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金剛菩薩之異名。見大樂不空條。
(菩薩)位于胎藏界曼荼羅金剛手院第一行金剛薩埵前之使者也。梵雲摩縛羅。譯言大力。爲忿怒形,青色。左手執獨股杵。踏蓮花。又爲香象菩薩之金剛名。
(菩薩)菩薩名。胎藏界金剛手院叁十叁尊之一。表斷惑之智德,故曰大輪,手持叁股之跋折羅。
總攝密教金剛界叁十七尊之菩薩。此尊一身兼具叁十七尊之妙用,頂上放金剛威怒光明,左右第一手各結智拳印,左第二手持蓮花,第叁手持羯磨杵,第四手持索,第五手持鈴,第六手持法輪;右第二手持五股杵,第叁手持摩尼珠,第四手持鈎,第五手持鎖,第六手持智劍,坐于白色大蓮花座上,身色如日,惟依經之不同而形像各異。于叁世叁界中,僅此尊能摧諸佛頂,以速成大悉地。[金剛峰樓閣一切瑜伽瑜只經卷上一切如來大勝金剛頂最勝真言大叁昧耶品、秘鈔問答卷十大勝金剛條]
(菩薩)又名大轉輪王。又名金剛手。大日所變之十二臂金剛薩埵也。是爲大妙經所說之攝一切佛頂輪王,即金輪佛頂也。瑜只經一切如來大勝金剛最勝真實叁昧耶品曰:“爾時遍照薄伽梵,複現種種光明,于頂上放金剛威怒光明,照諸菩薩。金剛手等皆各默然(表果界之言語道斷),複現身手具十二臂,持智拳印。複持五峰、金剛、蓮華摩尼、羯磨、鈎、索、鎖、鈴、智劍、法輪十二大印,身住千葉大白蓮華,身色如日,五髻有光明,其光無主,遍照十方。面門微笑,即說大勝金剛頂最勝真實大叁昧耶真言:唵摩诃(大),縛日羅(金剛),瑟抳灑(是雲頂是大金剛頂),吽怛羅纥哩惡吽(是五佛種子)。說此明已,複說頌曰:十方淨妙國,叁世及叁界。最尊獨無比,此大轉輪王。能摧諸佛頂,能攝諸等覺。親近爲眷屬,速成大悉地。若末法世人,長誦此真言。刀兵不能害,水火不能漂。蓮華金剛手,翼從爲侍衛。若誦一百八,則能滅百劫罪。若誦一千遍,則能成滿意願。若誦一洛叉,則得大金剛身。若誦一俱胝,則得成遍照尊。千佛來守護,決定無疑。”
(菩薩)胎藏界金剛手院第叁行第六位。密號曰細細金剛。司佛之內證。肉色,右手立大頭兩指,其間豎獨股,屈余叁指,左手持忿怒叁股,安膝上,坐于赤蓮。
(菩薩)即穢積金剛烏刍澀麼明王Ucchu&sdotblw;ma,主不淨處之執金剛也。經軌作穢迹。秘藏記作穢積。
(菩薩)即穢迹金剛也。
(明王)烏刍瑟摩。譯曰火頭。見烏刍沙摩條。
梵語karma-vajra。爲密教之法器,屬于輪寶。又作十字金剛(十字縛日羅)、十字羯磨、羯磨縛日羅、羯磨杵、輪羯磨。略稱羯磨。系以叁股金剛杵組合成十字形,置于大壇四隅,以此象征諸佛本具之作業智。叁股在四方,系“叁”乘以“四”,表摧破十二因緣之
義。又將羯磨金剛置于大壇上時,亦有采用蓮花形之羯磨臺者。大日經疏卷十六(大叁九·七四九上):“金剛有二種,一者智金剛,二者業金剛。此梵雲金剛羯磨,謂所作事業也。以此金剛業而加持故,得淨除其地。”[陀羅尼集經卷四、大日經卷五入秘密漫荼羅品、金剛頂瑜伽護摩軌、一字佛頂輪王經卷五、金剛頂瑜伽中略出念誦經卷叁]
(物名)法器名。橫叁股作十字者。于修法用之。羯磨者,必以金屬製,謂之羯磨金剛。大日經五曰:“以本性清淨故,羯磨金剛所護持故。淨除一切塵垢我,乃至株杌過患。”疏十六曰:“金剛有二種:一者智金剛,二者業金剛。此梵雲金剛羯磨,謂所作事業也。以此金剛業而加持故,得淨除其心地。”金剛頂義決曰:“若欲種族得增長,爐內作羯磨印相,謂叁股十字形。”此形爲叁股與叁股相突貫之相,正示金剛杵之作業者。
梵語vajra-ratna-kos/a。乃比喻大涅槃及衆生心地之淨菩提心,猶如金剛堅固之寶藏。此堅固之菩提心能成就一切如來之功德,縱然流轉六道,爲叁惑所纏縛,亦絕不受破壞。[大般涅槃經後分卷上、大日經疏卷一、卷二]
(譬喻)金剛寶之藏也。大涅槃及衆生心地之淨菩提心,皆譬以金剛堅固之寶藏。見大般涅槃經後分上,大日經疏一二等。
(一)謂戒法堅固不壞,因受持戒法可破除煩惱迷妄,功德堅固無比,故將戒法比喻爲堅利之金剛。[心地觀經卷叁]
(二)指梵網經所說之大乘菩薩戒。又作一心金剛戒。即本有無作之一心性戒,一得而永不失,具有無比之大用。梵網經卷下(大二四·一○○叁下):“金剛寶戒是一切佛本源,一切菩薩本源。”又金剛寶戒爲日本天臺宗所立圓頓戒(十重四十八輕戒)之異名,此戒系最澄依我國天臺智者大師之說而設。(參閱“圓頓戒”)5411)
(術語)梵網經所說之大乘戒也。又雲一心金剛寶戒。
原指釋尊在菩提樹下成道時之高座,後世亦泛指說法、說戒師及講會之導師等的高床座。(參閱“金剛座”3552、“高座”4358)
比喻如金剛之堅固不壞。經論中常見金剛不壞之身、金剛不壞勝地等語,均系取其堅固不壞之義。
(術語)謂如金剛之堅固不壞滅也。金剛不壞之身。金剛不壞勝地等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