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語)十地之第八。
十地之一。見十地條。 - 陳義孝編
瑜伽四十八卷十八頁雲:于此地中,舍先所有有加行有功用道,其心升上無加行無功用任運而轉不動勝道;是故此地,名不動地。卽由此義,當知說名無加行無功用無相住。如無加行無功用無相住中,廣說其相。
二解 瑜伽七十八卷叁頁雲:由于無相,得無功用。于諸相中,不爲現行煩惱所動。是故第八、名不動地。
叁解 顯揚叁卷二頁雲:八、不動地。謂諸菩薩、住此地中,先善修治第七地故;超過一切聲聞獨覺地,證得極淨微妙解脫解脫智見蘊。解脫一切相自在障故;得無功用任運相續道之所依止。是故此地,名爲不動。
四解 攝論叁卷二頁雲:何故八地說名不動?由一切相、有功用行、不能動故。世親釋七卷十七頁雲:何故八地名爲不動?由此地中、所有諸相及一切行,皆不能動。無性釋七卷二十頁雲:言不動者,謂一切相及一切行,皆悉不能動彼心故。第七地中,雖一切相、所不能動,不現行故;然不自在任運而轉。有加行故。第八地中,任運而轉。不作加行,無功用故。是名七八二地差別。
五解 成唯識論九卷十叁頁雲:八、不動地,無分別智,任運相續;相用煩惱,不能動故。 - 朱芾煌
修唯識行,于第四修習位中十地的第八位。此位菩薩,無漏無分別智,任運相續,一切有相功用及諸煩惱,不能動之。如《解深密經》雲:由于無相得無功用,于諸相中不爲現行煩惱所動,是故第八名不動地。唐代遁倫撰著《瑜伽論記》,有雲:“真智得無功用所動,俗智雖有功用而不爲現行煩惱所動,名爲不動。” - 于淩波居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