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訪問繁體版(BIG5)

佛教词典在线查询

共在7本字典中找到 64 条与“世俗”相关的内容
以下是全部词典的查询结果:
提示:搜索结果中包含51个词条内容,为节省您的时间,你可以先看词条再看内容解释。 显示词条列表▼
佛学大词典 【1】世俗

  梵语sam!vr!ti,巴利语sammuti。略称世或俗,即世间通俗之义,与“胜义”相对。为施设安立虚妄假有之法。又“世”有隐覆真理、可毁坏之义;“俗”有显现流世、显现顺于人情之义。世事,即俗法;举凡三界之事法,皆具此二义。显扬圣教论卷十六(大三一·五五九上):“宣说我法用,皆名为世俗。”成唯识论卷一(大三一·一中):“境依内识而假立,故唯世俗有。”此言我法等非真实有,唯随世情而假设其名,故称世俗。

  显扬圣教论卷六举出三种安立之俗,即:(一)世间俗,如田、宅、瓶等物。(二)道理俗,如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三)证得俗,如预流果、一来果等四沙门果。成唯识论卷八亦举出三种世俗:(一)假世俗,属于遍计所执之妄有。(二)行世俗,属于依他起性之假有。(三)显了世俗,属于圆成实性之实有。此外,诸论中每以有漏之心称为世俗心;以缘世俗之境而生起之有漏智,称为世俗智;以世俗智断除诸染,称为世俗道。[大毗婆沙论卷七十七、成唯识论卷九、俱舍论卷二十六](参阅“胜义”4865)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2】世俗

  (术语)世有隐覆真理之义,可毁坏之义。俗有显现流世之义,显现顺于人情之义。世事即俗法,三界之事法,悉具此二义,故曰世俗。唯识述记一本曰:“世谓覆障,可毁坏义。俗谓显现,随世流义。”俱舍光记一本曰:“言世俗者,有遍之法隐障真理名世,事相显现随顺俗情名俗。又解,有遍之法可毁坏故有对治,故名为世,俗即世名俗。”

法相辞典 【3】世俗

大毗婆沙论九十七卷十一页云:何故名世俗?为可变坏故名世俗?为贪依处故名世俗?若可变坏故名世俗者;圣道亦可变坏,应名世俗。若贪依处故名世俗者;亦是瞋痴依处,何独说贪?答:应作是说:是可变坏故名世俗。问:若尔;圣道亦可变坏;应名世俗?答:若可变坏,能续诸有,增长有者;名为世俗。圣道虽可变坏;而不能续诸有,乃令诸有损减;故非世俗。复次若可变坏,能令生死流转无穷,生老病死恒相续者;名为世俗。圣道虽可变坏;而不令生死流转无穷,乃断生老病死,令不相续;故非世俗。复次若可变坏,是趣苦集行,亦是趣有世间生老病死集行者;名为世俗。圣道虽可变坏;而非趣苦集行,亦非趣有世间生老病死集行;故非世俗。复次若可变坏,是有身见处,是颠倒处,爱处,随眠处;是贪恚痴安立足处,有垢,有毒,有过,有刺,有浊,有染,随有世间随苦集谛者;名为世俗。圣道虽可变坏;而与彼相违。故非世俗。复有说者,是贪依处故名世俗。问:若尔;亦是瞋痴依处,何独说贪?答:彼虽亦是瞋痴依处;而贪初胜,是故偏说。然契经中说可变坏故名世俗。如契经言:具寿丰赡来诣佛所,顶礼双足,而白佛言:世尊所说世俗;世俗义、何谓耶?佛告丰赡,是可变坏故名世俗。具寿丰赡复白佛言:何谓可变坏?佛告丰赡:眼处可变坏,色处可变坏,乃至意处可变坏,法处可变坏。由可变坏,故名世俗。问:何故世尊说十二处,是可变坏,故名世俗;非余法耶?答:观受化者,宜闻诸处是世俗言而得悟解;故偏说处。如余经中,说取蕴等,名为世俗。此经亦然。复次十二处教,是处中说,而摄法尽;故偏说之。问:诸变坏者,皆世俗耶?答:应作四句。有是世俗,而非变坏。谓过去未来苦集二谛。有是变坏,而非世俗。谓现在道谛。有是世俗,亦是变坏。谓现在苦集二谛。有非世俗,亦非变坏。谓过去未来道谛,及一切无为。 - 朱芾煌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4】世俗

即世间通俗之义,与“胜义”相对。为施设安立虚妄假有之法。又“世”有隐覆真理、可毁坏之义;“俗”有显现流世、显现顺于人情之义。世事,即俗法;举凡三界之事法,皆具此二义。“成唯识论”卷一:“境依内识而假立,故唯世俗有。”此言我法等非真实有,唯随世情而假设其名,故称世俗。 - 于凌波居士著

佛学大词典 【5】世俗

  指三俗谛。(一)法相宗依遍、依、圆三性所立。三种为:(一)假世俗,为遍计所执性。即以世俗为名,无体性而唯有名者。于四俗中相当于第一世间世俗。(二)行世俗,为依他起性。行,即迁流之义。有为之行,其体为世俗。于四俗中相当于第二道理世俗、第三证得世俗。(三)显了世俗,为圆成实性。即指断除染污之依他起性及遍计所执性,依此二空门所显现之真如。于四俗中相当于第四胜义世俗。[成唯识论卷八、大乘法苑义林章卷二末]

  (二)显扬圣教论卷六所立之三世俗为:(一)世间俗,谓无实体,假名而安立者,如田宅等。(二)道理俗,谓有实体,依之安立者,如蕴、界、处等。(三)证得俗,谓为达到悟境之方法而安立者,如预流果等。此三世俗相当于四世俗谛中之前三者。[辩中边论卷中]p

538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6】世俗

指三俗谛。唯识宗依遍、依、圆三性所立。三种世俗为:一假世俗,为遍计所执性。即以世俗为名,无体性而唯有名者。于四俗中相当于第一世间世俗。二、行世俗,为依他起性。行,即迁流之义。有为之行,其体为世俗。于四俗中相当于第二道理世俗、第三证得世俗。三、显了世俗,为圆成实性。即指断除染污之依他起性及遍计所执性,依此二空门所显现之真如。于四俗中相当于第四胜义世俗。见《成唯识论》卷八。 - 于凌波居士著

佛学大词典 【7】世俗

  梵语sam!vr!tti-satyatva,  sam!vr!ti-satya。(一)世间一般所见之真理、道理,为真俗二谛之一。“胜义谛”(真谛)之对称。略称世谛、俗谛。由于绝对最高真理之第一义谛,不易为一般人所理解,故先以世俗之道理与事实为出发点,再次第导向高境地。如指月之指、渡彼岸之船,皆为到达真实第一义谛之必要手段。  (二)为“覆俗谛”之旧称;以其显现有相,而隐覆真理,故称覆俗谛。南海寄归内法传卷四之夹注(大五四·二二八中):“覆俗谛者,旧云世俗谛,义不尽也;意道俗事覆他真理。色本非瓶,妄为瓶解;声无歌曲,漫作歌心。(中略)由此盖真,名为覆俗矣!”(参阅“真俗二谛”4217)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8】世俗

  (术语)慈恩谓为世俗谛。义净谓为覆俗谛。皆为于胜义谛之称。单曰世谛或俗谛,亦同。世俗之道理也。寄归传四曰:“覆俗谛,旧云世俗谛,义不尽也。意道:俗事覆他真理,色本非瓶妄为瓶解,声无歌曲漫作歌心。(中略)由此盖真名为覆俗矣。此据覆即是俗,名为覆俗,或可但云真谛覆谛。”

佛学常见辞汇 【9】世俗

  又名世谛,或俗谛,是世俗的道理的意思。 - 陈义孝编

法相辞典 【10】世俗

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二十三页云:卽于如是四圣谛中,若法住智所行境界;是世俗谛。
二解  瑜伽九十二卷十三页云:云何世俗谛?谓卽于彼谛所依处,假想安立我,或有情,乃至命者,及生者等。又自称言:我眼见色,乃至我意知法。又起言说,谓如是名,乃至如是寿量边际。广说如前。当知此中唯有假想,唯假自称,唯假言说,所有性相作用差别;名世俗谛。
三解  显扬二卷一页云:世俗谛者;谓名句文身,及依彼义一切言说,及依言说所解了义。又曾得世间心及心法,及彼所行境义。
四解  显扬五卷五页云:论曰:初世俗谛、说我,说法,及说作用。说我者:谓说有情、命者、生者、补特伽罗、人、天、男、女、佛友、法友、如是等。说法者:谓说色、受、如是等。说作用者:谓说能见、能闻、能生、能灭、如是等。是谓世俗谛,应知。此虽非实有;然依世俗故说有。问:若世俗谛非胜义故有;为何义故说?答:为随余故说。谓为欲随顺胜义谛故,说世俗谛。
五解  显扬十九卷六页云:一切言说,及因彼意解所得义,皆名世俗谛。
六解  俱舍论二十二卷十页云:论曰:若彼物觉,彼破便无;彼物应知名世俗谛。如瓶被破为碎瓦时,瓶觉则无。衣等亦尔。又若有物,以慧析余,彼觉便无;亦是世俗。如水被慧析色等时,水觉则无。火等亦尔。卽于彼物未破析时,以世想名,施设为彼。施设有故;名为世俗。依世俗理,说有瓶等是实非虚;名世俗谛。 - 朱芾煌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11】世俗

谛是真实不虚的意思。世俗谛,是世间一般所见的真理、道理,为真俗二谛之一,也是“胜义谛”(真谛)的对称。略称世谛、俗谛。由于绝对最高真理之第一义谛,不易为一般人所理解,故先为说世俗之道理与事实,再次第导向最高境地。如指月之指、渡彼岸之船,皆为到达真实第一义谛的必要手段。《成唯识论》卷一载︰“境依内识而假立,故唯世俗有。”参阅“二谛”条。 - 于凌波居士著

法相辞典 【12】世俗

瑜伽七十八卷二十页云:世俗相者:当知三种。一者、宣说补特伽罗故。二者、宣说遍计所执自性故。三者、宣说诸法作用事业故。
二解  显扬二十卷十四页云:世俗相者:当知宣说补特伽罗,宣说遍计所执自性,宣说诸法作用业具等相。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13】世俗

杂集论三卷一页云:云何世俗有?几是世俗有?为何义故,观世俗有耶?谓杂染所缘,是世俗有义。一切皆是世俗有。为舍执着杂染相我故;观察世俗有。杂染所缘者:能发一切杂染义故。杂染相我者:执我为杂染因故。 - 朱芾煌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4】世俗

  (术语)世俗凡夫之智,谓之世俗智。缘世间俗事之智,亦曰世俗智。此义通于凡圣。

法相辞典 【15】世俗

瑜伽六十九卷九页云:谓世俗智、或善,或不善,或无记;或有漏,或无漏;唯是世间。无漏者、谓于已断一切无学身中可得。此及所余,总名俗智,亦唯世间。当知所余法类智等,是出世间;亦唯无漏。
二解  显扬二卷十六页云:四、世俗智。谓世间慧。由依此故,如来为诸众生,随其意解,随其随眠,宣说妙法。
三解  集异门论七卷一页云:世俗智云何?答:诸有漏慧,是名世俗智。
四解  大毗婆沙论一百六卷六页云:问:何故名世俗智?答:知世俗故,名世俗智。问:亦知胜义;何故但名世俗智耶?答:虽亦少分知蕴界处四圣谛等诸胜义法,而多分知男女往来,瓶衣车乘,舍林山等,世俗法故;名世俗智。复次此世俗智,实无智相;而诸世俗、共立智名。如非王种,但诸人众,假想施设,共立王名。复次此世俗智,一切有情,展转共许,无有诤论;如僧上坐,如悦众人,众所许故;名为世俗。复次此世俗智,遍诸有情,缘一切境;故名世俗。复次此世俗智,愚痴所依,系属愚痴,是愚痴者安立足处;故名世俗。声论者说:此世俗智,为诸无知之所覆蔽;如器中物,器所覆蔽;故名世俗。复次此世俗智,为对治道之所变坏,为愚痴者之所欣尚;故名世俗。
五解  入阿毗达磨论下三页云:诸无漏慧,名世俗智。此智多于瓶衣等世俗事转故,名世俗智。此有二种。一、染污。二、不染污。染污者、复有二种。一、见性。二、非见性。见性有五。谓有身见、边执见、邪见、见取、戒禁取。非见者、谓疑贪瞋慢无明忿害等相应慧。不染污者,亦有二种。一、善。二、无覆无记。无覆无记者,非见。不推度故。是慧及智善者,若五识俱,亦非见。是慧及智,若意识俱。是世俗正见;亦慧亦智。
六解  发智论八卷五页云:云何世俗智?答:三界有漏慧。
七解  品类足论一卷六页云:世俗智云何?谓诸有漏慧。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16】道理世俗

如安立真实中说。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17】三种世俗

如安立真实中说。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18】世间世俗

如安立真实中说。 - 朱芾煌

第2页第3页第4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