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詞典在線查詢

共在12本字典中找到 154 條與「世界」相關的內容
以下是全部詞典的查詢結果:
提示:搜索結果中包含91個詞條內容,為節省您的時間,你可以先看詞條再看內容解釋。 顯示詞條列表▼
世界 惡世界 梵世界 佛世界 器世界 十世界 世界海 世界主 一世界 塵道世界 大千世界 花花世界 華藏世界 華積世界 華王世界 極樂世界 加持世界 金色世界 堪忍世界 離垢世界 妙喜世界 清淨世界 清涼世界 叁輪世界 叁千世界 十方世界 世界成壞 世界二義 世界界說 世界四持 世界四劫 世界無量 世界悉檀 世界宗教 娑婆世界 無邊世界 無佛世界 無垢世界 五重世界 小千世界 仰覆世界 一佛世界 有漏世界 雜生世界 中千世界 大莊嚴世界 華藏世界海 淨琉璃世界 蓮華藏世界 世界和平塔 四輪持世界 萬八千世界 小千世界等 臾那世界國 種種色世界 阿維羅提世界 國土海世界海 華藏世界成佛 南方無垢世界 叁千大千世界 十蓮華藏世界 世界成立次第 世界無量作意 娑婆世界位置 一大叁千世界 一世界內位置 一唾消世界火 東方萬八千世界 極樂世界/淨土 普門世界叁昧門 叁處蓮華藏世界 叁千大千世界藏 世界佛教青年會 世界紅卍會道院 世界宗教研究院 梵網經蓮華藏世界 其身流布一切世界 十二方淨土佛世界 世界佛教徒聯誼會 遍照十方熾然世界種 多世界中有多佛出世 一粒米要藏大千世界 二十重華藏莊嚴世界海 妙華布地胎藏莊嚴世界 一切世界贊歎諸佛莊嚴 多世界中同時有多佛出世 清淨世界中唯有純菩薩僧 放大光明普照一切無邊世界 一世界中無二如來俱時出現 有情世界及器世界不應思議 極樂世界(sukhavati) ▲ 收起
佛學大詞典 【1】世界

  梵語loka-dha^tu,巴利語同。音譯路迦馱睹。意謂可毀壞之處所。略稱界。據楞嚴經卷四載,世,即遷流之義;界,指方位。即于時間上有過去、現在、未來叁世之遷流,空間上有東南西北、上下十方等定位場所之意。亦即指衆生居住之所依處,如山川、國土等。由上所述,可知世界原指叁界之有爲世界;然大乘佛教亦指蓮華藏世界(華嚴宗所說佛之境界)、彌陀淨土等,即包含超越相對世界之絕對世界、無爲世界。

  古代印度依須彌山之說成立宇宙論,即以須彌山爲中心,加上圍繞其四方之九山八海、四洲(四天下)及日月,合爲一單位,稱爲一世界。合千個一世界,爲一小千世界;合千個小千世界,爲一中千世界;合千個中千世界,爲一大千世界(大千界、大千)。一個大千世界包含小、中、大叁種“千世界”,故大千世界又稱爲叁千大千世界(叁千世界)。宇宙即由無數個叁千大千世界所構成,由此可見世界之廣大無邊。  

  一佛施行教化之範圍(即一佛土),或爲一世界,或一叁千大千世界,或爲更廣大之世界。“世界”一語本與“世間”同義,包含有情世間、器世間,然一般慣指器世間(山河大地)而言。

  此外,住于一世界中之有情衆生,可分類爲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天等六道之別。其中,前五道所住之世界,稱爲欲界;而天道之中,有色天所住之世界,稱爲色界;無色天所住之世界,稱爲無色界。然于大乘諸經論中,則載有諸佛淨土存在于上述叁界以外之說。如摩诃止觀卷五上載,于六道之外另立聲聞、緣覺、菩薩、佛等四聖,總稱十界,此十界各有其所居之國土。又如華嚴五教章卷叁依據華嚴經而舉出十佛境界之所依爲國土海、世界海二種。即:(一)國土海,乃十佛自體之所居,爲不可說圓融自在之依報。(二)世界海,乃舍那十身攝化之處,又分爲蓮華藏莊嚴世界海、十重世界海、無量雜類世界海叁類。[起世因本經卷一、舊華嚴經卷叁十七離世間品、大樓炭經卷一閻浮利品、大智度論卷五十、卷九十叁、瑜伽師地論卷二、卷九十叁](參閱“一佛世界”45、“世間”1524、“國土海世界海”4431)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2】世界

  (術語)梵語曰路迦Loka,世爲遷流之義。謂過現未時之遷行也。界謂具東西南北之界畔。即有情依止之國土也。又曰世間。間爲間隔之義,故與界之義同。此二者雖通用于有情與國土。而常言者爲國土也。楞嚴經四曰:“世爲遷流,界爲方位。汝今當知:東西南北,東南西北,上下爲界,過去未來現在爲世。”名義集叁曰:“間之與界名異義同,間是隔別間差,界是界畔分齊。”

佛學常見辭彙 【3】世界

  又名世間,即有情衆生所住的國土。佛經以過去現在未來爲世,東西南北上下爲界,由此可見有情衆生所居住的國土,不但有東西南北上下的分界,而且是有生滅的,不是永恒存在的東西。 - 陳義孝編

俗語佛源 【4】世界

  梵語謂路迦馱都(lokadhatu),原意爲日月照臨的範圍,即佛教中以須彌山爲中心的四大洲,名爲一小世界(亦含有地獄、天上等領域)又泛指宇宙,如叁千大千世界和華藏世界。世含流遷意,指過去、現在、未來的時間。界含方位意,指十方(東西南北、四維、上下)的空間。《楞嚴經》卷四:“世爲遷流,界爲方位。汝今當知,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爲界,過去、未來、現在爲世。”後“世界”成爲一個偏義複詞,側重于“界”的含義。現在常用時一般指地球所有的地方。(無名氏) -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 編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5】世界

  (術語)同于惡世。散善義曰:“五濁惡時,惡世界。”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6】世界

  (界名)色界諸天,總雲梵世界。離淫欲之梵天住處也。智度論十曰:“梵名離欲清淨,今言梵世界已總說色界諸天。”

佛學常見辭彙 【7】世界

  又名梵世天,是色界諸天的總稱。 - 陳義孝編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8】世界

  (異名)佛所住之國土。有穢土,有淨土。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9】世界

  (界名)即器世間。

佛學常見辭彙 【10】世界

  與器世間同義。 - 陳義孝編

佛學大詞典 【11】世界

  (一)爲舊華嚴經卷五十六所揭示,別存于叁千界外,初地以上菩薩境界之十種世界。又作十重世界。即:(一)世界性,同類之義。(二)世界海,色類多、深廣之義。(叁)世界輪,齊用之義。(四)世界圓滿,具德之義。(五)世界分別,不雜之義。(六)世界旋,正旋之義。(七)世界轉,側轉之義。(八)世界蓮華,敷發之義。(九)世界須彌,勝妙之義。(十)世界相,形貌之義。[華嚴經搜玄記卷一下]  

  (二)出自新華嚴經卷七十五,指華藏世界海中十方無量諸世界種所攝之世界,與(一)不同,非十種各別之世界,而系一世界所知之相狀。[華嚴經普賢行願品、華嚴經疏卷五十九]

佛學大詞典 【12】世界

  即十佛攝化之諸種世界。爲“國土海”之對稱。據華嚴五教章卷叁載,世界海有叁類,即:(一)蓮華藏莊嚴世界海,又作蓮華藏世界、華藏界。相當于十佛之境界,系就“證入生”之位而言。(二)叁千界外十重世界海,又作界外十重世界海、十重世界。相當于地上菩薩之境界,系就“解行生”之位而言。(叁)無量雜類世界海,又作雜類世界。即以須彌山形,乃至衆生形等遍滿法界、彼此無礙之世界,系就“見聞生”之位而言。又于上記叁種世界海中,關于雜類世界之形類,新舊華嚴經各舉出九種(舊華嚴)與二十種(新華嚴)之多。[舊華嚴經卷四盧舍那佛品、新華嚴經卷八華藏世界品、華嚴經探玄記卷叁](參閱“國土海世界海”4431)

佛學大詞典 【13】世界

  指世界之主。佛經中每謂世界有一小世界、小千世界、中千世界、大千世界等大小之類別,而謂每一世界各有其主,如初禅天之梵王,爲一小世界(即四天下)之主;第二禅天之梵王,爲小千世界之主;第叁禅天之梵王,爲中千世界之主;第四禅天之大梵王,爲大千世界之主。四禅天之廣量,依其次第,與一世界、小千世界、中千世界、大千世界相當。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14】世界

  (雜名)初禅天之梵王,一小世界即四天下之主也,二禅之梵王,小千世界之主也,叁禅之梵王,中千世界之主也,四禅之大梵王,大千世界之主也。四禅之廣量,如其次第,與一世界,小千世界,中千世界,大千世界相均。

法相辭典 【15】世界

  顯揚一卷十七頁雲:謂一日月之所照臨,名一世界。
  二解  顯揚十八卷十八頁雲:何因緣故,此叁千大千世界中,有多世界,乃至色究竟天;而同說爲一世界,但至梵世?謂亦由二因故。一、同成壞故,二、建立衆會故。
  叁解  集論四卷二頁雲:乃至一日一月,周遍流光所照方處,名一世界。 - 朱芾煌

佛學次第統編 【16】世界

  一初禅俱有初禅以下之欲界,名一世界。一世界具一日月四天下。四天下者,即四洲也。 - 明·楊卓

佛學大詞典 【17】塵道世界

  道,與五道、六道之道同義;塵道,一般指穢土而言。依華嚴宗之意,塵爲微塵,即十方虛空界一一微塵中皆有世界,稱爲塵道世界。又作毛道,即一毛端處,有刹有佛。又塵道世界,于密教亦稱加持世界,即大日如來爲教化衆生,由自性法身變現他受用加持身,宣說叁平等句法門所現之世界,即指凡夫生存之世界。(參閱“加持世界”1573)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18】塵道世界

  (術語)稱加持世界。見密軌問辯上。

第2頁第3頁第4頁第5頁第6頁第7頁第8頁第9頁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