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顯示超越相對、差別之一切絕對、平等真理之教法。即在佛教八萬四千法門之上,能直見聖道者。維摩經入不二法門品載有叁十叁種之不二法門。今之俗語多援引佛教“不二法門”一語,轉指學習某種學問技術唯一無二之方法。[舊譯華嚴經卷十、十二門論疏卷上](參閱“入不二法門”259)
(術語)不二之法門也。不二之理,佛道之軌範,故雲法。聖由之趣入,故雲門。佛教有八萬四千法門。不二法門,在諸法門之上,能直見聖道者也。維摩經載文殊師利問維摩诘:何等是不二法門?維摩默然不應。殊曰:善哉善哉!無有文字言語,是真不二法門也。肇曰:言爲世則謂之法,衆聖所由謂之門。十二門論疏上曰:“淨名以理爲門,一道清淨,故稱不二。真極可軌,所以雲法。至妙虛通,故雲門。”見不二條。
獨一無二的方法和訣竅。元·方回《贈刊工程禮》詩:“镂金镌石切瑤琨,深入詩家不二門。”佛法中有無數“法門”。簡單地說:“法門”就是入道的門徑;所謂“不二法門”就是不可思議、無所分別的絕對真理。《涅槃經·獅子吼品》說:“一者名爲涅槃,二者名爲生死。”可見“不二法門”也就是超越生死的涅槃境界。語本《維摩诘經·入不二法門品》:先有叁十一位菩薩,認爲消除生滅、垢淨、罪福等對立面,即“不二法門”。文殊菩薩認爲,“無言無說”才是“不二法門”。文殊又問維摩诘,維摩诘“默然無言”。文殊贊歎:這才“是真入不二法門”!(李明權) -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 編
乃指超越相對之差別,而入于絕對平等之境地。略作入不二門。維摩經卷中之入不二法門品,記載文殊師利等叁十二菩薩與維摩诘居士談論有關入不二法門之問答。其中,諸菩薩對生滅、善惡等相對原理,各提出超越此類相對問題之絕對答案,而以之爲不二法門;文殊師利則認爲無言無說,無示無識者爲不二法門;對此,維摩诘唯以沈默不語(默不二)顯示入不二法門。
對于上述叁種意義,諸家各有說法。僧肇認爲叁者之中以維摩之境界爲最高。慧遠則謂法門雖殊,然妙旨虛融,總爲一義,而唯以遣相、融相二門統攝之:(一)依舍遣相對,以表示高層次之絕對,此指諸菩薩之觀點,是爲遣相門。(二)認爲二法同體,非有所
舍遣,此即文殊及維摩之觀點,是爲融相門。[維摩經義記卷叁末、注維摩诘經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