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詞典在線查詢

共在9本字典中找到 70 條與「不退」相關的內容
以下是全部詞典的查詢結果:
提示:搜索結果中包含44個詞條內容,為節省您的時間,你可以先看詞條再看內容解釋。 顯示詞條列表▼
當前顯示「四不退」的詞條結果 顯示所有
佛學大詞典 【1】不退

  謂于修行過程中,已證得不退轉之情形有四種之別。(一)慈恩大師窺基所立之說,即:(一)信不退,指“十信位”之中,第六位以上之菩薩,不再生起邪見。(二)  位不退,指十住位中第七位以上之菩薩,不再退轉回二乘之位。(叁)證不退,指初地以上之菩薩,已不再退失所證之法。(四)行不退,指八地以上之菩薩,能行各種有爲與無爲諸法而不退轉。懷感之釋淨土群疑論卷四亦同此主張。[法華經玄贊攝釋卷二、釋淨土群疑論探要記卷九]

  (二)迦才之淨土論卷上所說,即:(一)念不退,指八地以上之菩薩。(二)行不退,指初地以上之菩薩。(叁)位不退,指十解(即十住位)以上之菩薩。(四)處不退,指達于西方淨土之境地,即生于彌陀淨土,已得“正定聚”而永不退轉者。[法華經玄贊卷二、往生要集卷下末、往生要集義記卷八]

  (叁)袾宏之阿彌陀經疏鈔卷叁所說,即:(一)願不退,即未斷除煩惱而生于凡聖同居之淨土者。(二)行不退,即已斷除見惑、思惑而生于方便有余土者。(叁)智不退,即斷除一部分無明煩惱而居于實報無障礙土者。(四)位不退,即破盡叁惑而居于常寂光土者。

  (四)智旭之阿彌陀經要解所說,即:(一)念不退,指破除無明,彰顯佛性,而直接生于實報分證之常寂光土者。(二)行不退,指斷除見惑、思惑、塵沙惑而生于方便土,且趣進極樂淨土者。(叁)位不退,指帶業往生而生于凡聖同居之淨土者。(四)畢竟不退,即不論至心散心、有心無心、解或不解,但有彌陀之名號、六方之佛名,乃至阿彌陀經之經名等,一經其人之耳,假以千萬劫之時日,畢竟可由此一因緣而得度脫。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2】不退

  (名數)淨土門立四不退。于以上叁不退加處不退也。即生西方淨土者,不更退墮穢土也。見西方要決,迦才淨土論上。[囗@又]法相宗立四不退:一、信不退,爲十信位之第六信,以自後退不生邪見故也。二、位不退,爲十住位之第七住,以自後退不入二乘故也。叁、證不退,爲初地以上,以證得之法不退失故也。四、行不退,爲八地以上,以有爲與無爲之行皆能修故也。見法華玄贊二。

佛學常見辭彙 【3】不退

  1.淨土門所立。一、位不退,既修得的位次不退失;二、行不退,于所修的行法不退失;叁、念不退,于正念不退轉;四、處不退,生西方淨土的人不更退墮穢土。2.法相宗所立。一、信不退,是十信位之第六信,從此不生邪見;二、位不退,是十住位之第七住,從此不入二乘;叁 - 陳義孝編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