝大康三年奉勒撰大日经义释演密钞十卷。有赵孝严引文及自序。他无纪传可考。大康三年丁巳,宋神宗十年也。

佛学大词典 【159】

  (953~1007)日本天台宗僧。京都人。为檀那流之祖师。又称檀那僧都、檀那僧正、檀那院先德。出家于比睿山,师事慈惠僧正,研习天台教学,天资英敏,谙诵诸宗之章疏,后居于东塔南谷檀那院,大开讲席。与惠心院之源信并称于世。二人虽同以念佛为宗,然流派各殊,故有檀那流与惠心流之别。师尝修密教,从成信上人受秘密灌顶。成信示寂后,更就池上皇庆研练,遂达其玄奥,时皇庆犹未满三十岁,师不耻下问之精神,颇为世人所称道。长保五年(1003)任少僧都,翌年任大僧都。宽弘四年示寂,世寿五十五。著有观心念佛、草木成佛论、慈惠大僧正传等。[续本朝往生传、扶桑略记卷二十八、东国高僧传卷五]

佛学常见辞汇 【160】

  用觉悟的心来观照一切。 - 陈义孝编

佛识慧集 【161】

用觉悟的心来观照一切。

- 梵心居士编

佛学大词典 【162】

  为梵语buddha  之意译。又作觉、知者。即已舍去迷妄分别,自彻真源,开显真理,具有大慈悲、大智慧、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之圣者。大乘义章卷二十末(大四四·八六四下):“既能自觉,复能觉他,觉行穷满,故名为佛。□言自觉,简异凡夫。云言觉他,明异二乘。觉行穷满,彰异菩萨。是故独此偏名佛矣。”[杂阿含经卷十二、大智度论卷七十、俱舍论卷二十五]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